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苞鞘花     
正大苞鞘花(Elytranthe albida),为桑寄生科的寄生灌木,高达3 m,全株光滑无毛。叶对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至长卵形,长6~16 cm,宽3~6 cm;叶柄长2~3 cm。穗状花序,腋生,总花梗长约1 cm,基部具2~3对鳞片,具花2~4朵;花具  相似文献   

2.
多花野牡丹     
多花野牡丹(Melastomaaffine)是野牡丹科野牡丹属常绿灌木,它具有生长旺繁殖快的特点,又由于它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果实可以食用,全株又可供药用,是一类具有多种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多花野牡丹常生长在林荫下较潮湿的地方,叶对生,呈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叶两面均被糙伏毛,叶柄也有鳞片状的糙伏毛。叶表面基生脉5条,少数有7条。花朵较大,直径约5厘米,常是多朵簇生于枝顶,故名多花野牡丹。花朵颜色鲜艳,为粉红色或紫红色。花期为5—6月。每年春夏之交,如果去福州鼓山游玩,便可看见路旁一片姹紫嫣红,煞是灿…  相似文献   

3.
在扫描电镜下首次观察了桦木科鹅耳枥属千金榆花序和花的形态发生过程。千金榆雌花序由多个小聚伞花序螺旋状排列组成;每个小花序原基分化出1枚初级苞片和一团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由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分化形成2个花原基和2个次级苞片;每个花原基分化出2个心皮原基,形成1个二心皮雌蕊;次级苞片远轴面发育快于近轴面,呈不均等的联合状;雌蕊基部有1层环状花被原基。雄花序为柔荑状,由多个小聚伞花序螺旋状排列组成;每个小花序原基分化出1枚初级苞片和一团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由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分化出3个花原基分区,并分化形成3朵小花,小花无花被,位于两侧的小花分别有2枚雄蕊,位于中央的小花有4枚雄蕊,雄蕊共8枚,稀为10枚,该3朵小花为二歧聚伞状排列,其花基数应为2基数。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蜜蜂访花偏爱性与花朵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进行了砀山酥梨Pyrus bretshneideri Dangshan、巴梨Pyrus communis Bartlett、黄梨Pyrus bretschneideri Huang和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蜜蜂访花行为的观察,及其花朵特征:花蜜糖含量(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花粉中18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及挥发性物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00-17∶00,油菜的访花蜜蜂数量数量多于砀山酥梨;7∶00-17∶00,巴梨的访花蜜蜂数量均高于黄梨和砀山酥梨;油菜的蜜蜂访花频率(28.35朵/min)显著高于巴梨(19.91朵/min)、黄梨(18.02朵/min)、砀山酥梨(11.72朵/min),且巴梨、黄梨的显著高于砀山酥梨(P<0.05)。巴梨花蜜蔗糖含量为0.001 mg/mL,显著低于砀山酥梨和黄梨(0.194 mg/mL、0.112 mg/mL)。花粉氨基酸各组分占比基本相同,巴梨半胱氨酸(Cys)高于其它,砀山酥梨精氨酸(Arg)高于油菜...  相似文献   

5.
王文采 《植物研究》2014,34(2):145-147
描述了自四川发现的毛茛科翠雀属一新种,叉角翠雀花。此新种的萼片具叉状角状突起而与弯距翠雀花有亲缘关系,但其叶片3深裂,下面无毛,花3~5朵排列成伞房花序,花梗被白色短柔毛,无腺毛,萼距稍向下弯曲,花瓣不2裂,而与弯距翠雀花相区别。  相似文献   

6.
对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纵生芽中长春朵灵和泻花碱进行薄层色谱分离。讨论了吸附剂、溶剂系统对长春朵灵和泻花碱比移值(R_t)的影响。给出了不同系统下长春朵灵和泻花碱的R_t的值。  相似文献   

7.
新小竹花形态结构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小竹(Neomicrocalamus prainii)是一种小型攀援竹类,笋秆两用型竹种。该研究通过形态观察和石蜡切片的方法对新小竹花器官形态及解剖结构特征进行观察与描述,为研究竹类植物的生殖生物学提供新的理论信息。结果显示:(1)新小竹的花序为无限花序,没有小穗柄,成熟小穗平均长度为2.98 cm;每个小穗约有4~6朵小花,其中3~5朵为可育小花,顶端均有1朵不育小花;小穗基部有2~4个苞片;小穗轴每节长约0.52 cm。(2)新小竹的可育小花包括1片内稃、1片外稃、3枚浆片(浆片2大1小,边缘光滑)、6枚雄蕊和1枚雌蕊;雄蕊呈梭型,雌蕊羽毛状柱头三裂。(3)新小竹成熟花粉粒多为二核,具1个萌发孔;花药具有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结构组成,绒毡层为腺质型;花药发育过程还存在多种异常情况。(4)新小竹子房一室,侧膜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大孢子母细胞由1个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合点端1个大孢子分化成为功能大孢子,由功能大孢子经过有丝分裂形成多核胚囊,直至发育成熟。研究表明,新小竹雄配子体存在发育异常现象,但大部分发育正常,其结实率低不仅与内在因素有关,外部环境也可能是导致其结实率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3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1册(上)中的实验十二,"观察花的基本结构"实验所用材料是桃花,应用桃花做实验,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不便:1)桃花的开花有一定的季节,往往与实验的时间无法衔接;2)采摘桃花受限,实验要消耗大量的材料(一般1个学生以准备3朵花为宜,这样1个400人的年级需用1 200朵以上的花朵,一般的果农很难接受).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 3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 1册(上 )中的实验十二 ,“观察花的基本结构”实验所用材料是桃花 ,应用桃花做实验 ,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不便 :1 )桃花的开花有一定的季节 ,往往与实验的时间无法衔接 ;2 )采摘桃花受限 ,实验要消耗大量的材料 (一般 1个学生以准备 3朵花为宜 ,这样 1个 4 0 0人的年级需用 1 2 0 0朵以上的花朵 ,一般的果农很难接受 )。如果购买又需要一笔开支。经过反复的实验 ,发现一般普遍栽培的天竺葵( Pelargonium hortorum bailey)是完成“观察花的基本结构”实验的好材料。它是 1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1…  相似文献   

10.
黄燮才   《广西植物》1984,(4):317-318
<正> 灌木,高约2米,树皮灰棕色;当年生小枝被棕黄色粗毛,去年生小枝近于无毛。叶纸质,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被稀疏粗毛,后变无毛,中脉在上面稍凹陷,在下面明显凸起,侧脉每边6—8条,上面不明显,下面较清晰,叶柄长约2毫米,被粗毛。花绿黄色小,直径约5毫米,2—3朵簇生于叶腋内;花梗长约2毫米,被粗毛;小苞片1枚;萼片3枚,小,三角  相似文献   

11.
慈姑花的开放式样及其花粉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野生慈姑(SagitariatrifoliaL.)居群的性表达状态及其花粉流散布规律进行了观测。慈姑雌雄同株,单株雄花数是雌花数的3.6倍。雌雄花单花期均为1d,但二者开放式样不同。尽管雌花的数目较少,但在1d内开放较多的花,其花的开放速率比雄花快。在居群水平上表现出雌雄花比例随时间大幅度波动。在传粉者进行的2612次访花活动中,传粉者表现出偏“雌性”访问,对每朵雌花的访问是雄花的1.4倍。用番红染色法标记慈姑的花粉运动表明,花的不同开放式样影响花粉流的散布。当雄花数占高比例时,花粉主要在邻近的个体间散布;而雄花的比例较低、雌花相对较多时,花粉远距离散布的强度加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云南省独龙江地区的特有植物俅江蜡瓣花(金缕梅科)的习性及生境进行了观察,详细地补充描述了该种植物的花序及花部的外部形态特征,确认该种不同于中华蜡瓣花和西域蜡瓣花。中华蜡瓣花的花序较短,长3~5 cm,常具花10~25朵,退化雄蕊5,鳞片状,稍2浅裂,裂片顶端较尖,花柱长6~7mm;而俅江蜡瓣花的花序较长,长3~8cm,常具花20~40余朵,退化雄蕊5,红色,2全裂至基部,裂片10,棍棒状,长o.5~o,6mm,顶端钝,花柱很短,长1.5~2.omm而明显不同于前者。中华蜡瓣花广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等地,而俅江蜡瓣花则仅局限地分布于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地区的中海拔山地。因此,我们支持将俅江蜡瓣花作为一独立的种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餐桌用花是花卉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和地区,餐桌用花习惯也不一样。大的宴会餐桌用花要求典雅庄重、朴素大方,根据接待档次、入席人数、宴请地点、自然季节等特点,精心设计和选择花材。本期封面是介绍的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国宴上的几件作品。图2是20余人同桌用餐的圆型桌面上的圆形对称的图案,以天门冬枝叶作底,摆放粉、玫红、白色的香石竹,用一品红的上部红叶组成4朵红花,外缘的绿色花环上镶点红叶黄花,热烈大方。图3以肾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泰国雨久花属Monochoria C.Presl一新变种:窄叶鸭舌草M.vaginalis var.angustifolia G.X.Wang。该新变种与原变种鸭舌草M.vaginalis var.vaginalis都具有类似的总状花序,但前者的叶片为窄披针形,3-7×0.3-2.0cm,叶片宽长比在0.1-0.4之间,叶基部裂片最长不超过2mm,总状花序具花3-7朵,而原变种鸭舌草的叶片较宽,为卵心形或心形,4-9×2-8cm,叶片宽长比在0.5-0.95之间,叶基部裂片最长可达到2cm,总状花序  相似文献   

15.
海切叶蜂的筑巢和访花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蒙艳华  徐环李 《昆虫学报》2007,50(12):1247-1254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重要野生传粉昆虫海切叶蜂Megachile maritima的筑巢和访花行为对保护其栖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目测及拍照等方法对海切叶蜂的整个筑巢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以2 m×2 m 样方的方式观测海切叶蜂的访花频率、单花停留时间及日活动规律等访花行为,其中日活动规律每天连续观测,共观测7天。【结果】海切叶蜂在沙土中筑巢,每巢只有一个巢室,其筑巢过程为:寻找合适的筑巢地点,挖巢,构建巢室,采集蜂粮,产卵,封住巢室,筑完一个巢。它连续筑完一个巢大约需要9 h。海切叶蜂构建一个巢室需要切取26~29片叶子,为每巢室采集蜂粮11~12次,每巢室内产卵1粒;在塔落岩黄芪和细叶益母草上的平均访花频率分别为(13.23±6.49)朵/min和(16.72±4.84)朵/min,平均单花停留时间分别为(3.08±2.48)s和(2.49±1.31)s。晴天,海切叶蜂在12:00~14:00期间活动较活跃。【结论】海切叶蜂不同个体之间的筑巢行为相似。该蜂在塔落岩黄芪和细叶益母草上的访花过程、访花频率及单花停留时间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2008~2009年在贵阳市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开花期对访花食蚜蝇进行调查,共发现在金叶女贞上采食花蜜的食蚜蝇28种,隶属于2亚科17屑,其中贵州新纪录14种;比较4个不同环境中的访花食蚜蝇多样性,高低依次为:河滨公园、省委大院、师大宝山校区和青云路,其中植被条件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因子,而人的活动频繁程度则影响其均匀度.不同环境下访花食蚜蝇的相对密度、访花频率、花序上滞留时间和花序受访频率的值最大的分别是2.225±0.171头/m2(师大宝山校区)、12.633±8.227朵/min(省委大院)、91.314±88.666s(河滨公园)及1.633±1.245头/min(师大宝山校区),除了食蚜蝇自身所决定的访花频率和在花序上滞留时间差异不显著之外,其它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访花数量分别于上午10:00~11:00和下午15:00~16 : 00出现大小两个峰值.  相似文献   

17.
大花百子莲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2年对引种植物大花百子莲在中国上海市人工种群的开花物候、结实情况进行观测记录,从不同水平分析了大花百子莲的开花物候对其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花百子莲在引种地的开花时间为6月初至7月末;种群花期历时40 d左右,单株花期在14~31 d波动,单花寿命主要为2~3 d;2年的开花振幅平均在6朵·株-1·d-1左右,花朵开放百分率值在3.69%~4.87%左右,平均开花式样为11~17朵。(2)大花百子莲种群内2007年比2008年的各项开花物候指标均提前6~9 d;种群开花进程为渐进式的双峰曲线;种群花期重叠时间较长,2年的平均开花同步指数分别为0.663、0.695;植株个体相对开花强度主要分布频度为50%~70%。(3)开花物候指数与座果率的相关分析表明,始花时间与开花数目、座果数、花期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开花数目与座果数、花期长度以及花期长度与座果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一花序内单花所发育成果实的数量与单花开放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大花百子莲始花时间早的植株比始花时间晚的植株花期更长,开花数目多的植株比开花数目少的植株花期更长,花期长的植株比花期短的植株座果率更高;而且在同一花序上,越早开放的单花其结实的可能性越大。作为引种植物,大花百子莲开花物候年度间具有相似性,说明其在引种地可以适应环境压力,形成稳定的开花时间与开花模式;较长的花期重叠和大量的开花数目可以吸引较多的传粉者访问,为其生殖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春季油菜花盛开时,到菜地里捕捉一只菜粉蝶,用一个纸盒将它关闭5-6个小时,待它饥饿时,将它从纸盒中取出,用手轻轻地夹住它的翅,摘一朵新鲜的油菜花,用花心接触菜粉蝶触角基部的口器,这时可以看到:从菜粉蝶的口中伸出一根细长的管子直插花心去吸取花密,这就是菜粉蝶的虹吸式口器。一会儿,待花蜜吸尽后,小管子又象弹簧一样很快缩回去。换一朵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朵椒引种栽培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了种子处理方法、育苗密度、苗木控制措施等试验,为朵椒的规模化人工栽培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南京郊区小菊访花昆虫的行为与活动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伟  刘勇  陈发棣  戴华国 《生态学杂志》2008,27(7):1167-1172
2006年6-10月对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内栽培小菊的访花昆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菊的访花昆虫有32种,多数隶属于膜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不同月份访花昆虫的种类不同;不同种类访花者的形态特征、访花目的及访花行为有所不同,在植物传粉中的作用有很大差异;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为小菊的主要传粉者,其种群数量大,平均访花频率达16朵·min-1;晴天,西方蜜蜂和大红蛱蝶(Vanessa indica)的访花蜂数与温度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76,0.887);气温骤降、阴天及降雨会影响访花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同一天内不同时间,访花昆虫的访花频率有差异,一般每天11:00-13:00的访花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