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肠道类器官是由肠道隐窝或干细胞在3D培养条件下生成的具有肠上皮结构和功能的微型空心球体,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炎症性肠病、肠道损伤再生、肠癌等多种肠道疾病的研究。该文对肠道类器官的常用检测手段进行综述,并对文献报道较多的实验方法进行初探,以期为类器官相关科研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类器官芯片     
类器官芯片是一种新兴前沿交叉技术,它通过整合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可在体外构筑具有高度生理关联性的器官模型系统,在组织器官发育、疾病研究、药物筛选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本文概述了类器官芯片的产生、技术特点及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类器官(organoid)是体外3D培养组织干细胞所形成的多功能细胞团,具有自身增殖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在空间和结构上与来源器官组织的基因、结构和功能相似,可用于模拟体内组织细胞生长、分化及器官形成过程,在药物筛选与评价、生物医学材料及组织工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能.当前在感染性疾病研究方面,越来越多数据表明不同类器官...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肝病是因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揭示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以及建立医学治疗新方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目前对于人类肝脏疾病的研究主要依赖于细胞系与动物模型,但是二维(two-dimensional, 2D)培养的细胞系缺少组织三维(three-dimensional, 3D)结构,而物种差异又限制了利用动物模型对人类肝脏疾病的进一步认识.类器官是一种新的体外培养系统,利用人类细胞构建的类器官体一方面能模拟体内器官的结构,另一方面体现了人类组织器官的功能,从而提供了新的研究模型.最近,肝脏类器官体技术也得到建立与发展,加深了人们对于肝脏疾病的认识,促进了药物靶点的研究,并催生了一些治疗方案的开发.本文将就肝脏类器官的疾病模拟和治疗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人脑类器官是指体外培养的,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脑细胞类型组成、空间结构、生理功能等特征的三维类组织培养物.目前,人脑类器官已广泛应用于人脑发育、基因功能、疾病机制、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本文聚焦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概述了人脑类器官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亨廷顿病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肝脏疾病易感性差异大且个体间的肝脏细胞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开发体外能够长期存活并具有代谢功能的人体类肝组织细胞模型,对治疗终末期肝病、开展肝脏致病机理研究及药物筛选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十年中,体外三维类器官模型发展迅猛,为疾病模拟、精准化治疗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显示出巨大潜力。肝脏类器官具有患者的基因表达与突变特征,在体外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肝脏细胞功能,已被应用于疾病模拟及药物有效性研究,并具有进行原位或异位移植发挥治疗作用的应用潜能。就干细胞、肝脏原代细胞等不同来源的肝脏类器官的发展及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以期为肝脏类器官在疾病建模、药物发现和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类器官技术的出现与快速发展极大的提升了人造组织器官的制造水平,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同时也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全新机遇。对类器官相关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显示目前类器官技术正处于爆发期,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模拟水平不断提高,在血管化等核心瓶颈问题的攻关方面也不断取得突破,而其与器官芯片融合产生的类器官芯片技术更是极大地提升了该技术的应用能力。目前,类器官作为一种生物模型,在生物医学科研、临床治疗及药物研发中均已展现出可观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药物研发领域,相关产业体系正在逐渐成型,发展进程快速推进。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瓶颈的攻克以及商业资本进一步涌入,类器官领域必将孕育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进而助力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类器官是一种近年来新发展的细胞三维培养系统。类器官与真实器官的三维结构相似,并具有自我更新和再现组织来源等特点,从而能够更好地模拟真实器官的功能。类器官为研究器官发生、再生、疾病发病机制以及药物筛选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和应用平台。消化系统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功能,目前已成功建立多种消化器官的类器官模型。本文就近年来味蕾、食管、胃、肝和小肠类器官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应用进行综述,并对这几种类器官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目前乳腺癌的研究主要借助体内模型和传统细胞培养方法,然而研究表明,由于人类和动物之间固有的物种差异,以及器官和细胞之间组织结构的差异,使用上述两种研究方法研制出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失败率高达90%,因此,类器官三维培养应运而生.类器官是一种具有空间结构的三维细胞复合体,它作为一种新的肿瘤研究模...  相似文献   

10.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 但存在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可导致胃肠道溃疡、出血和穿孔等。目前, NSAIDs引起的肠病的发病率较高, 且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其中, 肠黏膜屏障损伤在NSAIDs肠病发病机制中起着主要作用。近期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NSAIDs在机体内相互影响, 且肠道微生物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维持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衡逐渐成为NSAIDs肠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NSAIDs药物作用的密切关系, 并从肠黏膜屏障损伤和修复的角度阐述肠道菌群在NSAIDs肠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为以肠道菌群为靶标治疗NSAIDs肠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类器官弥补了传统研究中细胞简单模型与动物复杂模型的不足,为生命体关键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实验基础,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并在疾病机理研究、药物筛选、再生医学、生物材料评价等方面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对近10年类器官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出类器官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类器官的主要研究领域,并解析类器官研究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类器官在生物医药、再生医学和疾病精准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精准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趋势。要实现对恶性肿瘤有效、精准的药物治疗,药物筛选模型至关重要。肿瘤类器官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三维细胞模型,具有经长期传代还保留亲本肿瘤的特征和异质性、培养成功率高、周期短和能够高通量筛选药物等优点,已被用于药物筛选、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以及为个性化用药提供指导等。重点介绍了肿瘤类器官在药物筛选及个性化用药中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Cell Stem Cell》2020,26(3):431-440.e8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225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single-balloonenteroscop,SBE)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的可疑小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胶囊内镜检查无异常发现,后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的可疑小肠疾病患者24例,分析后者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可疑小肠疾病患者的阳性发现率和病因的分布特点。结果:24例行SBE检查者有22例(91.7%)获得成功,2例失败,10例被检出阳性病变,其中间质瘤5例,小肠息肉2例,过敏性紫癜1例,血管畸形2例,SBE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的患者小肠疾病的再检出率为41.7%。结论:胶囊内镜和SBE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上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对于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的可疑小肠疾病患者进一步行SBE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9.
肠道是最复杂的器官之一,负责营养的吸收和消化。肠道具有多层结构保护整个肠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肠道上皮是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是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屏障。因此,肠上皮必须保持完整性以保护肠免受感染和毒性剂的侵害。上皮细胞分为两个谱系(吸收型与分泌型),并且每隔3~4天脱落至肠腔中。细胞的快速更替是由于肠道干细胞的存在,肠道干细胞排列在隐窝底部终极分化的潘氏细胞之间并沿隐窝绒毛轴分化成不同的上皮细胞。一旦肠道干细胞受到损伤,潘氏细胞将通过提供WNT配体和Notch刺激来补充肠道干细胞。因此,潘氏细胞充当辅助细胞以维持干细胞微环境,即生态位。该综述探讨了干细胞和潘氏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探讨了维持肠道稳态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