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蕊雯  王勇  孙树汉  段世伟 《遗传学报》2005,32(10):1108-11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常见的高度遗传的风湿类疾病。至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LA-B27是AS最主要的易感基因。然而,全基因组扫描和关联分析等研究发现在HLA以外的区域仍存在AS的易感区域,大量的证据显示在HLA区内外有许多基因与AS的发病有关。文章主要综述了与AS相关的易感基因以及它们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全基因组扫描寻找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基因位点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了寻找中国人群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易感基因位点,采用全基因组扫描法对9个强直性脊柱炎家系进行基因分型、参数连锁分析和非参数连锁分析。在参数连锁分析中,D6S276位点的最大LOD值为3.8821(0=0.0),精细分析显示距D6S276位点附近的D6S1691和D6S1618的LOD值分别为1.5717(0=0.1)及2.0056(0=0.1)。在非参数连锁分析中,位于D6S276附近的LOD值高达5.0623,非参数连锁分析的NPJ值为3.7561,最小P值为0.000233。上述结果提示,D6S276与强直性脊柱炎之间存在较强的连锁关系,D6S1691-D6S276-D6S1618区域可能存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基因位点。此外,D3S1292、D4S1535和D18S64的最大LOD值分别为1.2768(0=0.2)、1.1246(0=0.2)和1.1851(0=0.1),提示这些标记与AS之间存在一定的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雅文  朱小泉  宋玉国  孙亮  杨泽 《遗传》2007,29(7):805-812
为了寻找中国人群中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新的易感基因及其所在位置, 在与强直性脊柱炎强连锁的6 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基因区域内选取11个SNPs多态位点, 通过对中国吉林地区79名AS患者和13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case-control分析, 发现TNF-a -850处TT突变基因型在AS组中的分布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7), 突变型T等位基因在A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更为显著(P=0.002)。通过多位点之间的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 LTA基因、TNF-a基因、LST1基因和NCR3基因中的 5个SNPs多态位点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 范围是15 kb, 在这5个SNPs多态位点组成的单体型中, TCTTC单体型在A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有显著差异(c2=7.406, P=0.0065),并且该单体型中含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TNF-a –850的突变型等位基因T。提示在LTA、TNF-a、NCR3和LST1 这4个基因构成的15 kb范围内可能存在增加AS患病易感性的位点, 可能是TNF-a –850 C→T突变, 也可能是在TNF-a –850附近的其他位点。  相似文献   

4.
《生物磁学》2010,(1):I0001-I0001
新一期英国《自然一遗传学》杂志刊登报告说,研究人员通过大规模基因对比研究,新确定了两个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基因。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和国际同行一起对比了2000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5000名正常人的基因组图谱,发现基因ERAP1和IL23R与这种疾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耳聋易感基因——间隙连接蛋白26基因高琳童坦君(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北京100083关键词耳聋易感基因间隙连接蛋白26基因耳聋和听力损伤是常见的遗传性感觉障碍,大约影响0.1%的儿童。近年已发现一些基因突变与Waardenburg综合...  相似文献   

6.
《生物磁学》2010,(13):I0001-I0001
《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5月30日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带领的团队。与来自国内和新加坡等国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世界上首次进行了基于大规模人群和全基因组水平的散发性鼻咽癌易感基因筛查研究。发现了3个新的易感基因位点,同时进一步确认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与鼻咽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为遗传标记的遗传关联研究是近年来鉴定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的主要策略之一.尤其是新近发展成熟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已被公认是行之有效的系统搜寻重大疾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方法.军事医学科学院与国内同行合作开展的HBV相关肝癌GWAS结果表明,1p36.22的UBE4B-KIF1B-PGD区域是一个全新的肝癌易感基因区域,证明了遗传易感性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病因学意义.肝癌易感基因的发现,不仅为深入阐明肝癌的发生机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而且为肝癌的风险预测和早期预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后续开发新型的治疗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生物磁学》2013,(16):I0002-I0002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姚永刚课题组的博士生张登峰等开展了补体系统相关基因遗传变异与麻风易感的关联分析,发现补体系统在麻风易感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人类遗传学》(Human Genetics)。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已有的研究结果和数据,采用多目标评价方法建立乳腺癌易感基因评价模型,对与已知乳腺癌基因关系密切的其它基因进行分析和排序,并给出结果的网络表达模式。方法通过分析已有的文献,并利用有关的基因数据库和已有文献中的数据,提炼出乳腺癌易感基因的多目标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加权和法的乳腺癌易感基因评价模型,并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评价结果计算和评价结果的网络模式表达。结果利用多目标模型所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TopBP1排名第二,已知乳腺癌候选易感基因HMMR排名第六。结论文章提出的多目标评价模型能够准确评价被选基因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所提出的评价方法与相关软件结合使用,将成为癌症易感基因研究方面有效的分析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通过介导胆固醇酯在高密度脂蛋白和富含载脂蛋白B的脂蛋白之间的交换,在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已经阐明CETP基因多态同血浆CETP浓度和脂蛋白水平相关联,因而CETP基因被认为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易感基因之一。本文重点阐述CET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脂蛋白代谢及临床疾病易感性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肝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Zn^2+依赖的蛋白水解酶,能参与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已有的研究表明,MMPs在肝癌的生长、血管形成、侵袭和转移等多个阶段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MMPs成为极佳的肝癌候选易感基因,其基因多态性可能调节肝癌的易感性。然而,目前针对肝癌的遗传易感研究还不多见。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单倍型图谱计划的完成,进行肝癌易感基因的鉴定对于指导肝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兴起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相关研究结果获得了大量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候选易感基因,了解这些候选基因在正常人群中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以及在不同人群间的遗传差异,不但有助于阐明2型糖尿病的遗传机理,而且对于今后在特定人群中进行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对GWAS数据库和相关文献的搜索和整理确定了170个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基因或基因区域;随后基于千人基因组计划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对这些候选基因在世界范围内14个人群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在人群间存在显著差异的易感基因,并分析了这些基因的多样性特征。在所研究的14个世界人群中,2型糖尿病候选易感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组范围的平均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其中8个易感基因IL20RA、RNMTL1-NXN、NOTCH2、ADRA2A-BTBD7P2、TBC1D4、RBM38-HMGB1P1、UBE2E2和PPARD在群体间呈现显著差异,其中最明显的是IL20RA基因 (FST=0.152),该易感基因在非洲人群和非非洲人群间存在显著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差异。14个人群中易感基因遗传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非洲人群与非非洲人群之间的群体遗传结构的不同所造成的。进一步比较东西方人群间的2型糖尿病候选基因遗传结构差异,发现在东西方人群中同样存在明显的群体遗传结构差别,其中DGKB-AGMO(FST=0.173)和JAZF1(FST=0.182)是差异最显著的易感基因。本研究通过对群体间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遗传结构进行比较,鉴别出一些差异特别显著的易感基因,对今后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与不同人群间发病率和易感性差异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苏麦3号感赤霉病近等基因系的选育及分子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品种苏麦3号高抗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已成为全世界广泛应用的抗源。为更精确地研究苏麦3号的赤霉病抗性,实验用感病品种川980为供体亲本,苏麦3号为轮回亲本,通过不断回交和自交,把川980的赤霉病感病基因导入苏麦3号,创造了感赤霉病的苏麦3号近等基因系(S016),并得到以下结果:(1)育成的苏麦3号感赤霉病近等基因系,经两年多点抗赤霉病性状鉴定,表明该近等基因系感赤霉病感病性稳定,而其他形态特征,特性与苏麦3号一致。(2)用RAPD,RFLP分析抗,感苏麦3号近等基因系之间的差异,RFLP分析发现该近等基因系在2D染色体上存在差异。RPAD的随机扩增产物OPH191400可能与近等基因系中的赤霉病感病基因非连锁。(3)用近等基因系验证已报道的与小麦抗霉病基因有关的分子标记,均未发现这些分子标记与导致该近等基因系抗性差异的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生物转化酶类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易感性一直是肿瘤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生物转化酶类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等由于其对环境致癌物的生物转化作用决定了个体对肿瘤的易感程度。通过介绍其中的CYP1A1,CYP2D6,CYP2E1,GSTM1和GSTT1等的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机体易患肿瘤的关系,揭示了生物转化酶基因多态性在肿瘤易感性中的作用,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CYP1A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发生,CYP2E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易感性均密切相关,GSP的基因多态性虽然与多种肿瘤的易感性有关联但研究结果有的互相矛盾,提示机体肿瘤发生机理的复杂性,由于环境致癌物在体内需经一系列的生物转化而产生生物学效应,因而生物转化酶类基因多态性的联合作用在肿瘤的易感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杨曦  沈沭彤  郭军 《生命科学》2011,(5):459-464
FTO(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是肥胖症易感基因,表达于人体各组织,且在下丘脑中高表达。它能编码核酸去甲基化酶,通过去甲基化作用影响其他相关基因表达。FTO的基因多态性与体重指数(BMI)及肥胖症密切相关。FTO能够影响能量摄入及能量消耗,并通过多种途径诱导人群中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发生,而FTO失活的小鼠能够避免肥胖发生。主要综述了FTO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等疾病易感性的相关性、FTO可能的作用机制和FTO对人群中能量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化学》2013,(5):619-619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王晶研究组与北京协和医院张奉春研究组等41家机构合作,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了中国汉族人群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新的易感基因。相关论文已于2013年10月6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Genetics。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BRD7基因的遗传变异在鼻咽癌发生的作用,采用PCR-SSCP和直接测序方法对BRD7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coding-regi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cSNP)分析,并对两个鼻咽癌家系的高危成员、57个散发性鼻咽癌病人和50个正常人进行了BRD7等位基因分型.在BRD7基因的编码区发现了3个cSNP(C450T、A538C和A737G),其中A538C颠换导致其编码蛋白的第162个氨基酸由Asp变为Ala;C450T改变与同义的A737C多态性偶联发生在87.7%的鼻咽癌活检组织和配对的外周血、所有的鼻咽癌家系的患者及8个易感成员,但是仅存在于22%的正常人血标本中.C450T多态性变化可以导致其编码蛋白在第133位氨基酸的翻译终止(G133Ter).以上结果说明,C450T和A737C偶联的多态性改变是鼻咽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遗传易感风险因子之一(P<0.01);BRD7基因有两种翻译方式,G133Ter可以导致另一种截断的翻译本(truncat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破骨细胞表型、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滑膜组织的表达,滑膜单核巨噬细胞与软骨共培养,了解其在强直性脊柱炎软骨破坏中的作用,探讨强直性脊柱炎软骨破坏机制。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滑膜组织内破骨细胞表型表达,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滑膜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Leica Qwin高清晰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细胞数,强直性脊柱炎滑膜单核巨噬细胞培养并与正常软骨共培养,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的破坏程度。结果破骨表型细胞在滑膜组织内阳性表达,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滑膜细胞内有棕黄色颗粒沉着,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滑膜细胞与正常软骨共培养,HE染色见软骨表面粗糙,有小凹陷,扫描电镜可见软骨表面不定形物质成斑片状,胶原纤维暴露,有断裂,抗肿瘤坏死因子-α可以减轻软骨的破坏程度。结论破骨表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是软骨破坏的重要因素,破骨表型细胞通过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3分解软骨基质,进而发挥软骨的破坏作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可以抑制破骨表型细胞对软骨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迄今病因未明,家系研究、双生子与寄养子的研究显示了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倾向,各国学者开展了许多寻找其致病基因的研究工作。已经有大量关于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报道,有些结果也在后续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重复性。本文主要就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李俊宁  许琪  沈岩  季梁 《遗传》2006,28(4):403-406
精神分裂症是由多基因相互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对其易感基因,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的众多报道充满了矛盾。在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研究中,我们用多基因座关联分析法研究了4个涉及神经递质多巴胺代谢的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支持如下假说:COMT-136-BclIVal108/158Met有调控作用。当前者的基因型是CC时,后者的易感等位基因型是MetA);而当前者的基因型是GG时,后者的易感等位基因型是ValG)。这一新的假说可以解释此前单基因座分析对Val108/158Met(COMT)的截然相反的报道,同时也显示了多基因座分析对复杂疾病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