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描述了山东兖州矿区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煤核中一种具叶座的鳞木类茎的解剖构造。叶座呈略不对称的菱形。下侧边略长于上侧边,顶,底角均平截,底角并略呈拖延状;叶座上部突起较强烈,叶痕双凸镜形,叶迹呈宽V字形,叶迹与侧通气束可能都以近水平状在叶座内向外延伸;叶舌穴深,自叶座最内处向外斜伸,开口位于叶痕顶角附近,叶座底部表面具横皱纹。茎可能具管状中柱和薄壁组织的髓,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外缘较平滑,仅见有外部皮层,由径向伸长的壁较厚的细胞条带和夹于其间的空腔交替排列构成,空腔内可见弧形或宽V字形叶迹,其凹面朝向内方,周皮较发育,由近等量发育的木栓层和栓内层组成,经比较,当前标本与华夏植物区的印痕-压型化石种美丽鳞木在叶座的形态上非常相似,暂归入该种,由于无论是当前标本还是美丽鳞木的模式标本与狭义的鳞木属都有很大区别,因此美丽{“鳞木‘的确切归属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对保存更好的具解剖构造的茎和生殖器官的研究。美丽”鳞木“与欧美植物区几个乔木状鳞木类植物属的茎都不完全相同,具有它们的混合特征,很可能代表了一个新属,美丽”鳞木“是目前华夏植物区研究得最详细的一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的茎,对于研究华夏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山东兖州矿区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煤核中一种具叶座的鳞木类茎的解剖构造.叶座呈略不对称的菱形,下侧边略长于上侧边,顶、底角均平截,底角并略呈拖延状;叶座上部突起较强烈,叶痕双凸镜形,叶迹呈宽V字形,叶迹与侧通气束可能都以近水平状在叶座内向外延伸;叶舌穴深,自叶座最内处向外斜伸,开口位于叶痕顶角附近.叶座底部表面具横皱纹.茎可能具管状中柱和薄壁组织的髓.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外缘较平滑.仅见有外部皮层,由径向伸长的壁较厚的细胞条带和夹于其间的空腔交替排列构成,空腔内可见弧形或宽V字形叶迹,其凹面朝向内方.周皮较发育,由近等量发育的木栓层和栓内层组成.经比较,当前标本与华夏植物区的印痕--压型化石种美丽鳞木在叶座的形态上非常相似,暂归入该种.由于无论是当前标本还是美丽鳞木的模式标本与狭义的鳞木属都有很大区别,因此美丽"鳞木"的确切归属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对保存更好的具解剖构造的茎和生殖器官的研究.美丽"鳞木"与欧美植物区几个乔木状鳞木类植物属的茎都不完全相同,具有它们的混合特征,很可能代表了一个新属.美丽"鳞木"是目前华夏植物区研究得最详细的一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的茎,对于研究华夏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一种产自山东省南部的陶枣煤田和兖州煤田太原组煤核中的鳞木类茎的解剖构造特征.根据叶座的形态,该种茎曾被归入大青山"鳞木"("Lepidodendron"tachingshanense Lee)种,但此次重新仔细研究后转归三点"鳞木"("Lepidodendron",tripunctatum Stock.et Math.)种内.与欧美植物区和华夏植物区已有的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茎进行了详细对比,认为与奇木属Diaphorodendron很接近,但叶座的形态和解剖差别较大.此外,当前标本的分枝方式还不清楚,因此,还不能将当前标本归入奇木属内.当前标本与奇木属的关系及其分类位置有待于今后对更多更好的标本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一种产自山东省南部的陶枣煤田和兖州煤田太原组煤核中的鳞木类茎的解剖构造特征。根据叶座的形态,该种茎曾被归入大青山“鳞木”(“Lepidodendron”tachingshanense Lee)种,但此次重新仔细研究后转归三点“鳞木”(“Lepidodendron”tripunctatum Stock.et Math.)种内。与欧美植物区和华夏植物区已有的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茎进行了详细对比,认为与奇木属Diaphorodendron很接近,但叶座的形态和解剖差别较大。此外,当前标本的分枝方式还不清楚,因此,还不能将当前标本归入奇木属内。当前标本与奇木属的关系及其分类位置有待于今后对更多更好的标本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贵州水城矿区汪家寨组(晚二叠世晚期)煤核中一种脱落的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叶座.这些叶座在大小和形态上与鳞皮鳞木(Lepidodendron lepidophloides Yao)很相似,很可能属于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保存类型的叶座.将鳞皮鳞木与已知几个鳞木类植物叶座属,如鳞木属、鳞皮木属、封印木属和华夏木属进行了对比,认为鳞皮鳞木具有这几个属的混合特征,将其归入上述任何一属似乎都不太妥当.该类植物有可能代表了一个新属.由于茎的其他部分构造不明以及这些叶座与生殖构造的联系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暂时采用鳞皮鳞木这一种名,其确切归属留待对其茎的其他部分的解剖构造以及与生殖器官之间的联系都清楚了以后再行决定.首次较详细地报道华夏植物区鳞木类植物叶座的解剖构造.  相似文献   

6.
10种卷柏属植物茎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分类鉴定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北省及邻近地区产10种卷柏属(Selaginella)植物茎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在解剖学方面既存在共性特征,又各有其自身的特征.其共性特征表现在:(1)表皮细胞壁多少增厚.(2)皮层通常具机械组织(纤维、厚壁细胞,通常仅有厚壁细胞).(3)内皮层以内有大型气室,中柱由多数横桥悬于气室中.(4)中柱鞘由1至数层薄壁细胞环列而成.(5)维管束周韧型.但10种卷柏属植物茎的横切面外侧是否具脊状突起,皮层是否具纤维,皮层外侧是否具厚壁细胞以及厚壁细胞的层数,构成横桥的薄壁细胞的形态、数目,气室及中柱的形态、数目,木质部形态等方面具有种间差异,可作为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同时,利用茎的解剖学特征,可辅助解决某些仅靠形态学性状难以解决的分类鉴定问题.根据其相似程度,还可进行部分种间亲缘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贵州水城矿区汪家寨组 (晚二叠世晚期 )煤核中一种脱落的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叶座。这些叶座在大小和形态上与鳞皮鳞木 (LepidodendronlepidophloidesYao)很相似 ,很可能属于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保存类型的叶座。将鳞皮鳞木与已知几个鳞木类植物叶座属 ,如鳞木属、鳞皮木属、封印木属和华夏木属进行了对比 ,认为鳞皮鳞木具有这几个属的混合特征 ,将其归入上述任何一属似乎都不太妥当。该类植物有可能代表了一个新属。由于茎的其他部分构造不明以及这些叶座与生殖构造的联系目前尚不清楚 ,因此 ,本文暂时采用鳞皮鳞木这一种名 ,其确切归属留待对其茎的其他部分的解剖构造以及与生殖器官之间的联系都清楚了以后再行决定。首次较详细地报道华夏植物区鳞木类植物叶座的解剖构造。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产于贵州水域矿区晚二叠世晚期煤核中鳞木类生殖器官的一个新种——中华无被籽。其主要特征是:大孢子叶和孢子囊一起脱落,孢子囊壁两层,外层由相间排列的等轴状和长轴状两种厚壁细胞组成,内层由薄壁细胞组成。大孢子叶远轴端上弯部分纤细,下延踵明显;大孢子叶水平延伸部分的背面龙脊发育。大孢子一般长为3×2mm。本文详细讨论了中华无被籽与其他种的异同,还初步探讨了无被籽属的演化及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9.
河南固始早石炭世杨山组植物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秀元 《古生物学报》1992,31(5):564-584
系统描述了扬山组植物18属25种,其中以石松类及种子蕨和真蕨纲为主,仅少数属楔叶纲;石松类中发现不少叶座较小,叶痕相对较大的鳞木类植物,颇似华夏植物群中的鳞木类;首次报道了我国发现的古芦木孢囊穗.据对植物群综合分析,杨山组的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10.
河南固始早石炭世杨山组植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描述了扬山组植物18属25种,其中以石松类及种子蕨和真蕨纲为主,仅少数属楔叶纲;石松类中发现不少叶座较小,叶痕相对较大的鳞木类植物,颇似华夏植物群中的鳞木类;首次报道了我国发现的古芦木孢囊穗.据对植物群综合分析,杨山组的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产于中国二叠纪煤核中的 3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叶 ,它们都具双木质部束 ,与似封印叶属 (Sigil lariopsisScott)特征一致。与该属已有种进行了对比 ,确认它们为 3个新种 :产于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上部 7号煤层 (早二叠世早期 )煤核中的山西似封印叶 (Sigillariopsisshanxiensissp .nov .)和太原似封印叶 (S .taiyuanensissp .nov .)以及产于贵州水城矿区汪家寨组 1号煤层 (晚二叠世晚期 )煤核中的贵州似封印叶 (Sigillariopsisguizhouensissp .nov .)。根据煤核中共生的鳞木类植物其他器官以及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研究资料推断 ,它们可能属于封印木属 (SigillariaBrongniart)的叶。在国外 (主要是欧美植物区 ) ,封印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石炭纪 ,见于二叠纪的封印木很少。华夏植物区的封印木属过去很少发现 ,其叶和生殖器官均未报道过。本文是首次报道华夏植物区具解剖构造的封印木属的叶 ,它们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华夏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的内容 ,而且对于研究封印木属的演化以及华夏植物区与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宜  王军  吴秀元 《古生物学报》2006,45(2):265-267
描述河南固始杨山煤矿下石炭统杨山组的一个华夏木新种Cathaysiodendronyangshanensesp.nov.,这是近年来继在甘肃靖远早石炭世臭牛沟组中发现华夏木之后该属在早石炭世地层中的又一发现。华夏木属是华夏植物群的特有分子,它在早石炭世的发现对探讨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产于中国二叠纪煤核中的3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叶,它们都具双木质部束,与似封印叶属(Sigillariopsis Scott)特征一致.与该属已有种进行了对比,确认它们为3个新种:产于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上部7号煤层(早二叠世早期)煤核中的山西似封印叶(Sigillariopsis shanxiensis sp. nov.)和太原似封印叶(S. taiyuanensis sp.nov.)以及产于贵州水城矿区汪家寨组1号煤层(晚二叠世晚期)煤核中的贵州似封印叶(Sigillariopsis guizhouensis sp.nov.).根据煤核中共生的鳞木类植物其他器官以及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研究资料推断,它们可能属于封印木属(Sigillaria Brongniart)的叶.在国外(主要是欧美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石炭纪,见于二叠纪的封印木很少.华夏植物区的封印木属过去很少发现,其叶和生殖器官均未报道过.本文是首次报道华夏植物区具解剖构造的封印木属的叶,它们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华夏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的内容,而且对于研究封印木属的演化以及华夏植物区与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OMAS  B. A. 《Annals of botany》1967,31(4):775-782
The Carboniferous fossil stem genus Ulodendron has been knownsince 1831 when it was first described by Lindley and Hutton.Since that time ideas about its generic value and what shouldbe included in it have varied considerably. Specimens referableto U. majus L. & H. have been examined and cuticle pre-parationsmade from them. Ulodendron is shown to have persistent leavesattached to leaf cushions. Stomata are present on both leavesand leaf cushions. The presence of ligule pits is also demonstratedproving the genus to be ligulate.  相似文献   

15.
Late Devonian Minostrobus chaohuensis is one of the earliest monosporangiate-strobilate isoetaleans. Based on new material of this plant, the vegetative axis and microsporangiate strobilus are studied in detail, and the whole plant knowledge is summarized. The vegetative axis is isotomously branched. The stem is up to 55 mm in diameter with helically arranged leaf cushions. Stems and thick branches bear long fusiform leaf cushions and interareas with vertical linear ornamentations. A ligule pit, oblanceolate leaf scar, and vascular bundle scar appear on the leaf cushion. Distal axes have persistent lanceolate leaves and rhombic leaf bases. The microsporangiate strobilus is cylindrical in shape, possesses sporophyll with alate pedicel and long triangular lamina, uniseriate sporangial wall, subarchesporial pad inside the sporangium, and microspore with cingulum. Based on comparisons with other isoetaleans, the usage of the terms “leaf cushion” and “leaf base” is discussed, and Minostrobus chaohuensis is considered as a tree-like lycopsid. It suggests that arborescent isoetaleans with monosporangiate strobili had appeared and diversified in the Late Devonian. The multi-dichotomous branching system of Minostrobus provides new data on the evolution of growth architecture in rhizomorphic lycopsids.  相似文献   

16.
早石炭世由于全球气候分带不明显,无显著植物分区现象,全球为一个一致性的植物区,即拟鳞木植物区[WT5”BX](Lepidodendropsis [WT5”BZ]floral province)。晚石炭世和二叠纪,全球存在4个植物区,即华夏植物区(Cathaysian floral province)、欧美植物区(Euramerican floral province)、安加拉植物区(Angaran floral province)和冈瓦纳植物区(Gondwanan floral province)。华夏、欧美和安加拉植物区皆位于北半球的劳亚古陆(Laurasia), 冈瓦纳植物区位于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Gondwana)。本文通过对全球石炭纪二叠纪植物地理分区的一些焦点问题的综合评述和分析,试图为古大陆再造研究提供古植物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