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外线诱变选育无孢高产平菇的研究陈平,汪仁,张士义,张艳君(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做生物研究室,沈阳110161)近年来,随着食用菌学科的深入发展,应用生物工程,进行食用菌的诱变育种,这项新技术在国内外进展很快。平菇是我省食用菌产业的重要商品菇种,然而在...  相似文献   

2.
用鹅观草、芒等野生杂草生料栽培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又名侧耳,冻菌等;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目前我国主要的栽培种有平菇、鲍鱼菇和风尾菇3种.我国用锯木屑栽培平菇已有40~50年的历史,由于木屑栽培破坏森林资源和夏季栽培料短缺,而这个季节正是野生杂草繁茂的时节,且以前已有人用茅草生料栽培平菇获得成效[1].因此,根据贵州省野生杂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5种野生杂草进行生料栽培的实验,为野生杂草大面积栽培平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食用菌生产中,往往菌丝发好料而迟迟不能产生子实体,或子实体不能同时全面地产生,为多收获就必须反复数次进行培菌和出菇操作。这不仅影响产菇量还势必拉长了栽培周期,并使结菇管理复杂化。因此,为了使菌丝体更多更快地产生子实体,应给成熟的菌丝体以种种刺激。惊菌“惊菌”是一种古老的刺激方法,早在王桢的“农书”中就有介绍,其操作方法是:用竹扁担、树枝或弹性较强的木板条,对已长满菌丝的培养料进行挤压、拍打和震动(注意不要留痕过多,也不能把培养基弄破碎),这样能使菌丝受到振动而加速运动,从而促使子实体大量迅速分化。这种刺激方法特别适用于香菇、耳类等,对平菇、凤尾菇效果也较好。如佛罗里达平菇,采用振动出菇,生产周期5个多月,生物学效率达121%;而采用一般管理的,生产周期要6个多月,生物学效率只有104%。  相似文献   

4.
平菇种植通常是冬季节种植(10月中旬-12月下旬,不超过元月底种植的平菇),主要供应冬季、春季市场,为了延长平菇供应季节、提高平菇种植效益,我们正在推广平菇早秋种植(7月底-9月下旬、不超过10月初种植的平菇)。平菇早秋种植与传统冬季种植相比具有显著优点:一是主要供应秋季、冬季市场,市场平菇商品少、市场价格高,种植效益突出,二是种植出菇季节温度合适,温度、湿度管理相对简单,三是种植周期短、用工成本低;但是早秋平菇种植也具有较大风险性,一是种植季节温度高,种植污染率高,增加种植难度,二是容易滋生病虫害,增加管理难度,因此要做好早秋平菇种植,必须按照"三选用、四注意、三加强"搞好十个方面的平菇早秋种植管理。  相似文献   

5.
在哈尔滨地区使用液体菌种栽培红平菇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福建省三明市375000)购入红平菇优良菌株,在哈尔滨地区对其进行了用液体菌种代替固体原料的栽培技术研究。包括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栽培种制作与培养以及出菇管理技术。结果表明:对于一级种,红平菇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都生长良好,菌丝洁白、粗壮、浓密,7~8d长满斜面;红平菇在玉米粉葡萄糖蛋白胨和麦麸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好,7d时菌丝长满培养液,菌丝量较多;用与平菇相似的常规方法制作栽培种、养菌处理与出菇管理,红平菇的产量达100%~150%。由于采用了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从制种到采收的整个过程共需要50~60d,比二级种为固体菌种的常规方法缩短26~31d,大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平菇对不同碳氮比麦草培养料主要组分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平菇对不同碳氮比麦草培养料主要组分的降解结果表明,麦草栽培平菇后,C/N比值普遍下降,下降幅度随C/N比增加而加大,下降趋势与基物失重、粗纤维降解、呼吸消耗相一致。菇产量以C/N比50—60:1最高,但菇产量的高低与基物失重、粗纤维减少、呼吸损耗多少没有关系,而与培养料的C/N比值却有明显的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7.
将MT基因用电击法转化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MT基因表达蛋白与金属离子结合而形成络合物,用Zn 诱导,转基因平菇能富集Zn,可为缺Zn的人群补充Zn,使平菇成为一种保健和治疗的食品或蔬菜.原生质体制备浓度为6.745×106个/mL.原生质体电击转化率为0.01%.PCR检测,200 bp处有MT基因条带.蛋白检测:转基因MT平菇ELISA检测阳性,表达率为0.6%~0.8%.SDS-PAGE 显示有表达条带.Western blot显示有阳性条带.抗ZnSO4结果:野生型平菇抗ZnSO4浓度为1.0 mmol/L,1.2 mmol/L开始受抑制,转基因平菇抗ZnSO4浓度为1.5 mmol/L, 2.0 mmol/L开始受抑制. 出菇试验结果表明,在米糠与锯沫比为1∶3的培养基上生长,在米糠与锯沫比为1∶4的培养基上不生长.24 d菌丝可在广口瓶中长满,用于子实体培养.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运用驱避色防治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蚊、蝇类害虫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一种对平菇双翅目害虫具明显驱避作用的浅灰色(RGB=169, 169, 169)用于设计菌袋、地膜和棚膜,以评估这种驱避色赋能平菇配套栽培设施(菌袋、地膜和棚膜)对平菇蚊、蝇类害虫的驱避效果和增产作用。采用正交设计各影响因子处理组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菌袋、地膜、棚膜颜色对害虫驱避率及平菇增产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优组合,应用于生产实际。结果表明,驱避色菌袋+驱避色地膜+透明棚膜的处理组合的害虫驱避率和增产率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驱避率增加了45.63%,第1、2、3潮菇产量和总产量分别增加了11.29%,2.55%,8.82%和7.74%。通过多因素和差异显著性分析,菌袋颜色是影响害虫驱避率和增产率的主因子,与对照相比对害虫驱避率和前3潮菇增产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平菇生产过程中,使用驱避色菌袋和地膜能有效控制平菇蚊、蝇类害虫的危害并提高产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害虫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平菇以其适应性强,容易栽培而成为我国当前发展最快的食用菌之一,但在平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着它的品质和产量,必须找出原因并加以防止。菌丝徒长原因是配料时水分过大,料面潮气太浓,管理不及时,气温高,料温高,二氧化碳浓度高。在这样的小气候环境影响下,刺激菌丝徒长,在培养料表面形成大量白色绒毛状气生菌丝,有时成为厚厚的一层菌膜,推迟菇蕾的出现,成菇少,产量低。防止措施:培养料加水量要掌握在1:1.2-1.5,菌丝培养阶段要注意菇房的通气量,及时排除室内的潮气;若菌丝徒长,应及时用刀划破或用耙破坏徒长的菌丝体,抑制料面菌丝徒长,促使菌块内部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60)Co-γ射线诱变平菇原生质体创制平菇新种质。【方法】通过3个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平菇原生质体悬浮液,统计不同剂量的致死率,利用拮抗试验、SSR分子标记筛选突变菌株,通过出菇试验筛选优良的平菇新菌株。【结果】平菇原生质体在0.9 KGy的诱变处理下致死率为0%,在1.2KGy的诱变处理下菌株致死率63.33%,在1.5KGy的诱变处理下菌株致死率为76.67%。经拮抗试验和SSR分子标记筛选,获得了8株突变菌株,出菇试验结果表明7个突变菌株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菌盖颜色也略有变化,其中突变菌株1.5-P4的产量较对照降低了41.92%;而突变菌株1.2-P1为高产菌株,其产量达437.95±12.22 g/袋,较对照菌株提高了9.76%,生物学效率较CK提高了10.38%。【结论】利用~(60)Co-γ射线诱变育种技术得到了1个性状较为优良的平菇新菌株,这为其他食药用菌诱变育种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平菇与香菇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振岳  赵世民 《遗传学报》1991,18(4):352-357
通过分离和出菇试验,获得了纯化的平菇(Pleurotus sapidus)和香菇(Lentinus edodes)单孢系。用溶壁酶去细胞壁制备成原生质体。以PEG为融合诱导剂,诱导两者原生质体融合。1988年获得了可以出菇的融合子。这些融合子形成的子实体,从形态、生长习性和菌伞的颜色特征上都与双亲有明显的差异。大部分氨基酸含量介于双亲之间。同功酶分析也显示出融合子呈现与双亲不同的酶带。融合子出现的上述新性状,可能是平菇与香菇的原生质体基因重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电击法获得转MT基因平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MT基因用电击法转化平菇 (Pleurotusostreatus) ,MT基因表达蛋白与金属离子结合而形成络合物 ,用Zn诱导 ,转基因平菇能富集Zn ,可为缺Zn的人群补充Zn ,使平菇成为一种保健和治疗的食品或蔬菜。原生质体制备浓度为 6 .74 5× 10 6个 /mL。原生质体电击转化率为 0 .0 1%。PCR检测 ,2 0 0bp处有MT基因条带。蛋白检测 :转基因MT平菇ELISA检测阳性 ,表达率为 0 .6 %~ 0 .8%。SDS_PAGE显示有表达条带。Westernblot显示有阳性条带。抗ZnSO4结果 :野生型平菇抗ZnSO4浓度为 1.0mmol/L ,1.2mmol/L开始受抑制 ,转基因平菇抗ZnSO4浓度为 1.5mmol/L ,2 .0mmol/L开始受抑制。出菇试验结果表明 ,在米糠与锯沫比为 1∶3的培养基上生长 ,在米糠与锯沫比为1∶4的培养基上不生长。 2 4d菌丝可在广口瓶中长满 ,用于子实体培养。  相似文献   

13.
四种蕈菌凝集素的筛选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刺猴、白平菇、毛尖蘑、滑菇四种蕈菌为材料,经硫酸铵沉淀、透析,得到蛋白质提取液,用不同类型的红细胞检测凝集活性(人的A型、B型、AB型、O型血,兔血、鸡血、蛤蟆血)。结果表明,长刺猴、白平菇、滑菇3种蕈菌的提取物中均含有凝集素,桦树蘑对兔红细胞凝集性最强。凝集活性可分别被一种或多种类型糖所抑制。同时它们均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及pH耐受性,金属离子对凝集素的影响也相当大。  相似文献   

14.
平菇 (Pleurotusostreatus)又名侧耳 ,冻菌等 ;属担子菌纲 ,伞菌目 ,侧耳科 ,侧耳属。目前我国主要的栽培种有平菇、鲍鱼菇和凤尾菇 3种。我国用锯木屑栽培平菇已有 4 0~ 5 0年的历史 ,由于木屑栽培破坏森林资源和夏季栽培料短缺 ,而这个季节正是野生杂草繁茂的时节 ,且以前已有人用茅草生料栽培平菇获得成效[1 ] 。因此 ,根据贵州省野生杂草资源丰富的优势 ,利用 5种野生杂草进行生料栽培的实验 ,为野生杂草大面积栽培平菇提供了科学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实验选材1 )培养料 :野生杂草 ,主要有鹅观草 (RoegneriaSp)、芒 (Miscanthus…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1987~1989年连续3年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农大11(编号p64)为材料,采用塑料袋栽培方法。培养料为纯棉籽壳,每个处理8袋,每袋1.25kg,共10kg。播种量按15%,分3层播种(两头和中间各占1/3菌种量)。用药液拌料,0.005,0.05,0.1,0.5 ppm表油菜素内酯(BR)和对照5个处理。观察BR对平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得到结果如下: 1.促进平菇的生长发育,收菇时间提前,其中以0.1ppmBR处理效果最好;2.增加平菇产量,提高生物学转化率[(每袋平菇子实体鲜重g/每袋棉子壳重量g)×100%](见附表)。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人工栽培的菇类投放市场有香菇(Lentinus edodes)、金针菇(Flammulia velutipes)、滑菇(Pholiota nameko)以及平菇(Pleurotus)等主要菇类。上述菇类生产情况逐年递增,直至1981年,总产值达一千九百亿日元。尽管如此,还次于在蔬菜果品类中占第一位  相似文献   

17.
松乳菇 Lactarius delicious( L.ex Fr.) Gray隶属红菇目、红菇科、乳菇属 ,常于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散生于马尾松林地上。其营养丰富 ,鲜香味美 ,并可制作菌油 ,是国内外著名的野生食用菌 ,长期以来吸引了不少人对其进行人工栽培研究 ,但现在尚未获得成功。分离制作母种 ,是野生菇人工栽培的首要环节。由于松乳菇菌肉组织泡囊化 ,不易用一般组织分离法制取母种。为此 ,笔者经多年的探索研究 ,终于找到了一种简便可行的组织分离新法 ,现介绍如下。1 种菇选择用作组织分离的种菇必须是菌盖尚未完全展开、菌柄完好无损的新鲜幼菇。2 组织分…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估转基因棉籽对平菇害虫发生的影响,利用转Bt基因棉籽及其亲本对照棉籽配制平菇培养的菌棒,在菇棚中自然感虫,观察了平菇厉眼菌蚊、粪蚊、蚤蝇和螨类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含对照棉籽菌棒中平菇厉眼菌蚊和螨类发生量高于含转基因棉籽菌棒, 随着棉籽浓度的增加,对照棉和转Bt基因棉对平菇厉眼菌蚊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对照棉籽对粪蚊的抑制作用比转Bt基因棉籽强,但随着棉籽浓度的增加,含对照棉籽菌棒中粪蚊发生量呈递增趋势。随着棉籽浓度的增加,含对照棉籽菌棒中蚤蝇发生量呈递增趋势,含转Bt基因棉籽菌棒中蚤蝇发生量递减;低含量时对照棉籽对蚤蝇的抑制作用强,而高含量时转Bt基因棉籽对蚤蝇的抑制作用强。  相似文献   

19.
对人类有益的真菌一般分为食用真菌和药用真菌。我国主要的食用菌大约有360多种,但是被广泛食用的只有25种,如:双孢蘑菇、香菇、平菇、草菇、黑木耳、银耳、松菇、滑菇、凤尾菇、朴菇、口蘑、猴头、竹荪、羊肚菌、鸡(土从)、鸡油菌、牛肝菌等。茯芩、猪苓、灵芝、雷丸、马勃、冬虫夏草、密环菌、麦角菌等则列为药用菌。食用菌的绝大多数有医疗价值,药用菌的大多数都能食用,两类并无严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光量和光质对凤尾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平菇属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的光照问题,我们在1981年研究肯定了“当菌丝体基本长满培养基时,标志着进入了光照敏感期,就应该及时给予散射光线催其出菇”的基础上,1982年又进一步研究了光量与光质对其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