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毛乌素沙地碱湖的钝顶螺旋藻S3和鄂尔多斯螺旋藻S4与国外引进的钝顶螺旋藻S1和极大螺旋藻S2 的POD、CAT和SOD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4个样品的 3种酶同工酶带数目不同 ,依次是S4 >S3>S1>S2 ;S3和S4 酶带数多 ,对环境适应性强 ,进化程度较高。螺旋藻不同种间的酶谱相似系数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对螺旋藻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温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的温度越低、天数越长,鄂尔多斯高原碱湖的钝顶螺旋藻S1、引进的钝顶螺旋藻S2和极大螺旋藻S3细胞内脱氢酶活性越低。在每一种处理下,脱氧酶活性高低的排列顺序均为S1〉S2〉S3。脱氢酶活性的Q10值变化范围排列为S1〈S2〈S3。S1的生理活动临界低温为5℃,S2和S3的为15℃。S1对低温有较强的适应性,为耐寒植物;S2和S3为冷敏感植物。  相似文献   

3.
王学霞  王国红  戈峰 《生态学报》2011,31(3):629-637
以CO2浓度升高为作用因子,观测了连续3代饲养在转Bt基因棉(GK-12)和亲本棉泗棉3号(S3)上B型烟粉虱的个体大小、解毒酶活性及第3代烟粉虱的选择性和产卵量。结果表明,CO2浓度和棉花品种处理对第2、3代烟粉虱卵长、伪蛹大小、雌雄成虫大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CO2浓度升高使第1代烟粉虱的伪蛹长、雌虫翅展和雌、雄虫长显著低于对照CO2浓度下生长的烟粉虱;取食S3的伪蛹长、雌虫长和雌虫翅展分别比相应的对照浓度下的低2.81%、2.95%、0.94%,取食GK-12的雌虫翅展和雄虫长均比相应的对照浓度下的低2.08%和2.58%。3种解毒酶的活性测定显示,取食高CO2浓度处理的转基因棉GK-12上的F3代烟粉虱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简称GSTs)活性和取食亲本棉S3的F1代的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简称AchE)的活性分别比对照处理的增加45.73%和27.68%;而羧酸酯酶(Carboxylic Ester hydrolase;简称 CarE)在取食4个处理的棉花上烟粉虱的活性均无显著的差异;而取食对照CO2条件下GK-12棉花的F1代烟粉虱GSTs活性比取食S3棉花低35.12%。对3个因子的交互分析结果显示,C02浓度对3种酶活影响均不显著,品种对GSTs的影响显著,世代、CO2×品种及CO2×品种×世代间的交互作用对AchE酶活影响显著,各因子对CarE的活性影响均不显著。烟粉虱的选择实验结果表明,4种处理的F3代B型烟粉虱均喜好选择在高CO2处理的棉花,而且选择高CO2处理的GK-12的数量多于其他3个处理,其中对照浓度下生长的烟粉虱选择高CO2的GK-12比高CO2处理的S3、对照浓度处理的GK-12 和S3分别增加9.175%, 19.89%、27.93%; 而高浓度下生长的烟粉虱选择高CO2的GK-12比高CO2处理的S3、对照浓度处理的GK-12 和S3分别增加12.56%,21.05%,28.73%。72h的产卵量检测发现,烟粉虱在高CO2处理的2种棉花上的产卵量也是多于对照条件下的棉花,对照条件下的棉花相比,高CO2和对照浓度下生长的烟粉虱的在高CO2处理的2种棉花上的产卵量分别增加24.55%和19.03%;在高CO2浓度下生长的F3代烟粉虱更喜好在高CO2浓度处理的GK-12上产卵,与对照浓度下的GK-12相比增加26.9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2年生苹果矮化砧木M9 T337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浇灌清水(CK)和盐碱胁迫(0.1 mol/L NaCl+NaHCO3溶液)+ 喷施5种浓度的H2O2 [0(T1)、0.2 mmol/L(T2)、0.4 mmol/L(T3)、0.6 mmol/L(T4)、0.8 mmol/L(T5)] 处理,测定各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细胞膜透性,并利用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以探讨外源过氧化氢(H2O2)增强其盐碱耐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盐碱胁迫(T1)的时间延长,M9 T337幼苗叶片叶绿素a(Chl a)含量、叶绿素b (Chl b)含量、叶绿素总量(Chl t)、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可溶性总糖(TSS)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与CK相比,盐碱胁迫+外源H2O2(T2- T5)处理后M9 T337幼苗叶片各指标均呈现不同幅度变化,且存在明显浓度效应,并以T3(0.4 mmol/L H2O2)处理叶片的Chl a、Chl b、Chl t、SP和Gs降幅最小,Ci、REC、MDA升幅最小,TSS、Pro、APX升幅最大。(3)M9 T337幼苗叶片PnTrGs、Chl a、Chl b、Chl t、SP、SOD、POD呈显著正相关,与Ci、MDA、CAT、APX、REC呈显著负相关。(4)综合评价表明,各处理对M9 T337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效应依次为:CK>T3>T4>T2>T5>T1。研究发现,叶面喷施适宜浓度H2O2可有效改善盐碱胁迫下M9 T337幼苗光合能力,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降低细胞膜透性,从而达到缓解盐碱胁迫的作用,并以0.4 mmol/L H2O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余普  罗蓝  何佳忆  李西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9):1791-1799
以一年生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 cv.hicksii)扦插苗为材料,采用密闭箱静态熏气法,研究不同甲醛(CH2O)浓度(0、5、10、20和40 mg·m-3)和熏气时间(1、3、5、7 d)对曼地亚红豆杉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1)在5~20 mg·m-3CH2O浓度下,曼地亚红豆杉叶片均无受害症状,在40 mg·m-3CH2O熏气1 d时,叶片开始出现受害症状,并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2)随着CH2O浓度的增加和熏气时间的延长,叶片MDA、Pro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皆呈增加趋势,SS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3)在5 mg·m-3CH2O处理下,叶片SOD、CAT、PPO和GR作为第一道防线共同作用以清除过多的活性氧,其中PPO最为敏感;在10、20 mg·m-3CH2O处理下,SOD、POD、CAT、PPO、APX和GR共同作用加快对活性氧的清理;在40 mg·m-3CH2O浓度下,各酶的活性均受到抑制,其中APX、PPO和GR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而SOD、POD和CAT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研究表明,在中低CH2O浓度(5~20 mg·m-3)处理下,曼地亚红豆杉主要通过合成渗透调节物质和活性氧自由基的酶促清除机制共同作用来适应逆境,在40 mg·m-3CH2O浓度下,APX、PPO、GR活性受到显著抑制,细胞膜过氧化程度加剧,植物叶片受到伤害;在CH2O浓度低于20 mg·m-3时,曼地亚红豆杉通过自身的应激保护系统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表现出较强的CH2O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孙轲  黎建强  杨关吕  左嫚  胡景 《生态学报》2021,41(8):3100-3110
为了更好地理解土壤碳氮对枯落物输入变化的响应,通过枯落物添加与去除实验(DIRT)对滇中高原云南松林枯落物输入变化对土壤碳氮储量及其分布格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分别设置6种枯落物输处理,分别为对照(CO)、去除枯落物(NL)、双倍枯落物(DL)、去除根系(NR)、无输入(NI)以及去除有机层与A层(O/A-Less),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剖面上碳氮储量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全碳储量为134.49-170.92 t/hm2,全碳储量在不同处理间表现为:SC(NL)=170.92 t/hm2 > SC(CO)=168.10 t/hm2 > SC(NR)=153.26 t/hm2 > SC(NI)=147.20 t/hm2 > SC(O/A-Less)=143.54 t/hm2 > SC(DL)=134.49 t/hm2,不同处理0-20 cm土层全碳储量占0-60 cm土层全碳储量的40.86%-53.56%;不同处理全氮储量表现为:SN(CO)=11.83 t/hm2 > SN(NL)=9.70 t/hm2 > SN(DL)=8.70 t/hm2 > SN(NR)=8.35 t/hm2 > SN(O/A-Less)=8.21 t/hm2 > SN(NI)=8.09 t/hm2。不同处理0-20 cm土层的全氮储量占0-60 cm土层全氮储量的39.28%-46.04%。云南松林地枯落物添加去除实验发现去除枯落物短期内可以增加土壤碳储量,其他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壤碳氮储量。(2)地上枯落物输入对表层(0-20 cm)土壤碳氮影响显著,根系输入对深层(20-40 cm)土壤碳氮影响显著;(3)土壤C、N存在耦合关系,不同处理土壤全碳含量与全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并且土壤全碳含量与土壤各化学计量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容重与土壤碳氮含量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免耕稻田氮肥运筹对土壤NH3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玉华  刘兵  张枝盛  郑大  周亮  曹凑贵  李成芳 《生态学报》2013,33(18):5556-5564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5种不同的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2:2:3:3(R1)、3:2:2:3(R2)、4:2:2:2(R3)、4:3:1:2(R4)与0:0:0:0(CK)),研究氮肥运筹对稻田NH3挥发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于不施肥,施肥显著提高了稻田NH3挥发量。氮肥施用后,NH3挥发损失量占施氮量的6.2%-8.5%,其中,以分蘖期NH3挥发损失量最大,齐穗期次之,苗期和拔节期最小。施肥处理间,处理R1稻田累积NH3挥发量最小,显著低于其它施肥处理,比处理R2、R3和R4分别低9.1%(P<0.05)、10.9%(P<0.05)和17.7%(P<0.05)。(2)相关分析表明,田面水NH4+、pH值和土壤NH4+和pH值均与稻田土壤NH3挥发通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相关;(3)处理R1水稻氮肥利用率相对于处理R2、R3和R4增加了28.4%(P<0.05)、55.4%(P<0.05)和74.9%(P<0.05)。研究表明,氮肥后移能有效降低免耕稻田NH3挥发,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氧化铈纳米颗粒(CeO2NPS),因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酶特性,已被证明可提高植物的耐盐性,但其对辣椒种子引发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为揭示CeO2NPS种子引发处理辣椒对盐胁迫下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辣椒品种(Capsicum annuum)茂蔬360为试验材料,设置了7个CeO2NPS浓度(0、0.05、0.1、0.2、0.3、0.4、0.5 mmol·L-1),以未引发处理组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CeO2NPS种子引发处理后对盐胁迫下辣椒种子萌发、幼苗生物量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5 mmol·L-1 CeO2NPS种子引发处理后的种子,其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AsA)含量和AsA/DHA比值显著提高,超氧阴离子(O2-)含量显著降低; 盐胁迫下,该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最大。(2)0.4 mmol·L-1 CeO2NPS种子引发处理的幼苗在盐胁迫下的鲜重、干重和根长最大,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AsA含量和AsA/DHA比值均显著提高。综上认为,CeO2NPS引发处理不仅可通过降低种子水势、促进贮藏物质代谢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提高种子在盐胁迫下的发芽率,还可在苗期通过增强蛋白合成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A-GSH)促进盐胁迫下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孙悦燕  郭跃东 《西北植物学报》2022,42(10):1739-1748
选取大田环境下3年生黄檗幼苗,采用人工控制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在不同光照[全光照(S0)、轻度遮光21.4%(S1)和重度遮光8.7%(S2)]和不同氮添加[无添加对照(F0)、轻度添加(F1)和重度添加(F2)]条件下,测定黄檗幼苗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气体交换参数及碳氮化学计量特征,探讨黄檗幼苗对遮阴和施氮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遮光程度增强,黄檗幼苗叶片的SPAD值、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碳氮比(C∶N)和瞬时光合氮利用率(PNUE)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两种遮光条件下SPAD均显著高于全光照环境;黄檗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逐渐降低;而叶片氮(N)和碳(C)含量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随氮添加量增加,黄檗幼苗叶片的PnWUELs、N和C含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TrGs和PNUE则逐渐下降,而C∶N逐渐增加。(3)黄檗幼苗叶片的Pn在各光氮组合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SPAD含量以S1F0、S2F0和S1F2处理组合显著较高,而以全光照(S0)处理组合显著最低;TrGs以轻度遮光(S1)处理组合明显较高,而以S2F1、S0F2、S2F2明显较低;WUELs均以S0F2显著最高,S2F2处理组合显著最低。黄檗幼苗叶片N和C含量在重度遮光/轻度氮添加(S2F1)时具有较大值,而其C∶N和PNUE在轻度遮光/无氮添加(S1F0)时具有较大值。(4)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认为,黄檗幼苗对光氮复合作用总体属中等耐受型,轻度遮光时不添加氮肥(S1F0)和轻度氮添加(S1F1)及全光照时轻度氮添加(S0F1)为适于幼苗生长的光氮组合。研究发现,光环境是影响黄檗幼苗光合作用和更新的主导因子,但黄檗苗期能耐受一定的遮阴胁迫;光照不受限制时,适当增加氮肥有利于黄檗幼苗生长;光照受限(重度遮光)时,施氮则抑制叶片叶绿素合成,降低了幼苗光能利用率,不利于其生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碘量法对毛乌素沙地碱湖的钝顶螺旋藻S1 与国外引进的钝顶螺旋藻S2 和极大螺旋藻S3 的过氧化氢酶 (CAT)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S1 、S2 和S3CAT活性在 2 5℃、pH 7 0时分别为 41 0 7U/g·FW、 550 4U/g·FW和 370 3U/g·FW ;Km值分别为 5 0× 1 0 - 2mol/L、 5 4× 1 0 - 2 mol/L和 3 8× 1 0 - 2 mol/L ;最适温度分别为 2 5℃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CO2浓度升高和氮肥水平对水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利用由开顶式气室(OTC)组成的CO2浓度自动调控平台开展田间试验。以粳稻9108为试验材料,CO2浓度设置CK(对照,环境大气CO2浓度)、C1(CO2浓度比CK增加160 μmol/mol)和C2(CO2浓度比CK增加200 μmol/mol)3个水平;氮肥设置低氮(N1:10 g/m2)、中氮(N2:20 g/m2)和高氮(N3:30 g/m2)3个水平。结果表明,在低氮条件下,与CK相比,C1处理使拔节期的Fo上升4.8%(P=0.031);C2处理使拔节期的Fo上升6.3%(P=0.015),Fv/Fm下降4.8%(P=0.003),使孕穗期的Fo上升12.7%(P=0.039),Fv/Fo下降18.2%(P=0.039)。在高氮条件下,与CK相比,C2处理使灌浆期的FmFvFv/Fm分别下降3.6%(P=0.039)、4.9%(P=0.013)和1.3%(P=0.039)。在中氮条件下,与CK相比,C1和C2处理的影响不明显。在整个生育期内,CO2浓度升高与施氮处理交互作用对水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未到达显著水平。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使水稻叶片光系统Ⅱ受损,抑制其电子传递能力、电子受体QA氧化还原情况、最大光化学效率和潜在活性,通过适量施氮可以有效地缓解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4种幼树对二氧化硫胁迫的抗性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密闭环境控制室熏气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自然状态和0.5、1.5、3.0 mg·L-1)SO2对盆栽巨桉、天竺桂、西蒙得木和茶树幼树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系统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并就各树种对SO2的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SO2对4个树种叶片伤害程度表现为天竺桂<西蒙得木<巨桉<茶树。(2)SO2胁迫显著增加了巨桉和西蒙得木叶片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和游离脯氨酸(Pro)3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SO2胁迫对天竺桂叶片SP和SS含量无显著影响,且对Pro含量的促进作用也是在处理30 d后才体现出来;SO2胁迫对茶树叶片SP含量无显著影响,使SS含量显著降低,而使Pro含量显著增加。(3)SO2胁迫总体使巨桉和天竺桂抗氧化系统保护酶——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但西蒙得木各指标表现不同,而使茶树抗氧化系统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则全面下降。(4)巨桉、天竺桂、西蒙得木、茶树的最大净吸收S量依次为1.17、1.32、2.04、0.95 g·kg-1。(5)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7个生理指标得到的SO2抗性综合排序为天竺桂>西蒙得木>巨桉>茶树,与叶片伤害程度表现一致。研究表明,植物抗氧化保护酶系统在4个树种抵抗SO2胁迫调节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天竺桂超高的基础POD活性可能是其抵抗SO2伤害的关键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γ-亚麻酸(GLA,C18:3△6,9,12)是由△-脂肪酸脱氢酶以亚油酸(LA,C18:2△9,12)为底物,在C位脱氢形成的。由于在人体中,γ-亚麻酸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类和白三烯类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物,而深黄被孢霉是目前用于微生物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主要菌株。本文根据脂肪酸脱氢酶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从丝状真菌深黄被孢霉中克隆了编码△-脂肪酸脱氢酶的cDNA,全长为1374个核苷酸,编码457 个氨基酸,但与其他位点的脂肪酸脱氢酶不同的是, △-脂肪酸脱氢酶在其序列的 N 端特有细胞色素 b(Cytb)区。这是国际上对深黄被孢霉△-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该实验以烟草悬浮细胞 BY 2 为材料,在烟草悬浮细胞中分别加入0.05、0.10、0.15、0.20 mmol·L-1AlCl3,以等体积去离子水处理的悬浮细胞液为对照,并依据前述实验结果选择0.15 mmol·L-1 AlCl3,分别添加5 mmol·L-1 DMTU(H2O2 抑制剂)、20 μmol·L-1CaCl2、15 μmol·L-1 LaCl3(Ca2+通道抑制剂)和50 μmol·L-1 ATP设计多项处理,分析胞外ATP(eATP)对铝离子(Al3+)胁迫引起的植物细胞死亡及其胞内H2O2、Ca2+的影响,以揭示Al3+胁迫下植物调节细胞死亡的可能机制,进一步扩展对eATP功能的认知。结果显示:(1)随着 AlCl3 胁迫浓度的提高,细胞死亡水平和胞内H2O2水平上升,而胞内Ca2+和eATP水平则逐渐降低。(2)外援施加H2O2抑制剂 DMTU(二甲基硫脲)和Ca2+能够有效缓解AlCl3诱导的细胞死亡水平的上升;而Ca2+通道抑制剂LaCl3(三氯化镧)则加剧了AlCl3胁迫下的细胞死亡。(3)在AlCl3胁迫下对细胞添加外源ATP,能够缓解AlCl3胁迫下胞内H2O2水平上升和Ca2+水平下降的同时,并显著降低AlCl3胁迫导致的细胞死亡。研究表明, Al3+以剂量依赖的模式提升细胞死亡和细胞内H2O2的水平并降低胞内Ca2+和eATP水平,AlCl3诱导的细胞死亡受到H2O2和Ca2+水平变化的调节,eATP可以通过调节H2O2与Ca2+水平缓解AlCl3诱导的细胞死亡。推测Al3+胁迫可能通过抑制钙离子通道而破坏了细胞内H2O2和Ca2+之间的协同关系,外源ATP对Al3+诱导H2O2上升的缓解作用可能是由于其提升了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CaCl2对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根、茎、叶的氮代谢影响,探索钙缓解幼苗NaCl胁迫的作用途径。该研究以酸枣幼苗为试验材料,检测不同浓度CaCl2(0、5、10、20 mmol/L)对NaCl(150 mmol/L)胁迫下幼苗叶片H2O2、O-·2含量,根、茎、叶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及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评价CaCl2缓解NaCl胁迫效应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NaCl胁迫相比,盐胁迫幼苗叶片的H2O2、O-·2积累量在5、10 mmol/L CaCl2处理下显著减少;GOGAT活性在5、10 mmol/L CaCl2处理下的植株根和茎内以及各浓度 CaCl2处理的叶内均显著升高, GS、NR活性在10、20 mmol/L CaCl2处理的根内和10 mmol/L CaCl2处理的茎内以及5、10、20 mmol/L CaCl2处理的叶内均显著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5、10、20 mmol/L CaCl2处理的根、茎、叶内均显著升高,游离氨基酸含量在10、20 mmol/L CaCl2处理的根和茎内以及10 mmol/L CaCl2处理的叶内均显著升高,硝态氮含量在10 mmol/L CaCl2处理的根和茎内以及5、10、20 mmol/L CaCl2处理的叶内均显著升高。研究发现,150 mmol/L NaCl胁迫对酸枣幼苗造成明显过氧化伤害,抑制了体内氮代谢;外源CaCl2可通过促进幼苗根和茎内GS/GOGAT循环对NH4+的同化作用,提高叶片NR活性,加快硝态氮的转化速率,从而增强幼苗对NaCl胁迫的适应性,并以10 mmol/L CaCl2处理缓解效果最佳;游离氨基酸、GOGAT、NR可以作为CaCl2缓解幼苗NaCl胁迫伤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范峰华  郑荣波  刘爽  郭雪莲 《生态学报》2021,41(16):6525-6532
近年来,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NPs)环境释放量不断增加,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湿地生态系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和功能。然而,关于TiO2NPs对沼泽土壤反硝化作用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机及制尚不明确。选择典型沼泽土壤,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反硝化酶活性、反硝化速率(DNR)和N2O排放对不同剂量TiO2NPs 0 mg/kg (CK)、10 mg/kg (A10)、100 mg/kg (A100)、1000 mg/kg (A1000)输入的响应,探讨TiO2NPs输入对沼泽土壤反硝化作用和N2O排放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TiO2NPs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 (P<0.05),A10处理显著降低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P<0.01),A1000处理显著降低硝态氮(NO3--N)和亚硝态氮(NO2--N)含量(P<0.05)。TiO2NPs处理抑制硝酸盐还原酶(NAR)活性,促进一氧化氮还原酶(NOR)和氧化亚氮还原酶(NOS)活性(P<0.01),A1000处理先促进后抑制了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活性(P<0.05)。不同剂量TiO2NPs处理抑制了土壤DNR,促进了N2O排放,TiO2NPs处理通过抑制NIR活性,降低土壤DNR,同时通过促进NOR活性,提高N2O排放。综上,TiO2NPs输入通过影响反硝化还原酶活性改变沼泽土壤反硝化过程,导致沼泽土壤N2O排放增加,改变湿地氮的源、汇功能,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为TiO2NPs输入的湿地环境风险评估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左嫚  陈奇伯  黎建强  杨关吕  胡景  孙轲 《生态学报》2021,41(11):4552-4561
为研究枯落物输入变化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地CO2释放的影响。本研究于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应用枯落物添加和去除实验(DIRT),设置对照(CK)、双倍枯落物(DL)、去除枯落物(NL)、去除有机层和A层(O/A-Less)、去除根系(NR)和无输入(NI)6个处理水平,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仪及TRIME-PICO 64/32土壤温度水分测定仪对不同处理样地每月的CO2通量(Rs)、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15cm)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样地CO2通量均呈现出明显的月变化,7至8月最高,1至4月最低,平均值表现为Rs (DL)=8.10 μmol m-2 s-1 > Rs (CK)=6.27 μmol m-2 s-1 > Rs (NL)=5.44 μmol m-2 s-1 > Rs (NR)=4.46 μmol m-2 s-1 > Rs (O/A-Less)=3.86 μmol m-2 s-1 > Rs (NI)=2.94 μmol m-2 s-1。(2)与CK相比,DL样地CO2通量升高了29.12%,而去除地上枯落物和地下根系样地CO2通量显著降低,CO2通量平均变幅分别为α(NR)=-28.85%,α(NI)=-53.14%,α(O/A-Less)=-38.46%,α(NL)=-13.29%。(3)不同处理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均存在显著的月变化(P<0.01),NL和O/A-Less的土壤水分显著低于CK,而其余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间土壤温度表现为NR和NI均显著高于CK,其余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P>0.05)。(4)不同处理样地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P<0.01),与土壤水分在NI和O/A-Less处理中无显著相关(P>0.05);与CK相比,NI、O/A-Less和NL处理的Q10增加,而NR和DL处理的Q10则降低;不同处理林地CO2通量与土壤水热因子双因素模型能更好的解释林地CO2通量的变化。本研究表明枯落物不同处理通过改变土壤碳输入和土壤环境因子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碳排放,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下云南松林的碳循环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H2O2处理对煤中镜质组生物产气的影响。【方法】选择内蒙古胜利褐煤作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室前期富集保存的产甲烷微生物作为出发菌群,首先通过浮选对煤炭进行显微组分分离(高镜质组GJ、中镜质组ZJ和低镜质组DJ),并对煤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然后在固液比1:15、H2O2浓度10%、预处理时间30 d条件下用H2O2处理不同镜质组含量的样品,再以处理前后的原煤及残煤进行生物产气实验。采用气相色谱、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H2O2处理前后产气及煤的物化性质变化。【结果】经过H2O2预处理后,煤中镜质组的含量有所下降,挥发成分增加,固定碳减少,H2O2与高镜质组煤样反应更剧烈,氧含量增加,碳含量减少。未经过处理的煤在100 d时产甲烷量为GJ>ZJ>DJ,分别为174.24、164.31、135.52 μmol/g煤,而经过H2O2预处理的煤在20 d后停止产气,最终产甲烷量分别为39.63、39.61、41.55μmol/g煤,比原煤产气减少了77.26%、75.89%和69.34%。随着镜质组含量的增加,经过H2O2处理后的煤样芳香环层片的层间距d002、单层层片的延展度La和层片的堆叠度Lc减小,而芳香层数N增加,表明晶核结构变小。经过H2O2处理后煤芳烃碳、芳香族、C=O基团和C=C基团所占比例增加,芳环缩合度增大,含氧官能团变多。【结论】利用H2O2长时间处理使煤基质中较易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机质结构减少,从而降低了产气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三色堇实生苗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的NaHCO3[0(CK)、25、50、100、150和200 mmol·L-1]处理,在胁迫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测定各处理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株高生长量,探讨三色堇对NaHCO3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三色堇株高生长量在NaHCO3浓度小于等于50 mmol·L-1时较CK显著增加,在100 mmol·L-1时与CK相近,在大于100 mmol·L-1时较CK显著降低。(2)各浓度处理三色堇叶片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在胁迫第7天均显著高于CK;而胁迫第14天时,各浓度处理的SS含量、50 mmol·L-1处理的SP含量以及150、200 mmol·L-1处理的Pro含量仍显著高于CK。(3)胁迫第7天时,三色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各胁迫浓度下较CK均显著增强,但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无显著变化;胁迫第14天时,各浓度处理的CAT活性、50 mmol·L-1处理的POD活性以及100、150 mmol·L-1处理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相应CK。(4)在NaHCO3胁迫过程中,三色堇叶片MDA含量均随着胁迫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且均显著高于CK。(5)三色堇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胁迫第7天时均无显著变化,胁迫第14天时也仅在150或者200 mmol·L-1处理下较CK显著降低。研究发现,三色堇植株能耐受小于等于100 mmol·L-1NaHCO3胁迫,NaHCO3对株高生长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剂量效应;三色堇在NaHCO3胁迫期间能够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胁迫诱导的过氧化伤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苗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Smac/DIABLO在过氧化氢所致C2C12肌原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Smac/DIABLO在过氧化氢(H2O2)所致C2C12肌原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H2O2 (0.5 mmol/L)处理C2C12肌原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核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凋亡核百分率,DNA抽提及琼脂糖电泳观察凋亡特征性梯状带,利用细胞成分分离后蛋白质印迹分析H2O2是否导致Smac/DIABLO从线粒体释放,采用Caspase检测试剂盒及蛋白质印迹分析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转染Smac/DIABLO基因,观察Smac/DIABLO过表达对H2O2所致的C2C12肌原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处理1 h后,Smac/DIABLO从C2C12肌原细胞线粒体释放入胞浆,2 h更明显;H2O2处理4 h后,Caspase-3和Caspase-9活化,12 h达高峰;H2O2处理24 h后,C2C12肌原细胞显示特征性的凋亡形态改变,凋亡核百分率明显升高,DNA电泳出现明显“梯状”条带.与单纯过氧化氢损伤组相比,Smac/DIABLO高表达的C2C12肌原细胞经过氧化氢损伤组的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凋亡核百分率的升高、“梯状”条带的出现均更明显.结果表明,H2O2可导致Smac/DIABLO从C2C12肌原细胞线粒体释放,促进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而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