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针对斑翅果蝇(Spotted wing Drosophila,SWD,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常见寄主果实期较短,评估4种非寄主果实(香蕉、紫心火龙果、芒果、红提)对斑翅果蝇种群的适合度,筛选最佳饲养水果。[方法]测定了人工饲料饲养的斑翅果蝇对4种水果气味的选择反应及其产卵选择性,比较了分别用4种水果饲养的斑翅果蝇的生物学特性(产卵量、卵历期、孵化率、幼虫历期、化蛹率、蛹历期、羽化率、成活率、雌雄比)。[结果]斑翅果蝇对4种非寄主果实气味喜好为:香蕉芒果红提紫心火龙果,产卵选择喜好表现为:香蕉紫心火龙果芒果红提,且香蕉饲养的斑翅果蝇后代成活率最高,各虫态历期最低。[结论]在4种非寄主果实中,香蕉既能引诱斑翅果蝇,也能刺激其产卵,且后代成活率显著最高,宜作为长期饲料进行实验室种群扩增。  相似文献   

2.
【目的】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是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蔷薇科果树和观赏树木为寄主。本研究旨在搞清楚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产卵行为及其对不同寄主植物的栖落和产卵选择性。【方法】选择苹果Malus pumila、山樱花Prunus serrulata var. spontanea、桃Prunus persica、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毛樱桃Prunus tomentosa、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杏Prunus armeniaca和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var. atropurea 8种寄主植物木段,构建为成虫的活动场所,观察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和产卵行为,并测定桃红颈天牛成虫在不同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和产卵量。【结果】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行为分为避让、打斗和交配3种行为。交配过程可分为相遇抱对、插入输精、交配后陪护3个阶段。桃红颈天牛雌虫产卵时无刻槽行为,喜欢将卵产于较为狭窄的缝隙中。雌虫偏好在桃树木段上栖落,雄虫则偏好在毛樱桃木段上栖落。李亚科李属的桃是桃红颈天牛最喜欢的产卵寄主木段,而雌虫在苹果亚科的苹果、海棠和秋子梨木段上产卵极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雌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与产卵量占比间存在正相关性,雄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与雌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结论】桃红颈天牛雌成虫最喜欢桃树木段,雄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与雌虫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是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蔷薇科果树和观赏树木为寄主。本研究旨在搞清楚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产卵行为及其对不同寄主植物的栖落和产卵选择性。【方法】选择苹果Malus pumila、山樱花Prunus serrulata var.spontanea、桃Prunus persica、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毛樱桃Prunus tomentosa、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杏Prunus armeniaca和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var.atropurea 8种寄主植物木段,构建为成虫的活动场所,观察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和产卵行为,并测定桃红颈天牛成虫在不同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和产卵量。【结果】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行为分为避让、打斗和交配3种行为。交配过程可分为相遇抱对、插入输精、交配后陪护3个阶段。桃红颈天牛雌虫产卵时无刻槽行为,喜欢将卵产于较为狭窄的缝隙中。雌虫偏好在桃树木段上栖落,雄虫则偏好在毛樱桃木段上栖落。李亚科李属的桃是桃红颈天牛最喜欢的产卵寄主木段,而雌虫在苹果亚科的苹果、海棠和秋子梨木段上产卵极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雌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与产卵量占比间存在正相关性,雄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与雌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结论】桃红颈天牛雌成虫最喜欢桃树木段,雄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与雌虫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4.
植物果实、颜色和形状对橘小实蝇产卵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近几年入侵江苏南部地区,严重危害当地水果、蔬菜的重要害虫。为深入了解其在该地区果树、蔬菜上的产卵特性,进行植物果实、颜色和形状对其产卵选择影响的研究。实验室中"纸杯法"的产卵选择试验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对不同水果的产卵偏好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柑橘、香蕉、芒果、枣、石榴、苹果、桃子、梨、李、葡萄、柿;对不同蔬菜的产卵偏好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丝瓜、豇豆、苦瓜、黄瓜、茄子、南瓜、青椒、番茄。对不同寄主颜色和形状的产卵选择特点为,雌虫常选择桔黄色、绿色,以及圆球形的寄主产卵,而较少选择黑色、方形的寄主产卵。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寄主果实散发出的气味,及其颜色和形状对橘小实蝇的产卵选择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番石榴实蝇寄主选择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英  赵波  张亮  梁华娟 《昆虫知识》2011,48(2):359-363
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Bezzi)是一种为害多种水果的害虫,近年来在云南的元江暴发成灾。本试验选择番石榴实蝇的常见寄主:梨、芒果、苹果、桃、橙及芒果的不同品种进行室内试验,比较番石榴实蝇雌虫产卵对寄主的选择性及不同寄主对番石榴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番石榴实蝇雌虫对5种供试水果的寄生选择性大小依次为桃>梨>芒果>橙>苹果;番石榴实蝇对芒果不同品种的寄生选择性为三年芒>台农行1号>虎豹牙>胭脂芒>鹰嘴芒;番石榴实蝇在不同寄主上的蛀果期(卵及幼虫的历期)具有极显著的差异,以寄生桃和芒果的最短;从梨和苹果上饲养出的蛹最轻,且极显著低于其它寄主上饲养出来的蛹重;苹果上寄生的番石榴实蝇蛹重与蛀果期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寄生梨的番石榴实蝇蛹重与蛀果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结果表明,番石榴实蝇雌虫产卵对不同寄主或同一寄主不同品种有明显的选择性,且该选择行为与其后代的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取食诱导的番茄植株防御反应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B-biotype行为的影响, 探讨西花蓟马与B型烟粉虱的种间竞争机制。【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行为分析法、 选择性试验法, 研究了不同处理组合(健康植株CK vs烟粉虱为害植株B、 健康植株CK vs西花蓟马为害植株F、 烟粉虱为害植株B vs烟粉虱和西花蓟马共同为害植株B+F)下, 烟粉虱对不同处理植株的取食行为反应及寄主偏好的差异性, 并利用GC-MS分析了不同处理植株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性。【结果】“Y”型嗅觉仪行为分析结果表明, 在CK vs B和CK vs F两个组合中, 烟粉虱雌成虫对健康植株和昆虫为害植株的偏好性差异不显著; 而在B vs B+F组合中, 烟粉虱为害株对烟粉虱雌成虫具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 在CK vs B和CK vs F这两个组合中, 烟粉虱成虫均偏好健康株并喜好在其上产卵(P<0.01), 在B vs B+F组合中, 烟粉虱成虫偏好烟粉虱单独为害株并喜好在其上产卵(P<0.01)。GC-MS分析结果显示, 本实验收集到9种挥发性物质, 其中有5种烯萜类物质, 其相对含量高达90%以上。与烟粉虱单独为害株相比, 烟粉虱和西花蓟马共同为害株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中, 对烟粉虱具有排斥作用的β-水芹烯显著升高, 而对其具有吸引作用的β-月桂烯却显著减少。【结论】综合分析认为, 西花蓟马诱导的番茄植株防御反应可以显著影响B型烟粉虱的寄主选择行为及产卵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取食经历对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行为具有较大影响,影响天敌昆虫寄主专一性测定的设计和结果解释。【方法】采用选择性试验,观察了入侵豚草的重要天敌——广聚萤叶甲成虫羽化后取食不同植物对其后续产卵寄主选择的影响。【结果】与取食豚草的试虫相比,有取食三裂叶豚草、苍耳或菊芋经历的成虫选择苍耳产卵的频次增加,不再对豚草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偏好性。对产卵识别期的Cox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成虫早期取食不同植物,对后续产卵选择有显著影响,成虫羽化后如果先取食豚草或三裂叶豚草,则选择苍耳产卵的倾向显著低于豚草;但如果先取食苍耳、菊芋和农家向日葵,则选择苍耳产卵的倾向与豚草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由此推测,广聚萤叶甲初羽化成虫取食的植物对其后续产卵选择具有较大影响,因而在寄主专一性测定中应关注测试前饲喂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南瓜实蝇和瓜实蝇对不同寄主的产卵选择性及其与子代生长发育的关联度,采用生态测定方法,研究2种实蝇对南瓜、黄瓜、姜柄瓜、西葫芦、丝瓜和苦瓜6种寄主果实的产卵选择以及幼虫取食6种寄主后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在产卵选择性试验中,2种实蝇对6种寄主的产卵选择性较为一致,均偏向于在丝瓜和黄瓜上产卵。在非产卵选择性试验中,南瓜实蝇在黄瓜和姜柄瓜上的产卵量较多;瓜实蝇在丝瓜和姜柄瓜上的产卵量较多;2种实蝇都对姜柄瓜有一定的偏好。在气味诱导的产卵选择性试验中,南瓜实蝇在姜柄瓜和黄瓜上的产卵量较多;瓜实蝇在黄瓜和丝瓜上的产卵量较多;2种实蝇都对黄瓜气味有一定的偏好;且南瓜实蝇和瓜实蝇都不偏好在苦瓜上产卵。南瓜实蝇分别取食黄瓜、苦瓜时,其幼虫期、蛹期较短;取食姜柄瓜时,蛹重最大;分别取食南瓜和黄瓜时的化蛹率、羽化率最高。瓜实蝇取食西葫芦时,幼虫期较短;取食丝瓜时,蛹期较短,且蛹重最大;分别取食黄瓜和南瓜时的化蛹率、羽化率最高。南瓜实蝇和瓜实蝇对不同寄主果实的产卵选择性均存在明显差异,寄主外部物理性状对实蝇的产卵选择有显著影响,2种实蝇对6种寄主果实产卵选择性和幼虫生长发育适应性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适应性是研究昆虫和植物协同进化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评估寄主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种群的适合度,需要综合分析昆虫对寄主的产卵选择性和寄主对昆虫的取食适合性。以桔小实蝇和番石榴实蝇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这两种实蝇对6种寄主果实:番石榴、香蕉、杨桃、木瓜、甜橙、番茄的产卵选择性以及幼虫取食后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寄主产卵选择性实验分别采用完整寄主果实直接供试产卵和块状寄主果实气味引诱产卵两种处理方式;在生长发育适应性实验中,以幼虫和蛹的存活和生长发育等相关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寄主的供试方式不同,两种实蝇的选择性均有明显差异;对寄主气味选择性强的寄主更适合于两种实蝇后代的生长发育。两种实蝇对6种寄主果实的产卵选择性和后代发育适合性两者相关性不显著,与许多文献报道单一地采用发育适合性(如发育历期、存活率或蛹重等)作为评价寄主选择性的结果不一致。两种实蝇之间对6种寄主果实的产卵选择和幼虫取食适合性既具相似性也具差异性,表明这两种实蝇在寄主生态位上既有重叠性又有分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世代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如何应对不同寄主进行产卵地点的选择。【方法】本文以受孕雌虫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受孕雌虫产卵对不同种类(桃、梨和苹果)的寄主嫩捎和果实的选择性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不同世代的受孕雌虫的产卵地点受到不同寄主种类的显著影响。越冬代、第2代和第3代受孕雌虫偏爱在梨果、桃梢上产卵,而第1代受孕雌虫偏爱在桃果和梨果上产卵。苹果梢和果实的引诱率最低。(2)卵的孵化率的变化趋势与受孕雌虫的落卵率一致。除了不同世代受孕雌虫在梨果上产的卵的孵化率存在差异以外,卵孵化率在同一世代的不同寄主果实、不同寄主嫩梢以及同一寄主的不同世代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因此,桃梢稳定吸引梨小食心虫产更多的可育卵,而桃果仅吸引第1代成虫产较多的可育卵,梨果吸引其余3代成虫产较多的可育卵。可见,梨小食心虫的产卵选择行为具有试探性,为后代占据优势生态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分别作为微生物和宿主模型,研究微生物对宿主产卵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大肠杆菌对果蝇存活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首先利用野生型果蝇在双选择食物装置分别检测果蝇对大肠杆菌发酵食物的产卵偏嗜性和位置效应;利用大肠杆菌细胞和上清液解析诱导这种行为的原因;利用视觉、味觉和嗅觉突变体果蝇检测作用的感觉系统;通过蛹和成虫存活率检验果蝇对大肠杆菌发酵食物的产卵选择后果。【结果】黑腹果蝇产卵对大肠杆菌发酵的食物具有极显著趋避行为,产卵指数为-0.89。黑腹果蝇产卵对大肠杆菌代谢产物的产卵指数为-0.52,对大肠杆菌菌体的产卵指数为0.02。Orco2突变体果蝇产卵对大肠杆菌发酵的食物趋避行为严重受损,对应的产卵指数为-0.25。大肠杆菌在食物上生长,黑腹果蝇后代的存活率不足5%,而划破食物表面可以显著地降低大肠杆菌引起的黑腹果蝇死亡,将其存活率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大肠杆菌会改变黑腹果蝇产卵行为,使黑腹果蝇避开在其发酵食物上产卵;大肠杆菌代谢产物引起黑腹果蝇产卵的趋避性,果蝇主要通过嗅觉并联合其他感觉系统感知大肠杆菌代谢产物;黑腹果蝇对大肠杆菌产卵趋避行为可提高后代存活率,因为大肠杆菌形成一层菌膜,会引起果蝇缺氧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果蝇类害虫是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本文旨在探讨果蝇对不同成熟度果实的选择倾向以及杨梅园果蝇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通过饲养获得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种群,探讨果蝇在不同成熟度杨梅果实上的繁殖量,通过果园调查统计杨梅成熟过程中落果数量、落果和树上挂果中果蝇数量。【结果】杨梅成熟过程中,果色经历绿色、粉红色、红色和紫红色变化过程;果蝇分别在各种成熟度果实上繁殖时,绿色果实上果蝇后代数量最少,但接近成熟的粉红色、红色和紫红色果实上果蝇后代数量无显著差异;同时提供各种成熟度的果实时,随着果实成熟度增加,黑腹果蝇的后代繁殖数量增多。在果实成熟前后对果园果蝇数量的调查表明,在果实成熟前,落果中果蝇数量显著高于树上挂果,落果是果园果蝇的主要繁殖地;但当果园果实大量成熟时,挂果中果蝇数量显著多于落果,挂果成为果蝇主要繁殖场所。【结论】在杨梅园,果蝇存在从地面落果转移至树上挂果的动态变化,果蝇对不同成熟度果实的选择性差异可能是这种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地红蝽Pyrrhocoris tibiali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植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泛。本研究测定地红蝽对不同植物的取食偏好及分析寄主植物物理性状和营养物质在地红蝽成虫寄主选择行为中的作用,以期从寄主理化性状的角度来探讨地红蝽寄主选择行为机制,为指导作物抗虫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自由选择方法研究地红蝽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谷子Setaria italica、高粱Sorghum bicolor、绿豆Vigna radiata、大豆Glycine max和玉米Zea mays)叶片的取食选择性;使用Y型嗅觉仪进一步检测地红蝽对5种植物叶片气味的趋性反应;测定分析5种植物叶片物理性状及主要营养物质含量与地红蝽取食选择性的相关性。【结果】地红蝽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叶片的取食选择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依次为谷子>高粱>绿豆=大豆>玉米,与对这5种寄主植物叶片气味的趋性反应百分率结果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地红蝽成虫的取食选择性与叶片长宽比、含水量和背面茸毛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 0.884和0.906,而与地红蝽成虫取食前后寄主植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和总蛋白质含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和-0.951。通径分析表明,寄主植物叶片背面茸毛密度和总蛋白质含量变化是地红蝽寄主选择性的重要决定因素。【结论】地红蝽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存在取食选择和趋向性差异,地红蝽成虫取食选择与寄主植物叶片长宽比、背面茸毛密度、含水量以及可溶性糖和总蛋白质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由粉虱传播的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具有较强的暴发性和流行性,目前该病毒现已蔓延至世界各地,可为害多种作物,对农林经济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病毒侵染会影响介体昆虫的寄主选择性和取食行为,从而影响病毒传播。本研究旨在明确ToCV对MED烟粉虱Bemisia tabaci在不同寄主上的寄主选择性及取食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携带和未携带ToCV的MED烟粉虱雌成虫的寄主选择性,利用刺吸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技术比较携带和未携带ToCV的烟粉虱雌成虫在健康的番茄、辣椒、棉花和豇豆4种寄主植株上的取食行为差异。【结果】未携带ToCV的MED型烟粉虱雌成虫对于4种寄主植物的选择偏好性排序为番茄、辣椒>棉花>豇豆;携带ToCV烟粉虱雌成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偏好性降低,排序为番茄、辣椒、棉花>豇豆。与未携带ToCV烟粉虱雌成虫相比,携带ToCV烟粉虱雌成虫取食4种植物所产生的刺探次数均显著增加,第1次到达韧皮部的时间有明显延后,取食总时间与韧皮部的取食时间明显减...  相似文献   

15.
黄斌  侯有明 《昆虫学报》2014,57(4):460-465
【目的】多寄主对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行为具干扰效应。为探究在田间相似寄主混作是否能引起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在寄主上的选择困难,减少在寄主上的产卵量,从而实现保护寄主植物的目标。【方法】本研究利用小菜蛾喜好性高的两种寄主(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和芥菜B. juncea Coss)为试验对象,通过寄主植物单作、混作及不同配比与间隔种植等田间试验设计,研究了多寄主对小菜蛾寄主选择行为的干扰效应。【结果】在2年的田间试验中,两寄主混作处理上的虫量均低于单一寄主种植;2012年田间种群生命表数据显示,两种寄主田间混作处理上的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I =4.797)低于单一寄主种植,菜心与芥菜单一种植处理上的I值分别为6.549与6.858;当菜心与芥菜这两种小菜蛾喜好性相近寄主同时存在时,对小菜蛾的干扰程度与两寄主的搭配比例有关,随着菜心所占比重的增大,田间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抛物线变化趋势;但两寄主间距在2 m内时,不同种植间隔对小菜蛾虫量变化无差异(F3,8=0.204,P>0.05)。【结论】结果表明,在田间多寄主种植中,除了可利用陷阱作物来防控小菜蛾外,在相邻两畦地间以适当比例同时种植两种小菜蛾喜好性相近的寄主,利用两种寄主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行为产生的干扰效应,也能有效影响田间小菜蛾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6.
【背景】植食性昆虫对产卵场所的选择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寄主植物的发育阶段和被同种其他个体利用程度是影响其产卵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方法】采用野外罩笼的选择性试验,观察了广聚萤叶甲成虫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被取食程度、不同落卵量的豚草植株的产卵选择行为,分析产卵选择频次,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拟合识别期以估计产卵选择偏好性。【结果】开花期豚草被选择产卵的风险(瞬间概率)仅为生长期的16.5%,苗期豚草被选择产卵的风险为生长期的34.1%;成虫对3种被食程度豚草的产卵选择频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n=20,P<0.01),在3级被食程度豚草上产卵次数最多(12次),而在5级被食豚草上产卵次数最少(2次),表明成虫明显偏好将卵产于已被中等程度取食的植株上;成虫对不同落卵量植株(0、4、8个.株-1)未表现出显著的产卵偏好,对不同密度(高、低)斑块的豚草的产卵选择亦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豚草生育期和被取食程度影响广聚萤叶甲雌虫的产卵选择,而植株上的落卵量和豚草密度对产卵选择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闫琴  王明亮  花蕾  王杰  张宏雨  刘宇虹  白芃  付慧  张俊洁  刘威 《昆虫学报》2019,62(12):1400-1408
【目的】研究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对短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有氧与无氧代谢产物的产卵选择,并解析这些代谢产物影响果蝇产卵行为的机制和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产卵双选择装置,检测成年雌果蝇产卵的选择行为;利用黑暗条件(暗盒)、嗅觉突变体和摘除前足味觉感受器的方式探究介导该行为的感觉系统;通过在不同浓度乳酸(0, 70, 280 mmol/L)的培养基上培养黑腹果蝇,探究乳酸对其后代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乳酸对果蝇肠道上皮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果】短小乳杆菌无氧代谢产物引起成年雌性黑腹果蝇产卵避性,产卵指数为-0.47;短小乳杆菌有氧代谢产物乳酸含量为0.4 mmol/L,无氧代谢产物乳酸含量为126.8 mmol/L;雌性果蝇对乳酸同样产生产卵避性反应,且产卵避性随乳酸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切除前足的果蝇对乳酸的产卵避性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 70 mmol/L的乳酸使幼虫的成蛹时间和成虫羽化时间分别延长了1.42 d和1.17 d,存活率降低了36.0%。乳酸明显破坏肠道上皮的完整性,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结论】短小乳杆菌无氧代谢产物引起成年果蝇产卵避性。果蝇主要通过味觉感知短小乳杆菌无氧代谢产物乳酸,这引起果蝇产卵避性,从而提高后代的生长发育和幼虫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木瓜实蝇属于我国进境检疫性害虫。为明确该虫对不同寄主果实的选择性,以评价其危害风险,本研究选择橙子、苹果、番石榴、杨桃、木瓜、西红柿、辣椒7种果实作为供试寄主,在室内选择性条件下比较了木瓜实蝇在不同寄主上的产卵量和幼虫发育的适合性。结果表明,以寄主气味诱导产卵器采卵时,雌虫在番石榴、橙子上产卵量明显高于其它所有供试寄主;以果实直接诱导产卵时,则以番石榴饲养出的幼虫数最多,而在橙子、西红柿上的幼虫数为0。在非选择性条件下将幼虫接入果实供试,表明木瓜实蝇幼虫在不同供试寄主上的存活率(化蛹率)均较高,最高为木瓜和杨桃,分别为92.0%和91.3%,最低为苹果,达到66.0%。不同供试果实对木瓜实蝇幼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化蛹率)和蛹重有显著影响,但各适合性指标在不同寄主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寄主气味及果皮特征对成虫的产卵选择性具有明显的影响,以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发育为综合指标,认为木瓜实蝇对番石榴的选择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多寄主型寄生蜂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对不同类型新寄主的偏好选择与适应性。【方法】选择分别以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南瓜实蝇Z.tau和家蝇Musca domestica的蛹为寄主饲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比较研究其对上述3种寄主中其他2种非饲养寄主的选择行为、寄生选择及适应性。【结果】与家蝇蛹相比,以瓜实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偏好选择和寄生南瓜实蝇蛹,且在南瓜实蝇蛹上产生更多的子代;以南瓜实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偏好选择和寄生瓜实蝇蛹,且在瓜实蝇蛹上产生更多的子代;而以家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对瓜实蝇蛹和南瓜实蝇蛹的选择数量以及在选择和非选择试验条件下的寄生率与子代数量上并无显著差异。此外,以瓜实蝇和南瓜实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分别更容易适应南瓜实蝇和瓜实蝇蛹。【结论】基于3种蝇的生态位关系,推测蝇蛹俑小蜂偏好选择和更容易适应与其饲养寄主有重叠生态位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斑痣悬茧蜂Metrorus pulchricornis(Wesmael)刺扎寄主的行为机理。【方法】采用非选择性试验于室内观察了刺扎次序对其产卵决策的影响;并采用双选试验观察了具有刺扎不同寄主(健康的、自身刺扎过的、他蜂刺扎过的寄主)的经历如何影响寄生蜂对自身刺扎与他蜂刺扎过的寄主的选择。【结果】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当面对健康寄主时,寄生蜂刺扎次序对刺扎耗时在5%概率水平上没有显著影响,但在10%概率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刺扎次序对寄生率没有显著影响,第1至5次刺扎的寄生率依次为63.3%、46.7%、76.7%、70.0%和66.7%。双选试验结果发现,刺扎不同寄主的经历处理对刺扎寄主选择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具有刺扎健康的、自身刺扎过的和他蜂刺扎过的寄主的经历使寄生蜂选择被他蜂刺扎过的寄主的比例分别为65.5%、44.8%和50.0%。但刺扎经历显著影响刺扎耗时(P<0.05),具有1次刺扎健康寄主经历的蜂的刺扎耗时显著短(2倍)于具有刺扎自身刺扎过的寄主经历的蜂,但与具有刺扎他蜂刺扎过的寄主经历的蜂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学习在斑痣悬茧蜂刺扎探测寄主行为的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