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螨群总科阶元系统发育的支序分析 (蜱螨亚纲:水螨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道超 《昆虫学报》2000,43(3):309-317
对水螨群9总科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支序分析选用了23个形态学特征和3个生物学特征。据分析结果所揭示的9总科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姐妹群关系,将水螨群9总科划分为5类:拟水螨类,含冥绒螨总科;始水螨类,含溪螨总科;真水螨类,含古水螨类和新水螨类;古水螨类,含水螨总科、盾水螨总科和皱喙螨总科;新水螨类,含刺触螨总科、腺水螨总科、湿螨总科和雄尾螨总科。类间姐妹群关系为:拟水螨类与始水螨类+真水螨类为姐妹群,始水螨类与真水螨类(古水螨类+新水螨类)为姐妹群,古水螨类与新水螨类为姐妹群。该文还就所提出的水螨群5类9总科的阶元排列建议与已有的观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福建几种驼形线虫及其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驼形类线虫(Camallanata Chitwood,1936)多数是鱼类的寄生虫,目前已知有三百多种。我国鱼类资源丰富,受这一类线虫害生的鱼亦属不少。早在1933年徐锡藩等曾进行过此类线虫的研究,近年来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湖北省进行鱼病病原调查时。也作过这类线虫的调查。作者于1962—1965年在福州检查了一些鱼类和爬行类动物,检得驼形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羽螨总科Analgoidea和翅螨总科Pterolichoidea两大羽螨类群的形态特征、分类研究历史及分类系统沿革,并记述我国羽螨新纪录科皮螨科Dermationidae Fain,1965,新纪录属雀皮螨属Passeroptes Fain,1964,3个新纪录种:皮栖雀皮螨Passeroptes dermicola (Trouessart,1886)、伪侧尾叶羽螨Proctophyllodes doleophyes Gaud.1957和叶状尾叶羽螨P.cotyledon Trouessart,1899.  相似文献   

4.
棘背带鱼(新称)Assurger anzac (Alexander, 1916)(图1)隶属带鱼科Trichiuridae,棘背带鱼属(新称)Assurger Whitley,1933.标本1尾,全长2 172 mm,体长2 115 mm,于1996年10月采自舟山群岛海域.棘背带鱼属和棘背带鱼在我国均为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旋尾类线虫一新种(旋尾目:旋尾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在福建省采集的旋尾类线虫一新种,纹翼鸟胃线虫,新种Cyrnea(Procyrnea)strialata sp.nov.寄生于松雀鹰Accipiter vigatus nisoides的砂囊中。本新种两个发达的侧翼和雄虫的尾翼上均具波浪状的角质横纹而与其它种类不同。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翼手目(菊头蝠总科、蝙蝠科以及鞘尾蝠科)16种19个个体的核基因重组激活基因2(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RAG2)部分序列,长度为730~760 bp.结合从Genbank中提取的翼手目3科14个体的RAG2序列,通过构建贝叶斯(Bayesian inference,BI)和最大似然树对翼手目种属间的系统进化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菊头蝠总科中,菊头蝠科和蹄蝠科是两个独立的科,且在蹄蝠科中,大蹄蝠、中蹄蝠、普氏蹄蝠3种之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蝙蝠科中的南蝠属与棕蝠属是姊妹群;长翼蝠亚科应提升为长翼蝠科.此外,鞘尾蝠科与犬吻蝠科形成姊妹群关系.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两栖纲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关于浙江省两栖纲动物的调查工作,先后有Boring和张作干(1933)、张孟闻(1938)、Pope(1931、1949)、毛节荣(1959)等的报导。在1961年刘承钊、胡淑琴的《中国无尾两栖类》中,综述了浙江省过去的工作。综合上述资料,浙江省共计有两栖纲动物28种,分隶于9科14属,其中有尾目3科6属6种;无尾目6科8属22种。 作者等自1953年开始,对浙江省两栖纲动物标本进行收集和采集,并于1962年和1964年4-7月,在  相似文献   

8.
福建旋尾类线虫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尾类线虫亚目(Spirurata Railliet,1974)是脊椎动物寄生线虫中较大的一个类群,从鱼类到哺乳类均有寄生。作者于1963—1966年间在福建福州和一些县份剖检了一些脊椎动物,检得过去福建未经报告的旋尾类线虫计40种:寄生于鱼类的8种,爬行类的1  相似文献   

9.
根据传统形态学特征的系统分类学研究,将瘦尾虫属(Uroleptus)归入尾柱目(Urostylida).但是,基于单基因和多基因联合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支持瘦尾虫属与散毛目内部类群的亲缘关系更近.为进一步探讨旋唇纲(Spirotrichea)内部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及瘦尾虫属的系统发育地位,我们对四种旋唇纲纤毛虫(澳大...  相似文献   

10.
尖尾类线虫(Oxyurata Skrjabin,1923)种类很多,我国很多生物学工作者曾进行过研究(徐锡藩1933,李希杰1933,顾瑞岩1939,伍献文、龚建章1944—1945,徐(山乃)南1957,尹文真1966)。我们于1963年开始在福建各地采集各种脊椎动物检查,从6种哺乳类、7种鸟类、6种爬虫类和5种两栖类动物的肠中,检得这一类的线虫有30种,分隶于8科16属。其中6种是我国人畜常见的寄生虫,11种是我国过去已报告的种类,6种是我国新纪录,7种是新种。兹将新种和新纪录(包括1宿主新纪录)记述如后。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海产鱼类双尾吸虫亚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尾科吸虫的分类,意见分歧,按斯克里亚平与古斯强斯卡娅(Skrjabin and Guschanskaja,1954)的意见,把半尾科(Hemiuridae)提升为总科;亚科提升为科,其中双尾亚科提升为双尾科(Dinuridae Skrjabin and Guschanskaja,1954),下分为3个亚科与11个属。山口左仲(Yamaguti,1958)在半尾科下分出19个亚科,在双尾亚科(Dinurinae)下分出9个属;又于1971年重新调整,从外膜属(Ectenurus Looss,1907)分出细尾属(Erilepterus Woolcock,1935),取消大盘属(Magnacetabulum Yamaguti,1934),并人外膜属。增添拟鞘茎属(Elytrophalloides Szidat,1955)与侧双尾属(Paradinurus P(?)rez vigueras,1958)恢  相似文献   

12.
有瓣蝇类分类、系统发育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利平  裴文娅  张东 《昆虫学报》2021,64(6):757-768
有瓣蝇类(Calyptratae)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四大超适应辐射类群之一的双翅目(Diptera),占双翅目已知物种多样性的近20%。有瓣蝇类分布广泛,生物学习性极为多样,在维系生态系统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媒介、法医、传粉和天敌昆虫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类群,也是探究双翅目系统演化及其成功适应辐射的关键类群。为了还原有瓣蝇类的演化历史,许多著名昆虫学者先后对该类昆虫开展过不同层面的研究。有瓣蝇类的单系性得到了普遍支持,并被分为3个总科——虱蝇总科(Hippoboscoidea)、蝇总科(Muscoidea)和狂蝇总科(Oestroidea),其中单系的狂蝇总科与多系的蝇总科聚为一支,再与虱蝇总科成为姐妹群。在科级阶元水平,蝠蝇科(Streblidae)(虱蝇总科)、花蝇科(Anthomyiidae)(蝇总科)、丽蝇科(Calliphoridae)(狂蝇总科)、邻寄蝇科(Rhinophoridae)(狂蝇总科)等类群的单系性仍有待验证,且新的科仍在不断被建立[如粉蝇科(Polleniidae)、乌鲁鲁蝇科(Ulurumyiidae)],因此,有瓣蝇类科级系统发育关系仍不十分明晰。已有研究对虱蝇总科虱蝇科(Hippoboscidae)、蝠蝇科、蛛蝇科(Nycteribiidae),蝇总科蝇科(Muscidae)、粪蝇科(Scathophagidae),狂蝇总科麻蝇科(Sarcophagidae)、狂蝇科(Oestridae)胃蝇亚科(Gasterophilinae)的演化历史进行研究,明确了起源与扩散、寄主转移、取食策略等关键生物学习性的演化历史。但由于部分关键类群生活史信息的缺失,以及尚未有效解决的系统发育关系,有瓣蝇类演化历史仍有许多待解之谜。本文综述了有瓣蝇类分类、系统发育及演化研究进展,是在系统学研究进入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时代后对该类群相关研究进展的首次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13.
中国类拜萨蜂科二新属新种记述(膜翅目:泥蜂总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俊峰 《昆虫学报》1992,35(4):483-489
类拜萨蜂科(Baissodidae)是生存于中生代晚期的一个化石绝灭科,为苏联昆虫化石分类学者Rasnitsyn(1975)创立。根据这个科创立者的意见,类拜萨蜂科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针尾部(Aculeata)总科位置未定(Rasnitsyn,1975)。最近,他把这个科视为泥蜂总科(sphecoidea)的一个科,并认为与泥蜂科(sphecidae)近缘,两者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了采自四川鱼类肠道的复殖吸虫一新属四新种,它们是:1.(鱼兆)尾孔吸虫,新种Urotrema glyptothoraci sp.nov.,2.裂腹鱼斜孔吸虫,新种Plagioporus(Plagioporus)schizothoraci sp.nov.,3.异巢斜孔吸虫,新种Plagioporus(Plagioporus)allovaris sp.nov.,4.类宫殖属,新属Hysterogonoidet gen.nov.及模式种——双囊类宫殖吸虫,新种Hysterogonoldes disaccus sp.nov.。这些新属新种分别隶于尾孔科Urotrematidae、孔肠科Opecoelidae和鳞肉科Lepocreadiidae。  相似文献   

15.
三个柽柳林地取食柽柳的植食性天敌昆虫优势类群组成相同,主要由瘿螨科(Eriophyidae)、瘿蚊科(Cecidomyiidae)、盾蚧科(Diaspididae)、杂斑木虱科(Aphalaridae)、叶蝉科(Cicadellidae)、盲蝽科(Miridae)、象甲科(Curculionidae)、叶甲科(Chrysomelidae)、麦蛾科(Gelechiidae)等类群组成.其中大部分科仅由某一种或某一属组成.位于温暖气候区的大河沿林地虽然面积最小,但植食性昆虫科的总数量、丰富度(中、后期)、多样性指数N1和N1(中、后期)等参数均高于寒冷区的其他两林地.同位于寒冷地区的阜康和呼图壁林地,面积较大的阜康林地的昆虫群落除均匀度在各季节时期显著高于呼图壁外,其他如总科数、Hill系列多样性参数、丰富度等与面积较小的呼图壁林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我所在广东肇庆和陆丰地区发现一种旋花科(Convolvulaceae)丁公藤属(Erycibe)植物(当地叫包公藤),它的乙醇提取物和总生物碱,在几种实验动物上均显示有较好的药理效果。本植物在形态学上与丁公藤(E.obtusifolia Benth.)和光叶丁公藤(E.schmidtii Craib)很相似,但在同地采到的这两种植物样品均无效。为了确定有效植物的种而专门进行了有关分类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龙洞山溪鲵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中华  江建平  谢锋 《动物学报》2005,51(4):703-709
应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龙洞山溪鲵(Batrachuperuslongdong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探讨山溪鲵属以及小鲵科物种精子的结构特征,并探讨有尾两栖类精子结构特征的演化及其与生殖进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龙洞山溪鲵的精子具小鲵科物种精子的共同特征,即精子无顶体钩,顶体呈三叶草状,尾部无线粒体,轴纤维粗大呈圆柱状等特征;2)龙洞山溪鲵精子核脊的形态结构与小鲵科其它属物种以及有尾类其它科物种精子的核脊存在明显的差别,由此可见核脊形态结构具有属或种的特异性。此外,与已有报道的有尾两栖类物种精子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表明:1)有尾类精子特征的分化与其受精方式的变化是一致的;2)精子结构特征支持隐鳃鲵超科为单系的推测  相似文献   

18.
重庆四面山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至2007年对重庆四面山的两栖动物进行了野外调查采集,共有两栖动物1目5科11属18种,其中无尾目弧胸类(蟾类)2种、固胸类(蛙类) 16种.建议加强对该地区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花地湾市场宠物两栖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州市花地湾花鸟鱼虫市场两栖类宠物贸易进行为期3年27次调查,共记录贸易两栖类类44种,隶属2目16科35属。有尾目(Caudata)2科7属8种,钝口螈科(Ambystomatidae)1属2种,蝾螈科(Salamandridae)6属6种;无尾目(Anura)14科28属36种,铃蟾科(Bombinatoridae)1属1种,蟾蜍科(Bufonidae)3属3种,角花蟾科(Ceratophryidae)2属5种,其中1种为杂交种,丛蛙科(Dendrobatidae)2属4种,雨蛙科(Hylidae)3属5种,非洲树蛙科(Hyperoliidae)1属1种,角蟾科(Megophryidae)2属2种,姬蛙科(Microhylidae)5属6种,澳雨蛙科(Pelodryadidae)1属1种,叶泡蛙科(Phyllomedusidae)1属1种,负子蟾科(Pipidae)1属1种,箱头蛙科(Pyxicephalidae)1属1种,蛙科(Ranidae)2属2种,树蛙科(Rhacophoridae)3属3种。分布于国内的两栖类16种,外来物种共28种。受保护种类26种,所占比例达59.09%。讨论了两栖类宠物贸易对国内外珍稀濒危种类保护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对两爬类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徐艺逸  曹敏  徐国瑞 《生态学报》2020,40(14):5008-5017
弹尾类是土壤动物中常见的优势类群,其作为土壤微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凋落物分解、土壤团聚体形成等重要生态过程。以往对弹尾类分布格局的研究通常关注其在不同海拔梯度或者不同生境类型下的分布情况,但在不同气候带下弹尾类多样性沿纬度分布格局仍不清楚。为讨论不同气候带下弹尾类沿纬度的分布格局及其潜在的环境影响机制,于2017年10月(雨季末期)在云南省同一经度(E 101°)分布的三种典型气候带设置海拔梯度样带:热带雨林(西双版纳,800 m、1000 m、1200 m、1400 m)、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哀牢山,2000 m、2200 m、2400 m、2600 m)、亚高山针叶林(丽江玉龙雪山,3200 m、3400 m、3600 m、3800 m),采集凋落物层弹尾类并调查分析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凋落物厚度、土壤pH、土壤容重及土壤孔隙度等环境因子。利用Berlese-Tullgren法收集土壤动物,共获得弹尾类19150只,隶属于10科29属,其中符■属(39.9%,等节■科)数量最多,其余优势属为棘■属(21.7%,棘■科)和球角■属(10.1%,球角■科),这3个属合计占总体的71.7%。凋落物层弹尾类的密度在亚高山针叶林明显高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弹尾类的属数排序由多到少依次为热带雨林、亚高山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通过最小二乘回归法对弹尾类多样性的海拔格局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弹尾类的丰富度指数(Margalef′s指数、Menhinick′s指数)、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沿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呈单调递减格局。通过全模型子集回归筛选最佳环境模型表明,温度是影响弹尾类多样性沿不同气候带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为预测不同气候带下弹尾类多样性如何响应环境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