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人体肠道内定植了大量的细菌,它们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维持。大脑与胃肠道之间通过脑-肠轴进行双向关联。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肠道菌群可影响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功能,脑-肠轴功能变化同样也会改变肠道的菌群结构。本研究就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功能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深入了解肠道菌群对脑-肠轴功能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类肠道微生物组是一个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它们与宿主互为影响,被认为是维持机体健康和许多疾病致病机制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肠道正常菌群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情感的调控至关重要。随着微生物与大脑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肠-脑轴"的概念也被进一步扩展为"微生物-肠-脑轴"。目前,主要的研究集中于探究肠道微生物在健康和致病中的具体机制,如应激相关的疾病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等。肠道微生物组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调节主要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激活、调节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神经免疫激活等途径来实现。微生物-肠-脑轴失衡可影响行为表型,导致神经精神疾病,因此,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来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是今后的研究热点。对神经精神疾病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为肠道微生物组对神经心理的调控寻找更多的证据,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微生物-肠-脑轴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3.
内脏痛是一种躯体内脏器官引起的疼痛,是功能性胃肠病(FGIDs)如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慢性应激被认为是IBS的发病病因之一,应激可调节脑一肠轴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激活肠道免疫,破坏肠道黏膜屏障以及引起内脏感觉过敏。近年来,肠道微生物与脑一肠轴的双向交流及相互作用逐渐被认识,本研究就应激与肠道菌群在IBS内脏疼痛的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孙丽薇  耿倩  郑国华 《微生物学报》2024,64(5):1364-1377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胃肠道疾病以及肌肉骨骼系统性疾病的发病与康复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免疫、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等多种途径调节大脑神经或肌肉骨骼系统功能;反之,肠道、大脑或肌肉骨骼系统也可通过炎症、代谢或线粒体通路作用于肠道系统,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形成肠道菌群与肠-脑、肠-肌、 肠-脑-肌之间的双向信号交流机制,从而影响机体健康。因此,本综述总结了肠道菌群如何通过代谢产物、肠道通透性和免疫-神经通路建立起肠-脑-肌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促进大脑神经的可塑性和改善肌肉健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胃肠道得以对其吸收的各种食物、遭遇的各种病原体以及在此寄宿的多种微生物作出反应,维持机体的稳态。然而,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会通过影响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肠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活动引起或加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将围绕肠道菌群对肠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病理生理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宿主微生物群落对机体局部以及系统免疫的影响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发现局部的微生物群落能够对机体远端部位的免疫能力造成影响。肠道和呼吸道菌群稳态对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以及抗病原微生物感染至关重要,肠道和呼吸道菌群失衡与炎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肠道和呼吸道菌群失衡会通过"肠—肺轴"的相互作用,引起免疫系统改变与急性、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对肠道微生物和呼吸道微生物在肠-肺轴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并对从微生物角度进行疾病治疗干预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动物宿主——肠道微生物代谢轴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皮宇  高侃  朱伟云 《微生物学报》2017,57(2):161-169
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且复杂多样的微生物菌群,在维持宿主肠道微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菌群可以利用宿主肠道的营养素,发酵产生代谢产物,与宿主机体形成宿主—微生物代谢轴(host-microbe metabolic axis)。该代谢轴既能影响营养素吸收和能量代谢,又可调控宿主各项生理过程。本文主要阐述宿主-肠道微生物代谢轴的概念、肠-肝轴、肠-脑轴、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肠道代谢轴的互作以及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肠道微生物是人体中最为庞大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其对机体的健康,尤其是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中,"肠道微生物-肠道-脑轴"机制是肠道微生物干预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重要途径。该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调节大脑功能:一是肠道微生物直接产生神经递质通过肠神经细胞上行至中枢神经系统;二是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刺激肠内分泌细胞产生神经肽类和胃肠激素类物质,影响大脑功能;三是肠道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刺激肠道免疫系统,产生干扰素类物质干扰大脑免疫反应。本文对"肠道微生物-肠道-脑轴"机制的概念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总结了有关肠道微生物与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互作用的相关文献。依据"肠道微生物-肠道-脑轴"机制,利用肠道微生物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病变,或将成为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进行双向调节。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通过影响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神经内分泌和炎症等途径干预IS的发生发展。IS发生后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应激反应等又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因此,肠道菌群可能是临床预防和治疗IS的一个潜在靶点。本文综述了基于肠道菌群调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IS的研究进展,对益生菌、粪菌移植、抗生素及中药在调节肠道菌群,改善IS脑损伤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IS的药物干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等。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肠道菌群作为寄居在人消化道内的大量微生物,是人体健康和疾病转换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素。肠-脑轴是联系大脑和胃肠功能的双向信息调节系统,肠道微生物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均能参与肠-脑轴活动,影响大脑功能和某些关联行为。因此,深入研究肠道微生物与抑郁症的相互作用,开发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个性化药物,能够为抑郁症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过去,我们认为大脑通过激素、神经系统调控胃肠道功能。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脑肠轴(brain-gut-axis)。该通路的重要参与者——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也可以通过肠道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免疫系统调控大脑功能,进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癫痫、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情绪障碍等。总而言之,肠道菌群可能是情绪、认知、疼痛、饮食习惯、睡眠等的关键调节者,并且可能参与了从情感性疾病到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阿尔茨海默症和自闭症等)的发生发展。研究肠道菌群与人类癫痫、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对重新认识神经精神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优化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定植和建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演变过程,且易受分娩方式、喂养方式、胎龄、抗生素暴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肠道菌群不仅在新生儿生理发育、免疫系统成熟、抵抗病原体入侵、维护肠道屏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影响神经回路的建立、髓鞘的形成和血脑屏障的形成。早期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发育落后等。近年来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影响新生儿神经发育受到广泛关注,其主要与代谢、免疫、迷走神经和神经内分泌等途径相关。本文主要就新生儿肠道菌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肠道菌群对神经发育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人体寄生的微生物与人体为共生关系,数量庞大,并形成不同的微生态系统,影响人体免疫、代谢、内分泌等生理过程。菌群失衡导致微生态紊乱,从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患者常有肠道菌群和肺部菌群的改变,肠道菌群通过肠-肺轴影响呼吸系统免疫及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肺部菌群的改变导致肺部疾病的同时亦会通过血流引起肠道菌群的变化。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相关研究也越发被重视,本文着重对肠道菌群、肺部菌群通过肠-肺轴或直接在肺部免疫及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变化对正常生理的影响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肠道微生物菌群通过脑肠轴影响宿主生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脑-肠交流、脑功能甚至行为。对无菌动物、被致病细菌感染的、使用益生菌或用抗生素药物的动物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菌群可以调节宿主焦虑样症状及行为。研究表明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调节可能是治疗复杂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症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烟酒成瘾、药物滥用和停药反应的增多,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其中神经系统是成瘾的关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脑-肠轴的联系,人们发现肠道微生物的扰动对神经系统的调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烟酒和药物的成瘾机制,脑-肠轴影响宿主的代谢和对神经功能的调节,益生元和益生菌的摄入能引起肠道菌群的改变。深入分析脑-肠轴和肠道菌群代谢,通过益生菌,益生元改变菌群结构治疗成瘾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6.
汤倩倩  曹丽华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1):3757-3780
人类肠道菌群是数以万亿的细菌组成的高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菌群失调与多个系统疾病有关联。肠道菌群通过菌群-肠-脑轴与神经系统多途径双向互作,能引起神经免疫炎症反应、肠黏膜和血脑屏障功能改变、直接刺激迷走神经和肠道神经系统脊神经、神经内分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造成神经系统疾病。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也有一定的作用。文中综述自闭症谱系障碍、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癫痫、吉兰巴雷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视神经脊髓炎、肝性脑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亨廷顿病、脑卒中等肠道菌群改变特征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目前肠道菌群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果关系和机制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这对精准实施菌群临床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期待将来有所突破成为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被称为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等特点,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与病理意义。肠道菌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就肠道菌群对肠道形态及功能、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以及肠道外免疫系统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是严重的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脊髓损伤后产生的水肿、炎症反应和代谢紊乱等并发症是致使脊髓损伤继发性加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肠道菌群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及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和脑-肠轴的途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最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脊髓损伤并发症的关系非常紧密。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影响脊髓损伤后并发症发生以及加重。本文主要就肠道菌群对脊髓损伤后并发症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研究和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肠道运动疾病与情绪异常共病是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研究表明,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通道可调节肠道运动、菌群和稳态,并参与情绪的发生发展,其系统机制有待研究阐明。本文综合肠道运动障碍相关神经递质、激素、Ca2+、肠道菌群与TRP通道的生理病理变化,相较于情绪异常相关的肠道运动与TRP通道,提出肠道运动疾病与情绪异常共病发生的TRP通道机制,以期为脑-肠与肠-脑系统稳态调控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单一病种致死与致残首因.预防脑卒中事件及其并发症,改善患者疾病结局,是神经病学领域的研究重点.肠道菌群可通过免疫、内分泌和神经等通路,直接或间接影响大脑功能和宿主行为.最新研究表明,脑卒中发生前基础疾病,急性期脑缺血事件,以及卒中后并发症,均与肠道菌群紊乱存在因果关联.本综述讨论了肠道菌群在脑卒中危险因素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中的病因角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由脑到肠,再由肠到脑的因果交互驱动新机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参与了脑卒中相关并发症,如脑卒中后抑郁、认知障碍、感染与睡眠障碍等研究进展.此外,益生菌干预等新型疗法有潜力改善脑卒中危险因素、事件与并发症的结局,但仍需进一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探究益生菌的作用机制与应用价值.脑卒中系列疾病中大脑与肠道存在互作机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扮演了重要角色,阐明脑-肠轴相关机制对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