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人们之所以能够感受酸、甜、咸、苦、鲜五味,是因为在口腔中存在这五种味觉的化学受体,近日,科学家在口腔中发现了油感受器,因此第六种味觉——油味觉浮出水面,11月的《临床研究》杂志对这一新发现进行了详细报告。在此之前的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2.
《生命世界》2009,(9):5-5
德美两国科学家近日在X染色体上发现某个遗传突变,可能有助解释为什么一些感染HIV的女性出现艾滋病的进程较缓。这是首次在性染色体上发现与艾滋病相关的遗传突变。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通报》2010,(2):18-18
<正>对清洁鱼的研究披露了这些鱼是如何参与某种方式的第3方施罚行为的。表面看来没有关系的旁观者会对作恶者给予惩罚,即使这些旁观者本身并非作恶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4.
"直到最近,人类 Y 染色体都被看作是染色体组中的‘少年犯’,它充满了垃圾 DNA,少有有用的基因,而且特立独行,不愿与其他染色体‘沟通’,正不可避免地陷入堕落的命运。"这是2003年《自然》杂志综述人类 Y 染色体测序工作完成时的开场白。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所决定的,只存在于男性中的 Y 染色体  相似文献   

5.
半滑舌鳎性别控制和全雌育种等研究领域中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快速鉴定鱼类个体遗传性别的有效方法。文章采用AFLP技术, 利用选择性引物组合(E-ACT/M-CAA)从半滑舌鳎中筛选到一条雌性特异的AFLP标记。对该标记进行二次PCR扩增、琼脂糖凝胶回收、克隆、测序。分析表明, 序列全长为791 bp, 与GenBank中的序列无同源性。以该雌性特异AFLP标记DNA序列为模板, 设计了一对特异的PCR引物, 成功地将其转化为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标记, 并在100尾已知性别的半滑舌鳎个体(雌雄各50尾)中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该SCAR标记在所有雌性个体中均扩增得到一条长度为324 bp的DNA条带, 而在49尾雄性个体中均扩增不到该DNA条带(有1尾雄性个体例外), 证明该SCAR标记是雌性特异的, 并可用于半滑舌鳎个体遗传性别鉴定。随后, 利用该SCAR标记检测了3日龄半滑舌鳎幼苗, 结果表明, 雌性个体比例为41.7%。  相似文献   

6.
本节课教学尝试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改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提纲引领自学、概念生成与转换及建构新知识、原理应用与“STS”教育、知识再现与应用提升等教学环节达成教学目标,尤其是运用图表解读、设问与讨论、引导探究、整理归纳、磁性染色体放大模型的摆放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7.
1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是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3节第2课时内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为:“概述伴性遗传.”  相似文献   

8.
性别控制是人类的一个古老的梦想。对它的兴趣可以追溯到公元三百多年前古希腊的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十年中,性控研究十分活跃。医学,生物学、畜牧学家从多种途径探索,力图揭示并驾驶大自然的这个奥秘。 在畜牧生产中,性控对于加快选种进程、提高经济效益有巨大价值。对于晚熟、单胎、繁殖低的奶牛来说,性控的意义更为重大。采用优选公牛人工授精的办法,可使产奶量的遗传进展达到每年100公斤,如果加上性控技术,奶量的遗传进展可提高到每年167公斤(1)。  相似文献   

9.
鱼类性别决定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佳  陈芸  王艺磊  张雅芝 《生命科学》2010,(10):971-977
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极其复杂,受到外源性激素、外界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不仅对我们控制鱼类的性别有帮助,也将使我们对脊椎动物性别决定的可塑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该文对影响鱼类性别决定的各种因素及其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生物进化的“催化剂”——性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盘古用大斧开辟了天地,用身躯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残留在天地间的浊气慢慢化作虫鱼鸟兽,这死寂的世界立刻有了生气。女娲按照自己的模样捏了好多小泥人,并且按上了双腿,然后向这些泥人分别注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理念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基于问题情境创设,组织了“染色体变异”一节的课堂教学,通过创设突破“染色体组”概念、辨析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钟震宇 《生命世界》2005,(12):82-85
在浅水和陆地的交汇处,一只雄性麋鹿头上顶着一对漂亮的角,体格健壮,威风凛凛,守护着几百平米范围里的雌鹿群。它不停地来回巡视着,驱逐试图进入自己领地的其他雄鹿,有时还能见到一头雌鹿用脸和头在雄鹿的身上亲昵摩擦着。每当炎热的夏季来临,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植物雄性不育是指植物不能产生具有正常生殖功能的雄配子,而雌性生殖器官正常可育的现象。雄性核不育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但基本上都是隐性的,显性核不育非常少见,迄今仅在10余种作物中发现了24例显性核不育材料。水稻中已发现5份显性核不育材料,其中只有"三明"显性核不育材料遗传稳定,基本不受环境影响。本研究利用一个  相似文献   

14.
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许多学生错误选择了B。选错学生的理由是:人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22条常染色体及X、Y染色体(共24条)的DNA碱基序列。那么,同理可以推出,此题中水稻基因组就是要测定11条常染色体及X、Y染色体(共13条)的DNA碱基序列。因此答案应该是B。  相似文献   

15.
薛红 《生物学通报》2009,44(10):35-38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由萨顿提出.摩尔根及其学生的实验研究加以证明并发展成为遗传学理论,它是经典遗传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学中,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维,运用类比推理、实验论证等方法.推测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体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建立过程,有利于深刻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中,基于摩尔根和布里吉斯经典实验的原始论文,设计学生动手观察果蝇、统计果蝇杂交实验数据、解释摩尔根经典实验现象、分析布里吉斯细胞学证据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遗传学与细胞学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推理的生物学学科素养.通过体验活动,学生真切体会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及科学家注重实证、不断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左山  闻红 《生物学通报》2013,(11):32-34
通过指导学生培养果蝇并进行杂交实验,探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学生能够根据所收集的实验证据对假说进行客观评价,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体现出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后与时俱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对以花背蟾蜍作母本、中华大蟾蜍作父本的受精卵从受精后10分钟到180分钟期间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受精卵与花背蟾蜍本种受精卵发育过程基本一致。在18-20℃室温下人工受精后20-30分钟精子入卵;60-70分钟雌雄原核形成,80-100分钟雌雄原核相互移近相结;110-140分钟,雌雄原核结合,形成合子核;150-180分钟首次卵裂中期图形建成。整个受精过程中,实验组比对照组落后20分钟,此外,阶段内受精卵发育的一致性不如对照组。 Abstract:The cytology changes in the cross0fertilized eggs 10 to 180 minutes after fertilization between Bufo raddei(female)and Bufo bufo(male)was in vestigated.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ertilitzed eggs in experiment 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basically similar.They all undergo the same progress:the sperm entering the egg,the sperm head decondensing,male and female pronucleus forming,two pronuclei moving together and fusing.It took 180 minutes for the fertilized eggs to form the metaphase picture of the first cleavage at 18~20 centigrade in water.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fertilized egg was 20 minutes slower that control group.The development of cross0fertilied egg was not as even as than of control group.  相似文献   

19.
性别决定取决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近几年,在这一领域中,有一些主要的进展,发现了组织相容性Y一抗原(简称H—Y抗原)。它是由Y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编码的,存在于Y染色体短臂的靠着丝点部位,可以诱发未分化的生殖原基发育成雄性。很早以来就已得知,H—Y抗原是Y染色体的特异的决定抗原之一。  相似文献   

20.
Yang ZM  Xie XF  Huang XB  Wang FQ  Tong ZJ  Duan YL  Lan T  Wu WR 《遗传》2012,34(5):615-620
"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突变体是由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年在杂交组合"SE21S/Basmati370"的F2代群体中发现的。其不育性受1个显性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SMS)。经过多代回交,该显性不育基因已导入籼稻品种佳福占的遗传背景中(将该不育材料称为佳不育)。为了定位SMS,文章将佳不育与粳稻品种日本晴杂交,并将F1与佳福占测交,构建了一个作图群体。利用SSR和INDEL标记,通过混合分离分析和连锁分析,将SMS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两个INDEL标记ZM30和ZM9之间,约99 kb的区间内。该结果为克隆SMS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