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在开展西藏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过程中,于2015年6月18日在西藏自治区札达县底雅乡底雅村(31°46′55.5″N,78°52′5.1″E,海拔2 977 m)观察并拍摄到1只雄性噪鹃(Eudynamys scolopaceus)。另一组调查人员曾于2015年5月1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岗嘎村遮磨岗(29°18′28.15″N,94°21′44.23″E,3 000 m)听到过噪鹃的叫声。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月10日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赤眉镇进行野生动物调查期间,在2个调查点均观察到1种颜色暗淡的小体型画眉科Timaliidae鸟类,拍录其生活环境和鸣音,并拍摄到清晰照片。其中,位于赤眉镇母猪凹村附近(111°48'59.69″E,33°15'51.45″N,277 m)的调查点发现10余只,时间为10∶00左右;位于赤眉镇鱼贯口村附近(111°50'57.26″E,33°15'38.67″N,  相似文献   

3.
正在开展西藏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过程中,于2015年6月18、19日在西藏自治区札达县底雅乡什布奇村(78°44'45.6″E,31°48'33.8″N,3110 m)、6月19日在底雅乡底雅村(78°52'5.1″E,31°46'55.5″N,2977 m)观察并拍摄到雌性印度寿带各1只。经鉴定,为印度寿带印巴亚种Terpsiphone paradisi leucogaster(图1)。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2月11日10∶53,在甘肃裕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在核心区中山湾的树林中(105°22'55″E,32°52'32.61″N,海拔1 165 m)发现并拍摄到黑颏凤鹛Yuhina nigrimenta。2016年12月18日09∶02,在实验区五房沟的树林中(105°30'52.83″E,32°57'57.54″N,海拔1 023 m)发现并拍摄到大拟啄木鸟Megalaima virens。经查阅相关文献(郑作新,1976,1978;王香亭,1991;约翰·马敬能等,2000;刘迺发,2013),确定这2种鸟尚未在甘肃省有分布报道,确定其为甘肃省鸟类新纪录,这为研究和了解其分布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7月5日,笔者在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调查时,于海拔3135 m的药王殿附近(33°55'37″N,107°46'33″E)观察到一只体型较大的黄黑色鸟类,并拍摄到清晰照片。该鸟嘴为灰蓝色,头、喉、两翼及尾部为具有光泽的黑色,身体其余部分为鲜艳的黄色。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马敬能等,2000)、《中国鸟类志(下卷雀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2月2日,笔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进行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期间,于达拉呼布镇东北7 km(101°11'51″E,42°06'38″N,海拔917 m)的农田发现约100只欧鸽Columba oenas正在休息;12月3日距此处北3 km左右的引水渠(101°11'23.96″E,42°06'47.50″N,海拔921 m)发现约150只欧鸽,多数个体在取食、饮水,少数在飞翔。2017年3月21日—5月30日,笔者在达来呼布镇多处(101°0'55.17″E,42°04'18.05″N;101°10'27.28″E,41°59'3.29″N;101°09'54.72″E,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9月13日,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壶瓶山保护区)壶瓶山主峰(30°06'53.2″N,110°47'14.7″E,海拔2 099 m),观察到2只白喉针尾雨燕(Hirundapus caudacutus)。2013年9月23日、24日,先后又在顶坪瞭望塔上(30°02'57.6″N,110°31'22.6″E,海拔1832 m)、神景洞碑垭(30°03'34.9″N,110°31'22.6″E,海拔1711 m)共观察到8只白喉针尾雨燕。白喉针尾雨燕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青海、西藏、四川、贵州、云南以及台湾(赵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6月2日至6月5日,笔者在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39°26'39.82″N,117°15'03.81″E,海拔5 m)观察到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1只,并拍照记录;同年6月30日至31日,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独流减河(38°48'09.47″N,117°24'40.29″E,海拔5 m)再次观察到水雉1只。两次所见水雉均为繁殖羽;头顶、面颊、喉和前颈白色,后枕黑色并往两侧延  相似文献   

9.
西藏墨脱发现棕腹隼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2019年4月15日在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墨崩公路段(95°13′23″E,29°16′02″N,海拔800 m)、4月18日在波墨公路80k附近(95°29′28″E,29°39′33″N,海拔2 097 m)分别发现1只棕腹隼雕(Lophotriorchis kienerii)亚成体,并拍摄到其中1只的照片(图1)。该鸟具有白色的眉纹,深色的过眼纹向后延伸至后颈,脸颊、颈侧和喉部白色,翅形宽大,初级飞羽基部腹面有较明显的深色条带,尾黑褐色具黑色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6月21日,在秦岭太白山地区进行鸟类调查期间,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宝鸡市交界的太白山地区小文公庙(107°47'55″E,33°59'29″N,海拔3 405 m)发现一种鸟类,根据野外观察并结合所拍摄照片,后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确定为棕顶树莺Cettia brunnifrons。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  相似文献   

11.
柳鹏飞 《动物学杂志》2021,56(2):213-213
正2011年5月6日,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柳湖公园(35°32′46″N,106°40′10″E,海拔1 294 m)内发现乌鸫(Turdusmerula)繁殖巢一个,巢营于一高大柳树上,巢距地面高4.2m,巢中4只雏鸟即将出飞。2016年5月15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十八里铺村(35°61′02″N,106°06′91″E,海拔1 987 m)发现并记录到乌鸫雄性个体1只,生活环境为村庄。2018年5月25日,在该县黄家峡村(35°63′48″N,106°19′86″E,海拔223 0 m),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7月,在山东省泰安市桃花源景区进行野外鸟类调查时,在环山路小溪流旁茂密的松树林中(117°3'18.96″E,36°16'37.41″N,海拔510 m)发现一只体长约100 mm的小型啄木鸟;同年11月,在泰安市黑龙潭山脚处的柏树林中(117°06'5.39″E,36°12'40.49″N,海拔356 m)用相机拍到了该种鸟。经鉴定,该鸟为斑姬啄木鸟Picumnus innominatus(约翰·  相似文献   

13.
2010年7月26日,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壶瓶山保护区)南坪分局壶瓶山(110°47’25″E,30°06’44″N,海拔1 566 m)发现褐灰雀(Pyrrhula nipalensis)2只。2011年2月18日,在江坪分局石碾子沟(110°33’35″E,30°0’50″N,海拔439 m)再次发现褐灰雀9只(图1)。该鸟为中等体型的灰色雀,嘴绿灰色,嘴端黑色,眼先及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8~11月,在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3次发现一种此前未监测到的鸟类,鉴定为小黑领噪鹛(Garrulax monileger)。8月5日,在湖北宜昌市兴山县龙门河村黄崩口沟口西侧公路上方山坡(31°19′37′′N,110°28′59′′E,海拔1 292 m),小溪边的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林发现5只小黑领噪鹛并拍摄照片(图1);10月21日在龙门河东湾白栎子树包(31°19′32″N,110°31′19″E,海拔1 691 m)的巴山水青冈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3月25日16∶47左右,笔者在陕西省洋县信合大道汉江大桥附近(107°53'00.69″E,33°21'50.48″N,海拔463 m)观察朱鹮Nipponia nippon及其他水鸟时,看见天空中有一群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在驱赶一只黑色大鸟,及时用相机拍摄了照片,通过相机液晶屏观察初步认定此鸟为在内陆地区罕见的军舰鸟Fregata sp.。在此后的近1 h里,该鸟先后3次在观察点前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11月15日,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关镇北侧的草坝河下游河段(107°31'57″E,33°13'59″N,448 m)发现了1只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笔者实地考察发现,其体羽灰白,飞羽和尾羽黑色,飞翔时尤为显著,嘴粉色,闭合时缺口明显,腿粉红色(图1)。这只钳嘴鹳活动于草坝河下游河道的局部范围,该河流为汉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秦岭南坡洋县境内,于县城西侧注入汉江。草坝河河道狭窄,入河口上游2~3 km范围内河道宽度60~70 m。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9月9日09∶50在甘肃裕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曹家河海拔1050 m处的河边(32°53'57.29″N,105°22'18.89″E)发现1条蛇并拍摄到照片,经查阅相关文献(田婉淑等,1986;王香亭,1991;赵尔宓等,1998;白永兴等,2014)初步鉴定为纹尾斜鳞蛇Pseudoxenodon stejnegeri。2015年9月9日在同一区域,保护区工作人员发现并捕获1条成蛇,依据文献(田婉淑等,1986;王香亭,1991;赵尔宓等,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7月11日,在甘肃省庆阳市蒲河水域的巴家咀水库附近河道(107°50'49″E,35°37'42″N,1 153.4 m)和北石窟寺桥头附近河道(107°53'48″E,35°36'39″N,1 086.8 m)中发现4只疑似大鲵的生物。该生物体螈形,但比螈大。体棕褐色,体表光滑无鳞,布满黏液,体背具不规则黑斑,腹面颜色浅淡。头部平扁而宽阔,躯干粗扁;尾侧扁,游离端圆钝。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8月6日~11日,作者在辽宁省凌源市进行野外调查,于大河北乡南刘杖子村田地边缘的山麓(40°48'02.3″N,118°54'11.4″E~40°48'09.5″N,118°54'11.6″E,海拔约693 m)采集到蜥蜴标本3号,另于居民住宅附近低矮丘陵顶部(40°48'02.5″N,118°54'02.9″E,海拔811 m)采集到蜥蜴标本1号。经鉴定为蜥蜴科Lacertidae麻蜥属Eremias山地麻蜥E.brenchleyi,为辽宁省蜥蜴新纪录。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标本室,编号为SYNU13090016~SYNU13090019。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0月22日09∶28,笔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居延海(101°17'32.46″E,42°18'16.92″N,海拔912 m)进行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期间,在湖的南侧水域发现3只大红鹳Phoenicopterus roseus,其中1只正在取食,其余个体在一旁休息。10月26日数量增至8只,10月27日再次观测时记录到10只。经查阅《内蒙古脊椎动物名录及分布》(杨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