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苞箭竹群落密度对土壤养分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内缺苞箭竹(Fargesiadenudata)群落3个密度在1个生长季(5~10月)内不同土壤层次的养分贮量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土壤(0~30cm)总P、速效P贮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1);而土壤总Ca、Mg贮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N、K(全量或速效)贮量密度间差异不大.在不同密度的箭竹群落样地内,除了D1样地土壤总钾贮量大于Ca外,土壤层(0~30cm)不同养分贮量(全量)大小顺序均为Ca>K>Mg>N>P.表层(L1)速效N、P和K浓度在7月份均有显著降低的现象,随后又逐渐回升.养分的变化幅度则普遍存在着表层(L1)大于下层(L2、L3),高密度(D3)大于低密度(D1),速效P大于速效N、K的现象.土壤总养分贮量与浓度在土壤层次上的分布特征明显不同,3个密度样地中L1(0~10cm)层的N、P、K、Ca、Mg贮量均低于L2(10~20cm)和L3(20~30cm)层.分析表明,箭竹群落土壤层养分贮量与密度密切相关,可能是由于密度影响到了箭竹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凋落物养分的归还、微生物活性等养分循环各个环节,从而导致了土壤养分贮量的改变.其中,密度对P、Ca贮量影响最大,Mg其次,对N、K影响最弱.随着箭竹密度的增加,越来越低的土壤总P、速效P贮量也表明,P素可能是箭竹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P不足可能是导致箭竹开花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2.
缺苞箭竹密度对其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一个生长季节内缺苞箭竹(Fargesiadenudata)紫果云杉(Piceapurpurea)原始林下不同密度缺苞箭竹群落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表明,缺苞箭竹群落生物量、净生产量、平均单株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缺苞箭竹地上部分净增长率却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一个生长季节内,缺苞箭竹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相关性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除指数生长期(7、8月)外,缺苞箭竹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比在生长季节内随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在缺苞箭竹生长的指数生长期,中等密度有较大的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比.缺苞箭竹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取决于密度和生长时期,密度对缺苞箭竹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莲的不同品种,土壤的pH值、水位的调节、光照和温度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生态条件的栽培观察。试验结果表明:莲的不同品种按其生态习性,可分为深水、浅水及缸盆钵植三个栽培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e Yi)种子的老化机理和不同大小种子间的差异,对其进行了人工老化处理和大、中、小三组种子的区分,并分别对种子活力,总抗氧化能力,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进行测定。发现经人工老化后种子活力显著降低,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随老化程度加深而上升,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力随老化程度加深而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则出现上升的趋势,但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丙二醛的比值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丙二醛的比值能够很好的反映种子老化的程度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总抗氧化能力、电导率和种子活力有很好的相关性。中等大小种子活力最高,总抗氧化能力和几种酶活性均随种子增大而提高,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则随种子增大而减小,种子大小是与各指标相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缺苞箭竹是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主要食用竹种之一,是该区天然分布最广的一种箭竹,掌握其地理分布对于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整理,获取缺苞箭竹有效分布记录共73条,同时对保护区气候、土壤、地形和蒸散4类45个环境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分析,筛选出7个气候变量、3个土壤变量、2个地形变量和2个蒸散变量作为模型输入;进而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模拟缺苞箭竹的地理分布,分析环境变量对缺苞箭竹分布的影响,并划分适生区等级,分析适生区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基于最大熵模型的缺苞箭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C值为0.932,模型结果很好,可信度高。刀切法检验结果表明,最冷月份的最低温度、海拔、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最潮湿月份的降雨量、年温度范围对缺苞箭竹分布影响较大。适生区分析显示,缺苞箭竹集中分布在保护区西部,适生面积为584.76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1.13%,其中最适生区面积103.15 km2,其特征是最冷月份的最低温度-15~-9℃,海拔2148~3468 m。研究认为,最大熵模...  相似文献   

6.
土壤养分库对缺苞箭竹叶片养分元素再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3个密度的缺苞箭竹群落的土壤养分库和叶片养分元素再分配能力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箭竹群落的土壤N、K贮量没有显著差异,土壤P贮量随着密度增加而显著减少(P〈0.01),土壤Ca和Mg贮量则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不同密度的箭竹叶片N和K的再分配能力没有显著差异,叶片P的再分配能力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Ca和Mg随着箭竹密度的增加在凋落叶中有显著积累的趋势。这表明,基于密度的箭竹叶片养分元素再分配能力与土壤养分库的大小密切相关,可能的机理过程是不同密度的箭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养分库的大小,土壤养分库通过反馈机制导致箭竹叶片养分元素再分配能力的变化,体现了土壤与植被之间的互动关系。综合分析表明,P可能是限制缺苞箭竹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密度对缺苞箭竹凋落物养分归还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缺苞箭竹-紫果云杉原始林下,选取3个密度(D1、D2、D3)的缺苞箭竹,研究了密度对缺苞箭竹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密度缺苞箭竹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793.2、1135.7和1458.5kg.hm-2,C归还量分别为370.7、516.2和671.5kg.hm-2,5种主要养分归还量分别为16.3、22.9和29.3kg.hm-2,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各密度养分年归还量中均以Ca最高(占总量的48%~58%),P和Mg最低(3%~5%),总体排序为Ca>N>K>Mg、P.除高密度(D3)缺苞箭竹在8月有一个凋落与养分归还小峰外,10月生长季末是各密度缺苞箭竹凋落及养分归还高峰期.不同密度缺苞箭竹叶N和K的再分配能力无显著差异,P的再分配能力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强,Ca、Mg则显著积累.缺苞箭竹P的养分利用效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表明P可能是缺苞箭竹生长更新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8.
缺苞箭竹密度对养分元素贮量、积累与分配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缺苞箭竹(Fargesiadenudate)-紫果云杉(Piceapurpurea)原始林下不同密度缺苞箭竹群落的养分元素贮量与分配动态以及养分元素在一个生长季节内的积累量。结果表明:地上、地下部分的N、P、K、Ca、Mg贮量均随着箭竹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养分元素贮量排序为:K>N>Ca>P>Mg。密度较大的箭竹群落(D1和D2)中,地上部分的N、P和K贮量大于地下部分,而密度较小的箭竹群落(D3)中P和K贮存于地下部分的比例较大,3个群落中的地下部分Ca和Mg贮量均大于地上部分,且地下部分的养分元素贮量的比例随着箭竹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养分元素的总积累量排序为:K>N>Ca>P>Mg,且地上部分和群落的总积累量随着箭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总积累率以D1群落最大,3个群落的养分元素积累率大小顺序为:Mg>Ca>P>N>K。地下部分(根系和鞭)养分元素贮量比例随着箭竹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地上部分(叶、枝和竹杆)养分元素贮量比例随着箭竹密度增加而上升。密度对缺苞箭竹养分贮量、积累和分配动态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竹缺爪螨生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报道严重危害毛竹生长和害螨--竹缺爪螨在不同温度下生长,发育历期以及在竹林间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20-35℃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其发育历期缩短,温度与发育历期呈直线回归关系:Y全代=651573-1.6250X(=-0.98);光照是影响竹缺爪螨的卵,幼螨存活及成螨产卵量的重要因素。在竹林间,毛竹换叶,降雨量,天敌数量是影响竹缺爪螨种群消长的和重要因素,最后提出综合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亚高山针叶林的林下、小林窗(130 m2)、中林窗(300 m2)和大林窗(500 m2) 4种林冠环境中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分株种群特征进行调查, 研究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和克隆形态可塑性。研究结果表明: (1)分株生物量、基径、高度以及分株各构件生物量随林冠郁闭度减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在小林窗中达到最大值; (2)大林窗中, 根生物量分配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冠环境, 随林冠郁闭度增大, 分株不断增大叶生物量分配、比叶面积和分枝百分比等地上部分投资, 以适应低光环境; (3)比茎长和比地下茎长随林冠郁闭度增大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 在小林窗值最低, 分枝强度在小林窗和中林窗中显著高于林下和大林窗环境。结果显示, 缺苞箭竹在不同林冠环境中具有生物量分配和克隆形态的可塑性, 以利于种群对光资源的有效利用。小林窗环境是缺苞箭竹较适宜的生境, 生物量积累最多, 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个生长季节内,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原始林下不同密度缺苞箭竹凋落物及其生物元素含量的动态,比较了凋落物与新鲜叶中生物元素含量的差异,探讨了生物元素在缺苞箭竹体内的潜在内转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内,缺苞箭竹凋落物量随着缺苞箭竹密度增加而增大。凋落物中C、N、P、K含量随着缺苞箭竹密度增加而减小,但Ca、Mg含量随着缺苞箭竹密度增加而增大。凋落物和新鲜叶中的C含量无显著差异,且二者均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凋落物的N、P、K含量表现为在5、6、7月依次升高,7月以后逐渐下降的格局,且凋落物中的含量明显低于新鲜叶;凋落叶的Ca含量明显高于新鲜叶,但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凋落叶的Mg含量在缺苞箭竹指数生长期最低,而新鲜叶中Mg含量在缺苞箭竹指数生长期最高。缺苞箭竹密度对生物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无显著影响。内转移率表现为K>N>P,且P的内转移率随着缺苞箭竹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但缺苞箭竹密度对K、N的内转移能力影响较小;C在缺苞箭竹植株体内的内转移现象不明显;Ca在凋落物中的积累率随缺苞箭竹密度增加而增大;Mg元素的积累率随着缺苞箭竹密度增加越来越高,而内转移率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12.
李腾飞  李俊清 《生态学报》2009,29(8):4512-4516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缺苞箭竹的总酚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采集到的不同器官中均有酚类物质分布,总酚含量最高的为叶龄超过1a的老叶(2.05%),笋中的总酚含量最低(0.20%).海拔高度和日照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含量变化,在海拔高和光照强的条件下,幼嫩器官中的总酚含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研究分析了缺苞箭竹各器官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大熊猫采食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苞箭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泽民  杨万勤 《生态学杂志》2006,25(11):1370-1374
缺苞箭竹是四川西部亚高山针叶林下层重要的优势植物种群。对缺苞箭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龄级缺苞箭竹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数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而放线菌数量无显著差异,土壤酶活性比值(R/S值)平均分别为2.36、2.08和1.08。各龄级缺苞箭竹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蛋白酶、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以及多酚氧化酶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R/S值平均分别为1.48、1.57、2.14、1.37、1.98和1.67。各龄级缺苞箭竹间相比较,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数量及各土壤酶活性总体上表现3、5、7龄>9、11、13龄>1龄竹,而放线菌数量在各龄级之间无显著变化,即箭竹在幼龄阶段(1~5龄)随竹龄增加根际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逐渐增加,以后随竹龄老化,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15.
上海麻雀生态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雀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Stejnerger在我国分布最广(郑作新,1958),是典型与人共居的鸟类。定居欧洲的两种麻雀 P.domesticus,P.montanus学者们都认为有害(布氏,1956:什氏,1956;1944;1952)。我国近年来对麻雀亦颇多研究与讨论,若能逐步搞清它们的生态活动,将有助于对它们数量的控制。潘炯华等1960年曾较详细地研究华南麻雀之生态,但华东地区有关生态资料很少。兹将1960—1962年上海西郊地区麻雀生态初步观察提出报告。  相似文献   

16.
栉江珧生态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存有 《四川动物》1993,12(4):29-31
栉江珧Pinna (Atrina) pectinata Linne是热带和温带分布很广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一类大型海产瓣鳃类软体动物,广东已有人工养殖的,但对其生态研究少见。为了适应栉江珧人工养殖之需要,笔者于1989—1992年对其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报告于后。1 材料和方法从汕尾采20余个体于室内养殖作年龄生长与繁殖观测,作其余生态因子测定用的个体采自海丰和南澳。野外生境考察在汕尾、海丰和南澳进行。测试中海水比重用精  相似文献   

17.
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和拐棍竹(F. robusta)分别是岷山和邛崃山山系野生大熊猫取食频率最高的竹种。本文以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的缺苞箭竹和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拐棍竹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其营养成分、单宁和总酚含量,明确二者的饲用品质差异,以期为野生大熊猫潜在栖息地、廊道以及人工纯林等建设的竹种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缺苞箭竹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显著优于拐棍竹(P0.05);(2)拐棍竹的笋、茎的钙和笋、叶磷含量显著优于缺苞箭竹(P0.05);(3)氨基酸总量、单宁和总酚含量,拐棍竹的叶均更优(P0.05),但缺苞箭竹的笋、茎单宁含量更优(P0.05),且缺苞箭竹的笋总酚含量、茎氨基酸总量含量均更优(P0.05);(4)粗脂肪含量,缺苞箭竹的茎、拐棍竹的笋和叶的含量稍优,但不显著(P0.05)。两竹种在营养成分、单宁和总酚含量上的饲用价值各有优劣,配合食用,粗蛋白、氨基酸总量、钙和磷可形成互补,并减少单宁、总酚的摄入。鉴于两竹为大熊猫喜食竹种,可作为野生大熊猫潜在栖息地、廊道和人工纯林建设的竹种,在岷山和邛崃山山系的相关区域混合栽种。  相似文献   

18.
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和拐棍竹(F.robusta)分别是岷山和邛崃山山系野生大熊猫取食频率最高的竹种。本文以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的缺苞箭竹和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拐棍竹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其营养成分、单宁和总酚含量,明确二者的饲用品质差异,以期为野生大熊猫潜在栖息地、廊道以及人工纯林等建设的竹种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缺苞箭竹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显著优于拐棍竹(P<0.05);(2)拐棍竹的笋、茎的钙和笋、叶磷含量显著优于缺苞箭竹(P<0.05);(3)氨基酸总量、单宁和总酚含量,拐棍竹的叶均更优(P<0.05),但缺苞箭竹的笋、茎单宁含量更优(P<0.05),且缺苞箭竹的笋总酚含量、茎氨基酸总量含量均更优(P<0.05);(4)粗脂肪含量,缺苞箭竹的茎、拐棍竹的笋和叶的含量稍优,但不显著(P>0.05)。两竹种在营养成分、单宁和总酚含量上的饲用价值各有优劣,配合食用,粗蛋白、氨基酸总量、钙和磷可形成互补,并减少单宁、总酚的摄入。鉴于两竹为大熊猫喜食竹种,可作为野生大熊猫潜在栖息地、廊道和人工纯林建设的竹种,在岷山和邛崃山山系的相关区域混合栽种。  相似文献   

19.
冷箭竹生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1-1990年对冷箭竹(Bashaniafangenia)开花、结实、种子萌发、幼苗更新复壮等生殖特性进行了观察。冷箭竹开花周期为45-55年,开花持续期约10年,1983年盛花期测定茎秆上着生花序的长度平均为170.8cm,每1茎秆上的小花数为1280.3枚,每朵小花从开放至萎蔫的持续期约6天,花药持续开裂时间为0.77天,花粉生活力达96.7%,柱头承受花粉时间为2.3天,雌蕊子房发育为果实平均为3586粒/m ̄2,未受粉的瘪粒为13994粒/m ̄2。种子生活力为27.6%,种子发芽率为15%-20%,当年生幼苗成活率为76%-93%。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1981—82年期间我们在鼎湖山森林生态定位站进行采集和调查所得的资料,对该地区所发生的高等真菌的一般生态学特性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