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施用杀虫药剂反而引起了施药后害虫的猖獗,或是使用杀虫药剂防治某一种害虫引起了另一种害虫的猖獗,总称为再增猖獗(Resur-gence)现象。这一现象实际上很早就已存在,但是在DDT使用之后,才受到人们的注意。因为,文献上已经报告了数十处由于使用DDT而  相似文献   

2.
农药诱导害虫再猖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害虫再猖獗是化学防治的3个负效应之一。农药的使用剂量、次数、使用方式以及导致植物营养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引发害虫再猖獗。文章重点论述产生害虫再猖獗的原因和研究现状,并讨论再猖獗的今后研究方向。期望在害虫综合治理中能对再猖獗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害虫的生物防治虽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老生常谈。但由于近十几年滥用杀虫药剂的结果,出现害虫再增猖獗现象,同时对人类健康及野生生物带来严重损害。因此各国昆虫学工  相似文献   

4.
几种杀虫剂亚致死中量对褐稻虱生殖力影响的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五十年代,由于大量使用氯代烃类(六六六、DDT、毒杀芬等),有机磷等以后,引起害虫再猖獗(resurgence)。 许多研究者认为引起害虫种群再猖獗的主要原因是农药使用后大量杀伤了害虫的捕食性、寄生性天敌和病原微生物所致。一些作者认为,另一原因可能使用农药后,对害虫生殖力刺激,而引起再猖獗。 Bartlett(1968)在一篇综述中列举59种农药,证实有机氯对螨类生殖力存在刺激作用。 S.Chelliah(1979)1977-79年进行杀虫剂对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再猖獗的一系列试验研究。其中用LD_5、LD_(10)、LD_(25)、LD_(50)剂量的溴氰菊酯,甲基1605,乙滴滴处理褐稻虱,结果与对照比,用溴氰菊酯四种剂量处理  相似文献   

5.
农药诱导害虫再猖獗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吴进才 《昆虫知识》2011,48(4):799-803
害虫再猖獗是农林害虫防治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包括生态再猖獗和生理再猖獗.前者的机制主要是药剂削弱了自然控制作用,后者主要是药剂引起害虫的毒物兴奋效应及补偿作用(刺激产卵).作者团队最新研究证明,药剂刺激产卵是由于药剂激活了脂肪体RNA转录水平,使卵黄蛋白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两性交配昆虫药剂同样刺激雄性生殖并能通过交配传导...  相似文献   

6.
<正>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害虫,“再增猖獗”现象十分明显。本试验取常用农药甲胺磷对褐稻虱的产卵量进  相似文献   

7.
粉蚧是农林经济作物的一类重要害虫,由于体表覆盖一层蜡粉,化学防治常需要大剂量反复用药该虫才能得以控制,易造成环境污染及害虫再猖獗。本文从昆虫化学生态学的角度综述了粉蚧类害虫的寄主植物范围、天敌应用以及三重营养关系研究进展,归纳已鉴定粉蚧性信息素化学结构特点及其在综合防治中应用概况,探讨粉蚧类害虫化学生态学未来研究方向,为其绿色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 农用拟除虫菊酯是七十年代新发展的仿生农药,对多种害虫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国内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的防治,但对天敌昆虫的影响,各地反应不一。为了对拟除虫菊酯对天敌昆虫的毒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更好地使用这类农药,现将拟除虫菊酯对一些重要的天敌类群的杀虫作用综述于后,以供参考。 一、寄生峰 过去,一些传统的杀虫剂常常大量杀死寄生蜂,引起害虫再增猖獗。拟除虫菊酯则是一类对寄生性天敌较为安全的新农药。 Waddill(1978)以四种拟除虫菊酯用泸纸药膜法对五种寄生蜂进行了研究后指出,高剂量的杀灭菊酯(90.7克/0.405公顷,有效剂量,下同)对寡节小蜂Diglyphus intermedius、小茧蜂Opius bruneipes及绒茧蜂Apanteles sp.几乎无毒,但对跳小蜂Copidosoma  相似文献   

9.
从上面所述看来,在使用杀虫药剂时,必须注意这一问题,以免发生不良的后果。对于防止再增猖獗问题,目前提出的方法是:①改变杀虫药剂的使用方式、时间等等以避免对天敌的杀害及对害虫的刺激;②应用选择性的杀虫药剂,使它只杀死害虫而不影响到天敌或其他。下面  相似文献   

10.
稻飞虱的危害及再猖獗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稻飞虱作为水稻上重要害虫,通过直接刺吸和传播病毒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影响。飞虱的大暴发是世界性的问题,作者对导致稻飞虱再猖獗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推测稻飞虱再猖獗可能是农药、气候和耕作制度综合造成的,可以通过控制农药使用来调控飞虱动态。  相似文献   

11.
论害虫大量发生及其预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世骏 《昆虫学报》1955,(4):351-372
一.对害虫大量发生的一般认识 害虫大量发生(或又称害虫猖獗)系由於发生地的环境条件与害虫生理和形态的统一,而表现於数量上迅速增加的结果,亦即代表某种害虫生存历史中这一时期的最高发展。由於组成环境的各个条件变化速度不同,以及害虫生物性的差异,故猖獗期的间距和每次猖獗期的延续,各有其长短或久暂。研究害虫猖獗过程和造成猖獗原  相似文献   

12.
褐稻虱再猖獗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近十几年来,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ál),大量杀虫剂用于褐稻虱的防治,用药不当往往造成褐稻虱的再猖獗,严重影响产量。本文报道了:(1)浙江稻田天敌的控制作用:缨小蜂对褐稻虱卵的寄生率约22%;褐稻虱的成、若虫被螯蜂、线虫等的寄生率在1984年为29.4%,在1983年为15.2%。黑肩绿盲蝽的功能反应为: N_a=N/(8.294+0.058N) (2)杀虫剂对害虫——天敌(蜘蛛)的影响,介绍了简单的杀虫剂内禀选择性测定方法: a)在室内,内禀选择性指数 P=天敌的L_(D50)/害虫的L_(D50)-1 b)在田间,某些杀虫剂对褐稻虱一蜘蛛的杀伤试验。 (3)某些杀虫剂对褐稻虱生育力的影响。 本文认为引起褐稻虱再猖獗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是从害虫一天敌系统在种群动态,生态学上可分二类:一类是杀虫剂促进菜种害虫的种群增加:如刺激生育力,另一类是破坏了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如使用大量杀伤天敌的药剂、不适当的施药方式和施药时间等。  相似文献   

13.
昆虫不育剂的效力和安全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昆虫不育剂已经用于害虫防治,并逐步发展为一类新型的化学药剂。例如,绝育磷(TEPA)和不育特(apholate)可以在棉花上防治象鼻虫、红铃虫和斜纹夜蛾等重要害虫。 耐普林(knipling)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施用接触性化学不育剂明显地优于辐射不育法,它不需要大量饲养和释放不育雄虫,并且比直接杀死昆虫的农药更为优越。如果某杀虫剂有90%的效力,以100头害虫作为基数的话,存活的10%害虫继续交配繁殖后代,就需  相似文献   

14.
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 Vg)是雌性昆虫卵子成熟与胚胎发育的关键因子。昆虫Vg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殖相关蛋白可以直接参与昆虫发育和产卵等重要生理过程,在害虫猖獗危害中起重要作用。另外,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等激素对Vg的合成具有严密地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Vg在昆虫猖獗中的作用以及昆虫的内分泌激素如何通过调控Vg的表达而影响昆虫的猖獗为害,总结了利用Vg作为杀虫剂靶标的应用前景,旨在为了解Vg在昆虫生理猖獗中的作用机理及害虫防治应用前景提供参考,以期为探索新的害虫防治技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苹果小卷叶蛾性诱剂的合成与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苹果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Roslerstamm是我国北方苹果产区的一种重要害虫,除为害苹果外,还为害桃、梨、李、杏、山楂等果树。对卷叶蛾类害虫的防冶,以往偏重于用有机氯或有机磷等药剂防治,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这类药剂对苹果园另一类重要害虫——叶螨基本无效,相反,对叶螨的天敌杀伤很大,如果使用不当,往往导致叶螨猖獗为害。1975年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曾进行过苹果小卷叶蛾等性激素粗提物的试验,1977年使用人工合成苹果小卷叶蛾性诱剂在苹果园内进行了田间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昆虫卵黄蛋白及其激素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戈林泉  吴进才 《昆虫知识》2010,47(2):236-246
卵黄蛋白的结构及其合成、摄取过程与激素的调控机理是目前昆虫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几年,随着分子克隆技术、基因工程手段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对卵黄蛋白基因的研究将为寻找害虫生物防治提供新途径。本文对昆虫卵黄蛋白及其激素调控进行了综述。为防治害虫再猖獗的发生和促进大量繁殖益虫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庞雄飞 《昆虫学报》1962,(2):207-213
在《论害虫大量发生及其预测(一)》中, 马世骏教授(1955)把猖獗周期性及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现象认为是害虫大量发生基本认识的问题。这是值得讨论的。间歇性大量发生的害虫种类可以举出一些, 而在其中能找到具有显明的猖獗周期的却不多。在我国间歇性大量发生的害虫中, 还没有那几种害虫找到了多年猖獗周期。而且在文献材料上列举的认为已证明了有明显的猖獗周期的害虫, 还有不少是受到周期论的影响而牵强计算出来的。认为害虫猖獗周期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把猖獗周期性列为对害虫大量发生的基本认识, 理由是不够充分的。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现象, 在文献上也有过不少争论, 而且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以自然界中的平衡起着对发生数量变化的作用, 维系着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的数量, 如果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加, 必然会遇到抗拒的自然平衡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各种的数量上趋于中等水平。由于这样的“动的平衡”使生物群落中各个种的数量保持着相当稳定的状态。另一种观点是以自然界本身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规律, 从这规律出发, 具体地从生态学和种的生物学特性来研究害虫的数量波动问题, 而且反对承认存在超自然的自然平衡的力量。后者在苏联广泛传播。 我们认为应从有机体与其生存条件的统一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从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法则出发, 具体地研究种群大量发生与其外界条件的水质联系, 才能正确地解决生态学问题。而以猖獗周期性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作为害虫大量发生的基本认识, 这是不确切的, 因为猖獗周期性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并不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 以这样的基本观点出发并不能正确地解决害虫大量发生问题。 猖獗周期性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现象, 是马世骏教授(1955)《论害虫大量发生及其预测(一)》一文对害虫大量发生的基本认识中提出的两个命题。猖獗周期性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 是生态学争论的中心问题。我们希望就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县局部柑桔产区受黑刺粉虱猖獗为害,遭受黑刺粉虱为害后,柑桔树势衰弱,并诱发煤污病,枝、叶、果发黑,抽梢量、座果率减少,产量及品质剧减,黑刺粉虱已由原来的次要性害虫上升为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9.
氮肥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可能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稻田过量施用氮肥后,会提高水稻对害虫的敏感性、改变害虫与天敌之间的关系,最终影响到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功能,导致害虫大发生。为了合理、公正地评价施用氮肥对稻田节肢动物天敌对害虫自然控制能力的影响,探索性地应用笼罩的方法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试验农场稻田中研究了害虫天敌在不同氮肥施用水平(0,100 kg N/hm~2和200 kg N/hm~2)稻田中对褐飞虱的捕食能力及自然控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旱季田间的捕食性天敌对褐飞虱若虫的捕食能力和主要天敌对褐飞虱种群的自然控制能力均随稻田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弱。在雨季,虽然天敌对褐飞虱种群的自然控制能力也随稻田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弱,但捕食性天敌对褐飞虱若虫捕食能力的差异不明显。本研究表明,天敌对褐飞虱自然控制能力的减弱是稻田过量施用氮肥后褐飞虱种群猖獗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茄子红蜘蛛Tetranychus wrticae Koca是棉花、蔬菜的重要害虫。近几年,在国内许多地方,由于速灭杀丁的长期单独使用,引发了棉蚜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同时速灭杀丁对红蜘蛛药效低,使用不当常引起红蜘蛛再度猖獗。甲胺磷对红蜘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