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参数与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关系及对早期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来我院行规律产检的阴道分娩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对80例产妇在产后6~8周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记录检查时的Valsalva、缩肛动作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膀胱尿道后角信息。对比两组静息、缩肛状态下及Valsalva动作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膀胱尿道后角水平,分析两组盆底肌功能指标,分析病例组盆底肌功能指标与静息、缩肛、Valsalva动作时盆底超声参数指标的相关性,盆底超声参数预测早期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ROC曲线分析。结果:病例组的静息、缩肛状态下及Valsalva动作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膀胱尿道后角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病例组的盆底Ⅰ类肌肌力、盆底Ⅱ类肌肌力、阴道指诊盆底肌力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盆底Ⅰ类肌肌力、盆底Ⅱ类肌肌力、阴道指诊盆底肌力与静息、缩肛、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膀胱尿道后角水平均呈负相关(P均<0.05)。静息、缩肛、Valsalva动作时的盆底超声参数指标对盆腔脏器脱垂的AUC均超过0.5,P均<0.05。结论:盆底超声参数与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呈负相关,可用于早期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预测,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髋部肌锻炼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髋部肌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盆底功能以及应激反应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FDI-20、PISQ-12及PFIQ-7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盆底肌电位、动态肌张力、静态肌张力及收缩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上述指标显著提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PGE2)、皮质醇(COR)水平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部肌锻炼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使肌肉功能得到锻炼,提高了盆底肌张力水平,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和应激反应的提高,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患者盆底功能和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PSUI患者96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悬吊训练疗法,研究组患者接受悬吊训练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比两组疗效、盆底功能指标和尿流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尿垫试验漏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问卷评分。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24 h尿垫试验漏尿量和ICI-Q-SF问卷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盆底肌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功能尿道长度(LES)、腹压漏尿点压(ALPP)、与最大尿流率(Qmax)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SUI患者经悬吊训练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盆底功能和尿流动力学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评估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盆底肌锻炼治疗,研究组(48例)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盆底功能障碍调查表(PFDI-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分、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肛提肌超声参数。分析肛提肌超声参数与PFDI-20、PFIQ-7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后PFDI-20、PFIQ-7评分,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较治疗前降低(P<0.05),静息时肛提肌厚度较治疗前增加(P<0.05)。研究组治疗后PFDI-20、PFIQ-7评分,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静息时肛提肌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面积与PFDI-20、PFIQ-7评分呈正相关(P<0.05),静息状态肛提肌厚度与PFDI-20、PFIQ-7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经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后肛提肌裂孔大小较治疗前降低,肛提肌厚度较治疗前增加,且与PFDI-20、PFIQ-7评分改善有关,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可客观、有效评价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电生理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PFD患者。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Kegel训练,研究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和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程度的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盆底功能电生理指标、日常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I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快肌最大肌电值及阴道动态压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程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IFQ-7)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PFD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治疗疗效明确,可促进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程度情况及盆底功能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施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PFD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连续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入我院诊断产后PFD的患者共115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气虚型60例和肾虚型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产后康复,气虚型患者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肾虚型患者给予大补元煎加减,另选择50例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作为对照组,疗程为产后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盆腔器官脱垂POP-Q量表评分、盆底肌力分级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临床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FDI20、ICI-Q-SF和PO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盆底肌力明显增加(P0.05),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但气虚型和肾虚型患者比较改善程度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明显提高(P0.05),但是气虚型和肾虚型患者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施治产后PFD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疗效评估作用及与尿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9例产后SUI患者,均接受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和尿动力学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参数、尿动力学指标差异。Pearson法分析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参数与尿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图像特征显示:治疗前盆膈裂孔内的结构疏松,回声变弱,盆腔器官结缔组织疏松,间隙增宽,盆膈裂孔面积、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以及膀胱颈移动度较大;治疗后盆膈裂孔两侧耻骨直肠肌对称,耻骨内脏肌呈带状高回声,盆膈裂孔面积、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以及膀胱颈移动度较治疗前降低。产后SUI患者治疗后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盆膈裂孔面积、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腹压漏尿点压、最大逼尿肌压力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产后SUI患者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盆膈裂孔面积、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与最大逼尿肌压力、腹压漏尿点压呈负相关(P<0.05),与最大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无关(P>0.05)。结论:产后SUI患者经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后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参数较治疗前降低,与尿动力学改善有关。临床可通过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产后SUI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miR-21表达水平与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到2020年12月共收治的60例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60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胶原蛋白Ⅰ、Ⅲ和miR-21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miR-21表达水平与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经盆底重建术和相关治疗之后,将术后1年子宫和阴道壁基本复位未见脱垂,且POP-Q分度<Ⅱ度的40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将术后1年内再次发生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且POP-Q分度≥Ⅱ度的20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并分期血清miR-21表达水平对于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胶原蛋白Ⅰ、Ⅲ和血清miR-21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胶原蛋白Ⅰ、Ⅲ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miR-2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胶原蛋白Ⅰ、Ⅲ水平与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呈负相关,血清miR-21与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呈正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孕次、脱垂部位、胶原蛋白Ⅰ、Ⅲ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BIM、产次、miR-21情况对比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只有血清miR-21水平和BMI是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的预后独立因素(P<0.05)。结论:胶原蛋白Ⅰ、Ⅲ和血清miR-21表达水平与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疾病具有明显相关性,因此可以考虑应用三种指标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参考。而仅有血清miR-21水平和BIM水平是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的预后独立因素,可以用两者的水平来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提升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肌力、尿流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产后SUI患者109例,按照入院就诊奇偶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4例,接受Kegel盆底康复训练,研究组55例,接受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疗效、漏尿量、尿失禁程度、盆底肌力、尿流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各指标(手测肌力和Ⅰ类肌纤维最大值、Ⅱ类肌纤维平均值)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漏尿量、尿失禁程度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尿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流率(Qmax)和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各维度(限制性行为、心理影响、社交活动受限)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产后SUI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和尿失禁情况,减少漏尿量,同时可促进尿流动力学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经会阴盆底超声联合血清雌二醇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女性SUI患者81例,记作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正常女性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盆底超声参数以及血清雌二醇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各项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静息状态下近段尿道和人体纵轴间夹角(UIA)、最大Valsalva动作下近段尿道和膀胱后壁的夹角(PUVA)以及尿道旋转角(URA)相较于对照组较高(均P<0.05)。观察组血清雌二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各项盆底超声参数联合血清雌二醇诊断女性SUI的效能优于各项指标单独诊断。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可诊断女性SUI,在联合血清雌二醇时诊断女性SUI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阴茎夹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尿失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予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加用阴茎夹控制排尿。对比两组术后尿失禁改善情况、排尿改善情况、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变化、压力性尿失禁分度评价及经济费用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20 d、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尿失禁发生率均较干预后10 d下降,观察组干预后10 d、干预后20 d、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90 d每日总尿量较干预前升高,每日总排尿次数、每日总漏尿次数均较干预前下降;观察组干预后90 d每日总尿量高于对照组,每日总排尿次数、每日总漏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90d ICI-Q-SF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干预后90d 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茎夹使用费用为(70.26±8.51)元,低于对照组的(388.71±26.4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阴茎夹能够有效改善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尿失禁症状及生活质量,且有助于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利用网片的前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妇科收治的以前中盆腔联合缺陷为主的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39例(POP-Q分度III-IV度)。实施经阴道Avaulta前盆腔重建术,24例切除子宫,9例保留子宫,其中6例因中盆腔重度脱垂联合行阴道残端骶棘韧带固定术,2例合并尿失禁同时行经尿道无张力悬吊术。术后随访12-25月,根据盆腔脏器脱垂评分(POP-Q)测量及PFIQ-7评分进行客观评价及主观感受评价进行中短期的临床效果分析。结果:39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POP-Q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客观疗效理想。术后阴道前壁及子宫、阴道穹窿脱垂等症状显著改善;到目前为止无一例复发。结论:经阴道前盆腔重建术治疗前盆腔重度盆腔脱垂为主以及合并尿失禁等复杂情况的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其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9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气虚证患者(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30例/组的A组、B组、C组,A组实施常规盆底肌锻炼,B组采用盆底治疗仪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组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中药补中益气汤治疗,比较三组的疗效、盆底肌力评分、阴道最大收缩压、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组间临床疗效、证候疗效比较,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B组(P0.05),而A组与B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C组的盆底肌力评分、阴道最大收缩压、性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B组(P0.05),A组与B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C组的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盆底肌力和阴道压力,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预防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的发生,改善其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a novel method for high uterosacral colpopexy in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prolapse. Thirty-one cases with severe pelvic organ prolapse diagnosed by 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 (POP-Q) system received a novel high sacral colpopexy method. Clinical parameters associated perioperative period and 12?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 and pelvic organ prolapse/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sexual function was implemented. Between January 2007 and June 2008, 31 patients successfully received a Modified Abdominal High Uterosacral Colpopexy.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50?±?15?min, and the average blood loss was 100?±?20?mls. 28 Patients returned for a 1-year follow-up, and the average follow-up period was 14?±?6?months. According to POP-Q system evaluation, the rate of operational success reached 100?%.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 total of 31 responses on 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 short form questionnaire and 24 responses on pelvic organ prolapse/urinary incontinence sexual questionnaire showed that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cedure. This novel, high uterosacral colpopexy method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prolaps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方法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的产科影响因素,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关的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汉川市人民医院于产后42天返院行盆底功能筛查时诊断为产后SUI同时符合纳入标准的初产妇103例,并将其按患者的意愿分为3个治疗组,随访观察组(I组)有30例患者,盆底肌锻炼组(II组)有35例患者,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组(III组)有38例患者。分别治疗8周后,通过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问卷调查、尿垫试验及盆底肌力测定进行疗效评价,并分析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前,三组间盆底肌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率而言,III组与II组和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期体重增加量与产后SUI严重程度和抑郁评分对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疗效显著相关(P0.05),而年龄、产前BMI、新生儿出生体重等对治疗疗效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体重增加量与产后SUI严重程度是影响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疗效的独立因素。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SUI的疗效与单纯盆底肌锻炼治疗和单纯随访观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临床治疗产后SUI的首选方案。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为孕期体重增加量与产后SUI严重程度,故控制孕期体重可能会促进电刺激对产后SUI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技术对于评估压力性尿失禁(SUI)女性患者盆底肌肉收缩及膀胱颈活动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本院的收治的因产后SUI的女性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产后正常的女性受试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之间盆底肌肉收缩及膀胱颈活动度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在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观察组中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肛提肌裂孔面积以及膀胱颈后角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道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仅在最大Valsalva状态下,观察组的膀胱颈位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膀胱漏斗化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超声技术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女性盆底组织结构和功能,对于评估SUI女性患者盆底肌肉收缩及膀胱颈活动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为临床提供真实客观的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