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量化分期的诊断方法。方法对3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病人进行临床分期和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JOA(日本骨科协会)腰椎疾患综合成绩评分测评,并对不同临床分期的腰腿疼痛评分及JOA腰椎疾患综合成绩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临床分期间腰腿痛VAS评分及JOA腰椎疾患综合成绩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不能给予量化。结论腰腿痛VAS评分及JOA腰椎疾患综合成绩评分有利于指导LIDP临床分期,但尚不能将其作为量化指标来进行分期诊断,目前LIDP临床分期仍然以非量化分期为主。  相似文献   

2.
3.
骆卓琦 《蛇志》2016,(2):205-208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麻木等,严重者可导致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1]。因此,积极寻求一种尽早稳定病情、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的方法是临床医生的研究目标[2]。目前,该病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的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而针灸在腰  相似文献   

4.
刘忠文  卢警 《蛇志》2007,19(1):3-3,7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少见,发病率约占手术病例的1%~6%,国内报道占椎间盘手术的3.71%。我院自1986-1998年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1例,其中20岁以下青少年病例8例,约占1.5%。现就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近五年关于电针治疗腰稚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概况,从疗效和机制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且认为,在疗效方面,取经验单穴疗效最佳,华佗夹脊穴略优于常规背俞穴;机制方面,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目前都有较好的镇痛机理解释.目前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机理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实验观察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保守治疗,实验组给予在CT定位引导下用0.5mm穿刺针经皮穿刺腰椎间盘臭氧髓核消溶术治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缺点、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和回顾2012.06-2015.06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收治的共计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严格的进行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其中椎间盘镜组共纳入患者46例,椎间孔镜组患者共纳入患者7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6个月以上的术后随访,记录和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疼痛、并发症等指标。并通过Macnab腰椎功能评分等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进行比较。结果:在术后,两组患者在疼痛评分及功能恢复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且两组之间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椎间孔镜组在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总花费等指标中要优于椎间盘组(P0.05)。但在住院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并发症等方面两组无明显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作为脊柱微创手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程度较高,各有其优劣性,在临床中应根据不同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覃永安 《蛇志》2011,23(4):397-39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缠绵反复,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腰部酸痛,并向下肢放射,导致小腿胀痛、麻木等,属中医学“腰痛-血瘀证”范畴。作者运用中医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原则治疗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困扰人们的一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治疗过程缓慢。本文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出发,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相关性,从而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蜡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普通针刺配合蜡疗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分别为23例、20例。针刺穴位均选取双侧肾俞、大肠俞、志室、秩边、委中、承山、昆仑,每日1次。观察组针刺结束后在背部实施蜡疗,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天,疗程结束及3月后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7.0%,复发率为13.0%,对照组分别为75.0%,35.0%,观察组疗效及随访3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配合蜡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4例采取保守(非手术)治疗;观察组66例采取手术治疗,对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6至9个月不等(平均8个月)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两组结果,比较保守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根据VAS和ODI评价结果,手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两治疗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效果优于保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腰椎曲线类型研究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脊柱骨盆矢状序列参数的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月年至2014年11月收治的相邻节段健康的LDH病人166例,与14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按照腰椎类型分为4型,LDH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腰4-5(A)组,腰5-骶1(B)组,腰4-5和腰5-骶1(C)组,三节段以上(D)组。应用图形分析软件进行参数测量,在站立位全长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参数包括: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上半圆(UP arc)、下半圆(Low arc)、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对上述指标统计分析。结果:LDH组与对照组相比PI、PT和TK增大,SVA向前移位,SS、LL和Up arc减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LDH组各参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PI~PT,PI~SS和SS~LL高度相关。LDH病例4组间参数单因素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SS、LL和TK随着突出节段的增加而减小;A组与对照组比较PI和PT差异显著。1型和2型与相对应的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显著。结论:相邻节段健康的LDH病人具有大的PI和PT,小的LL和SS,SVA向前倾斜,随着病变节段的增加LL,SS和TK减小;脊柱-骨盆协调平衡的能力受腰椎类型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腿抬高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率为100%,治疗优良率达88.08%,有效率100%。结论:腰、下肢和臀部疼痛、下肢麻木、体位改变、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肌萎缩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表现;直腿抬高试验高试验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要要根据惠者体征、病程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最佳治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O型臂引导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采用侧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疼痛、功能改善等。结果:患者术前VAS7.5±1.2,ODI(%)62.7±16.0,术后6个月VAS1.6±1.9,ODI(%)32.1±24.3,治疗效果明显,且无严重并发症,少数短期并发症可恢复。结论:O型臂引导下经皮椎间孔镜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对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嗜酸性细胞瘤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CT检查12例,平扫8例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3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1例瘤体周边有环状钙化。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6例见星状瘢痕。MRI检查3例,2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等低信号。结论:多数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结合MRI特别是动态扫描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扩张量成像(DTI)对腰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受压的诊断价值及其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从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受压患者50例进行研究,记作研究组.另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经皮靶点穿刺臭氧注射术治疗伴有纤维环后方高信号(HIZ)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伴有纤维环后方HIZ的LDH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75例患者为经皮靶点穿刺臭氧注射治疗组(A组),61例患者为保守治疗组(B组)。A组患者在C型臂X光机引导下对靶点成功穿刺后注射浓度为40μg/mL的O_3~O_2混合气体2~5 mL。采用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36例患者除24例外均获随访,时间18~44个月。在术后第1、2、3、6、9、12和18个月,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A组有效率分别为88.00%、90.67%、93.33%、89.39%、84.85%、78.13%和73.44%,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8.85%、62.30%、55.74%、61.82%、58.12%、54.17%和47.92%,各个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2和18个月,A组ODI评分较低,两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术前及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靶点穿刺臭氧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伴有纤维环后方HIZ的LDH的方法,其临床疗效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系统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研究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锻炼康复治疗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进行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即核心肌力组;B组患者给予传统腰肌功能锻炼治疗,即传统腰肌锻炼组;康复治疗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所有患者每天早晚各锻炼1次,每次持续15 min,共训练治疗12周。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治疗后6周和12周分别通过VAS疼痛评分、JOA腰椎功能评分和ODI腰椎功能评分变化进行效果评价。治疗后6周,核心训练组VAS评分平均(5.0±1.5)分,JOA评分平均(21.4±2.6)分,ODI评分平均(29.5±8.0)分;但与传统腰肌训练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12周核心肌力锻炼组疼痛症状缓解明显,VAS平均(2.9±1.2)分;腰椎功能改善明显JOA评分平均(25.2±3.2)分,ODI评分平均(38.8±9.4)分;与传统腰肌训练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本研究说明腰肌核心肌力训练长期锻炼效果好于传统腰肌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接受PTED治疗的194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评价其Mac Nab疗效,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VAS疼痛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及SF-36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至少随访至术后12月,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3月、12月的VAS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SF-36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12月,患者Macnab疗效的优良率分别为90.7%、92.3%。结论:采用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对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嗜酸性细胞瘤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CT检查12例,平扫8例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3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1例瘤体周边有环状钙化。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6例见星状瘢痕。MRI检查3例,2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等低信号。结论:多数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结合MRI特别是动态扫描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