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常艳芬  张碧波  陆树刚   《广西植物》2006,26(5):546-550
对云南水龙骨科星蕨亚科植物种类的地理成分进行了划分,并对云南与邻近地区的区系联系进行了比较,对云南该亚科植物的区系起源也作了探讨。得出如下结论云南是中国水龙骨科星蕨亚科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中心;该亚科植物是典型的热带亚洲的区系成分;与广西和越南北部的区系联系最密切;云南东南部和越南北部是水龙骨科星蕨亚科植物的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2.
李晓娟  李建秀 《植物研究》2019,39(5):641-646
采用扫描电镜对山东分布的8种对囊蕨属(Deparia)植物进行孢粉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对对囊蕨属(Deparia Hook.& Grev.)蹄盖蕨科(Athyriaceae)新分类系统首次进行孢子形态亚显微结构研究;该属孢子形态圆肾形,左右对称,具周壁,其周壁纹饰在种内稳定,种间区别显著;为建立假蹄盖蕨亚属(Subgen.1.Athyriopsis)和蛾眉蕨亚属(Subgen.2.Lunathyrium )提供孢粉学依据;依据山东蛾眉蕨和东北蛾眉蕨孢壁纹饰的显著差异,山东蛾眉蕨应为一个独立的物种,不宜并入东北蛾眉蕨,建议恢复山东蛾眉蕨在植物分类学上的种级地位,依照对囊蕨属新分类系统,山东蛾眉蕨(Lunathyrium shandongense)新组合为中华山东对囊蕨(D.sinoshandongensis)。该研究不仅为对囊蕨属孢粉学积累了新的资料,也为近缘种的分类鉴定提供了孢粉学依据。因此对囊蕨属孢子形态研究,在该属孢粉学、分类学及系统演化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光镜下比较研究了假瘤蕨属(水龙骨科)2系、5亚系36种植物鳞片的显微特征.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的鳞片具有3种形状:卵状盾形、卵状钻形和披针形;3种边缘:全缘、微缘毛及纤维状毛.鳞片特征在系间具有一定的区别:不裂系具有卵状钻形或卵状盾形、全缘或具微缘毛的鳞片;羽裂系具有卵状盾形和披针形的鳞片,边缘以具微缘毛及纤维状毛为主....  相似文献   

4.
张碧波  常艳芬  陆树刚   《广西植物》2006,26(3):268-272
对云南水龙骨科隐子蕨亚科植物的区系地理进行了研究。云南水龙骨科隐子蕨亚科植物的地理成分已进行了划分,与邻近地区的区系联系也进行了比较,其区系起源也作了探讨。结果表明(1)云南是中国水龙骨科隐子蕨亚科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中心;(2)云南至喜马拉雅地区是水龙骨科隐子蕨亚科植物区系的分化中心;(3)云南水龙骨科隐子蕨亚科植物区系与四川、喜马拉雅地区和西藏的区系联系最密切;(4)水龙骨科隐子蕨亚科植物的起源中心可能在亚洲热带地区,但其分化中心则可能在云南西北部至喜马拉雅地区。最后列出云南水龙骨科隐子蕨亚科植物的系统名录。  相似文献   

5.
云南水龙骨科水龙骨亚科孢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云南产水龙骨科水龙骨亚科4属8种1变种植物的孢子进行了详细观察,其中篦齿蕨Metapolypodium manmeiense以及扫描电镜下观察的蒙自拟水龙骨Polypodiastrum mengtzeense为首次报道。研究结果表明,该亚科植物孢子形态较为一致,均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豆形,具周壁或不具周壁,外壁正面观均为较整齐的疣状纹饰。本文还就孢子形态及其与该亚科植物的系统分类和演化关系进行了讨论,为水龙骨科的系统分类及孢粉学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6.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假瘤蕨属2系、5亚系的24种植物的叶表皮。结果表明,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曲状。下生气孔,气孔类型有极细胞型、共环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和不规则型,常伴生出现。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浅波状、少平滑;一些种的保卫细胞两端有“T”型加厚;角质膜波状有条纹,有时附有颗粒。叶表皮的一些特征对该属部分种的区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如气孔器类型和垂周壁类型特征不能用来界定假瘤蕨属的系和亚系。  相似文献   

7.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假瘤蕨属2系、5亚系的24种植物的叶表皮。结果表明,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曲状。下生气孔,气孔类型有极细胞型、共环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和不规则型,常伴生出现。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浅波状、少平滑;一些种的保卫细胞两端有“T”型加厚;角质膜波状有条纹,有时附有颗粒。叶表皮的一些特征对该属部分种的区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如气孔器类型和垂周壁类型特征不能用来界定假瘤蕨属的系和亚系。  相似文献   

8.
吴世福  夏志华   《广西植物》2006,26(5):576-578,498
报道了湖南省新发现的水龙骨科植物6属、13种。  相似文献   

9.
利用扫描电镜对假瘤蕨属2系、5亚系22种植物的孢子纹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属孢子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表面纹饰具有6种类型:光滑、粗糙、颗粒、棒状、疣状和瘤状纹饰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研究表明,孢子纹饰特征可以用来区分该属中的近缘种,但不能用以界定假瘤蕨属的属下分类--系和亚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扫描电镜对山东假瘤蕨(Phymatopsis shandongensis J.X.Li et C.Y.Wang)和金鸡脚假瘤蕨(P.hastata(Thunb.)Pic.Serm.)正常发育的成熟孢子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前者孢壁纹饰属粗糙型,后者孢壁纹饰属粗刺型,两者孢壁纹饰差异显著;孢壁纹饰特征在植物分类中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孢壁纹饰,山东假瘤蕨应为一个独立的物种,不宜并入金鸡脚假瘤蕨;建议恢复山东假瘤蕨在植物分类学上的种级地位。本研究还提供了金鸡脚假瘤蕨孢子形态特征;补充了假瘤蕨属的扫描电镜孢壁纹饰新资料。研究结果为弄清这两种植物的分类归属提供了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该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华白花丹参(Salvia sinealba)与其近缘种丹参(S.miltiorrhiza)及山东丹参(S.shandongensis)根的解剖学、叶表皮、花及花粉粒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白花丹参(S.sinealba)根的中央部位有多数薄壁细胞,在根横切面射线薄壁细胞间及韧皮部外侧与次生皮层部位有多数裂隙;叶片上表皮细胞外平周壁具有细密平行丝状褶皱(SEM);花冠白色;花粉粒椭圆形,外壁具网状雕纹,网眼较大,多角形,少为单穿孔。上述这些显著的特征,不仅为中华白花丹参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提供了形态解剖学依据,而且为近缘种丹参及山东丹参的分类鉴定提供了佐证,同时也为中华白花丹参这一特有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3.
刘林  张良英  程贵兰  何丹  张力飞  孟凡丽 《广西植物》2022,42(10):1675-1683
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和比较了西藏色季拉山10种报春花的花粉形态特征,同时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该属植物分类提供孢粉学证据,并进一步为西藏报春花属植物杂交育种及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供试10种报春花属植物的花粉形状为扁球形、近球形,其中,工布报春(Primula kongboensis)的花粉粒最小,暗紫脆蒴报春(P.calderiana)的花粉粒最大,西藏报春(P.tibetica)为多沟型花粉,其余报春花的花粉一般具3孔沟,大部分孔沟在极区汇合形成复合沟。(2)花粉外壁纹饰大多为穴状或网状,其中,中甸灯台报春(P.chungensis)和西藏报春为网状纹饰中的粗网状类型。(3)虽然基于花粉形态的聚类分析与植物学分类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但粉报春组的西藏报春和工布报春则由于在孢粉学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因此保持了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该研究初步认为,色季拉山10种报春花粉形态存在种间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分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然而,在进行分类时,仍然需要结合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Maximum parsimony and 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es of the combined data sets of two chloroplast genes, rbcL and rps4, demonstrate that nk;the monotypic genus Gymnogrammitis is part of the polygrammoid clade (Polypodiaceae + Grammitidaceae), and not the Davalliaceae as proposed in most studies. The genus forms a clade together with two Asiatic genera of the Polypodiaceae, Arthromeris and Selliguea. These last two genera have either simple or once-pinnate leaves, whereas Gymnogrammitis has highly divided (3- to 4-pinnate) blades. Two characters of this genus, the basic chromosome number of x=36 and the absence of indusia, support a relationship with the Polypodiaceae. Neither feature is found within Davalliaceae. Thre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support the placement of Gymnogrammitis within the selligueoid lineage of Polypodiaceae: spores with a thick perine extending in microspines, sclerenchymatous strands in the rhizome, and non-clathrate rhizome scale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data are phylogenetically congruent with the exception of blade dissection. Our study clearly shows the pitfalls of classifications based on single characters, and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phylogenetic assessment of all taxonomic conclusions. Received November 22, 2001; accepted May 21, 2002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4, 2002 Addresses of the authors: Harald Schneider (e-mail: hschneid@duke.edu), Department of Biology, Duke University, Durham, North Carolina, 27708, USA; Current address: Albrecht-von-Haller Institut für Pflanzenwissenschaften der Universit?t G?ttingen, Abteilung Systematische Botanik, Untere Karspüle 2, D-37073 G?ttingen, Germany. Alan R. Smith, Ray Cranfill, University Herbariu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lifornia 94720-2465, USA. Christopher H. Haufler, Terri Hildebrand, Department of Ecology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University of Kansas, Lawrence, Kansas 66045, USA. Tom A. Ranker, University Museum and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opulation, and Organismic Biology,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Colorado 80309, USA.  相似文献   

15.
卢永彬  黄俞淞  许为斌  黄洁  刘演  向春雷  张强 《广西植物》2017,37(10):1227-1239
石山苣苔属(苦苣苔科)约30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的石灰岩地区.目前该属已知物种数虽少但花形态极其多样,是该科中分类最为困难的类群之一.基于分子证据,其它8个属中花形态迥异的一些物种被并入石山苣苔属.然而,该属花形态的演化趋势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传统分类对属的界定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相矛盾的原因,以及是否有形态特征支持新界定的石山苣苔属还不清楚.该研究中,总共编码了19种石山苣苔属植物和9种报春苣苔属植物的35个形态特征,其中包括26个花部形态特征,在分子系统树上追踪了它们的演化路径.结果表明:无论属内还是属间,多数花部形态特征,尤其以往属的分类界定特征,在演化过程中变化频繁且发生了高度同塑性演化,这是导致传统形态分类不自然的关键因素.此外,在观察研究的所有特征中,花丝和柱头的差异可能在石山苣苔属植物共同祖先中经历了演变,或可用于区分石山苣苔属与其姐妹报春苣苔属的大多数种类.因此,在苦苣苔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中应当慎用这些花部性状作为分类依据,而且应对形态特征进行广泛地观察研究,在密集的取样和分辨率更高、更可靠的系统树上追踪它们的演化规律.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导致复杂形态性状演化的内在分子调控机理和外在的自然选择动力,最终更加深入地理解石山苣苔属等典型喀斯特植物的演化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芹属(Ostericum Hoffm.)8种17个居群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为山芹属分类鉴定与属下系统关系研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山芹属17个居群的花粉类型包含椭圆形、近长方形、超长方形和赤道收缩形4种类型。(2)花粉赤道面观有近椭圆形、近长方形与超长方形,极面观多为三角圆形,少数为三角形。(3)花粉极轴长度为24.7~35.6 μm,赤道轴长度为10.6~17.4 μm,极轴与赤道轴的比值P/E为1.7~2.5,体积指数P×E1/2为18.2~22.6。(4)花粉萌发孔均具三孔沟,且多为边萌发孔,角萌发孔较少,沟细长且均匀。(5)花粉赤道区外壁纹饰分为3类,即片状脑纹、长条状脑纹和短棒状脑纹,少数具有颗粒状或疣状的附着物。研究认为,山芹属植物花粉的形状与赤道区外壁纹饰类型存在较高的种内一致性,萌发孔类型、花粉中部是否凸出以及纹饰条纹长度、密集程度、附属物等特征则存在一定的种内差异性;花粉形态特征可为山芹属植物不同层次的分类鉴定与亲缘关系研究提供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Three new species of ferns are described from Mexico:Athyrium tripinnatum, Cystopteris millefolia, andPolypodium praetermiss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