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采用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探讨格氏栲种群基面积增长规律。提出自适应通用模型ds/dt=rs(1-sθ/kφ).该模型包括Logistic模型、Smith模型、Gompertz模型、崔Lawson模型和Z-Logistic模型;运用改进单纯形对自适应通用模型进行优化,拟合结果比Logistic模型更符合格氏栲种群实际增长趋势,增长速度最大是在147年。  相似文献   

2.
采用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探讨格氏栲种群基面积增长规律.提出自适应通用模型ds/dt=rs(1-sθ/kφ).该模型包括Logistic模型、Smith模型、Gompertz模型、崔Lawson模型和ZLogistic模型;运用改进单纯形对自适应通用模型进行优化,拟合结果比Logistic模型更符合格氏栲种群实际增长趋势,增长速度最大是在147年.  相似文献   

3.
格氏栲种群优势度增长改进模型新在何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考虑新模型创立 ,是承袭前人建模研究基础上 ,试图探索一种对密度制约效应是非线性化假设的更加合理的 Logistic新模型 ,客观反映种群增长规律 ,从而克服前人研究不足 ,促进种群增长规律的研究发展。植物种群学是 2 0世纪的科学 ,其中种群增长的规律研究发展较快 ,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比利时数学家 Verhulst(1 838) (见 2 2 9页 )首先提出 Logistic经典增长模型 :d Sdt=r S 1 - SK (1 )其中 ,S为种群大小 ,t为时间间隔 ,K为环境容纳量 ,r为瞬时增长率 ;但该模型往往使模拟结果产生偏差 ,如其要求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在 K/2曲线的拐…  相似文献   

4.
格氏栲种群个体年龄与胸径的时间序列模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格氏栲种群以年轮确定种群个体年龄并与胸径、树高确定种群个体年龄有机结合的时间序列预测个体年龄方法。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确定出格氏栲种群个体年龄与胸径关系的ARIMA(1,2,0)模型,经检验该模型的相似性系数为93.48%,即该模型预测胸径生长量是可靠的。同时,通过ARI-MA(1,2,0)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调查材料组合起来,建立较为准确反映个体年龄的组合模型:A=10.15451+1.113851D+0.04220049D2-0.000227303D3式中D为格氏栲种群个体胸径,A为格氏栲种群个体年龄,相关指数为0.9998。可见,组合模型的格氏栲种群个体胸径与年龄回归关系极显著,效果理想,为相应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格氏栲种群数量动态的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谱分析数学方法,研究分析格氏栲林格氏栲种群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格氏栲种群数量动态的周期波动性是明显的,与格氏栲天然更新过程有关;不同生境、人为干扰均对辂氏栲种群数量动态的波动产生影响;格氏栲生长量的周期波动与其种群数量动态的周期波动特征基本一致,表明格氏栲种群数量动态呈周期波浪式发展,即表征格氏栲林优势种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种群Logistic增长假设,本文构建了一个三维非线性发生率的SIR模型.首先探讨了该模型平衡点的稳定性,然后应用中心流形投影法得到了系统在非平凡平衡点附近产生超临界分支,并给出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7.
创建了一个关于大丰自然保护区半散养麋鹿种群增长的Logistic模型,该模型准确地预测了麋鹿种群的增长规律.作者通过对比和分析相关数据揭示了种群密度对糜鹿种群增长的影响并给出两个导致种群增长发生改变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8.
广义Schumacher模型的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前人提出的生长方程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chumacher生长方程.该模型包含了Gompenz函数、Schumacher方程及广义Schumacher方程,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和实用性.采用遗传算法。利用该模型对珍稀植物长苞铁杉和侧柏生长资料分别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改进的Schumacher方程的拟合精度明显优于Schumache,方程和广义Schumacher方程,也优于经典的Logistic模型和李新运等自适应模型。可以在林木生长动态模拟及种群增长动态研究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改进单纯形法拟合Logistic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Logistic方程是研究有限空间内种群增长规律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运用改进单纯形法最优拟合Logistic曲线,结果表明改进单纯形法具有较强的拟合非线性方程的能力,对生物实验及生态、生理学中诸多非线性曲线的参数估计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单种群生长的广义Logistic模型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描述单种群生长的一般Logistic模型其中r>0为种群的内禀生长率,K>0为环境容纳量。它通常被称为Verhulst-Pearl模型,其基本特征是描述了种群的S型生长(如图1),当种群的初始值x_o相似文献   

11.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群落22个样地的调查,以群落样地中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为指标,采用纸条排队法、群落相似系数分类法、最近邻体法和组平均法对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4种分类结果基本相似,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样地可分为格氏栲群系、米槠群系、甜槠群系、刨花楠群系、沉水樟群系、观光木群系和闽楠群系等7个群系,并论述了各群系的群落学特征,各群系基本处于稳定的顶极阶段。  相似文献   

12.
格氏栲林优势种竞争关系及其预测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野外调查数据,利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定量地分析格氏栲天然林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格氏栲种内竞争强度随着胸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马尾松-格氏栲(Pinus masoniana-Castanopsiskawakamii)>格氏栲-格氏栲(C. kawakamii-C. kawakamii)>木荷-格氏栲(Schima superba- C.kawakamii)>杜英-格氏栲(Elaeocarpus decipiens-C.kawakamii)>木姜子-格氏栲(Litsea mollifolia-C. kawakamii)>老鼠矢-格氏栲(Symplocos stellaris-C.kawakamii);种内、种间竞争强度与格氏栲胸径之间存在显著的双曲线非线性回归关系,并利用模型预测了格氏栲种内种间的竞争强度.种内与种间竞争关系的数量研究,不仅拓展格氏栲天然林物种竞争规律的探索,而且为格氏栲林经营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亚热带格氏栲天然林 (natural forest of Castanopsis kawakamii, 约150a)、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 (monoculture plantations of C. Kawakamii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33年生) 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动态的研究表明,各凋落叶分解过程中N初始浓度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加后下降;除格氏栲天然林中其它树种叶和杉木叶P浓度先增加后下降外,其它均随分解过程而下降;除杉木叶外,其它类型凋落叶的Ca和Mg浓度呈上升趋势;凋落叶K浓度均随分解过程不断下降.养分残留率与分解时间之间存在着指数函数关系xt=x0e-kt.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各养分释放常数分别为N(kN) 0.678~4.088;P (kP) 0.621~4.308;K(kK) 1.408~4.421;Ca (kCa) 0.799~3.756;Mg (kMg) 0.837 ~ 3.894.除杉木叶外,其它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均呈kK>kP>kN>kMg>kCa的顺序变化.各林分凋落叶的年养分释放量分别为N 10.73~48.19kg/(hm2·a),P 0.61~3.70kg/(hm2·a),K 6.66~39.61kg/(hm2·a),Ca 17.90~20.91kg/(hm2·a),Mg 3.21~9.85kg/(hm2·a).与针叶树人工林相比,天然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较快的养分释放和较高的养分释放量有利于促进养分再循环,这对地力维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珍稀濒危植物青钩栲种群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提出自适应种群增长新模型S=exp(aln^2(1+ce^-rt)+βln(1+ce^-et)+γ),该模型包融了Logistic模型、Smith模型、Gompertz模型、崔-Lawson模型、张-Logistic模型和刘-Logistic模型,运用遗传算法适应新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拟合青钩栲种群增长规律比其它种群增长模型更符合青钩栲群种的实际增长趋势,说明新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三明瓦坑的赤枝栲林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的赤枝栲1)(Castanopsis kawakamii)林,地处福建省三明市郊瓦坑地区,属我国中亚热带东南缘。据调查31块样地共3100m2群落种类组成中,含维管束植物52科、90属、139种;其中单种属占总数的75.6%。植物区系为热带、泛热带分布的成分、共占科与属总数的61.5%与67.8%。高位芽生活型植物占总数的87.9%。基于对群落外貌的植物生活型与叶特征等分析表明,该群落是从南亚热带雨林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类型。对该森林乔木种的年龄结构分析,乔、灌木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的计算等,显示出赤枝栲林是相对稳定性较大的群落。  相似文献   

16.
格氏栲群落林窗边缘效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应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边缘效应强度指数,对福建三明格氏栲保护区森林群落林窗的边缘效应现象进行了研究.格氏栲群落的38个林窗样地不同部位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的林窗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7~1.3左右;而用生态优势度值测定的林窗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3~1.8左右,林窗边缘区由于边缘效应的作用有增大物种多样性的趋势,林窗的面积及林窗所在的森林群落类型,都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林窗的边缘效应强度产生影响.从而为格氏栲群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格氏栲林林窗自然干扰规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刘金福  洪伟  李俊清  杨文晖 《生态学报》2003,23(10):1991-1999
通过对格氏栲(Gastanopsis kawakamii)林林窗自然干扰的基本规律的研究,得到了描述林窗干扰状况的一些重要特征。结果表明:格氏栲林中扩展林窗(EG)所占面积比例为34.46%,而实际林窗(CG)所占的面积比例为17.81%,干扰频率每年分别为0.69%和0.36%,林窗干扰返回间隔期为281a;EG的大小变化为63~1257m^2之间,平均为244m^2,而CG的大小变化为22~707m^2之间,平均为126m^2;形成林窗的主要方式是干中折断,比例占36.22%,其次为枯立,比例占32.28形;大多数的林窗是由1~5株形成木形成,3株形成木形成的林窗最多;大多数林窗是在前50a形成的,其中10~40a之前形成的林窗最多;林窗分布格局是均匀分布型的。林窗形成木主要由格氏栲、大叶乌饭(Vaccinium mandarinorum)、山胡椒(Lindera glauca)、狗骨柴(Tricalysia dubi)组成。林窗形成木的地径主要集中在60cm以下,地径20~60cm的主林层乔木形成林窗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