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野化培训大熊猫的食性及其对拐棍竹的选择利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采用动物行为随机观察法、粪便分类收集法、样方法以及SPSS统计软件等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祥祥”在野化培训圈中的食性及对拐棍竹的选择利用。结果表明: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主要取食培训圈中的拐棍竹竹笋及其成竹、幼竹、半枯竹的竹秆和枝叶,少量采食短锥玉山竹,并偶尔寻食培训圈中的青草和鞘柄菝葜等植物。食性季节变化具有与野生大熊猫相似的动态规律,9~12月主要以拐棍竹枝叶为食,1~4月取食成竹竹秆,5月大量啃食当年新笋,6~8月则喜食幼竹竹秆。同时,“祥祥”对拐棍竹粗细的利用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选择性,一般取食基径大于12mm以上的竹子,对基径很小的竹子不喜欢或拒绝利用,而不同龄级竹子的选择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主要采食竹子,因此主食竹对大熊猫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秦岭的佛坪地区的大熊猫主要取食巴山木竹以及秦岭箭竹。本文研究了海拔对这两种竹林的结构与营养含量的影响以及海拔与大熊猫季节性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1)海拔对竹林基径、株高有显著影响(p0.05);整齐度、均匀度、基径和株高分布的偏度值和峰度值均随海拔变化而变化。(2)海拔对主食竹营养含量的显著影响随季节而变化(春季粗蛋白和总糖p=0.02;夏季粗纤维p=0.01;秋季粗蛋白p=0.04、粗纤维p=0.04和总糖p0.01)。每个竹种在叶、枝、杆三个部位间的营养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海拔对竹林结构及营养的显著影响决定了大熊猫对主食竹的取食策略,夏季在高海拔活动,其余季节在低海拔活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理解海拔、主食竹结构、营养以及大熊猫迁移活动之间的关系有重要作用,为圈养大熊猫的饲料配比提供理论依据,也为野外大熊猫的保护和规范保护区内部的人类活动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4种诱导物和5种金属离子对白腐菌降解竹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这4种诱导物对木质素的降解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低浓度的吐温80抑制纤维素的降解,降解率仅为3.057%;5种离子对木质素降解均有促进作用,一定浓度的离子明显地抑制纤维素的降解,其中Ca^2+对纤维素降解的抑制作用最强,降解率仅为0.620%;诱导物和离子对半纤维素降解率影响较小;吐温80和Ca^2+能显著提高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选择系数,其中添加Ca^2+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选择性系数分别为66.565和49.331,初步显示:部分诱导物和金属离子可以有效影响白腐菌对竹子的选择性降解。  相似文献   

4.
木质素代谢是白蚁消化木质纤维素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利用木质素增量喂食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通过测定其取食量、体内酚氧化酶含量、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及后肠微生物群落16s rRNA基因Illu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比较分析来研究木质素取食对低等白蚁消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取食组内源性(前肠/唾液腺)酚氧化酶含量的显著大于大于对照组,内源及外源性纤维素酶活性均小于对照组,尤其BG酶活性显著小于对照组;1%木质素对乳白蚁取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后肠细菌多样性及丰度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无显著的组间群落结构差异;Metastat、LDA(LDA Effect Size)及组间T-检验属水平群落差异分析显示,乳白蚁后肠核心菌群(相对丰度1%)Dysgonomonas属、弧菌属在木质素取食组中相对丰度显著小于对照组,Candidatus Azobacteriodes属相对丰度则显著大于对照组,它们在木质素增量取食引起的细菌群落变化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是竹子。竹子是一种粗纤维含量很高的粗饲料。而大熊猫却以具肉食动物消化道特征的消化道来消化高纤维含量的竹子。为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 ,每天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采食竹子 ,消耗大量的能量 ,同时采食大量的高纤维含量的竹子又会降低其它养分的消化率 ,这样一来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如何提高大熊猫对竹子养分尤其是粗纤维的消化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采用给病弱大熊猫饲喂喷洒纤维素酶处理的竹子进行消化试验的方法 ,考察大熊猫对日粮养分的消化率 ,以期对病弱大熊猫的体况有所改善。1 材料与方法将长春市昆仑酶制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0—2020年15只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幼仔为研究对象,基于红外视频监控系统观察和音频颈圈解译获得的行为资料、GPS颈圈跟踪定位采集的粪样数据,分析了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行为发育进程和食性转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生长发育,与觅食和警戒相关的行为得到充分发育,且具有较强的时间关联性,包括食乳、爬行、走动、玩耍物品、爬树、咬玩竹子、饮水和采食竹子等。8~10月龄的大熊猫幼仔开始取食竹子,其发育性食性转换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食乳期(1~7月龄)、食母乳—食竹子转换期(8~28月龄)和食竹期(29~39月龄),其中转换期细分为关键期(8~18月龄)和过渡期(19~28月龄)。从统计检验来看,不同食性阶段间差异显著;过渡期的大熊猫幼仔可离开母兽独立生活,此阶段大熊猫幼仔食物组分比例与食竹期相比无显著差异。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季节性食性转换规律与带仔母兽和野生大熊猫具有相似的格局,即春季主要取食竹笋,夏、秋季则以嫩竹茎和竹叶为食,冬季采食竹叶与竹茎。  相似文献   

7.
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是岷山山系大熊猫的主食竹,其可食性在大熊猫食物营养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海拔梯度上温差对大熊猫主食竹营养成分及其含量的影响,以自然生长在岷山山系核心区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2600、2850、3100 m)的缺苞箭竹为对象,对其笋、秆和叶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海拔缺苞箭竹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叶笋秆,且笋、秆和叶的营养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2)粗蛋白和氨基酸总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而对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影响不显著(P0.05);(3)除笋中苏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秆中丝氨酸、蛋氨酸以及叶中半胱氨酸外,海拔对其余氨基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4)海拔对粗蛋白/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有显著影响(P0.05),在笋和秆中表现为海拔3100 m最高,而海拔对纤维素/粗纤维、粗脂肪/粗纤维的影响不显著(P0.05)。缺苞箭竹叶、笋的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秆;高海拔有利于缺苞箭竹各器官粗蛋白和氨基酸的积累,不利于粗纤维的积累,这可能使大熊猫的取食选择发生改变,更倾向于取食高海拔的笋和叶。  相似文献   

8.
选取同一地形、长势一致的毛竹林为材料,分析比较灌溉与不灌溉毛竹林冬笋外观品质(个体重量、最大直径、长度、可食率)、营养品质(淀粉、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维生素C)、呈味物质(单宁、草酸)、纤维素类物质(纤维素、木质素)以及不同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研究灌溉对毛竹冬笋品质的影响,为冬笋的科学培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灌溉显著提高了毛竹冬笋的个体重量、最大直径、长度以及可食率(P<0.05)。(2)灌溉显著提高了毛竹冬笋的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单宁、草酸、纤维素以及木质素含量(P<0.05),但对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等指标含量影响不显著。(3)灌溉显著提升了毛竹冬笋中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以及占比(P<0.05),但对甜味和苦味氨基酸总含量影响不显著。研究发现,灌溉改善了毛竹冬笋生长和外观品质,以及呈味物质、纤维素类物质、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从而显著提升了冬笋品质。  相似文献   

9.
四川2种丛生竹理化特性及纤维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不同地区两种丛生竹—慈竹和梁山慈竹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以及纤维形态,对其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竹种间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差异显著,同一竹种不同地区间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纤维长度、宽度和纤维长宽比因地域差异而异,且与竹龄有关。从纸浆用竹和纤维原料综合考虑,竹海地区的慈竹(纤维素含量在45%左右,木质素含量低于28%)、梁山慈竹(纤维素含量在50%以上,木质素含量低于20%)比较适合竹浆造纸。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它们以高纤维含量的竹子为主食,但却具有与食肉动物相似的消化系统结构,为适应高纤维的食物,它们又形成了与食竹相适应的消化生理特点。其整个消化道内膜上粘液腺丰富,在野外,这些粘液腺的分泌物包裹于大熊猫所摄食的竹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