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血管外膜对血管重构及收缩功能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Mu HM  Zhu ZM  Wang HY  Wang LJ 《生理学报》2003,55(3):290-295
本文研究血管外膜在血管重塑及功能调控中的作用。实验采用在体去除兔颈动脉外膜的方法,于术后即刻、1周及2周取出动脉作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血管反应性测定。结果显示:(1)去除颈动脉局部外膜对内皮及中层平滑肌无明显损伤;(2)去除外膜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有新生内膜形成;(3)与对照例比较,去外膜侧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在术后即刻及1周时减弱(P<0.05)。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去除动脉外膜可导致血管内膜增殖及血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改变,表明外膜可能参与血管重塑及对血管功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血管壁和周围脂肪组织的干细胞被认为在血管发育和疾病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干细胞参与动脉硬化和血管损伤的修复,在血管重塑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其参与血管重塑的比例很可能是由血管损伤严重程度决定的.该文通过对国内外血管干细胞研究进行历史回顾,总结了干细胞参与血管重塑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结合最新相关研...  相似文献   

3.
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是一种广泛表达的小分子糖蛋白,但其生物学功能仍不完全清楚.为了探索病理性血管重塑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CREG在其中发挥的调控作用,采用颈动脉导丝损伤模型构建小鼠病理性血管重塑模型,应用小动物超声、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小鼠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胶原含量、Ⅰ型胶原和CREG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小鼠颈动脉损伤后3 d血管壁CREG m RNA和蛋白质水平迅速下降,损伤后7 d CREG表达回升,至损伤后14 d和28 d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血管损伤后3 d血管壁中Ⅰ型胶原m RNA水平开始升高,损伤后7 d血管壁开始增厚,管壁中Ⅰ型胶原表达水平继续增高,损伤后14 d和28 d新生内膜形成,管腔严重狭窄,Ⅰ型胶原在管壁和新生内膜内大量表达.血管损伤早期CREG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病理性血管重塑程度呈负相关关系,CREG的表达为先迅速降低,再逐渐回升,而胶原表达和血管重塑程度则表现为持续加重.上述研究结果提示,CREG基因表达参与血管损伤导致的病理性血管重塑过程,并可能决定了血管重塑的进程和结局.  相似文献   

4.
自噬是一种利用溶酶体对自身细胞器进行分解、将大分子物质予以回收利用的高度保守的细胞降解过程。血管壁中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平滑肌细胞表型改变、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失衡等变化导致血管重塑。研究表明,自噬与上述病理改变密切相关。本文就自噬与血管重塑中血管各组份病理改变的相关性进行综述,希望为治疗血管重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重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高压(PA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自然进程中重要的并发症。肺血管重塑是慢阻肺进展为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重要病理过程。慢阻肺肺血管重塑的发病机制复杂,慢性低氧、炎症、吸烟等因素均参与其中。大量研究证实多种细胞因子在慢阻肺中发挥潜在的重要作用,其中涉及的分子通路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我们对肺血管舒缩调节和肺血管重塑进展的理解使得逆转重塑成为新的治疗观念。  相似文献   

6.
血管重构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基础,血管炎症参与了血管重构的发生发展。传统的观念认为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是一种"由内向外"的反应,认为血管炎症始于内膜。近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血管外膜在血管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膜炎症和血管重构密切相关。外膜滋养血管增生,NADPH氧化酶活化使外膜大量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表达上调,启动并维持血管重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血管钙化是指体内钙磷在血管壁的异常沉积,是一个主动的、高度可调节的、类似于骨形成的生物学过程。血管钙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广泛存在的病理现象。近年研究表明,衰老与血管钙化存在密切关系,衰老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转化、内皮细胞释放囊泡、细胞外基质重塑、DNA损伤、炎症反应、磷代谢失衡以及抗衰老因子如Klotho和Sirtuin 1的表达减少而促进血管钙化。  相似文献   

8.
周振  汤锋  格日力 《生理学报》2023,(1):130-136
肺动脉压力变化是反映机体在高原低氧环境中适应习服或病理损伤的重要生理指标,不同海拔、不同时间的低氧刺激对肺动脉压力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其中许多因素影响肺动脉压力的变化,如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活性调节异常以及心肺功能的异常改变等,深入探讨低氧环境下肺动脉压力的调节因素对明确低氧适应和习服的相关机制及急慢性高原病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高海拔低氧环境下影响肺动脉压力的相关因素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从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状态及心肺功能变化等方面对低氧环境下肺动脉压力的调节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是血管壁主要细胞类型,在维持血管正常生理功能过程扮演重要角色,其在正常环境下是一种具有调节血管壁张力、维持血压等功能的高度分化型细胞(收缩型)。在血管增殖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中,VSMC由分化型转化为具有合成和分泌多种基质蛋白能力的未分化型(合成型),导致自身肥大、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狭窄等病理结果,这些是形成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增殖性疾病的病理基础。近年来发现miRNAs参与心血管生理、病理过程的调控并且与VSMC密切相关,其中miR-145经证实是正常动脉壁表达最为丰富的micoRNAs,其在VSMC功能调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可能为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增殖性疾病提供新的诊断、治疗依据。本文就miR-145对VSMC功能调节以及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学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miRNA是一种内源性RNA,为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胞浆中成熟的miRNA通过与靶mRNA分子结合,在转录后水平抑制其翻译或使其降解。miRNA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单个miRNA可调节多个靶基因,多个miRNA也可作用于同一个靶分子。研究发现,miRNA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血管重塑相关基因,参与体内外血管重塑过程的调节,是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调控因子。本文主要综述了miRNA在调控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和其在血管损伤、重塑相关疾病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膜增生是血管损伤后动脉重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增殖、迁移、表型转换是血管损伤性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的共同病理生理学过程。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IRFs)是一类能对干扰素基因表达起到免疫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近来研究发现,其在血管损伤病理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其中IRF1与细胞生长、分化和损伤密切相关,IRF3与IRF7可以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而IRF8和IRF9则促进VSMCs增殖、迁移及血管内膜增生。本文重点介绍了IRFs的结构特征、信号途径及在血管重塑过程中作为新型调控因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Du YY  Wang X  Kong W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3):203-208
血管钙化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衰老的血管.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血管钙化的发生是一种类似于生理性矿化的主动调节过程,而非单纯的钙磷的被动沉积.血管细胞外基质是血管的主要组成成分,对血管起支持、保护作用,且与血管壁细胞相互作用影响其粘附、增殖、迁移、分化等功能,同时又是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储存库.目前的研究显示,在血管钙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和表达可能发生了变化,并参与了对钙化进程的主动调节.基质水解酶可能通过基质降解依赖或非依赖的机制,在钙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在血管钙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其对血管钙化的作用,以及基质水解酶对血管钙化过程可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血管外膜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ZY  Kong W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3):177-182
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受损的内皮细胞释放粘附因子,吸引单核细胞粘附浸润到内膜下吞噬脂质,同时平滑肌细胞进行增殖迁移并形成新生内膜的过程,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血管外膜作为反应的先导者从外向内参与了这一过程。在诸多血管疾病模型中,均能检测到外膜的早期激活。成纤维细胞作为血管外膜的主要细胞成分,在血管损伤早期会进行增殖迁移至中膜和内膜,还可以通过释放活性氧、各种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来影响炎症反应,导致内膜增生,最终促进了血管重塑及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外膜成纤维细胞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腹主动脉瘤等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对该领域新近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左全肺切除后是否导致肺血管重塑,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肺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切除大鼠左全肺建立动物模型,12周后检测平均肺动脉压(m PAP)和动脉血氧分压(Pa O2),在电镜、光镜下观察大鼠肺小血管结构改变,计算其肌型动脉(MA)、部分肌型动脉(PMA)、非肌型动脉(NMA)、中膜厚度(MTV)、中膜面积(MAV)及其百分比作为肺血管重塑指标。通过免疫组组化学法检测HIF-1α和VEGF在肺动脉管壁的表达。结果实验组m PAP、MA%、PMA%、MTV、MAV、MTV%和MA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a O2、NM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肺动脉壁HIF-1α及VEGF的IOD值(26.47±4.16,42.04±3.79)明显高于对照组(6.12±2.14,11.53±2.29)(P0.01)。相关分析表明,HIF-1α及VEGF的表达强度与Pa O2呈负相关,与MTV%及MAV%呈正相关,HIF-1α与VEGF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结论通过大鼠左全肺切除可以建立肺血管重塑动物模型。低氧血症是大鼠左全肺切除后肺血管重塑的重要因素,HIF-1α与VEGF在低氧导致的肺血管重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发现的血管外膜源舒张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依赖的舒张因子(EDRF)即一氧化氮(NO)的发现,对血管生物学的发展和血管性疾病的研究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并因此而荣获诺贝尔奖。既往认为,血管外膜的功能是对血管起保护、支撑和营养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外膜还可以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以旁分泌的方式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及结构变化。Matthias Lohn等灌注离体大鼠主动脉血管环,  相似文献   

16.
血管外周脂肪(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 PVAT)是贴近血管外膜的脂肪组织,是活跃的旁自分泌器官,能够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由外而内地影响着血管的稳态。PVAT是一种起源于独特前体细胞的脂肪组织,它兼具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样特征。生理状态下,PVAT具有产热能力,并发挥机械保护和血管扩张的作用。病理状态下,比如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和衰老等,PVAT表型改变和功能失调,表现为脂肪组织扩张、棕色脂肪“白色化”、脂肪细胞中脂质的异常积累和脂肪因子的异常分泌等。近年研究显示,PVAT表型的改变参与了血管重塑、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和高血压等多种病理过程或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是微重力诱导立位耐力不良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内皮细胞是覆盖在血管内壁上组成血管管腔面的一层单层细胞,是血管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血管功能调控中起到渗透屏障、调节舒缩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微重力可对不同部位的血管系统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可使脑动脉缩血管反应性增加、舒血管反应性下降,颈动脉和腹主动脉缩血管和舒血管反应性下降,肺动脉缩血管反应性下降、舒血管反应性增加,肠系膜动静脉和下肢动脉缩血管反应性下降。另外,微重力可促进大血管来源的内皮细胞生长,但抑制微血管来源的内皮细胞的生长。本文就微重力对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肺血管结构重建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0年代后期提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血管结构改变为主的疾病。本文介绍了低氧诱导肺血管壁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变化特征及其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9.
Peng N  Liu JT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4):362-365
血管损伤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病理过程,诸多因素参与其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最为重要。AngⅡ所诱导的血管效应通过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激活后所产生的活性氧簇(ROS)而实现。ROS作为细胞内和细胞间的第二信使调节许多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级联式激活使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迁移、调节内皮功能、诱导前炎性调节因子表达和细胞外基质修复。ROS主要通过改变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状态和蛋白的氧化修饰而实现对信号分子的调节。生理状态下有利于维持血管功能和结构的完整,病理状况下是血管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导致血管氧化应激损伤,进而影响血管功能.xanthine氧化酶、NAD(P)H氧化酶和脱耦联的NO合酶是血管组织中活性氧的主要来源.超氧化物阴离子和活性氧簇中的其他成分通过多种机制失活NO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对氧化应激损伤参与血管反应性调节机制的认识逐渐加深,有希望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