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Yan N  Li XH  Cheng Q  Yan J  Ni X  Sun JH 《生理学报》2007,59(2):240-246
慢性压迫大鼠背根神经节(chronic compression of the dorsal root,ganglion,CCD)后,背根神经节细胞兴奋性升高,但引起神经元兴奋性改变的离子通道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本实验采用胞内记录以及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研究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兴奋性改变与瞬时外向钾电流(A-type potassium current,ⅠA)的关系。结果表明,CCD术后背根神经节细胞兴奋性升高,在急性分离的体外细胞中仍继续存在,表现为对辣椒素敏感的背根神经节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电流刺激强度,即阈电流(current threshold)及阈电位(voltage threshold)降低;给予正常对照组神经元(未压迫损伤)瞬时外向钾通道阻断剂4-氨基吡啶,出现了类似CCD术后兴奋性升高的改变。进一步用两步电压钳方法分离ⅠA,研究CCD术后神经元ⅠA的变化,结果表明,CCD组神经元的ⅠA比对照组神经元ⅠA降低,并且与其阈电位的改变一致。以上结果提示,背根神经节压迫受损后,神经节细胞ⅠA降低可能参与介导了神经节细胞兴奋性的升高。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表达。方法:取健康成年6只SD大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HGF在腰段脊髓、背根神经节内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在L4-6段脊髓,HGF免疫阳性产物可见于各板层神经元,尤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明显;在DRG中,HGF免疫阳性物质可见于以大、中型为主的神经元的胞浆及突起中。结论: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的HGF通过与受体c-Met结合可能在神经再生及突触可塑性方面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Hu HY  Sun ZP  Zhao YM  Si JQ  Zheng Y 《生理学报》2004,56(1):107-111
为研究血管升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的作用及其机制,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记录离体灌流DRG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下:(1)在受检的120个细胞中,大多数(81.67%)在滴加AVP后产生明显的超极化反应。(2)滴加AVP(10μmol/L)后膜电导增加约19.34%(P<0.05)。(3)灌流平衡液巾的NaCl以氯化胆碱(CH-Cl)置代和用Cd2+阻断Ca2+通道后,AVP引起超极化反应的幅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加入K+通道阻断剂四乙铵(TEA)后,AVP引起的超极化反应幅值明显减小(P<0.05)。(4)AVP引起的超极化反应可被AVP V.受体拈抗剂阻断。结果捉示,AVP可使DRG大多数神经元膜产生超极化,DRG神经元膜上存在AVP V,受体,且AVP引起的超极化反应是通过神经元膜上AVP V.受体介导的K+外流所致.AVP可能参与了初级感觉信息传入的调制。  相似文献   

4.
啮齿类动物的MrgC受体(Mas-related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subtype C)与人类Mas相关基因X受体1 (human Masrelated gene X receptor 1, hMrgX1)享有65%的同源序列和相似的表达模式以及结合谱,因此学者一般通过研究MrgC受体的功能来探索hMrgX1的作用。MrgC受体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的一员,特异性地表达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和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 TG)的小直径神经元上,与痛觉的传递过程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鞘内激活MrgC受体在病理性疼痛和吗啡耐受中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Jia YD  Chen X  Tang M  Jiang ZY 《生理学报》2008,60(1):149-155
本文在mRNA和蛋白水平观察了功能性ghrelin受体(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 type la,GHS-Rla)在大鼠内脏迷走及脊髓传入神经通路中的表达.结果显示:(1)GHS-Rl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及GHS-Rla mRNA分布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及结状神经节(nodose ganglion,NG).(2)应用免疫双标技术观察到DRG和NG中都有一些GHS-Rl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同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染色呈阳性,显示GHS-Rla和CGRP共存于同一神经元,表明内脏传入神经元存在许多亚核群.(3)应用荧光金(fluorogold)标记的神经逆行追踪技术对从胃投射到DRG和NG的神经元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到一些表达CGRP的GHS-Rl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也被荧光金染色.上述实验结果证实了GHS-Rla在迷走神经和脊髓传入神经元中的表达,提示ghrelin参与了胃.脑轴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P2X3受体参与大鼠足底慢性炎症痛相关的热痛觉过敏机制。方法 1)用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以大鼠右侧后脚掌注射松节油加石蜡(各占50%)0.1ml建立后脚掌慢性痛模型,用热测痛的方法测量后脚掌皮下注射松节油后的痛阈,每天1次,连续测15d。2)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后脚掌慢性炎症后第2天和第7天,炎症侧脊髓背根神经节(L4—6)神经元中P2X,受体阳性细胞类型的分布变化;以及正常脊髓背根神经节(L4—6)神经元中P2X,受体阳性细胞类型的分布作为对照。结果1)炎症后大鼠后脚掌侧痛阈出现降低,在第2天痛阈达到最低,后逐渐恢复,14d后恢复正常痛阈值。2)正常大鼠P2X,主要表达于DRG的中小神经元上,炎症后DRG(L4—6),中小型P2X,受体阳性细胞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加。细胞平均面积增大。结论后脚掌慢性炎症痛可以引起大鼠对伤害性热刺激的痛觉过敏,并导致脊髓背根神经节(L4—6)神经元qbP2X3受体阳性细胞数目增加,表明P2X3在DRG的中小神经元的改变可能对松节油引起脚掌炎症痛时热痛觉过敏的形成与维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疼痛多肽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在病理性疼痛的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AM在骨癌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在Sprague Dawley(SD)大鼠胫骨骨髓腔接种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术后15天鞘内插管给予选择性AM受体拮抗剂AM_(22-52),检测大鼠机械痛阈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PCR)检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CC趋化因子配体2(CC chemokine ligand 2,CCL2)m RNA表达变化,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检测CCL2和AM在DRG中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肿瘤细胞接种第6至15天,骨癌痛大鼠接种侧后足机械痛阈降低;接种后第15天胫骨骨质明显被破坏、骨密度降低,DRG CCL2 m RNA表达相对对照组增加约3倍(P0.001)。鞘内注射AM_(22-52)能使后足机械痛阈值回升到正常,并抑制骨癌诱发的CCL2 m RNA增加(P0.001)。CCL2在正常大鼠DRG神经元有表达,且多与AM分布在相同细胞上。以上结果提示,AM在骨癌痛的产生中发挥作用;DRG中AM活动增加会上调CCL2的表达,可能是继发性骨癌时AM参与诱发痛觉高敏产生的细胞学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激活MrgC受体(Mas-related gene C receptors)调制吗啡耐受的细胞学机制。对大鼠连续6天鞘内注射10μL生理盐水、吗啡(20μg)、吗啡+牛肾上腺髓质8-22(bovine adrenal medulla 8-22,BAM8-22,1 nmol,隔天注射)或(Tyr6)-2-MSH-6-12(MSH,5 nmol,隔天注射);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与吗啡耐受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显示:鞘内给予选择性MrgC受体激动剂BAM8-22或MSH,能抑制慢性应用吗啡所诱发的脊髓背角和/或DRG中谷氨酸转运体(GLAST、GLT-1、EAAC1)的减少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增加。此外,检测到MrgC受体样免疫活性表达于脊髓背角浅层;慢性应用吗啡使脊髓背角MrgC受体样免疫活性和DRG中MrgC受体mRNA水平都增加。这些结果提示,MrgC受体通过抑制慢性应用吗啡所诱发的脊髓和DRG中的痛介质增加,而抑制吗啡耐受。  相似文献   

9.
福尔马林致痛对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的P2X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福尔马林致痛后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P2X3表达变化。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正常SD大鼠25只,分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为右侧足底皮下给予0.1ml 5%福尔马林,分别观察15min、30min、1h、3h后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腰段及L4~6背根节P2X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15min、30min、1h组脊髓后角Ⅱ层P2X3表达未见变化,实验3h组可见P2X3表达升高,但未见明显差异;实验15min、30min组DRG神经元P2X3表达未见变化,1h组开始表达上调,3h组表达明显升高,与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福尔马林致痛能引起脊髓和背根神经节P2X3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其产生伤害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Mrgs(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是2001年发现的一类疼痛相关的新型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其大部分成员mRNA特异地以非重叠形式表达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的非肽能(nonpeptidergic)神经元,这种特异性表达模式提示该家族受体在生理学和药理学上有特殊意义.Mrgs的发现开启了研究伤害性感受器发育和功能的新领域,有助于对伤害性感受的理解及镇痛药物的研发.综述了Mrgs的分类、分布、表达调控以及在感觉回路和伤害性感受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细胞是一种初级感觉神经元,能传导触觉、痛觉、温觉等神经冲动.为了对少量的DRG组织细胞进行质膜蛋白质组学分析,综合利用差速离心与双水相相结合的方法富集DRG质膜.然后通过SDS-PAGE、CapLC-MS/MS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中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和分析.Western blotting图谱扫描后经过Quantity One软件分析,双水相纯化后的质膜与差速离心后得到的粗质膜相比相对浓度增加了2.3倍,与匀浆液相比增加了15倍. 经过大鼠IPI数据库以及相关文献检索, 有729个蛋白质得到鉴定, 其中547个蛋白质具有GO (gene ontology)注释信息,有159 (21.8 %)个蛋白质定位在质膜上.通过对大鼠DRG质膜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得到了大鼠DRG的质膜蛋白质的分析数据,且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少量样品的蛋白质组学的分析路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脊神经切断大鼠背根节(DRG)神经元重复放电能力和钠电流的变化,并研究介导其电流变化的钠通道亚型的表达情况。方法:脊神经切断术后2~8d慢性痛大鼠模型背根节急性分离,对中等直径DRG神经元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放电和钠电流的变化。对背根节神经元进行RT-PCR检测,分析其钠通道亚型的表达情况。结果:电流钳下,实验组DRG神经元在电流刺激下产生重复放电,而对照组神经元多诱发单个动作电位,电压钳记录发现实验组背根节神经元快钠电流和持续性钠电流幅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CR结果显示,Nav1.3、Nav1.7和Nav1.8通道亚型mRNA表达显著增高。结论:钠通道介导了脊神经受损模型的DRG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持续性钠电流可能通过调节阈下膜电位振荡的产生调节神经元兴奋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脊神经切断大鼠背根节(DRG)神经元重复放电能力和钠电流的变化,并研究介导其电流变化的钠通道亚型的表达情况。方法:脊神经切断术后2~8d慢性痛大鼠模型背根节急性分离,对中等直径DRG神经元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放电和钠电流的变化。对背根节神经元进行RT-PCR检测,分析其钠通道亚型的表达情况。结果:电流钳下,实验组DRG神经元在电流刺激下产生重复放电,而对照组神经元多诱发单个动作电位,电压钳记录发现实验组背根节神经元快钠电流和持续性钠电流幅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CR结果显示,Nav1.3、Nav1.7和Nav1.8通道亚型mRNA表达显著增高。结论:钠通道介导了脊神经受损模型的DRG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持续性钠电流可能通过调节阈下膜电位振荡的产生调节神经元兴奋性。  相似文献   

14.
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和脊髓背角中痛介质(pronociceptive mediator)的增加是炎性疼痛与阿片耐受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属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家族,是新近证实的痛介质。研究表明,炎症和重复应用吗啡时,DRG和脊髓背角中AM含量和释放都增加。鞘内给予AM受体阻断剂AM22-52能抑制炎性疼痛与吗啡耐受,表明DRG和脊髓背角中AM受体活动的增加参与炎性疼痛和吗啡耐受发生的病理过程。本文综述了最近有关研究进展,讨论了AM参与这两类疾患发生的神经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福尔马林致痛后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讨CGRP在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机制和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正常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福尔马林实验组;实验组为右侧足底皮下给予0.1 mL 5%福尔马林后,分别存活15 min、30min、1 h、3 h、6 h、12h、24h和72h(n=6),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测CGRP在脊髓腰段及L4~6DRG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DRG、脊髓前角和后角内CGRP有一定的基础表达。福尔马林致痛后3 h DRG的CGRP表达上升,12 h~24 h达峰值,72 h基本降低到正常;福尔马林致痛后6 h脊髓后角CGRP的表达上调,24 h达到高峰,72 h降低至正常;脊髓前角CGRP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福尔马林致痛引起DRG和脊髓的CGRP的表达呈现一定的时空模式,可能是其参与伤害性信息传递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d(ginsenoside Rd)对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sciatic nerve injury,SNI)引起的痛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术后7天,观察腹腔注射不同浓度人参皂甙Rd后大鼠后足的机械性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的变化;在术后7天,急性分离并取出大鼠腰4和腰5段背根节,对整节DRG上的中小型神经元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进行记录。结果: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术后7天,大鼠出现明显的机械性痛敏,腹腔注射5 mg/ml和10 mg/ml的人参皂甙Rd能剂量依赖性的翻转大鼠机械性痛敏;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能明显地增大SNI大鼠DRG中小型神经元上的钠电流以及减小电压依赖性钾电流,而100μM人参皂甙Rd能有效翻转该钠、钾电流的变化。结论:人参皂甙Rd能有效地改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引起的机械性痛敏,其机制可能与人参皂甙Rd明显地调节SNI大鼠DRG中小型神经元上的电压依赖性钠、钾电流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结扎损伤后疼痛受体P2X3在相应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内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35只,建立右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相应L4-6DRG内P2X3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L4-6DRG内有大量P2X3免疫阳性神经元,坐骨神经结扎后3d P2X3表达即下调,3,7,14,21和28d其表达呈进行性下降趋势,各时间点与正常和假手术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结扎后P2X3在L4-6DRG内表达明显下调,提示其可能在神经源性疼痛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元蛋白酶激活受体2-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ε(PAR2-PKA/PKCε)通路在痛转化中的作用,寻找同时干预急性痛和慢性痛的可能方案。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诱发组、诱发组、抑制剂1组和抑制剂2组。除空白组和假诱发组,所有大鼠均通过先后足部注射角叉菜胶和前列腺素E2(PGE2)建立痛觉敏化诱发模型。PGE2于角叉菜胶注射后7 d进行足部注射。抑制剂1组和抑制剂2组大鼠于PGE2注射前/后,分别给予PAR2抑制剂。观察角叉菜胶/生理盐水,注射前、注射后5 h、3 d、6 d、7 d 0.5 h、7 d 4 h和7 d 24 h大鼠机械痛阈(PWTs)的变化,检测角叉菜胶注射后7 d 24 h造模侧背根神经节(DRG)中PAR2、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PKCε)表达。结果 痛觉敏化诱发模型建立成功。角叉菜胶注射后7 d给予PGE2,显著延长了PGE2诱发疼痛的存在时间,角叉菜胶注射后7 d 24 h假诱发组大鼠PWTs与同期空白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诱发组大鼠PWTs明显低于同期空白组和假诱发组大鼠(P0.01)。诱发组大鼠造模侧DRG中PAR2和PKCε表达在角叉菜胶注射后7 d 24 h明显提升,高于同期假诱发组和空白组(P0.05)。给予PAR2抑制,不论时间均能显著翻转角叉菜胶注射后7 d 24 h,诱发组大鼠由PGE2诱发的疼痛(P0.05),并抑制DRG中PKCε表达。但,给予PAR2抑制剂不能影响PGE2诱发的急性疼痛和调制DRG中PKA含量。结论 抑制PAR2表达能阻断急性痛向慢性痛转化,这可能与其抑制DRG中PAR2-PKCε通路激活有关。但抑制PAR2并不能干预急性痛,这可能是因为DRG中PAR2相关通路未参与急性痛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激活素促进鸡胚神经节神经突起生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激活素(activin)促进鸡胚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突起生长、维持神经节细胞生存作用及其与一氧化氮(NO)释放的关系,实验采用8 d的鸡胚分离背根神经节,原代培养法,观察鸡胚背根神经节的体外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激活素A培养的背根神经节有明显的神经突起生长,形成密集的网络,背根神经节可存活8~10 d;而阴性对照组几乎无神经突起生长,背根神经节可存活3~4 d。添加激活素A的背根神经节单层培养神经节细胞也可长期存活;而阴性对照组在培养第5 d几乎无神经节细胞生存。NO检测结果显示,添加激活素A培养的背根神经节上清NO分泌水平明显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激活素A与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具有协同抑制背根神经节NO分泌作用。激活素结合蛋白(follistatin)明显抑制激活素A诱导的背根神经节神经突起生长。研究结果提示,激活素可维持鸡胚神经节细胞存活并刺激神经突起生长,其作用与抑制神经损伤因子NO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是重要的外周神经系统组成部分,是外周感觉传入中枢的枢纽。背根神经节在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细胞及其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已有研究进行过单细胞转录组的解析,而关于非神经元细胞的动态变化尚无系统研究。为了探究出生后不同发育时间点大鼠DRG内非神经元细胞的变化,本研究选取10只7日龄(7 day,7D)大鼠的DRG和3只3月龄(3 month,3M)大鼠的DRG,制备单细胞悬液,使用10×Genomics平台进行测序,从单细胞水平解析了出生后发育中DRG非神经元细胞的转录图谱。结果表明,7D和3M各类非神经元细胞在细胞数目的分布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对拥有4个亚型的施旺细胞整体进行拟时分析,Ⅱ型施旺细胞是最早出现的施旺细胞亚型,Ⅲ型和Ⅳ型施旺细胞出现较晚。进一步对2个不同发育时间点细胞占比数差异显著的Ⅳ型施旺细胞进行了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lopa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7D到3M的差异基因的GO分析结果表明,Ⅳ型施旺细胞的状态逐渐趋于稳定。KEGG分析结果发现酪氨酸代谢通路的显著上调影响了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进而影响了细胞稳态的维持。从7D到3M,基因Col3a1、Col4a1显著下调,且与细胞外基质的构建密切相关,这表明Ⅳ型施旺细胞的细胞基质环境随着发育过程趋于稳定。上述结果提示Ⅳ型施旺细胞是一类趋于成熟且维持施旺细胞稳态的细胞。本研究关于DRG在发育过程中细胞类型和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结果为躯体感觉在发育过程中成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