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稻瘟病菌微波诱发突变体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诱变获得突变体是研究稻瘟病菌变异机制的基础。本文用微波炉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进行低强度短时间处理获得了一批形态发育和致病性突变体,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突变体1-40-271菌落呈白色,产孢与萌发均正常,但萌发后即便在人工疏水表面上也不能形成附着胞,且丧失了致病性;突变体2-20-6菌落呈黄色,孢子萌发率为1%,萌发的孢子其附着胞形成率仅为0.01%,致病性减弱;突变体2-30-3菌落呈黄色,形成的附着胞大部分不正常,但致病性正常。Rep-PCR指纹分析发现,突变体2-20-6和2-30-3比其相应野生型少1条带,而突变体1-40-271与其野生型比较没有变化,说明微波可能造成稻瘟病菌基因组DNA缺失或点突变而发生变异。继代分析表明微波处理获得的稻瘟病菌形态和致病性突变体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从230个具有ELISA阳性反应的细胞株获得了11株具有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 其中2B4显示较强结合作用,并均能与分生孢子、芽管和附着胞表面结合。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单抗2B4能与孢子芽管表面的1%SDS提取物中的15kDa的蛋白结合。免疫金定位发现该蛋白确是在病菌各个形态阶段广泛存在的分泌性蛋白。采用2B4从分生孢子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获得6个阳性克隆。该克隆MP1表达的蛋白抗原与实际存在的15KDa是相一致的。其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正在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3.
利用铬奥醇(CAS)分析法测定了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JKD-2分泌铁载体的特征。在无铁环境下JKD-2菌能分泌高亲和力的铁载体;在低铁条件下,铁载体的分泌量减少;在富铁环境下,则不能分泌。结果还显示菌株JKD-2在无铁条件下分泌的铁载体,能在低铁条件下抑制稻瘟病菌(Piriculariaoryzae)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香菇Cr04菌株经空间诱变后从中筛选出了农艺性状明显改善的突变菌株Cr04DZ。本研究用RAPD和AFLP技术对Cr04DZ与其地面对照菌株Cr04进行了DNA指纹分析,找出了它们之间的DNA多态性,从而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香菇经空间诱变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此外,还比较了AFLP与RAPD检测香菇DNA多态性的效率,优化了对食用菌进行RAPD与AFLP分析的反应条件。通过对Cr04DZ及其对照株Cr04的RAPD及AFLP分析,筛选出了突变体的3个RAPD及29个AFLP多态性产物,已完成了3个AFLP产物的克隆。  相似文献   

5.
利用94对AFLP引物对3个起始菌株和9个致病性变异菌株进行分析,其中49对引物可以区别出不同菌株类型,辨别变异菌株与其起始菌株的关系,以及起始菌株间的亲缘关系。9个变异菌株中5个菌株的条带数减少1~3条,4个菌株条带数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还表明,致病性及其他特征变异似乎与条带数缺失多少相关联。  相似文献   

6.
报导寄生于我国水龟虫科Hydrophilidae榄形赖牙甲Regimbartiaattenuata昆虫上的虫囊菌目Laboulbeniales单主菌属Autoicomyces一新种:中华单主菌Autoicomyceschinensis,有显微结构图、拉丁文简介及中文描述。所研究的全部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诱发及保存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秀英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5):308-310
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诱发及保存方法孔秀英(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因此广大科研工作者对稻瘟病菌的致病性,生理生化特性及品种的抗病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细致的研究。但无论哪一方面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8.
王斌  叶冬青   《微生物学通报》2003,30(3):99-103
近年来,人们发现了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并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它也广泛存在于其它几种肠道致病菌中。就耶尔森菌毒力岛HPI结构与功能及它在其它肠道致病菌分布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木聚糖酶高产菌株的诱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出发菌株Aspergillus niger M1经过紫外线诱变得到一株木聚糖酶活力提高30%的突变株A.niger J506。木聚糖酶谱带检测发现,突变株成熟发酵液中有3种类型的木聚糖酶,而出发菌株中只有两种。经过正交试验得出突变株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主碳源浓度4%、麸皮与玉米芯的比例为5:5、葡萄糖浓度0.1%、草酸铵浓度2.0%,培养基初始pH为5.0,25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100mL。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菌T-DNA插入方法优化及其突变体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优化了农杆菌介导转化稻瘟病菌获得T-DNA插入突变的条件,包括选择转化子的潮霉素B用量,抑制农杆菌的抗生素头孢噻肟钠和羧苄青霉素的配比,不同转化阶段培养基的选择等。转化1×106个孢子平均可获得约500个左右的转化子,PCR和TAILPCR检测表明约85%转化子中含T-DNA插入。对1520个突变体进行形态变异观察,发现菌落颜色突变的有15个;随机取58个突变体进行比较,发现产孢量减少的4个,孢子萌发率降低的8个,附着胞形成率降低的9个;还获得对水稻品种C101LAC(Pi-1)和751127(Pi-9)致病的突变体,为进一步克隆相应的无毒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菌AVR-pita等位基因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真菌Magnaporthe grisea引起的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遍及世界各水稻产区的重要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菌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遗传多样性和毒性易变的特性.是水稻品种抗病性容易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稻瘟病系统研究的证据表明.水稻与稻瘟病菌之间的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假说。也就是说.水稻有一抗病基因,稻瘟病菌中就会有相对应的无毒基因.  相似文献   

12.
用标准菌株对1997~1999年在江苏省吴江市,宜兴市、通州市、高邮市和赣榆县采集的325个猪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的可育性和交配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江苏省稻瘟病菌菌株的育性较低,可交配率为22.77%,可育率仅为7.08%。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采集的猪瘟病菌茵株的性亲和力和交配型有较大的差异,三年的交配率分别为26.61%、8.26%和33.64%;温州地区和赣榆地区菌株的交配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6.15%和25.42%,宜兴地区菌株的交配率较低,只有15.38%。江苏省稻瘟病菌菌株的交配型在不同年份亦出现很大差别,1997年29个可交配菌株中有21个菌株表现为MAT1-2 交配型,而1999年36个可交配茵株均为MAT1-1交配型。用江苏省稻瘟病菌的可育菌株进行互交,25个组合中只有6个组合能产生子囊壳和子囊,但均不产生子囊孢子,提示江苏省稻瘟病菌在田间产生健康有性后代的几率不大。对杂交后代的遗传学分析表明,菌株的交配型是受单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13.
稻温病菌的分生孢子、芽管、附着胞的混合物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在50%PEG下融合成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孔,获11株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其中4株单克隆抗体2B4、4A1、1D1和2H4分别与孢子、芽管或附着胞有特异性结合;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2B4、4A1、1D1单克隆抗体分别与孢子、芽管表面的提取物有不同的结合带;此四株单克隆抗体均干扰稻温病菌附着胞形成,并抑制稻温病菌在叶表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各种癌基因蛋白微波抗原修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1555例各种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微波辐射(MWI)抗原修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了14种癌基因蛋白产物.并同时选择部分标本分别作冰冻切片,常规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与不修复的对比研究.结果,经MWI抗原修复后p53(PAb1801,PAb-240,PAb-420,DO-7),p185,Rb,C-fos,C-myc,Ki-67(R),EGF,EGFr,TGFβ和Bcl-2阳性检测率明显提高(P≤0 05),而p53(CM-1),PcNA p21和nm23/NDPK经MWI抗原修复与不修复结果一致,说明有部分抗原不用修复和其他处理.另一部分抗原仅表达在冰冻切片上,如Ki-67和Ki-1单克隆抗体,经修复也无阳性表达.本文中对消化、消化与抗原修复相结合及高压处理切片的IH染色也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他们处理切片存在的优缺点也一一作了详说.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菌变异菌株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94对AFLP引物对3个起始菌株和9个致病性变异菌株进行分析,其中49对引物可以区别出不同菌株类型,辨别变异菌株与其起始菌株的关系,以及起始菌株间的亲缘关系。9个变异菌株中5个菌株的条带数减少1~3条,4个菌株条带数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还表明,致病性及其他特征变异似乎与条带数缺失多少相关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以蓖麻油为原料在有机溶剂条件下经微波裂解法制备癸二酸的工艺条件研究。最佳工艺条件是,碱:2-辛醇:蓖麻油为1.5:2.1,NaOH浓度55.6%,微波功率160w,裂解时间20min,癸二酸的产率达92%。与传统方法比较,反应时间缩短30多倍,节约了设备投资和能耗,减少了污染,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7.
微波快速免疫荧光组化染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微波辐射方法加速免疫荧光组化染色(间接和直接法),分别定位15种不同组织抗原,并应用连续切片同时用两种不同的孵育方法即微波辐射和常规孵育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证明,经微波辐射后免疫荧光组化染色时间大大缩短,背景染色明显好于常规法,阳性率和阳性强度与常规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微波对小白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剂量(915兆赫)的微波照射小白鼠后,用NBT光化还原法测知脾脏的SOD活性降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测知SOD的电泳图谱发生了变化;脂质过氧化物增加。经恢复饲养,SOD的活性持续下降,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持续增高,但降低和增加的趋势于第11天后趋于稳定,而SOD的电泳酶谱却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本研究表明低剂量的微波照射对小白鼠的SOD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并使有害于机体的脂质过氧化物增加。  相似文献   

19.
微波照射对大鼠在体海马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马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现象(Long- term potentiatio,LTP),常被用来研究与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的学习与记忆过程的分子机制。为了研究微波照射对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采用海马齿状回诱发电位的群峰电位幅度(the amplitude of population spikes ,PS amplitude)和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始终上升斜率(the initial slope of the population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s,pEPSP slope)两个观察指标。观察10mW/cm^2,15mW/cm^2和25mW/cm^2三个强度,2450MHz微波照射对乌拦坦麻醉在大鼠在体海马齿状回诱发电位和LTP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天1小时,连续7天的慢性连续型2450MHz微波照射阻碍麻醉大鼠在体海马齿状回LTP的产生,并使LTP的幅度减小。提示 微波照射造成学习记忆的损害,可能是通过阻碍海马LTP的产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