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阴茎骨鉴定雄性褐家鼠年龄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86年10-11月,作者在长春市研究了城市褐家鼠的种群生态。获得标本 1,214号(531,683),解剖、测量、记录了雄性睾丸重量、长度和宽度,制取了雄性阴茎骨。对其种群阴茎骨长度作了分析,并依据阴茎骨长度作褐家鼠的频数分配,对照体长、体重、睾丸及头骨等特征,划分5个年龄组。分析结果表明,应用雄性褐家鼠阴茎骨划分年龄组,其组间差异显著,组间交叉不大,相对准确,能比较接近实际年龄,故用阴茎骨长度作为划分褐家鼠种群年龄组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的年龄划分始终是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同时鼠类年龄划分方法在害鼠的预测和控制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于三趾跳鼠的生态、疫病、进化等方面进行过一些研究,但有关该鼠种年龄鉴定的研究和鼠类年龄组划分与鼠种的实际年龄对应的研究尚属空白。2002年到2003年间,我们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浑善达克沙地,采用常规夹线方法对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的种群年龄进行调查,对每只捕获的三趾跳鼠样本进行了体长、体重、胴体重、繁殖特征进行记录,利用胴体重为标准,参考样本出现的时间(月份)及繁殖特征,将三趾跳鼠划分年龄组。结果表明,捕获到的三趾跳鼠可划分为3个自然年龄组,1龄组(胴体重≤71 g),2龄组(71<胴体重≤90 g),3龄组及以上(胴体重>90 g),三趾跳鼠最大年龄至少3龄。鉴定三趾跳鼠年龄运用胴体重法相对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3.
社鼠的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年龄组成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分析年龄组成中不同时期各年龄组数量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寿振黄等(1959)以臼齿齿根的分岐与否和前后根的长度作为红背(鼠平)的年龄标准。罗泽珣(1963)和诸葛阳等(1959、1978)分别用臼齿磨损程度和体重来划分黑线姬鼠的年龄。国外有以晶体干重为依据分析年龄组成,如Lord(1959),Adamczewska-Andrzejewska(1972),Geurley(1975),Yabe(1979)等分别对白尾兔(Cottontail rabbit)、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2种田鼠(Microtus pinetorumMicrotus montanus)、和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进行了不少工作。  相似文献   

4.
大沙鼠的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鼠类生态学的研究中 ,对鼠类年龄的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年龄组成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有助于了解种群的年龄结构以及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大沙鼠 (Rhombomysopimus)是中亚地区荒漠及半荒漠草原的重要害鼠之一 ,在内蒙古西部的梭梭 (Haloxylonammodendron)林区 ,由于大沙鼠的啃咬 ,影响了该地区梭梭林的正常结实 ,从而降低了结实量[1 ] 。同时 ,大沙鼠又是鼠疫和皮肤利什曼病的重要宿主。对大沙鼠的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进行研究 ,将有助于了解其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 ,从而为有效防治大沙鼠鼠…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黄毛鼠种群年龄鉴定及年龄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眼球晶体干重,牙齿磨损度和牙齿切片观察白垩质沉积环的方法,鉴定黄毛鼠的年龄。探讨了晶体干重与年龄组之间的线性关系,将3337只黄毛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同时分析了不同月份的种群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动态和繁殖特征的趋势。通过实验证明了牙齿切片观察臼齿白垩质沉积环,用来鉴别年龄,对寿命短的动物,特别对于啮齿动物可行性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给四川短尾鼩年龄鉴定提供科学合理的鉴定方法,对1996~2012年贵州省大方县捕获的134只四川短尾鼩(雌性86只,雄性48只)体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短尾鼩平均体重为(31.12±6.48)g。根据体重的频次分配特征,参照其繁殖状况,将四川短尾鼩划分为5个年龄组,制定了各年龄组的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体重≤23.0g,亚成年组(Ⅱ)23.1~28.0g,成年Ⅰ组(Ⅲ)28.1~33.0g,成年Ⅱ组(Ⅳ)33.1~38.0g,老年组(Ⅴ)>38.0g。体重与胴体重、体长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依据体重与胴体重的回归方程,制定了各年龄组的胴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胴体重≤15.0g,亚成年组(Ⅱ)15.1~19.0g,成年Ⅰ组(Ⅲ)19.1~23.0g,成年Ⅱ组(Ⅳ)23.1~27.0g,老年组(Ⅴ)>27.0g。不同年龄组体重、胴体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参与种群繁殖的主要群体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和老年组,平均怀孕率为37.10%,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2.00%,平均繁殖指数为1.39。种群年龄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7.
灰旱獭年龄鉴定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有关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的年龄鉴定,等(1973)曾以臼齿磨损度作过描述,并划分出6个年龄组,但缺少年龄与个体发育关系的资料。国内以牙齿磨损度鉴定灰旱獭年龄与种群年龄组成尚未见报道。 灰旱獭为天山山地的优势鼠种,分布广,数量多,既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动物,又是重要的毛皮兽。我们于1983年6-8月对该旱獭的年龄鉴定方法及其年龄组成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家鼠种群年龄研究及其对预测预报的意义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关于鼠类种群的研究,国内外有不少报道,它们一般着重于种群内部结构和特征的论述,对用年龄组可作预测种群数量的依据早已引起重视,但这方面的应用尚不多见。 等(1973)用在南克麦罗沃省收集的资料来计算种群内外因子对红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tilus)5月及7月数量水平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新疆塔西河小家鼠种群年龄研究进行翌年种群数量测报,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在新疆伊犁地区多次听到当地群众反映,在昭苏、特克斯、察布查尔和尼勒克等县的山地针叶林中有一种红色灰鼠。恰好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在此期间调进了大批伊犁产的红色灰鼠皮,经核对,这些灰鼠的毛色与我国已知诸亚种均有明显差异。 迄今所知,分布于我国的灰鼠(Sciurus vulgaris)计有三亚种:1)东北亚种S.v.mantchuricus产于黑龙江、吉林及辽宁三省的山地林区;2)河北亚种S.v.chiliensis产于河北省北部;3)阿尔泰亚种S.v.altaicus产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这些亚种的毛色与天山的灰鼠显然不同。天山的灰鼠夏季其体背毛呈棕红色,尾部毛色略浅,呈橙红色,脚背与耳部毛(包括耳端毛簇)也为橙红色;冬季体背毛变为鲜  相似文献   

10.
麝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疆等地区的597号麝鼠头骨标本和其它材料,研究种群年龄组成。主要依据左侧第一上臼齿齿根的形成、生长和齿冠磨损的程度,并分析了头骨的形态变化及测量数据,以及体重、体长、繁殖等和年龄的关系,初步得如下结果: 1.根据各方面的特征,划分为六个年龄组。 2.头骨、体重、体长有明显的年龄变化。 3.种群年龄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种群中性比随年龄而有差异。新疆地区一年繁殖2—3次。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为麝鼠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1.
典型草原区达乌尔鼠兔年龄划分标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年龄鉴定是研究动物种群生态学的重要基础.作者于2009 ~2010年间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采用整洞群夹捕的取样方法捕获了198只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urica,116只雌鼠,82只雄鼠).在对样本进行常规解剖和数据记录后,根据样本的胴体重频次分布特征并参照繁殖特征,对达乌尔鼠兔进行年龄划分.分析结果表明,达乌尔鼠兔胴体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据此本文按照性别将达乌尔鼠兔划分如下3个年龄组,雌性:幼年组(胴体重≤55 g)、亚成年组(55 g<胴体重<75 g)、成年组(胴体重≥75g);雄鼠:幼年组(胴体重≤55 g)、亚成年组(55 g<胴体重<85 g)、成年组(胴体重≥85 g).并根据达乌尔鼠兔体重与胴体重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利用体重鉴定达乌尔鼠兔年龄的依据.本方法可为野外达乌尔鼠兔的年龄划分和种群结构动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黄羊种群结构及动态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机抽取1988年12月猎于内蒙古西旗的1026只黄羊,对其种群结构的研究表明:1988年黄羊种群可划分成8个年龄组,当年出生的幼体比重较大,占39.7%;具繁殖能力的雌体数占24.95%;4.5岁以上年龄组个体数占12.7%;是典型的增长型年龄结构。种群全体、2.5、3.5、5.5岁以上年龄组的性比((?)/♀♀)与1:1差异显著(P<0.05),此结果与1979年差异较大。生命表和死亡率曲线表明:种群有3个死亡高峰,分别发生在0.5、3.5和6.5岁以上年龄组。1979年和1988年黄羊种群的净生殖率(R。)分别为1.1335和0.864;1988年雌性开始繁殖的年龄有比1979年提前的趋势。30年来黄羊种群数量明显减少,分布区迅速缩小。由于黄羊的繁殖能力强和增长型的年龄结构,只要加强保护和管理,恢复扩大种群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用粪便形态特征初步研究新疆塔里木马鹿种群年龄和性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塔里木马鹿分布在干旱地区,是唯一的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特殊马鹿亚种之一.目前,塔里木马鹿种群面临着栖息地退缩和片段化的双重影响,这不仅导致了种群数量的锐减,而且也因物种遗传漂变和近亲繁殖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其濒危程度.为了有效地保护该物种,全面了解种群结构是至关重要.对塔里木马鹿粪便的长度、宽度、长度/宽度比例和体积等参数进行了测量,并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划分种群年龄.结果表明,塔里木马鹿粪便形态在不同性别之间有差异,一般雌性的粪便大于雄性(P<0.05).同时根据粪便形态对种群年龄划分为成年雄性、成年雌性和幼体等3个年龄组.  相似文献   

14.
2011 年10 月至2013 年10 月在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泸水县片马镇地区对一群怒江金丝猴的社会组织进行研究,基于野外实地记录与获得的视频资料统计猴群的个体数量,研究群数量初步估计为100 只。根据体型、毛色及是否携带婴猴等特征来划分所有个体的性别年龄组,依据单元内个体通过林窗时移动的时间间隔比单元间短的原则来划分不同繁殖单元及全雄群。所有视频中共发现22 个一雄多雌单元(OMU) 和1 个全雄群(AMU),因此怒江金丝猴的社会组织与其他金丝猴物种相似,由多个一雄多雌及其后代组成繁殖单元(OMUs)与雄性个体组成全雄群(AMU)组成重层社(Modular society);另外基于GPS 位点初步确定猴群活动的海拔范围为1 900 - 3 700 m,猴群生境面积约为12 km2 ,初步获得猴群的密度为8 只/ km2 ,比缅甸的种群密度(1 只/ km2 )大得多。基于种群性别年龄计算种群动态参数,雄雌比为1∶ 2.1, 婴雌比为1∶ 4. 7,成幼比为2.5∶ 1。与滇金丝猴种群相比,该种群有很低的婴雌比和很高的成幼比。  相似文献   

15.
王家儒 《昆虫学报》1964,(4):624-627
新北蚤属(Nearctopsylla Rothschild,1915)在我国仅有过一种的记录。1950年Ioff根据自西安未定名的松鼠(Squirrel)体上采到的一只雌蚤标本记述了Nearctopsylla(Chinop-sylla)beklemischevi Ioff,1950;至1962年Hopkins & Rothschild两氏认为其宿主可能为灰鼠(Sciurus vulgaris),迄今未见其他的报导。  相似文献   

16.
田野小家鼠种群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关于种群特征的研究,当首推夏武平等(1982)对长爪沙鼠的种群动态及其调节的研究,国内对种群特征间关系的进一步探研尚不多见,而该工作对动物种群动态的预测是至关重要的。 小家鼠(Mus musculus L.)的种群特征包括诸多方面,如性比、年龄结构、胎仔数、怀孕率和身体大小等,它们的变化均与一定的种群数量相联系,今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作一些新的探求。  相似文献   

17.
小型兽类年龄鉴定方法简评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在种群动态研究中,掌握种群年龄结构有助手估算个体生长率、达性成熟年龄、最高及平均寿命、种群出生率及死亡率等,因此种群年龄划分有其一定必要性。但是,由于在自然  相似文献   

18.
动物的年龄组成是种群的重要特征,因此,研究野生动物年龄的鉴定方法,是种群生态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狩猎动物来说,年龄鉴定的最终目的是为探索种群数量动态,为确定猎期和猎取量提供依据。测定年龄有多种方法,眼水晶体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少量无机盐组成,它本身无血管及神经,受环境的影响小,是较为稳定的组织。Lord(1959)通过棉尾兔(Sylvilagus)眼水晶体的研究后指出:水晶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不断生长,所以能根据水晶体重量来测定其相对年龄。科尔诺斯基(Kolenosky)等(1962)研究叉角羚(Antilocucapa)后认为,可根据叉角羚眼水晶体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不同地区栓皮栎种群年龄结构动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栓皮栎种群动态模型能阐明其自然种群动态的规律,揭示种群的内在机制和对种群行为进行预测。矩阵模型是一种i状态分布方法,依靠矩阵形式来处理种群的特征分布,可以模拟和预测种群中各个年龄组的数量动态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它能够从目前已知的年龄结构及种群的生存率和生育率,来推测种群的未来年龄结构。在研究栓皮栎种群动态时,也借用该模型对栓皮栎种群各年龄组的结构和数量动态作出预测。Leslie矩阵模型就是该模型中的一种,利用该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对栓皮栎种群的自然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发现,从分布中心到分布边缘,随着生境的差异,栓皮栎种群产生幼苗的年龄级、内禀增长率、生育力和幼苗的数量都发生变化,预测结果与实际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表明Leslie矩阵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反映种群动态的模型。模型表达形式简单,参数生态学意义确切,应用精度高,从而达到准确预测栓皮栎种群动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是研究种群动态的重要工具,其关键就是科学正确地划分龄级。该文研究了水灾迹地不同龄级划分方法对油松(Pinus abulaeformis)和华山松(P. armandii)种群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曲线的影响。华山松以实际年龄作为龄级划分指标时,存活曲线为Ⅱ型;地径和树高作为划分指标时,存活曲线为Ⅲ型。生存函数和累计死亡率函数也发生类似的类型变化。油松实际年龄、地径和树高作为龄级的划分指标时,存活曲线(Ⅱ型)、生存率函数和累计死亡率函数类型一致,均为直线型。死亡率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在不同树种和不同龄级划分方法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华山松地径和树高作为龄级划分的代用指标不可行,而油松可行。其主要原因是华山松树高和地径与年龄的关系为指数函数关系,而油松则为直线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把华山松地径和树高取自然对数后重新划分龄级,则存活曲线关系在地径、树高和实际年龄之间不存在差异,均为Ⅱ型。从而得出结论,地径、树高和年龄之间线性关系与否是地径和树高作为实际年龄代用指标可行性和准确性的关键。因此,在植物种群统计研究中,大小作为龄级划分代用指标要慎用。在未来研究中,种群个体年龄和大小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植物种群数量动态分析和种群统计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