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17属国产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叶中上部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丛藓科植物的叶中上部细胞的形状、大小及表面形态等特征上具较大相似性;据细胞表面特征,叶细胞可分为无疣或具乳突、具圆疣以及具分枝的马蹄形疣3种类型,且该特征在丛藓科不同属、种间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叶细胞形态特征可为丛藓科植物属级和亚科级的划分提供细胞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晓蕊  李敏  赵建成  李琳 《植物研究》2011,31(2):139-146
通过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26种国产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孢子的形态特征,从孢子形态学角度佐证了这些类群在系统演化中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这26种植物的孢子在形态、近极面形状及孢壁纹饰等方面有较大的相似性,但在孢子大小和表面纹饰的细微结构及其分布等方面又有区别,显示了同科不同属、种间遗传的相似性及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
7种丛藓科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西7种丛藓科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丛藓科植物新纪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河南省丛藓科植物新纪录4种2变种:尖叶对齿藓芒尖变种(Didymodon constrictus var. flexicuspis (Broth.) Saito),硬叶对齿藓原变种(Didymodon rigidulus var. rigidulus Hedw.),硬叶对齿藓细肋变种(Didymodon rigidulus var. icmadophyllus (Schimp. ex C. Muell.) Zand.),长肋对齿藓(Didymodon longicostata Li),橙色净口藓(Gymnostomum aurantiacum (Mitt.) Jaeg.),硬叶净口藓(Gymnostomum subrigidulum (Broth.) Chen),对这些植物的识别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做了简要讨论,并绘制了形态解剖图。凭证标本存放于河北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HBNU)。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球藓密疣变种在中国的新分布。该变种主要分布于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在中国为首次记录。该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拍照,凭证标本存放于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HIMC)。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境内龙首山及周边湿地苔藓植物进行调查鉴定,报道了甘肃省分布的丛藓科(Pottiaceae)1个新记录属——盐土藓属(Pterygoneurum Jur.)和4个新记录种——卵叶盐土藓[P.ovatum(Hedw.)Dix.]、盐土藓[P.subsessile(Brid.)Jur.]、卷叶墙藓[Tortula atrovirens(Smith)Lindb.]和狭叶链齿藓[Desmatodon cernuus(Hueb.)BruchSchimp.]。标本存放于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HIMC)。  相似文献   

7.
中国丛藓科的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内蒙古发现的中国丛藓科1个新记录属:球藓属Phascum和2个新记录种:球藓Phascum cuspidatum Hedw.,刺孢丛藓Pottia davalliana(Sm.ex Drake)C.Jens。标本保存于内蒙古大学标本室(HIMC)。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丛藓科(Pottiaceae)六种孢子的形态特征。在近极薄壁区的有无及形状、外壁纹饰的细微结构及分布等方面有区别。显示了同科不同属(Genus)、种(Species)间的遗传分化。但六种孢子的形态、大小、外壁厚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从孢粉学角度证实丛藓科可能是一个自然分类群。从孢粉形态和萌发孔类型上分析,六种丛藓孢子比泥炭藓(Sphagnum)进化。从孢粉萌发孔演化方面看,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比较,苔藓的近极萌发孔是处于原始位置。  相似文献   

9.
中国丛藓科六种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丛藓科(Potiaceae)六种孢子的形态特征。在近极薄壁区的有无及形状、外壁纹饰的细微结构及分布等方面有区别。显示了同科不同属(Genus)、种(Species)间的遗传分化。但六种孢子的形态、大小、外壁厚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从孢粉学角度证实丛藓科可能是一个自然分类群。从孢粉形态和萌发孔类型上分析,六种丛藓孢子比泥炭藓(Sphagnum)进化。从孢粉萌发孔演化方面看,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比较,苔藓的近极萌发孔是处于原始位置。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采自中国广西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洞穴藓类植物中国新记录种——莫氏疣壶藓Gymnostomiella monodii P.de la Varde(丛藓科Pottiaceae)。该种的主要识别特征是:植物体细小;叶中上部边缘多具齿突,先端具短锐尖;叶中上部细胞一般具0~1(~2)个乳突状疣;芽胞棒槌状。中国目前分布的疣壶藓属植物共3种和2变种,并提供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1.
12.
藓类植物是变水植物,展叶时长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关键。目前,干旱半干旱区藓类植物野外生长发育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常见的土生对齿藓和扭口藓为对象,研究了9月5日—11月25日野外自然条件下两种藓类的展叶情况。结果表明: 9—10月,两种藓类叶片表现出有规律的“展开-闭合-展开”的日动态变化,并且土生对齿藓叶片在上午闭合时间较扭口藓平均提前0.68 h,下午叶片展开时间则推后了1.79 h。两种藓类在雨季时展叶时间较长,土生对齿藓展叶时长为251 min,较扭口藓(361 min)低30.4%。近地表大气相对湿度是影响藓株展叶时长的关键因子,藓种的形态结构也会影响展叶时长;相比于土生对齿藓,扭口藓植株较为低矮,中肋占叶片比例大,茎皮部细胞镶嵌结构更为突出,其展叶时的湿度阈值(54.3%)低于土生对齿藓(60.1%)。展叶时长主要受湿度的影响,扭口藓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
16种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蒴齿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16种国产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蒴齿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丛藓科植物的蒴齿为单齿类,齿条1~3回左旋或直立,多具基膜,并密被疣,这些共同特征说明了丛藓科植物蒴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齿条形状和旋转情况及基膜特征等方面又有区别,明显分为3种类型,显示了不同属、种间的遗传分化。最后,本文还讨论了蒴齿特征与干旱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4.
应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方法对一号冰川退缩地生长的15种丛藓科植物茎的结构及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的15种丛藓科植物的茎分为具中轴和无中轴两类,其细胞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厚。而具中轴的丛藓科植物的茎又分为表皮、皮部、中轴三部分,茎表皮细胞短,1层,细胞壁大多向外突出,表面粗糙,表面纹饰多为颗粒状;皮部所占面积最大,大部分有内、外皮部的分化,大多数种的细胞壁由外向内逐渐变薄,细胞由小到大整齐排列;中轴所占的面积也不同,其细胞壁多具角隅加厚;而没有中轴分化的种类,其各自细胞壁加厚的程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应用离析方法,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对新疆天山一号冰川退缩地的26种丛藓科植物叶片中肋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丛藓科植物叶片的中肋细胞的长、宽和细胞壁厚度、纹孔场数目及细胞端尾数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反映出各中肋细胞的功能及导水作用在同属及不同属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中肋细胞的端尾多以及细胞壁的波状结构都具有增强细胞间的联系、提高机械固着和支撑作用。(3)不同生境下,中肋细胞侧壁的纹孔场数目能有效控制导水和物质交换的速度。这些特征可能都是冰川地区苔藓植物对恶劣生境的积极响应,具有一定的生态学和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单宁细胞形态与部分柿属种及品种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软柿果肉直接压涂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204个柿属种及品种果实中的单宁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1)在6个种柿属植物果实中,均含有单宁细胞,其外形大多属于短形和近圆形,但在数量、大小和颜色上存在差异,其中,油柿(Diospyros oleifera Cheng.)、君迁子(D.lotus Linn.)、柿(D.kaki Thunb.)、浙江柿(D.glaucifolia Metc.)的单宁细胞通常无色,而黑柿(D.nitida Mcrr.)为黄绿色,乌材(D.eriantha Champ.)为紫红色,乌柿(D.eathayensis Stheward.)为淡紫色;单宁细胞从大到小依次为油柿>君迁子>浙江柿>乌材>黑柿>乌柿.(2)单宁细胞在不同品种类型间差异明显,其中涩柿单宁细胞多为无色,单宁细胞比较宽大;甜柿品种均会出现褐变的单宁细胞,单宁细胞较小或瘦长;完全甜柿品种大多存在着凝固型褐变单宁细胞,仅少数凝聚呈球形,且单宁细胞分散存在于果肉中,果肉中的褐斑较细小;不完全甜柿在种子周围的褐斑处,可以看到大量的表面凹形且褐变的收缩型单宁细胞,且常以单宁细胞束的形态存在于果肉中,使果肉中的褐斑大而密;原产我国的完全甜柿中不存在凝聚型的单宁细胞,只有凝固型的单宁细胞.(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宁细胞的特征可以作为不同类型柿属种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genital papilla structure of female and male specimens is studied in four species of large holothurians of the genus Cucumaria from the Far Eastern seas of Russia: Cucumaria japonica (Semper), C. okhotensis Levin et Stepanov, C. anivaensis Levin, C. djakonovi Baranova. The papillary forms in these species are extremely various and cannot be considered as characteristic for the species.  相似文献   

18.
The spores of Syntrichia ruralis (Hedw.) F. Weber and D. Mohr., S. princeps (De Not.) Mitt., S. subulata (Hedw.) F.Weber and D.Mohr var. subulata, S. subulata (Hedw.) F.Weber and D.Mohr var. angustata (Schimp.) J.J. Amann and S. subulata (Hedw.) F.Weber and D.Mohr var. graeffii Warnst. were studied by ligh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or the first time. The apertural region consists of a leptoma in all spores. All taxa of the family are uniform in their spore morphology. The spores of the five taxa are of granuloid type. The spore wall of the Pottiaceae family includes sclerin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exine and perine may be difficult to define) and intine. The taxonomy of the genus Syntrichia is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its spore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