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蒙古黄鼠松果腺主要由低电子密度的松果腺细胞和少量的胶质细胞、含色素细胞、神经突起及血管等组成。松果腺细胞内含有大量的线粒体、溶酶体、微丝、高尔基器、游离核糖体及中等量的光面和粗面内质网。纤毛、中心粒、突触带和致密芯小泡很少。松果腺细胞之间及胶质细胞之间存在电突触。最新被观察到的是大约有5%松果腺细胞内的线粒体产生“融合”现象,形成类似电突触的结构。神经突起可形成轴—轴突触,轴—树突触,并与松果腺细胞形成突触。  相似文献   

2.
达乌尔黄鼠冬眠期间体温的变化和冬眠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植入式半导体温度记录元件iButton 记录了达乌尔黄鼠冬眠季节及其前后的体温,分析了其冬眠模式和体温调节特点。结果显示:1)实验室条件下,达乌尔黄鼠冬眠季节长短的个体差异较大,可以分成深冬眠型、
少冬眠型和不冬眠型三种类型;2)达乌尔黄鼠在冬季表现出深冬眠阵(最低体温Tbm in <20℃ ,冬眠阵的持续时间BD >24 h)、短冬眠阵(Tbmin < 20℃ , BD≤24h)和日眠阵(Tbmin ≥20℃ , BD≤24 h)3 种类型,最低体温分别
为2.54℃ ± 0.35℃ 、10.05℃ ± 1.97℃ 和23.09℃ ± 0.40℃ ,彼此之间差异显著。日眠阵阵间产热阶段的最高体温为38.09℃ ±0.17℃ ,高于深冬眠阵(37.31℃ ±0.15℃ )和短冬眠阵(37.22℃ ±0.31℃ ); 3)深冬眠阵和日
眠阵中最低体温均与环境温度显著相关,冬眠过程中的最低体温为-2.43℃ ;4)深冬眠过程中,多数个体可以短时(≤3 h)耐受- 2℃ ~ 0℃ 的低温,激醒或继续维持深冬眠,无致死效应,但长时间(15 h)或过度低温
(- 5℃ 以下)的条件下,深冬眠的达乌尔黄鼠被激醒(70% )或死亡(30% ),不能持续冬眠; 5)入眠前10 d体温日波动幅度显著增加,高于出眠后的日体温波动,且多数个体入眠前出现体温的“试降”。表明,冬眠前
入眠的准备阶段,动物的体温调节已开始发生变化;冬季日眠的调节机制可能与冬眠不同;短时- 2℃ ~ 0℃ 的体温对深冬眠的达乌尔黄鼠无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3.
七种啮齿动物视觉器官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育辉  刘加坤 《兽类学报》1994,14(3):189-194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褐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棕色田鼠、甘肃Fen鼠、达乌尔黄鼠和岩松鼠的视沉器官形态与构造,对其视网膜的厚度、各核层胸核的层数及大小进行了比较,在扫描电镜下统计了褐家鼠和达乌尔黄鼠和视细胞密度,结果表明,鼠类视觉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关,即生活习性相似的种类,视器的形态结构也相似;即生活习性差异较大的种类,视器的形态结构差异也较大,同时还发现夜行性鼠视网膜上的核层局部增厚,  相似文献   

4.
用共聚焦显微术在不同温度下记录非冬眠动物大鼠和冬眠动物黄鼠心肌细胞钙瞬变,并分析钙移除速率.结果表明:大鼠细胞钙瞬变舒期水平随降温显著升高,黄鼠基本不变;相同温度下,黄鼠钙瞬变时程较短,钙移除速率较快.CPA(cyclopiazoni cacid)的药理作用显示肌质网是细胞钙移除的主要机制,黄鼠肌质网摄钙速率较大鼠快.肯定了肌质网在冬眠动物心肌细胞耐受低温适应中的关键地位,否定了钠钙交换发挥重要作用的观点,提出了改善非冬眠动物心肌低温耐受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冬眠季节的光照条件对贮脂类冬眠动物入眠的影响,在达乌尔黄鼠腹腔埋植体温记录元件iButton,在体重高峰后的下降阶段置于5℃和12L:12D的光照条件下,观察测定其冬眠模式和能量消耗。达乌尔黄鼠冬眠模式出现深冬眠型、少冬眠型和不冬眠型,蛰眠阵包括深冬眠阵、短冬眠阵和日眠阵。不同冬眠阵中最低体温、冬眠阵的持续时间、阵间产热的持续时间、冷却速率和复温速率差异显著;阵间产热的最高体温基本相同。平均每日能量消耗在日眠阵中最高、短冬眠阵中居中、深冬眠阵中最低。入眠时间多集中于黑暗时相,觉醒时间多集中于光照时相。本实验结果提示,在冬眠季节施加光照黑暗循环条件可减少达乌尔黄鼠冬眠的时间,升高阵间最低体温,缩短冬眠阵与阵间产热的持续时间,降低复温速率;增加冬眠期间能量消耗。入眠与觉醒受光照条件影响,具有明显的光暗节律。  相似文献   

6.
玉米根细胞的三个发育区——分裂区、延伸区和成熟区高尔基体的变化:分裂区先由部分内质网碎片转化为潴泡,再由潴泡叠加构成具六个潴泡结构的高尔基器;延伸区高尔基器进行大量合成分泌物质,使大部分潴泡变成分泌泡而排出细胞外,导致高尔基器大量减少;成熟区高尔基器相当少,分泌能力一般。  相似文献   

7.
运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术对比研究非冬眠动物大鼠和冬眠动物黄鼠心肌细胞胞内Ca2+浓度 ([Ca2+]i) 随温度的变化.首先标定了不同温度下Ca2+探针indo-1的解离常数,提出并证明按α定态设定标定溶液pH值的必要性.细胞荧光分析显示,大鼠心肌细胞[Ca2+]i随温度降低显著上升,低温下频繁出现自发钙波,胞内发生钙超载;相比较冬眠动物黄鼠心肌细胞[Ca2+]i在相同条件下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钙超载.认识其中的钙稳态机制可能对有关医学问题有潜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脑室注射6-羟多巴胺对黄鼠冬眠入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脑室内注射化学去交感药物6-羟多巴胺(6-OHDA)的方法,观察了人为地降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系统活动对达乌尔黄鼠入眠的影响。结果表明:脑室注射100-200μg6-OHDA使脑内NE含量减少50%以上,明显促进黄鼠入眠,平均入眠诱导期比自然冬眠动物明显缩短,整个冬眠季内冬眠时间延长,冬眠黄鼠仍具有正常的入眠觉醒周期。这些结果提示脑内NE系统活动水平降低是触发动物入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1.本实验用古典的Aoyama氏法显示小白鼠副睾上皮、胰腺外分泌上皮、肾近曲小管上皮及肠腺上皮细胞中的高尔基氏器;小白鼠分三组,第一组正常作对照用,第二组于杀死取材前半至1小时内,用1毫克硝酸匹罗卡品从皮下注射入动物体内,第三组在杀死取材前半至1小时内用0.2毫克硫酸阿托品从皮下注入动物体内。 2.比较三组小白鼠四种器宫的高尔基氏器后,发现有显著的区别:①正常小白鼠副睾上皮细胞和胰腺外分泌上皮细胞中的高尔基氏器呈网状或略呈网织状。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高尔基氏器呈小滴状或由小滴速成短杆。肠腺上皮细胞内的高尔基氏器是小块状;②用硝酸匹罗卡品注射小白鼠后,器官或腺体上皮细胞中的高尔基氏器因颗粒浓集而膨胀很大。同时形成分泌滴排出于腔中;③用硫酸阿托品注射小白鼠后,器官或腺体上皮细胞中的高尔基氏器显现紧缩,很少或不形成分泌颗粒。 3.细胞内高尔基氏器的膨胀紧缩及颗粒的涨落与分泌的生理和药理机能有关,而颗粒的集散又影响高尔基氏器的改变。故我们同意Nassonov与Bowen(1924a)的主张,认为高尔基氏器可能是细胞中有分泌机能的主要机构。  相似文献   

10.
王世强  冯强 《生理学报》1995,47(6):551-558
本文比较冬眠动物黄鼠冬眠状态和活动状态心肌收缩的力-频率关系和力-间歇关系,以及Cd^2+和ryanodine对其动作电位和收缩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提高刺激频率对活动组具有负变力作用,而对冬眠组则是收缩力先增加后减弱的双相变化;冬眠组具有较强撞歇后收缩,并且刺激频率对其具有较强的调制作用;(2)与活动全相比,冬眠组动作电位前期时程和收缩期较短,收缩力较大,Cd^2+对其影响较小,但ryano  相似文献   

11.
沙冬青冬季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冬青在冬季的叶肉细胞中有丰富的叶绿体,经常聚集在一起,相互重叠,相互嵌合,有的还相互融合。大部分叶绿体为凸透镜形,多余叶绿体主要为V形、蝶形、连婴形和哑铃形。它们的被膜不光滑,常凹凸不平,甚至出现突起和内陷。类囊体十分发达,质体小球很多,但淀粉粒缺乏。大部分叶绿体形态结构正常,有的还在出芽和分裂。少数叶绿体与此不同,它们已经衰老,其中一些正在解体或已经解体。  相似文献   

12.
禾谷类叶片培养迄今还有一定难度,虽然已有再生植株的报告,但效率并不高,基因型间差异也极大。禾谷类叶肉原生质体培养迄今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地塞米松造成大鼠垂体促皮质激素细胞及其靶腺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分泌抑制,对这两种细胞中的溶酶体及分泌自噬和自体吞噬活动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CMP 酶细胞化学定性和形态计量。实验结果显示,在分泌受抑制状态下,垂体促皮质激素细胞中分泌自噬和自体吞噬作用加强,与此同时,肾上腺皮质细胞中自体吞噬作用也业著加强。这些结果表明,在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中,溶酶体以自体吞噬的方式清除一部分生产激素的细胞器,可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分泌调节机制,正如在分泌蛋白质和肽类激素的细胞中普遍存在着分泌自噬这一调节机制一样。  相似文献   

14.
湄洲湾夏季生物有机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湄洲弯夏季浮游植物有机碳的调查结果表明,活体有机碳「(POC(B)」含量为42.50-185.0μg/dmdm^3,平均值为77.5g/dm^3POC(B)和叶绿素(Chla)的转移系数为62.4;由三磷酸腺苷(ATP)计算所得POC(B)要比由光合作用速率(PR)所计算的结果大,同时,同化系数(PI)的变化为0.78-2.22h^-1,它的垂直变化与POC(B)分布有关。氮是湄洲湾初级生产力的限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用外源性雄激素引起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分泌抑制,对这两种细胞中的溶酶体及分泌吞噬和自体吞噬活动进行了超微结构形态观察和半定量分析。实验中应用了CMP酶细胞化学技术和免疫胶体金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在分泌受抑制状态下,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中溶酶体增多,分泌吞噬活动加强;与此同时,睾丸间质细胞也表现溶酶体增多、自体吞噬活动加强。这些结果不仅再次证明在分泌蛋白质激素细胞中溶酶体以分泌吞噬的方式参与了激素分泌调节,更重要的是初步证明在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分泌调节中,也有溶酶体的参与,其形式是自体吞噬作用。细胞通过自体吞噬作用得以在短时间内清除一部分合成激素的细胞器和其中的激素,这可能是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及时有效地调整激素分泌量的一项重要机制,与分泌蛋白质激素细胞的分泌吞噬有着相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钙调素对细胞周期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C3细胞是一种用真核表达载体1~(CaM)转染NIH 3T3细胞建成的可调钙凋素(Calmodulin,CaM)高表达细胞模型。通过分子杂交及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证实在地塞米松(Dexamethasome,DXM)作用下,RC3细胞可高表达CaM。CaM的过表达使G_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加;CaM拮抗剂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则使G_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高表达CaM使细胞分裂指数提高,G_2期细胞减少,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增加,M中期细胞比例下降。而TFP处理则使分裂指数下降,G_2期细胞增加,M前期细胞减少,M中期细胞增加。实验结果表明CaM在G_1/S、G_2/M和M中期/M后期3个位点上对细胞周期进行调控;通过加速G_1至S期,G_2至M期和M中期至M后期的进程,使细胞倍增时间缩短,促进细胞增殖。本工作表明,RC3细胞作为CaM表达可调细胞模型,是研究细胞周期调控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小鼠对天花粉蛋白体内及体外免疫应答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 57 BL/6 J小鼠在应用弗氏全佐剂或铝矾为佐剂结合天花粉蛋白免疫后都能引起抗原特异的IgE类抗体的反应以及其它Ig类抗体的反应;IgE的滴度和总的抗天花粉蛋白抗体的滴度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并不完全同步。IgE类上升得较IgG等类抗体为慢,但上升的速度要快。脾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分泌抗体的动态变化也和血清并不完全一致。天花粉蛋白在一定浓度下能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在体外的抗原特异的增殖反应和ConA反应。这抑制并不限于增殖过程的启动。补充外源性的IL-2也不能消除这抑制作用。天花粉蛋白加热变性后丧失了对小鼠淋巴细胞的毒性,并能引起经未变性天花粉蛋白体内致敏的小鼠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的明显增殖。应用微量的天花粉蛋白为抗原,以及少量的无凝集素的conA条件培液等能在体外诱发致敏的B淋巴细胞产生二次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18.
一、用显微外科方法从兔早期胚泡分离来的ICM在所用的体外培养系统中的行为,因ICM的生长状态而不同。呈带状生长的ICM从近端向远处延伸,而细胞的分化则从远端逐渐向近端进行,它具有明显的极性。细胞的分化秩序井然,层次分明。因此呈带状生长的ICM适用于进行细胞分化和细胞谱系的研究。二、呈团块状生长的ICM,没有明显的极性,细胞分化开始于团块的外表面,逐渐向中央进行。细胞分化开始稍晚一些,速度也较慢,这种生长状态的ICM适用于分离胚胎干细胞。三、兔子胚外内胚层从ICM分化来,它经历了二次分化的过程。第一次发生于培养后第三天(相当于交配后第七天),形成第一胚外内胚层-胚外体壁内胚层,它向远处迁移,远离原始外胚层。培养后四天(相当于交配后第八天),形成第二种胚外内胚层-胚外脏壁内胚层,它尾随体壁内胚层向远处迁移,其后缘的部分细胞向原始外胚层附近的滋胚层下面侵润。四、胚外体壁内胚层和脏壁内胚层的细胞是由少数决定了的和离开ICM的细胞分化和增殖而来。五、文中讨论了早期胚胎细胞分化的谱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链霉素(Streptomycin,SM)所致的急性肾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保护机制。将双耳ABR阈值≤5dB健康白色红目豚鼠分为(1)正常对照组、(2)Tet组、(3)SM组、(4)SM Tet组,于第11天留取尿标本和肾组织,用浊度法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用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学改变。形态学检测显示SM Tet组肾脏病理变化比SM组小,凋亡细胞也明显少于SM组。SM Tet组NAG活性比SM组低(P<0.01)。上述结果表明粉防己碱对链霉素所致的急性肾毒性效应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在药物性器官损伤防护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钙调素抑制剂——三氟拉嗪处理人胃癌MGC-803细胞,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放射免疫法和速流荧光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钙调素对细胞增殖,环核苷酸代谢及微管组装,有丝分裂等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TFP明显地抑制了人胃癌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增殖的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细胞群体中G_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下降,DNA合成明显地受到抑制。TFP处理的胃癌细胞仅在短时间内(5'-30')cAMP含量升高,cGMP浓度降低,cAMP/ ??cGMP比值比对照组高4.4倍,但此后环核苷酸含量又很快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本实验还观察到TFP处理后的MGC-803细胞胞质铺展,细胞形态的改变与胞质微管的分布有密切联系,实验结果表明TFP加强了人胃癌细胞MTOC对微管的组装能力,使微管分布得到恢复,微管纤维呈放射状延伸到细胞边缘,充满胞浆,使细胞呈现出展平的多边形,趋向于正常上皮细胞形态的变化,本实验结果表明TFP抑制癌细胞增殖及使微管组装加强可能是通过对CaM活性的抑制作用。此结果有助于说明转化细胞内钙调素的变化,可能是与转化细胞增殖失控和胞质微管消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