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哈姆林甜橙与粗柠檬体细胞杂种的育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异源四倍体柑桔体细胞杂种“哈姆林甜橙+粗柠檬”及其亲本的花粉活力、花器官发育、花器官形态发生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阶段进行了观测和统计.结果发现“哈姆林甜橙+粗柠檬”的花粉染色活力、萌发率、每花药中花粉粒数均居于其双亲之间,花器官发育及其形态发生具有双亲的特点.但小花粉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不正常四分体比率远远高于其双亲.以体细胞杂种“哈姆林甜橙+粗柠檬”为花粉亲本,与二倍体单胚类型宜昌橙与华农本地早的有性后代杂交,获得了110棵有性后代植株,其中三倍体82棵,二倍体和其它倍性的植株28棵.  相似文献   

2.
以异源四倍体柑橘体细胞杂种[哈姆林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粗柠檬(C.jambhiri Luss)]为父本与二倍体单胚类型宜本杂4号[华农本地早橘(C.reticulata Blanco)×宜昌橙(C.ichangen- sis Swingle)]杂交,采用胚抢救技术获得了110株有性后代植株,通过染色体计数及倍性分析仪鉴定,其中93株植株为3倍体,余下的17林植株为2倍体。RAPD分析表明:获得的有性后代植株均为杂种。  相似文献   

3.
应用胚挽救技术获得三倍体柑橘植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3个柑橘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即四倍体粗柠檬与哈姆林甜橙体细胞杂种,简称"HR";酸柚与粗柠檬体细胞杂种,简称"SR";墨西哥来檬与伏令夏甜橙体细胞杂种,简称"KV")为父本,分别与二倍体单胚性沙田柚进行有性杂交,在有性胚还没有完全败育以前,通过胚抢救技术进行三倍体植株培养(以四季柚花粉亲本为对照)。结果表明,处理的杂交组合直接成苗率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其中又以沙田柚×HR组合成苗率相对较高,达10.1%;较适合瘪籽沙田柚幼胚离体培养的培养基是MT+GA31.0mg/L+蜂皇浆200mg/L+水解乳蛋白250mg/L+蔗糖30g/L+琼脂0.7%;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获得了柑橘三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4.
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柑桔种间体细胞杂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邓秀新 《遗传学报》1992,19(2):140-144
粗柠檬(Citrus jambhiri Lush)叶肉原生质体与哈姆林甜橙(C.sinensis L.Osbeck)胚性悬浮细胞系原生质体经PEG诱导融合,培养7天时原生质体恢复分裂。再生的胚状体在含有GA_3的培养基中萌发出茎芽。茎芽经生根诱导成为完整植株。对首批再生的5棵植株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表明,全为四倍体,2n=4x=36。淀粉胶电泳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显示这5棵植株为体细咆杂种。粗柠檬和哈姆林甜橙在该位点上均为同质结合,基因型分别是MM和FF。体细胞杂种含有双亲的酶带,基因型为MMFF。杂种植株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叶片及植株形态介于双亲之间。本文对其作为砧木品种的可能性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筛选31条谱带清晰、多态性强及重复性好的10 bp引物, 运用RAPD技术对以异源四倍体柑橘体细胞杂种(哈姆林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粗柠檬(C. jambhiri Luss))为父本与二倍体单胚类型宜本杂4号(华农本地早橘(C. reticulataBlanco)×宜昌橙(C. ichangensis Swingle))杂交获得的杂种后代进行遗传分析. χ2测验表明: 杂交父本与母本的特异标记总体上是随机传递给后代的, 父本即柑橘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融合双亲的单个特异标记也是随机传递给后代的. 通过组群平均数假设测验, 二倍体组群与三倍体组群间各类亲本标记的平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 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显示: 杂种后代聚为3类: 第1类与融合亲本之一哈姆林甜橙聚为一类, 有15株杂种后代; 第2类与母本宜本杂4号聚为一类, 有16株杂种后代; 第3类与父本体细胞杂种(哈姆林甜橙+粗柠檬)聚为一类, 有61株杂种植株, 大多数杂种后代与父本的遗传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柑桔种间体细胞杂种的花粉特性及贮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粗柠檬与“哈姆林”甜橙种间体细胞杂种的花粉特性(形态、花粉量、生活力等)进行了观察、检测,并于-20℃的低温条件下开展了贮藏试验。结果表明:花粉离体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0.8%琼脂 16%蔗糖 10mg/kg硼酸,萌发率为15.31%,其生活力介于两亲本之间,可作为杂交亲本进一步被利用。贮藏试验结果显示:以真空、干燥(CaCl2或硅胶作干燥剂)贮藏花粉的效果较好。授粉试验证明,贮藏花粉与新鲜花粉的座果率差异不显著,说明低温、真空和干燥是贮藏粗柠檬与“哈姆林”甜橙种间体细胞杂种花粉的较适条件。  相似文献   

7.
应用柑橘异源四倍体杂种花粉生产瘪籽沙田柚果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柑橘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即四倍体粗柠檬与哈姆林甜橙体细胞杂种,简称"HR";酸柚与粗柠檬体细胞杂种,简称"SR";墨西哥来檬与伏令夏甜橙体细胞杂种,简称"KV")为父本,分别与二倍体单胚性沙田柚进行有性杂交,在生产上获得瘪籽沙田柚果实,并对果实品质进行分析(以四季柚花粉亲本为对照)。结果表明:授予柑橘异源四倍体杂种花粉的果实种子败育十分明显,果实瘪籽率达41.4%~96.0%,与对照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但果实单果重、果肉重、果皮重、果皮厚和果形指数与对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全糖、Vc和可滴定酸含量与对照也无明显变化,且较适合于瘪籽沙田柚果实生产的体细胞杂种是HR和SR。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黑芥与花椰菜体细胞杂种及其双亲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黑芥与花椰菜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步性很高,而其体细胞杂种表现出明显的减数分裂不同步,各杂种不同株系间减数分裂不同步的程度与跨度各异.减数分裂不同步发生是由于为部分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某一时期发生停滞或推迟,这一时期(或第一个停滞时期)主要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花粉母细胞发育虽不同步,但最后均完成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粒,所形成的花粉粒的活性相差甚远.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体细胞杂种有着较高的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异常频率,尤其是在中期Ⅰ后.主要表现为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的早迁、后期Ⅰ和后期Ⅱ的染色体滞后及染色体不均等分离、四分体时期的异常等现象.花粉粒的活性与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行为异常程度有关,染色体行为异常及微核现象出现的频率越高,相对的花粉粒活力也越低.  相似文献   

9.
普通小麦与华山新麦草的杂交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陈涑阳  张安静 《遗传学报》1991,18(6):508-512
华山新麦草是分布在秦岭山脉华山段的1个特有种,经细胞学鉴定为二倍体种(2n=14)。利用普通小麦与之杂交并通过幼胚培养获得了杂种,杂交结实率为0.19%,幼胚培养出苗率为33.3%。杂种表现为双亲的中间型,杂种F_1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8,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每细胞平均0.99个二价体,26.01个单价体。杂种花粉粒败育,以小麦花粉与杂种回交时获得了种子,回交结实率为2.5%。回交一代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49,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多数为2Ⅲ 7Ⅰ。  相似文献   

10.
柑桔原生质体融合再生叶肉亲本型植株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史永忠  邓秀新 《遗传学报》1999,26(3):244-248
叶肉亲本(粗柠檬)型植株叶形指数、气孔特征与亲本粗柠檬无异,与同组合体细胞杂种差异显著。染色体计数为二倍体(2n=2x=18)。过氧化物酶(POX)、多酚氧化酶(PPO)、谷草转氨酶(GOT)同工酶图谱与粗柠檬一致。RAPD分析表明,在具多态性的54个随机引物中,大多数引物(52个)上的图谱与粗柠檬相同。但OPW-12上,叶肉亲本型植株含有哈姆林甜检的特征谱带。OPV-04扩增产物显示,叶肉亲本型  相似文献   

11.
吴鹤鸣  陆维忠等 《遗传学报》1993,20(1):50-58,T001,T002
本文报道了栽培番茄(Lycopersico esculentum)“北京早红”等5个品种分别与野生型秘鲁番茄(L.peruvianum)PI128657中8号株系杂交,离体胚培养,得F1杂种植株,对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终变期二价体交叉点的频率,以及亲和性程度等进行了.结果表明,6个亲本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的行为是正常的,中期I为12个二价体。其中环状二价体占多数,棒状二价体数较少,中期I没有单价体,后期I和II均正常,四分体阶段无微出现,但各亲本在终变期和中期I的环状二价体和棒状二价体的数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不同亲本基因型的亲和性程度和在遗传学上的不协调有关。5个组合的大多数F1杂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基本正常,12个二价体占多数,但染色体配对不稳定,有较多的单价体,染色单体桥。四分体阶段有微核,此外,在5个组合的F1杂种植株中,均出现双二倍体花粉母细胞,这些双二倍体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均,出现落后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桥,以及较多的多价体,四分体阶段有微和不同类型的四分孢子群。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和酶切扩增多型性序列(cleaved amplifiedpolymorphic sequence,CAPS)等技术分析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叶肉原生质体和甜橙(C.sinenis Osbeck cv.Shamouti)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电融合再生的体细胞杂种.FCM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体细胞杂种植株荧光强度是二倍体对照的2倍,说明所分析的植株为四倍体.用SSR和CAPS分析了体细胞杂种的核质遗传组成,在试验的4对SSR引物中,有2对能区分开融合亲本.在2对引物中,体细胞杂种植株包含双亲的全部特异带,表明它们为异核杂种.通用引物扩增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能鉴别融合亲本,在具有多型性的引物/酶组合中,所有体细胞杂种的线粒体和叶绿体DNA带型与胚性亲本(甜橙)完全一样.结果表明体细胞杂种核基因组来自双亲,而胞质基因组来自悬浮系亲本.讨论了所用技术的特点、柑橘四倍体体细胞杂种核质遗传规律及本组合体细胞杂种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墨西哥来檬与伏令夏橙种间体细胞杂种的育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秀新  J.  W.  Grosser  F.  G.  Gmitter 《遗传》1992,14(1):8-9
墨西哥来檬(Citrus aurantifolia)叶肉原生质体与伏令夏橙(C. sinensis) 悬浮细胞系原生质体 融合再生的体细胞杂种,移栽到土壤中2年后开始开花。该杂种花器官正常,每花药的花粉量比亲本 少。醋酸洋红染色测定表明,52.9% 的花粉可育,与高值亲本相近,花粉发芽率为2 1.2%0双亲的染色 体不正常现象在休细胞杂种的减数分裂中观察到。对第一年所挂的4个果之一进行解a}S,发现果实多 汁,种子6粒,多胚。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八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进行正反交。用GiemsaC-带技术对亲本及杂种F_1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它们的性状。结果表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与植株性状有密切的关系;并发现八倍体小黑麦的染色体数目不稳定,有自然减小的趋势。同时,用GiemsaC-带技术研究了八倍体小黑麦及F_1杂种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表明:减数分裂不规则是八倍体小黑麦结实率低、籽粒皱缩的重要原因之一;F_1杂种后代的中期染色体基本构型为21Ⅱ+7Ⅰ,减数分裂更加的不规则,但通过分离和重组,可产生各种类型的配子,从后代中可选出稳定、高产的重组品系,对改进八倍体小黑麦的不良性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亲本为对照,观察了粉蓝烟草和矮牵牛的体细胞杂种植株的叶片、气孔和花粉,发现杂种植株的叶片形态及其气孔大小、分布密度都与双亲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发现了杂种植株花粉的不育性。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用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得到的植株是远缘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16.
甜橙与酸橙体细胞杂种核质组成鉴定(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和酶切扩增多型性序列(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 CAPS)等技术分析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叶肉原生质体和甜橙(C. sinenis Osbeck cv. Shamouti)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电融合再生的体细胞杂种。FCM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体细胞杂种植株荧光强度是二倍体对照的2倍,说明所分析的植株为四倍体。用SSR和CAPS分析了体细胞杂种的核质遗传组成,在试验的4对SSR引物中,有2对能区分开融合亲本。在2对引物中,体细胞杂种植株包含双亲的全部特异带,表明它们为异核杂种。通用引物扩增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能鉴别融合亲本,在具有多型性的引物/酶组合中,所有体细胞杂种的线粒体和叶绿体DNA带型与胚性亲本(甜橙)完全一样。结果表明体细胞杂种核基因组来自双亲,而胞质基因组来自悬浮系亲本。讨论了所用技术的特点、柑橘四倍体体细胞杂种核质遗传规律及本组合体细胞杂种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体细胞杂种红桔+枳和红桔+粗柠檬、有性杂种Troyer枳橙和Swingle枳柚作砧木的耐湿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2年生嫁接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砧木对苗木生长和叶片糖营养含量年变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桔+枳的生长势和花量明显地强于和大于其它砧木,红桔+粗柠檬的生长和花量表现介于2种有性杂种之间。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砧木间无显著差异,而不同砧木显著或极显著地影响叶绿素含量各指标。砧木影响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年变化动态的基本特征。在休眠期,红桔+枳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都高于2种有性杂种砧木,而红桔+粗柠檬则反之;在生长期,红桔+粗柠檬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表现出高于有性杂种砧木的趋势,而红桔+枳则介于2种有性杂种砧木之间。同时还重点讨论了2种体细胞杂种砧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电场诱导粗柠檬(CitrusjambhiriLush,2n=2x=18)叶肉原生质体与澳洲指橘(MicrocitruspapuanaSwingle,2n=2x=18)悬浮系原生质体融合,融合产物培养后再生出丛芽,经试管嫁接得到完整植株。再生植株的细胞学检查表明它们具有18条染色体,为二倍体;植株的叶片形态与叶肉亲本(粗柠檬)一样;用6个10-mer随机引物分析再生植株的杂种特性:在4个引物(OPA-07、OPAN-07、OPE-05和OPA-08)的扩增带型图中,再生植株的带型与粗柠檬完全一样,澳洲指橘的特征带未在植株中出现;在引物OPS-13和引物OPA-04的扩增带型图中,再生植株都具有澳洲指橘的特征带。细胞学和RAPD分析的结果表明,通过对称融合得到了澳洲指橘与粗柠檬的属间二倍体体细胞杂种植株。这是柑橘属间对称融合再生二倍体叶肉亲本类型植株的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19.
利用石蜡切片和染色体压片法对水稻亚种间半不育杂种F1及其亲本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亲本及杂种F1的花药壁发育正常,但部分F1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形成不均等的二分体和异常的四分体;其染色体在中期Ⅰ分散在赤道板两旁或远离赤道板,形成单价体;在后期Ⅰ和后期Ⅱ产生大量落后染色体或染色体桥.研究表明,部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和后期染色体行为异常可能是造成杂种F1花粉半不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将澳大利亚披碱草(Elymus scabervar.scaber,2n=6x=42,StYW)和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2n=2x=14,Ns)进行属间杂交,成功获得杂种F1。分析亲本及其杂种F1的形态特征、繁育特性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发现:杂种F1形态特征介于父母本之间,分蘖数等农艺性状超过双亲;花粉完全不育,结实率为0。亲本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正常,但杂种F1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几乎没有配对,其构型为:27.31Ⅰ 0.01Ⅱ(环) 0.32Ⅱ(棒) 0.01Ⅲ,C值仅为0.01。以上结果表明:澳大利亚披碱草的StYW染色体组与华山新麦草的Ns染色体组间无同源性,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