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桐花体外抑菌作用及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首次采用滤纸片法对泡桐花提取液的不同萃取部分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泡桐花的花冠和花萼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萃取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最强,而对黑曲霉,啤酒酵母,产黄青霉无明显抑制作用。含量测定表明花萼中黄酮含量明显高于花冠。  相似文献   

2.
棘托竹荪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棘托竹荪的挥发油,得油率为0.45%。.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首次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FFAP柱分离出36个峰,用质谱法鉴定出28个成分,其主要成分为13-甲基-环氧十四烷-2-酮 (23.53%)、亚油酸(17.56%)、芹子烯(12.37%)、棕榈酸(8.20%)、9-十六碳烯酸(7.84%)、(-)-Lepidozenal(7.82%)等, 占总挥发油的97.76%。对挥发油进行抑菌试验,其结果为:桔黄青霉、啤酒酵母最敏感, 黑根霉、黑曲霉次之,白色假丝酵母、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稍差。  相似文献   

3.
云南拟单性木兰挥发物质及其抗肿瘤和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水蒸气回流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云南拟单性木兰叶部精油的化学组成,共鉴定了31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99.997%。其中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16.979%)、(-)-斯巴醇(7.786%)、菖蒲烯(5.338%)、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5.306%)、τ-杜松醇(5.204%)。体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供试病原菌的抑菌实验表明,该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能力。浓度为100μg/mL时,MTT法测定云南拟单性木兰挥发物质对肺癌细胞的抑制率为63.2%。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木耳菜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利用GC-MS技术鉴定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鉴定出47个挥发油成分和20个脂溶性成分。其挥发油成分主要有依兰烯(7.30%)、δ-杜松烯(6.85%)、氧化石竹烯(5.90%)、1,5,9-三甲基-12-(1-甲基乙基)-4,8,13-环戊二烯并环辛四烯-1,3-二醇(5.83%)等。脂溶性成分主要有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6.09%)、棕榈酸甲酯(12.15%)、花生酸甲酯(7.06%)、亚麻酸甲酯(7.00%)等。  相似文献   

5.
以正己烷为溶剂,对长裙竹荪子实体进行索氏提取,提取率为1.36%。应用GC-MS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Rxi-1ms柱分离,质谱解析鉴定出55种成分,其中23种成分是首次从竹荪属中检测出来,其主要成分为:羧酸、醇、酮、倍半萜、芳香烃、酯等。提取物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GC-MS法分析曼陀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曼陀罗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曼陀罗挥发油中鉴定出58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量的92.37%.其中主要成分为5,6-二氢-6-戊基-2H-吡喃-2-酮(44.29%)、二苯胺(12.50%)、四十四烷(10.41%)、二十烷(4.19%)、(E)-3-己烯-1-醇(2.38%)、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2.28%)等.  相似文献   

7.
深山含笑叶片的挥发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GC-MS联用技术提取并分析了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 Dunn)叶片的挥发油成分,并用杯碟法和Alamar blue法检测了其抑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从深山含笑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5种化合物,并鉴定出其中3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97.8%;挥发油主要成分有莰烯(16.575%)、β-蒎烯(15.857%)、D-柠檬烯(12.653%)、丁香烯(11.923%)、1R-α-蒎烯(6.855%)及橙花叔醇(5.199%)等。该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alococus aureus Rosenbach)和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Trans.)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00 mg.L-1,抑制率可达98.89%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索氏提取法从地木耳中提取脂溶性物质,经硅胶柱层析将脂溶性物质分离成石油醚洗脱组分(非极性脂)、苯洗脱组分(弱极性脂)和乙醇洗脱组分(强极性脂),并对脂溶性物质和3种洗脱组分进行抑菌活性研究,以促进地木耳的综合应用。结果表明,地木耳中脂溶性物质含量为2.62%。其中,非极性石油醚洗脱组分含量最高,占总脂的54%,但无抑菌活性;强极性的乙醇洗脱组分含量其次,占总脂的32%,其抑菌活性最强;弱极性苯洗脱组分含量最低,占总脂的14%,有弱抑菌活性。地木耳脂溶性物质对6种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能力大小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酿酒酵母假单胞杆菌。  相似文献   

9.
迷迭香中天然防腐剂的提取方法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迷迭香中天然防腐剂的提取方法和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用食用乙醇提取迷迭香中防腐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固液比1:15、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15 h。迷迭香醇提取物对实验用常见食品污染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6.25 g.L-1,对大肠杆菌和汉逊氏酵母菌为12.5 g.L-1,对青霉和黑曲霉为25 g.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pH范围均为4~7,对汉逊氏酵母菌、青霉和黑曲霉为4~6。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菘蓝根、茎、叶、花和幼果等不同器官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鉴定,并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含量,以明确菘蓝的化学物质基础,为综合开发利用菘蓝资源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从菘蓝的根、茎、叶、花和幼果中分别鉴定出24、23、21、18和23种脂溶性成分;其中,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2,4-二叔丁基苯酚和棕榈酸为各器官的共有成分;不同器官中脂肪酸含量依次为:花(80.91%)>根(60.56%)>幼果(21.93%)>茎(17.45%)>叶(11.28%)。除花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不饱和脂肪酸外,其他器官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较高,表明菘蓝不同器官中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