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刺激器是生理学及医学实验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电子仪器。近年来,随着针刺麻醉原理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研制了不少不同性能的刺激器,各有特点。为了适应慢性动物实验的需要,我们研制了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由Z-80小系统和辅助线路组成的光栅图形刺激器。它能在示波器上产生多种形式的光栅图形,并能实时处理用二择一迫选法得到的实验结果,仪器成本低体积小,功能较全面,适用于视觉生理实验。  相似文献   

5.
人类听觉的基本特性和机制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因此,利用动物所作的听觉研究和获得的结果,有助于认识人类自身的听觉.围绕听觉中枢神经元对不同模式的声信号的识别和处理,简要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声信号和声模式识别在听觉中枢对声信号的感受和加工中具有重要意义.听神经元作为声模式识别的结构和功能基础,对不同的声刺激模式产生不同反应,甚至是在同一声刺激模式下,改变其中的某个声参数,神经元的反应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而其反应的特性和机制均需要更多研究来解答.另外,声信号作为声信息的载体,不同的声信息寓于不同的声参数和声特征之中,研究发现,听觉中枢神经元存在相应的声信息甄别和选择的神经基础,能对动态变化的声频率、幅度和时程等进行反应和编码,并且,在不同种类动物上获得的研究结果极为相似,表明听觉中枢对不同声信号和声刺激模式的识别、分析和加工,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6.
耳声发射的听觉外周系统主动同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听觉外周系统的主动性模型。该模型是建立在声电等效理论基础上的同态模型。它共分成三个部分:耳道、中耳及内耳耳蜗。整体模型中主动性特征的引入是通过耳蜗部分的受控源来体现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仿真两种重要的耳声发射-TEOAE及DPOAE,且由此模型得到的TEOAE及DPOAE在波形的形态及数量关系上都与临床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以适宜参数的电流作用于神经中枢而研究其效果,是一项常用的电生理学方法。在直接电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时,单向波容易产生极化作用,损伤神经组织,妨碍实验研究的正常进行,而双向波则可避免极化损伤作用,因此,目前国外关于中枢神经系统电刺激的实验研究一般已不再使用单向波,而广泛采用双向方波电刺激。本仪器可做为神经生理学及其有关学科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大约有1300万人患有失禁症,他们不能控制膀胱的功能,排尿不能自制,常常令人窘迫,苦不堪言。据美国医疗保健政策研究机构报导,每年用于尿失禁的医疗费用高达110万美元。老年人的尿失禁是美国的托老所和敬老院获准入院最常见的理由和原因。 最近,美国Meditronic公司研制开发了一种植入式的神经刺激器,据称可以治疗这种疾病。这种刺激器使用电子信号超越控制促使失禁的脉冲,这种病症的特点是先突然感到马上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运用极谱式氧电极研究了噪声暴露对耳蜗鼓阶淋巴氧分压(STPO2)的影响以及STPO2的变化与听觉电生理、毛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85dBSPL以上声刺激时STPO2迅速降低;85dBSPL窄带噪声暴露时STP02与血压一同缓慢增高;低于85dBSPL的声刺激则未能引起STP02和血压的改变。(2)STPO2降低约20%即伴随明显的听损伤;STPO2的变化程度与声暴露量(r=0.97,P<0.05)、听力损失(r=0.82,P<0.05)呈相关;与耳蜗病理改变也有一定关系,但与血压无明显相关性(r=0.21,P>0.2)。(3)声暴露时,吸入碳氧混合气对听力损失具有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创制了无需电源的铝银刺激装置,包括铝银刺徵电极和铝银电极刺激控制器。现在扼要介绍说明于下。一、原理根据铝(Al)和银(Ag)的电化序相差很大(铝为-1.66,银为 0.799);因此,如将铝丝和银丝组成一对电极,不要其他外来电源,便能发生足以供作生理学教  相似文献   

11.
(一)铜-铝刺激器这种刺激器,很适合无交流电源,或者购买电池不便的农村中学应用。制成使用时,不消耗电。操作方便,装置简单。 1.原理由于铜-铝之间有一定的接触电位差,而在神经外面又有电解质溶液包围,铜-铝与生理盐水组成一个原电池。在铜丝和铝丝后端通路时,会产生电流,刺激神经。促使神经发生冲动,肌肉收缩。线路见图1。  相似文献   

12.
将四组豚鼠在125dBSPL,1KHz强声中暴露3小时。一组动物于声暴露前后吸空气作为对照组。其余三组动物吸2ATA高压氧(HBO),每次30分钟。其中于声暴露前吸1次者为预防组;于声暴露后连续吸14天次者为治疗组;于声暴露前吸1次,声后吸14天次者为HBO防治组。声暴露后,各组动物短声诱发皮层听区电位听阈上升。对照组听力损失最重,达70dB;预防组和防治组仅损失53dB和51dB(同对照组比P<0.01);治疗组损失68.5dB。短纯音测昕结果与此类似。对照组耳蜗病理损伤长度平均为527μm;预防组和防治组分别为142μm和106μm(P<0.05);治疗组为295μm。由此可以认为HBO对声损伤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文中讨论了高压氧的预防机理及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硕螽听通路单个听觉中间神经元的声反应特征。依据动作电位发放模式的不同,听觉中间神经元可分为两类,即紧张型与相位型。紧张型听觉中间神经元属于窄凋谐带神经元,敏感的频率范围8—18千赫,反应最佳频率在12千赫附近,与同种雄硕螽叫声的主能峰相匹配。相位型听觉中间神经元属于宽调谐带神经元,有二个敏感频率范围,分别为5—8千赫和12—18千赫。它们对声强度的编码方式也不一样:分别以动作电位的数目与反应潜伏期对声强编码。本文还讨论了不同类型听觉中间神经元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脑干缺血模型ABR变化特点及其在脑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阻断猫基底动脉不同部位血流 ,观察记录阻断血流后不同时间ABR变化特点及其规律。结果 :①夹闭基底动脉上、下段或小脑下前动脉 10min左右 ,ABRP3 ,P4振幅明显减小 (P <0 .0 1,P <0 .0 5 ) ,60min恢复夹前水平 ;②夹闭基底动脉上段 10~60minP5明显减小 (P <0 .0 5 ) ,直到 12 0min尚未恢复至夹前状态。结论 :①猫的ABRP3脑区的血供主要来自小脑下前动脉 ,P1,P2产生部位基本不依赖基底动脉供血 ;②轻度暂短性脑缺血时ABR振幅比潜伏期更敏感 ,振幅减小的程度与脑干缺血的程度密切相关 ;③ABR可用于脑缺血定位诊断及脑功能动态观察的电生理检测。  相似文献   

16.
改进电子刺激器的使用方法电子刺激器或多用仪是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常用仪器,然而使用时多使用刺激隔离器。有的利用变压器做隔离器,用变压器做隔离器,严重改变了电子刺激器的刺激强度和波形。一般刺激器或多用仪输出的是方波(也有锯齿波刺激器),而经隔离变压器输出后...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具有不同间隔(0~32ms)的65dB nHL(正常听力水平)的成对短声刺激,记录20名正常人的单侧耳和两耳交替刺激的听觉脑干反应(ABR)。用计算机从成对短声反应中减去单一短声反应以提取衍生ABR。结果表明,单、双耳的衍生ABR V波振幅在成对短声间隔为0.2~1.5ms时,受到明显影响。单耳的减小54%~65%(P<0.01),两耳的减少46%~53%(P<0.01),但单、双耳的衍生ABR I波振幅未显示显著差异(P>0.05)。该结果说明,高位脑干通路在成对短声间隔为0.2~1.5ms时,不但对同侧耳的第2个短声反应能力降低,而且对来自对侧耳的第2个短声也如此。从而推断,在两耳交替刺激的耳间短声间隔小于2ms范围时,在下丘部位可能存在两耳交互作用。结果还提示,临床检查ABR时,采用的短声刺激间隔至少不应小于30ms。  相似文献   

18.
外侧丘系腹核(ventral nucleus of the lateral lemniscus,VNLL)是中枢听觉通路中连接耳蜗核等低位脑干和中脑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的重要核团,其神经元能够对声信号的不同参数进行检测与加工,进而形成多样的声反应特性。VNLL神经元对频率反应的调谐曲线有多种类型,但其锐化程度一般较低,对频率的分析亦不够精确;有关强度调谐的放电率函数分为两种类型:单调型与非单调型,它们对强度的加工和编码往往受到发放模式的影响;不同发放模式的VNLL神经元对时程的编码能力不同,其中起始型具有精确的时间特性,适合编码声刺激的起始时间信息,对蝙蝠的回声定位非常重要。VNLL接受来自低位核团的输入,并发出上行的抑制性投射至IC,在IC神经元的声信息检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研究认为VNLL快速的抑制性投射延迟IC神经元的首次发放潜伏期,VNLL延迟的抑制性投射介导IC神经元的发放模式,但VNLL抑制性输入如何在IC进行整合,并增强IC神经元检测声信号能力的机制并不清楚,且缺乏VNLL对IC进行实时调控作用的直接证据。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上行输入在声信号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也是本实验室今后的研究重点。本文结合本实验室相关研究,围绕VNLL对听觉信号的加工和上行传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在细胞学、遗传学及生理学等许多实验中,常常需要生活力很旺盛的蛙作材料。蛙在冬眠期间生活力很弱,人工饲养的蛙,也因种类有限、生活力弱,不能满足要求。我们尝试了用冰箱模拟冬眠条件,少量贮藏蛙的方法并获得了成功。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技术用于上肢手术锁骨上阻滞的效果。方法:招募2019年5月~2021年4月在我院收治并接受上肢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上臂丛神经阻滞。根据研究方案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引导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引导组采用超声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技术对上臂丛神经阻滞,统计分析临床麻醉完成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引导组麻醉完成时间和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引导组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引导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引导组麻醉效果中差率较对照组低(P<0.05)。引导组总体并发症较对照组低(P<0.05)。引导组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应对评分和总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引导组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引导组不满意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神经刺激器相比,超声引导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全、持续时间长等优点,超声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技术可提高麻醉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