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2010年对江西省吉安地区乌鸫Turdus merula的繁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乌鸫的营巢时间在3月9日至16日,产卵时间是3月18日至26日,平均窝卵数5.14(4~6)枚(n=14),平均卵大小29.71 mm×21.16 mm,平均卵重6.63 g(n=71).孵卵和暖巢主要由雌鸟承担,但雄鸟也有暖巢行为,孵化率为65.83%,育雏期13~15 d,离巢率高达100%.与高海拔的乌鸫相比,当地乌鸫产大窝小卵,这一特征保证了大窝雏数和高离巢率,繁殖对策属于r-选择. 相似文献
2.
3.
4.
5.
6.
2017和2018年每年的4至8月在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人工巢箱中黑冠山雀(Periparus rubidiventri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共悬挂100个巢箱,两年共计招引到15巢黑冠山雀。此外,还记录到4个自然巢,分别位于干枯的糙皮桦(Betula utilise)树洞(1巢)、土坡的缝隙(1巢)和路边水泥护坡的出水管中(2巢)。黑冠山雀雌雄亲鸟共同筑巢,巢内壁为兽毛夹杂少量绒羽,外壁为草茎须根和苔藓。5月中下旬为黑冠山雀的产卵高峰期,清晨产卵,日产1枚,产下最后1枚卵后开始孵卵。平均窝卵数为6枚(4 ~ 7 枚,n = 15),平均卵重(1.12 ± 0.02)g,卵长径(15.30 ± 0.10)mm,卵短径(12.09 ± 0.11)mm(n = 86)。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卵期为15 d(14 ~ 16 d,n = 5)。产卵期,雌鸟离巢时有用巢材盖卵的行为,开始孵卵后则不再盖卵。双亲共同育雏,育雏期为16 d和17 d(n = 2)。所记录的18巢黑冠山雀的繁殖成功率为83.3%,人工巢箱(15巢)中繁殖成功率为86.7%,巢捕食者主要为鼠类。 相似文献
7.
8.
灰头灰雀 (Pyrrhulaerythaca) ,亦称赤胸灰雀 ,国内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华中、台湾、西南山地和西藏 ,国外分布于锡金、不丹和印度北部[1] 。有关其繁殖的生物学资料国内尚无任何记载[2 ] ,国外仅 1个巢的报道 ,只提及营巢的位置[3] ,再无详细描述。 2 0 0 2年我们在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考察时 ,发现了 1个灰头灰雀的巢 ,现报道如下。该巢位于茂密的云杉侧枝上 ,巢树所在坡的坡向为 80°,坡度 48°。巢树胸径为 46cm ,营巢处树枝直径6cm。巢距地面 3 .6m ,距主干 3 .3m ,距树梢 1 .1m ,在巢树的 1 40°方向。巢为碗状 ,内径 80… 相似文献
9.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灰头Wu的繁殖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0年4-9月,对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灰头Wu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考察。该鸟每年4月11日-14日迁来,居留期150-151天,5月下旬进入繁殖盛期。营巢期5-6天,窝卵数4-5枚,孵卵期11-12天,孵化率77.8%,离巢率85.7%,巢内育雏8-9天,巢外育雏6-7天。 相似文献
10.
彩鹬Rostratula benghalensis是一类中小型涉禽,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东部、西南和沿海地区,是江西吉安地区常见留鸟。为了解当地彩鹬的繁殖生态,我们于2011~2012年对其繁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彩鹬3月中旬开始营巢,巢为典型的水面浮巢,平均巢外径为161.62 mm,巢内径为108.61 mm,巢深为39.14 mm;3月下旬至4月中旬产卵,窝卵数为3.46(2~4),平均卵重为11.76 g,卵大小为36.35 mm×25.41 mm。彩鹬雄鸟承担大部分营巢和孵卵工作,孵卵期18~19 d。雏鸟为早成鸟,出壳后不久便能在水中活动,随亲鸟离开巢区。 相似文献
11.
无蹼壁虎繁殖生态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壁虎科 (Gekkonidae)动物以恒定窝卵数作为其主要生殖策略 ,多疣壁虎 (Gekkojaponicus)以较高产卵频率和较大雌体 (卵大一些 )在种群中的比例 (计翔等 ,1991a)作为其又一生殖策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无蹼壁虎 (G .swinhonis)的繁殖生态生物学做进一步研究。1 研究方法1 1 野外观察时间及地点1993~ 1997年 ,在江苏省云龙山上的旧碉堡内 ,观察记录壁虎产卵、孵化等情况。1 2 饲 养1995、 1996、 1998和 1999年 ,参照计翔等 (1991b)方法 ,用木箱和纸箱饲养壁虎。每箱内饲养 1对成体壁虎 ,以… 相似文献
12.
新疆木垒波斑鸨的繁殖成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 1998~ 2 0 0 0年 4~ 7月 ,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栖息地植被样方调查和无线电跟踪等方法对分布于新疆木垒的波斑鸨 (Chlamydotiundulatamacqueenii)种群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与研究。考察中共发现45个巢、 84窝幼雏。研究结果表明 ,木垒波斑鸨有两个产卵高峰期 ,表明雌鸟第一次繁殖失败后可能再次产卵。雌鸟营巢成功率平均为 0 5 0 5。波斑鸨的窝卵数在 2~ 6枚之间 ,出现 4枚卵的频率最高。第一产卵期内的平均窝卵数 ( 4 0± 0 8枚 /窝 )大于第二产卵期内的平均窝卵数 ( 3 3± 0 8枚 /窝 )。木垒波斑鸨种群三年间卵孵化率分别为 0 84、 0 80和 1,繁殖成功率为 0 45 6。种群在繁殖期几乎不受人类活动干扰 ,巢卵及幼雏损失主要来自天敌捕食 ,如沙狐、大和棕尾等. 相似文献
13.
热带鸟类的生活史进化策略与温带鸟类的不同,而迄今国内对热带鸟类的研究却非常缺乏,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在我国北热带地区分布广泛,是较为理想的研究对象。2010年至2014年春夏季,对北热带石灰岩地区红耳鹎的繁殖生态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采用系统搜寻法并根据亲鸟行为寻巢,应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红耳鹎的产卵期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喜筑巢于灌木和人工种植的苹婆(Sterculia nobilis)树。平均窝卵数为(3.4±0.5)枚(3~4枚),卵重(2.59±0.29)g,卵大小(21.10±1.73)mm×(15.35±1.50)mm(n=31)。总的繁殖成功率为36.16%,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天敌捕食、弃巢和人为干扰。一年繁殖一次和较低的繁殖成功率是研究地的红耳鹎有较大窝卵数的主要原因。红耳鹎在巢址选择时主要考虑避雨因子、避敌因子和灌木因子。 相似文献
14.
15.
灰仓鼠的室内繁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实验室饲养的灰仓鼠资料和观察对该鼠的繁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鼠的好斗习性经过5年驯养已较温顺。性成熟为50d,动情周期4~4.5d,交配高峰在晚上23.00点至次日1.00点,妊娠周期19d(16~21),平均产仔间隔39.25d.窝仔数4.59只/窝(1~10),离乳成活率64.5%,雌雄性比0.883(242/274),并就以上三个指标在不同季节、不同胎次和不同繁殖代数进行了比较。雌体繁殖高峰3~12月,雌、雄体最长繁殖年限分别1.5和2.0年,寿命2.5年以上。 相似文献
16.
17.
三线闭壳龟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暨南大学爬行动物养殖场对三线闭壳龟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三线闭壳龟每年产卵1次,每次产卵平均3.6枚。受精卵长径为48.00±2.63mm,短径为26.42±1.66mm,卵重为23.89±3.34g。未受精卵长径为44.35±4.36mm,短径为25.39±2.71mm,卵重为20.39±4.96g。卵的受精率为50.9%,孵化率为83.3%,孵化期平均88d,估计积温为59.581℃·h。稚龟的背甲长为44.83±2.41mm,背甲宽为36.90±1.86mm,体重为15.85±2.07g。 相似文献
18.
灰头麦鸡(Microsarcops cinreus)是苏北地区常见的夏候鸟,是典型的旷野鸟类。体型较大,目标明显,为本地猎户狩猎的对象。1970—1984年间,对该鸟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资料初步综合如下:形态灰头麦鸡的头、颈羽为灰色,略带褐色,前胸羽毛为黑色,形成环状羽斑,腹羽白色,稍带灰色,背羽、小翼羽、初级飞羽黑色,腹面黑褐色,共10枚。初级翼上复羽亦为黑色。次级飞羽和它们的复羽均为白色,共11枚。三级飞羽6枚褐色,三级飞羽的顶端仅有羽干,无羽枝。尾羽12枚,最外侧第1枚尾羽白色,向内第2枚基本白色,顶端稍有褐色羽斑,其余尾羽大部白色,只有极近顶端… 相似文献
19.
20.
甘肃南部蓝马鸡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和2008年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野外发现12个巢址,其中后方隐蔽度最高,为90.83%,其次是上方隐蔽度、左侧隐蔽度、右侧隐蔽度、前方隐蔽度.窝卵数为9.67±1.15(n=3).卵平均大小为(56.64±1.75) mm×(41.88±0.98) mm.卵体积为(50.39±2.64) cm3,卵重为(54.97±2.87) g.在4个繁殖巢中,只有1个巢成功孵化.营巢失败原因有人为干扰和天敌破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