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与反复妊娠丢失(RPL)患者胰岛素抵抗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2例RPL患者作为RPL组和同期82例规律产检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按照妊娠结局将RPL患者分为活产组(85例)和流产组(77例)。检测血清Hcy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声检查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包括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流速(S/D)、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Pearson相关性分析Hcy、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与HOMA-IR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PL 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cy、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RPL 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RPL组血清Hcy水平,S/D、PI、RI以及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RPL组血清Hcy,S/D、PI、RI与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流产组血清Hcy水平,S/D、PI、RI以及HOMA-IR均高于活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OMA-IR、高Hcy、高S/D、高RI、染色体异常是RPL患者流产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Hcy、S/D、RI预测RPL患者流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高于单独预测。结论:RPL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S/D、RI、PI和血清Hcy水平均增高,高S/D、RI和Hcy与RPL患者胰岛素抵抗以及流产风险增加有关。联合S/D、RI和Hcy可提高RPL流产风险评估效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联合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对早孕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3例有URSA史的妊娠期孕妇。追踪其妊娠28周的妊娠结局,根据不同妊娠结局将其分为正常妊娠组(n=26)与流产组(n=77)。比较两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及血清PLGF、PAPP-A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孕期URSA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联合血清PLGF、PAPP-A对早孕期URSA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流产组PI、RI、S/D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血清PLGF、PAPP-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PI、RI、S/D升高为早孕期URSA孕妇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PLGF、PAPP-A水平升高则为保护性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发现,PI、RI、S/D、PLGF、PAPP-A联合预测早孕期URSA孕妇妊娠结局的效能最高,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显著优于各项指标单独诊断。结论: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联合血清PLGF、PAPP-A预测早孕期URSA孕妇妊娠结局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脐动脉血流用于预测子痫前期新生儿和产妇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建档分娩的12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子痫前期发病情况分为子痫前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记录和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血脂、血糖水平、分娩前脐动脉血流与新生儿体重、胎盘的重量及Apgar评分,并进行相关性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孕周等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的血清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C、TG、LDL-C、FB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子痫前期组脐动脉S/D、RI与PI值显著升高(P0.05)。所有孕产妇都顺利完成分娩,孕产妇与新生儿都存活,子痫前期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和胎盘的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子痫前期组中,脐动脉S/D、RI、PI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现显著负相关性(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子痫前期孕产妇的脐动脉S/D、RI、PI值为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脐动脉血流与子痫前期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相关,脐动脉S/D、RI、PI值为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子痫前期脐动脉血流监测可为预测新生儿和产妇结局以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评估妊娠高血压缺氧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106例作为研究组及同期产检正常孕妇10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监测两组孕妇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并分析新生儿的缺氧程度。结果:研究组孕妇脐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脐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脐动脉血流收缩期/舒张期(S/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舒张早期切迹发生率为47.17%,亦明显高于对照组8.74%(P0.05)。研究组孕妇平均孕周、新生儿体重和体重指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其早产率为19.81%、剖宫产率为64.15%、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5.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83%、19.42%、4.85%,P0.05)。研究组中切迹组孕周、新生儿体重均明显小于非切迹组(P0.05)。研究组羊水异常发生率为16.00%,早产率为40.00%,新生儿窒息率为14.00%,胎儿窘迫发生率为26.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36%、1.79%、1.79%、5.38%,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孕妇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可作为了解子宫-胎盘-胎儿循环的检查方式,评估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监测胎儿宫内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胎盘生长因子(PLGF)、游离脂肪酸(FAA)、T-钙粘蛋白(T-cadherin)与早发型子痫前期(EOPE)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关系,并分析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6例EOPE患者作为EOPE组,另选取同期80例来我院例行产检的健康志愿者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EOPE组、对照组的血清FFA、PLGF、tTG、T-cadherin水平和子宫动脉血流参数。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FFA、PLGF、tTG、T-cadherin与EOPE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EOPE组的血清FFA、tTG高于对照组,PLGF、T-cadherin则低于对照组(P<0.05)。EOPE组的阻力指数(RI)、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流速比值(S/D)、搏动指数(PI)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I、PI、S/D与FFA、tTG均呈正相关,而与PLGF、T-cadherin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偏低、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偏高、血肌酐偏高、FFA偏高、PLGF偏低、tTG偏高、T-cadherin偏低、RI偏高、PI偏高、S/D偏高均是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OPE患者血清中FFA、tTG表达升高,PLGF、T-cadherin表达下降,且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氨酶、血肌酐等均是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上述指标的监测,尽早进行相关干预,以降低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监测胎儿脐动脉(UA)及大脑中动脉(ACM)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从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9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9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胎儿UA及ACM的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和舒张期的血流速度之比(S/D)、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与胎儿RI、PI和S/D值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胎儿UA的RI、PI和S/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胎儿ACM的RI、PI和S/D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后发现,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与胎儿UA的RI、PI和S/D值均呈负相关(P0.05),而与胎儿ACM的RI、PI和S/D值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CDU联合监测胎儿UA和ACM对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评价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母婴结局,从而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治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孕康口服液为已上市中成药,为进一步评价其药效,本实验通过建立肾虚-黄体抑制型先兆流产模型,观察孕康口服液的安胎作用。方法:60只妊娠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组(MG),地屈孕酮组(DT,3.02 mg/kg),孕康口服液低剂量组(YK-L,4 ml/kg)、中剂量组(YK-M,6 ml/kg)、高剂量组(YK-H,9 ml/kg),每组10只。自妊娠第1日,每日上午各给药组按规定剂量灌予受试药,NC组、MG组给予等体积的纯化水,连续10 d;每天下午灌胃造模,除NC组给予纯化水外,其余各组按450 mg/kg体质量灌胃羟基脲,连续9 d,第10日按4.0 mg/kg体质量灌胃米非司酮。妊娠第9日,测定各组大鼠背温、抓力、痛阈、自主活动等行为体征;妊娠第11日,各组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血栓素B2(TXB2)水平;摘取卵巢、连胎子宫,观察胚胎个数和直径,计算卵巢、连胎子宫指数。结果:与NC组比较,MG组背温、抓力、痛阈、自主活动次数、胚胎个数、胚胎直径、连胎子宫指数和血清E2、P、TXB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与MG组比较,孕康口服液各剂量组背温、抓力、胚胎个数、胚胎直径和血清E2、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YK-M、YK-H组痛阈、自主活动、连胎子宫指数显著升高(P<0.05);YK-H组血清TXB2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孕康口服液对肾虚-黄体抑制导致的先兆流产大鼠具有明确的补肾安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E2、P、TXB2水平,改善肾虚体征和提高胚胎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早衰(POF)患者血清抑制素B(INHB)、抗苗勒管激素(AMH)及性激素水平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POF患者(POF组)和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85例健康女性志愿者(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NHB、AMH以及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Pearson相关性分析POF患者血清INHB、AMH、LH、FSH、E2水平与PSV、EDV、RI、PI的相关性。结果:POF组血清INHB、AMH、E2水平、PSV、EDV低于对照组(P<0.05),LH、FSH水平、RI、PI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OF患者血清INHB、AMH、E2水平与PSV、EDV呈正相关(P<0.05),与RI、PI呈负相关(P<0.05),LH、FSH与PSV、EDV呈负相关(P<0.05),与RI、PI呈正相关(P<0.05)。结论:POF患者血清INHB、AMH、E2水平降低,LH、FSH水平升高,血清INHB、AMH和性激素与子宫动脉血流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联合环孢素A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81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地屈孕酮进行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和妊娠结局,两组患者孕8周和孕10周的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孕前T、B和NK淋巴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为87.8%,显著高于对照组(67.5%,P0.05),但两组患者妊娠成功后的早产、分娩孕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孕8周和孕10周的血清β-HCG和E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清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孕前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CD3+和B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联合环孢素A可显著提高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孕早期血清β-HCG和E2水平,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妊娠成功率,且不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胱抑素C(Cys C)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90例(妊娠高血压组),另选同期正常妊娠者90例(正常妊娠组),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90例(对照组),测量三组血清瘦素、Cys C以及β-HCG水平,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妊娠高血压组和正常妊娠组血清瘦素、Cys C以及β-HC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组血清瘦素、Cys C以及β-HC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越严重血清瘦素、Cys C以及β-HCG水平越高;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Cys C和β-HCG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Cys C与β-HCG也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瘦素、Cys C和β-HCG水平有利于妊娠高血压的诊断,体检时发现上述物质异常升高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胎盘生长因子(PLGF)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输卵管妊娠诊断鉴别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宫内妊娠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VEGF、PLGF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β-HCG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VEGF、PLGF、β-HCG水平,计算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观察组血清β-HCG、PLGF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β-HCG+PLGF+VEGF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各单一指标检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β-HCG、PLGF联合VEGF检测方式可有效的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通过监测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子宫动脉、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参数,进而分析其在中晚期宫内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中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110例为孕晚期FGR孕妇,60例为孕晚期健康孕妇,分别记录为FGR组(n=110)和对照组(n=60),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两组孕晚期孕妇的多血管(子宫动脉、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3个血流参数,对比两组之间血流参数的差异性;并根据Apgar评分,比较不同Apgar评分下的血流参数差异,分析子宫动脉、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3个血流参数与宫内FGR的相关性。结果:(1)FGR组胎儿子宫动脉的3个血流参数(RI、PI、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FGR组胎儿脐动脉的3个血流参数(RI、PI、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FGR组胎儿大脑中动脉的3个血流参数(RI、PI、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Apgar≤7分组子宫动脉的3个血流参数(RI、PI、S/D)显著高于Apgar>7分组,Apgar≤7分组脐动脉的3个血流参数(RI、PI、S/D)显著高于Apgar>7分组,Apgar≤7分组大脑中动脉的3个血流参数(RI、PI、S/D)显著低于Apgar>7分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子宫动脉、脐动脉、大脑中动脉3个血流参数(RI、PI、S/D)异常与FGR的发生密切相关,为临床筛查和诊断FGR提供有用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理性妊娠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5月在于我院就诊或住院的孕产妇650例,其中病理性妊娠187例为病理性妊娠组,正常妊娠463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ACA的含量以及酶免疫分析技术(MEIA)检测两组β-HCG的含量.结果:病理性妊娠组各类型病理性妊娠血清中ACA及β-HC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87例病理性妊娠病例中,血清ACA水平与β-HCG水平呈现正相关(r=0.384,P<0.05).结论:血清ACA及β-HCG水平与病理性妊娠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病理妊娠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改善母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其与血清雌二醇(E2)、多巴胺(DA)及脑区雌激素受体β(ERβ)关系。方法:将产后2 d的母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长期分离模型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长期分离模型组母鼠给予每天3 h分离建立产后抑郁母鼠模型,10 d后,将造模成功的母鼠再分为:模型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10只,加上对照组,共4组。模型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分别灌胃蒸馏水、15 mg/kg·d-1和30 mg/kg·d-1大豆异黄酮10 d,之后观察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挣扎的时间、频次和静止的时间、频次,取血检测血清E2和DA浓度,取脑免疫组化检测杏仁内侧核(MeA)、终纹床核(BNST)和中视前区(mPOA)ERβ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低浓度组小鼠在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的运动时间和频次明显降低,血清中的DA、ERβ浓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模型组、低浓度和高浓度的E2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浓度组小鼠在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运动时间、mPOA内ERβ表达显著升高(P<0.05),高浓度组小鼠在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运动时间和频次、血清DA浓度和ERβ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低浓度组比较,高浓度组在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运动时间和频次、血清DA浓度和ERβ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 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可减少母鼠的抑郁样行为,尤其是较高浓度大豆异黄酮减少更为明显,而抑郁样行为的减少可能与大豆异黄酮使血清多巴胺和雌激素受体β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儿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与脐动脉(umbilical artery,UmA)和孕妇子宫动脉(uterine artery,UtA)测量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孕晚期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孕妇8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入院各项指标正常的健康孕妇7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胎儿MCA与UmA和孕妇UtA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及胎儿MCA与UmA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孕妇UtA血流参数脐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脐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收缩/舒张比(systole/diastole ratios,S/D)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胎儿MCA血流参数PI、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UmA的血流参数PI和S/D高于对照组(P<0.05),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比例为4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5.38%。研究组UmA-PI、UmA-RI和UmA-S/D随着Apgar评分的降低呈现升高的趋势,MCA-PI、MCA-S/D和MCA-S/D随着Apgar评分的降低呈现逐渐减低的趋势。UtA血流参数联合MCA血流参数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敏感度为97.50%,特异性为96.25%,均明显高于各项参数单独诊断在的敏感度和特异性(P<0.05)。结论:临床可利用孕晚期孕妇UtA、胎儿UmA和M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来预测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几率,根据胎儿UmA和MCA的血流指标随着Apgar评分的变化趋势,可指导临床早期干预,降低胎儿出生缺陷和死亡率,临床价值较高,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何玉婷  吴润香 《蛇志》2022,(4):516-520
目的 观察温针灸与中药联合应用对改善辅助生殖技术(ARF)中子宫内膜容受性(ER)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ARF的不孕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联合中药(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行ARF。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分布、子宫内膜形态,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LH、FSH、E2、P水平均升高,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PI、RI均有下降,子宫内膜厚度升高,治疗组的PI、RI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子宫内膜血流分布及形态均有改善,治疗组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种植成功率、临床妊娠率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弄清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在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3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肝素组、阿司匹林组、联合组各46例,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临床治疗。试图通过比较3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妊娠结局阐明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激素水平:联合组雌二醇(E2)、孕酮(P)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含量明显高于肝素组、阿司匹林组(t=2.998~5.176,p0.05);凝血功能:联合组凝血酶时间(TT)明显高于肝素组、阿司匹林组,D-二聚体(D-D)明显低于肝素组、阿司匹林组(t=3.708~3.643,p0.05);免疫功能:联合组CD4+、CD4/CD8明显低于肝素组、阿司匹林组(t=2.821~6.998,p0.05);妊娠结局:联合组患者活产率明显高于肝素组、阿司匹林组(84.78%vs 60.87%vs 58.70%),(x~2=6.646~7.720,p0.05)。显然,本研究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保持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情况稳定以及其激素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意义,抑制血栓前状态,增强母体对胚胎的免疫耐受能力,改善妊娠结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维生素 D(维生素D)水平并探讨其与D 二聚体(D DI)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包括对照组 49 例、RSA组65例及不孕组65例)患者血浆总维生素D水平和D DI水平。结果:RSA组和不孕组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SA组和不孕组两组患者间维生素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RSA组血浆D DI水平显著高于不孕组及对照组(P<0.05);RSA组维生素D水平与D DI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SA 患者及不孕患者中维生素D不足的比例较高;RSA组维生素D水平不足及其与之相关的血浆D DI增高倾向,可能参与早期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统计正常妊娠早期孕妇封闭抗体的阳性率,观察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应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效果,分析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抗体(APLA)的变化及其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1 091例妊娠早期者和1 003例RSA患者的APLA水平进行测定,选取其中963例APLA阴性者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观察疗程结束后测定APLA的变化情况及再次妊娠的结果。结果 1 091例早期妊娠产检者APLA阳性率为87.81%(958/1091)。1003例RSA患者免疫治疗前APLA阳性率为5.88%(59/1003),963例APLA阴性者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APLA阳性率为79.02%(761/963),2个疗程后APLA阳性率为92.94%(895/96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免疫治疗疗程后,APLA阳性者再次妊娠的成功率为86.40%(832/963)。结论 早期妊娠检查APLA可以评估流产风险以便发现阴性者作及时的治疗。RSA患者APLA阳性水平低,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提高RSA患者APLA的阳性率及再次妊娠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诊断异常妊娠中的临床意义,分析其与异常妊振的关系。方法:选取299例5~13周的正常早孕妇为正常早孕组,同期选取稽留流产86例,先兆流产54例,异位妊娠76例为异常妊娠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测定两组受试者的血清PAPP-A水平,分析两组受试者各个孕周内的血清PAPP-A水平的差异。结果:稽留流产孕妇在各个孕周内(9~13周)的血清PAPP-A水平显著低于同孕周内正常早孕孕妇(t值分别为9.500,8.113,3.511,9.538,8.504,P值均0.05);稽留流产孕妇总的平均血清PAPP-A水平亦低于常早孕孕妇(t=3.651,P值均0.05);异位妊娠孕妇在各个孕周内(9~13周)的血清PAPP-A水平显著低于同孕周内正常早孕孕妇(t值分别为7.976,9.030,9.941,11.625,14.079,12.569,P值均0.05),异位妊娠孕妇总的平均血清PAPP-A水平亦低于常早孕孕妇(t=28.168,P值均0.05);先兆流产孕妇(除孕8周)与正常早孕妊娠血清PAPP-A水平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APP-A水平在异常妊娠如异位妊娠、稽留流产中显著降低,可作为诊断异位妊娠、稽留流产及先兆流产辅助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