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克隆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 (Guenée)性肽受体基因并分析其表达模式, 为深入研究性肽与交配后反应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方法, 从烟夜蛾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得到性肽受体基因cDNA全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烟夜蛾性肽受体基因cDNA全长2 048 bp, 命名为HassSPR(GenBank登录号: AFH53182.1)。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1 275 bp, 编码424个氨基酸残基, 序列中含有7个跨膜域结构, 预测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48.6 kDa和9.25。序列比对分析表明, HassSPR与近缘种棉铃虫H. armigera和其他蛾类性肽受体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达98.35%和超过84%, 与已经报道的其他昆虫的性肽受体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也在64%以上。不同组织表达分析表明, HassSPR在测定的1日龄雌蛾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 以在脑中的表达量最高。时序表达分析表明, 在羽化前1 天至羽化后6日龄雌蛾的信息素腺体中均有表达, 以3日龄表达量最高。雌蛾交配后, HassSPR在性信息素腺体和脑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 而在交配囊和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结论】从烟夜蛾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克隆得到性肽受体基因HassSPR, 其表达模式提示该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雌蛾的生殖生理和生殖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2.
应用行为观察、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雄性棕色田鼠在交配后血清中的雌二醇(E)、与交配行为有关的脑区E免疫阳性细胞数目(E-IRs)、雌激素β受体(ERβ)免疫阳性细胞数目(ERβ-IRs)的变化。将睾丸下降的成年雄性棕色田鼠分成3组:(1) 对照组:嗅闻24 h新鲜锯木。(2) 暴露组:嗅闻24 h动情期雌鼠底物。(3) 交配组:与动情期雌鼠交配24 h。 放射免疫检测血清中的E浓度,交配组比暴露组、对照组显著增高,暴露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通过免疫组化检测与性行为有关的脑区:弓状核(ARC)、终纹床核(BST)、隔外侧核(LS)、杏仁内侧核(ME)、内侧视前区(MPO)、下丘脑腹内侧核(VMH)E-IRs和ERβ-IRs,E-IRs在交配组比对照组和暴露组各区域都显著增多,暴露组比对照组在隔外侧核显著增多外,其他区域无显著差异。ERβ-IRs在这3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而且ERβ免疫阳性细胞颜色浅淡。结果表明:雌激素对雄性棕色田鼠的交配活动起一定的作用,但可能通过其他受体,ERβ在雄性棕色田鼠的交配活动中可能未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藏酋猴交配活动中的性打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成培 《兽类学报》1993,13(3):172-180
1986—1987年期间,对藏酋猴(Macaca thihetana)黄山鱼鳞坑群交配活动中的性打搅行为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观察和研究。在766次交配中,交配个体受到了266次性打搅。性打搅行为大部分发生在交配雄性开始爬跨雌性时(89.2%),较少发生在交配雄性爬跨雌性之前(0.7%)和射精时或射精后(10.1%)。在266次有性打搅的交配中,参加性打搅的个体达473只次,其中,成年个体参于性打搅的频率高于亚成年和幼年个体,而雌雄个体之间各自参于性打搅的频率无明显差异。各个体因在群中的顺位不同,其参加交配活动和受到的性打搅的频率也不同。高顺位雄性和低顺位雌性比低顺位雄性和高顺位雌性较多地参于交配活动,同时它们受到的性打搅的频率也较高。因此,受到性打搅频率的高低与参于交配的频率有关,而与个体顺位的高低无关。在性打搅的行为类型中,63.8%是性打搅者直接朝着交配的雄性,6.6%朝着交配的雌性,29.6%无明确朝向。低顺位雄性和雌性的性打搅行为很少能中断高顺位雄性的交配活动,而高顺位雄性的性打搅却能成功地中断低顺位雄性或雌性的交配活动。然而,在266次有性打搅行为发生的交配中,仅8.6%的交配被性打搅中断。为此,本文就不同性别和顺位的个体所进行的性打搅行为的动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勇  康乐 《昆虫学报》2002,45(3):397-400
大多数动物在繁殖过程中,雌性在繁殖过程中要比雄性付出更大投资,如相对于精子较大的卵子细胞,较长的育幼时间等,因而在交配过程中,雌性具有选择权,而雄性之间相互竞争以取得与雌性的交配权。然而自然世界中并不总是竞争的雄性(competitive male)-选择的雌性(selective female)这种婚配形式。在螽斯类昆虫中,雄性同样具有较大的父方投资。在繁殖期间,雄性螽斯争相鸣叫,求偶,且在交配后要给予雌性特殊的营养物质-精包,供雌性取食。因此在特定情况下,雌性之间将进行竞争以获取雄性配偶,雄性变得更具有选择性。影响这种性角色逆转的主要因素是可获得资源的紧缺。父方投资理论和性选择理论预测雄性显著地对后代投资时,雌性将表现出典型的雄性特征,她们竞争追求性活跃的雄性,而雄性将表现出典型的雌性特征,对配偶具有选择性。螽斯类昆虫中这种特殊的性角色逆转现象符合性选择理论和父方投资理论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催产素及其受体与哺乳动物的生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衡宇  杨增明 《动物学报》2001,47(4):453-458
催产素(OT)是一种9肽激素,主要由哺乳动物下丘脑产生,以神经内分泌,旁分泌或自分泌形成,在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催产素受体(OTR)是与G-蛋白相耦联的膜蛋白,通过激活磷脂酶C发挥其生理作用,OT在交配,分娩,哺池时由神经垂体(垂体后叶)脉冲式释放,促进子宫平滑肌和乳腺肌上皮细胞收缩,利用精子运行,胎儿娩出和射出乳汁,OT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调节母性行为,在性腺中促进某些物种的黄体形成,OT与PGF2a共同作用使有蹄动物黄体退化,以上过程都依赖于OT和OTR基因的时空特异性表达,多种激素参与它们的表达调控,但OT的生理作用有时也可被其它途径所替代。  相似文献   

6.
VPAC、PAC受体是近年发现的开发2型糖尿病药物的重要靶标,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ACAP)、血管活性肠肽(VIP)则是它们的天然配体,与受体结合激活后能促进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既能保护细胞又不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和糖原分解,因此其配体相关化合物的开发研究成为开发2型糖尿病药物的重要方向。目前针对VPAC、PAC受体开发的配体类似物主要包括了肽类和非肽类小分子两大类,但它们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至今仅有一个药物进入到临床研究阶段。本综述系统总结了目前针对VPAC、PAC受体为靶标的肽类和非肽小分子药物的开发研究现状,可为将来此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郑凯迪  杜永均 《昆虫学报》2012,55(9):1093-1102
蛾类昆虫性信息素受体首先从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和家蚕Bombyx mori中鉴定出来, 到目前为止已经克隆得到了19种蛾类昆虫的几十种性信息素受体基因, 并且这些基因在系统发育树中聚成一个亚群。性信息素受体从蛾类蛹期开始表达, 主要表达在雄性触角的毛形感器中, 少部分受体在雌性触角、 雄性触角其他感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中也有表达。大部分蛾类性信息素受体的配体并不是单一的, 而是能够对多种性信息素组分有反应, 部分性信息素受体还能够识别性信息素以外的其他物质, 还有一部分性信息素受体的识别配体目前尚不清楚。另外发现在雌性蛾类触角中也存在一些嗅觉受体能够识别雄性分泌的性信息素。在蛾类性信息素受体与性信息素识别的过程中, 性信息素结合蛋白不仅能够特异性地运送配体到嗅觉神经元树状突上, 还能够提高性信息素与性信息素受体之间的结合效率。另外, OrCo类受体与性信息素受体共表达在嗅觉神经元中, 在蛾类性信息素受体与配体的识别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蛾类信息素对神经元刺激的终止并非由性信息素受体控制, 而是由细胞中的气味降解酶等其他因子调控。蛾类性信息素受体研究中还有很多疑问需要解答, 其过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甘丙肽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已经克隆了3种甘丙肽受体(GalR1, GalR2, GalR3),它们都是与G蛋白相偶联的受体.3种甘丙肽受体的氨基酸序列、药理学特性以及第二信使系统各不相同.GalR1/3受体可以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并可以激活钾通道,GalR2受体可以激活磷脂酶C并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用RNA印迹、反转录PCR以及原位杂交等技术对上述3种甘丙肽受体在人、大鼠和小鼠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提示不同的甘丙肽受体可能参与不同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昆虫知识》2007,44(3):310-310
易挥发的信息素11-cis-vaccenyl acetate(cVA)是由雄性果蝇产生的,来自几个方面的证据表明,它通过对嗅觉受体神经元中的Or67d受体的一种效应来引导交配行为。涉及对Or67d基因的定向突变的一个实验证实,事实的确是这样,但却有一个曲折:在2个性别中cVA都发挥作用,但在雄性中它抑制交配行为,在雌性中它鼓励交配行为。缺失Or67d的突变雄性错误地向其他雄性求偶,而有同样突变的的雌性对求偶的雄性却变得不是很接受。这项工作表明,信息素是通过单独一个专门的嗅觉通道来探测的,该通道在解剖上和功能上都与常见气味的组合性多通道编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非优势顺位雄性黄山短尾猴的交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雄多雌、顺位决定交配机会、雄性偏斜繁殖的非人灵长类社会中,低顺位雄性为提高自己的繁殖成功率,通常采取多样的交配策略以获得较多的交配机会。对非优势顺位雄性交配策略的研究可以增加对灵长类社会性行为复杂性的理解,对于深入探讨动物的婚配制度及繁殖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目 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在2012 年9 -12 月(交配期)记录了安徽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1 群中4 只成年雄性个体的交配及有关的行为。研究发现:(1)非优势顺位雄性个体在远离优势顺位雄性视野范围的交配频次和交配时间显著高于优势顺位视野范围内;(2)与优势顺位雄性个体相比,非优势顺位雄性的强行交配(forced copulation)和隐秘交配(clandestine copulation)比例较高;(3) 就交配对象而言,对成功生育的雌性个体,优势顺位雄性在选择交配对象时具有明显的倾向性,非优势顺位雄性在选择时倾向性不显著;对未生育的雌性,优势顺位雄性更倾向于选择没有生殖经历的亚成年雌性个体,非优势顺位雄性则倾向于选择处于哺乳后期的成年雌性个体;(4)在具体交配策略上,优势顺位雄性选择跟随(follow) 雌性,非优势顺位雄性则通过做鬼脸 (grimacing)和性追求(sexual chasing)直接获取交配机会。本研究结果表明黄山短尾猴中非优势雄性个体形成了多变的交配策略,更多采取强制性方式,以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多数的交配都是机会性的。  相似文献   

11.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家族是一类结构上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神经营养因子,目前包括GDNF,neurturin(NTN)和persephin(PSP)三种因子,它们在体内有着广泛的作用.近年来发现GDNF和NTN的受体均为多组分结构,由不同的糖基磷脂酰肌醇(GPI)蛋白和共享的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Ret蛋白构成.有关这一家族的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磁脉冲(EMP)辐照亲代大鼠后其雄性子代下丘脑GABAA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观察亲代大鼠接受EMP辐照后其雄性子代下丘脑GABAA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次脉冲组其雄性子代下丘脑室旁核GABAA受体阳性神经元增加,400次脉冲组光密度值显著增强;100次和400次脉冲组弓状核GABAA受体阳性神经元增加,光密度值增强。结论:电磁脉冲可以影响雄性子代下丘脑GABAA受体的表达,这可能与电磁脉冲辐射产生的远期遗传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散养在30hm^2场地内的塞加羚羊(Saiga tatarica)一个敏殖群体在2000年12月(酱期及其前、后)和2001年5-7月(哺乳期)的昼间时间分配做了观察研究。数据用个体扫描-瞬时取样法收集。结果表明:①雌性塞加羚羊在交配期结束后,躺卧时间减少,进食时间增加;从前期到后期,站立时间连续递减;母羊分娩后2周内离群单独活动,往返于觅食地和幼仔隐藏地之间;第3周起,母仔合群。②雄性在交配期的移动多于交配前,交配后躺卧时间增加。③塞加羚羊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始于交配期;这时,雄性个体忙于追逐圈赶雌性,导致移动时间增加,躺卧减少;交配期后,雌性觅食时间突增,而雄性不变;雌性进入哺乳期后,各月觅食时间均多于雄性。以上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反映了它们的繁殖投资差异。上述结果暗示,对此类散养动物,应在其能量需求高峰期增加投食量,以提高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临时配偶关系指多雌多雄灵长类群体中的一只成年雄性连续跟随一只成年发情期/性接受期的雌性形成的异性关系,在季节性繁殖物种的交配季节表现的尤为明显,是雄性个体提高交配成功的策略之一。为了探讨能量消耗对这种行为的约束,本研究于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以栖息于安徽黄山的短尾猴鱼鳞坑A1群(YA1群)的8~10只成年雄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行为取样法以及全事件记录法采集成年雄性自然发生的行为数据。通过分析移动时间、觅食时间和交配频次等行为指标,同时测定作为个体能量状态生理指标的尿液C-肽浓度(Urinary C-peptide , UCP),从行为和生理两个方面研究雄性短尾猴维持临时配偶关系的适应性特征。研究期间,在临时配偶期内,雄性的移动时间无显著变化,但觅食时间和交配频率显著增加;在临时配偶期内,当存在雄性竞争者时,雄性的觅食时间显著减少;临时配偶关系对雄性的UCP水平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雄性短尾猴在临时配偶期内可能会根据能量消耗的情况以及守护雌性周围的社会环境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整,以减少其在临时配偶期内的能量投资,提高自身维持临时配偶关系的行为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雄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与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激素介导的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途径对雄性胚胎的发育及雄激素依赖性靶组织的分化发育是必需的。异常的AR活性与前列腺癌由雄激素依赖转变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密切相关。已证实AR共调节因子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并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的表达失衡,可导致AR转录活性的改变,促进晚期前列腺癌的进展。简要综述了AR共调节因子的类型和功能,及其与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孤啡肽(Orphanin-FQ)是最近发现的一个17肽,其结构与已知的内阿片肽,尤其是强啡肽A类似;但具有明显不同的药理学特性:与经典的阿片受体(μ、δ和)结合能力很弱,而与阿片受体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孤儿受体”(orphanreceptor)结合能力很强,因而认为是该受体的天然配基.孤啡肽脑室注射可使小鼠痛觉过敏,运动减少.孤啡肽受体是阿片受体家族中的新成员,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与经典的阿片受体配基亲和力均很弱.该受体激活后介导对腺苷酸环化酶活力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核受体是一类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它们之间有相似的结构,在进化为来源于同一前体,它们和基础转录因子有直接的联系,与配体结合后,作用于其目标基因的特定应答元件上,从而活化特定基因的转录,核受体介导的转录活化需要有辅活化子和辅阻遏子的参与,这些辅活化子和辅助遏子是有效的转录所必需的,它们能和核受体特异结合,并在核受体和基础转录因子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目前发现普遍存在并在转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辅活化子有C  相似文献   

18.
运用慢性非预见性应激刺激建立抑郁症动物模型,用开野实验(open—field)检测大鼠建模前后行为学变化,HPLC—EC法测定血清皮质醇变化,由此对模型进行初步评价。运用原位杂交、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脑区和中缝背核甘丙肽及其受体2的表达。结果显示.慢性应激后模型组大鼠活动性明显降低,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海马脑区和中缝背核甘丙肽及其受体2的表达显著上调。在慢性应激大鼠抑郁症模型中,甘丙肽及其受体2在部分脑区的高表达提示甘丙肽很有可能参与了应激过程中神经元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家族的受体活性修饰蛋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Qi YF  Tang CS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3):251-253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家族中的降钙素、胰淀粉样酶、两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肾上腺髓质素具有相似的结构。受体活性的修饰蛋白(RAMP)是新近从蟾蜍卵细胞中发现并克隆出来的蛋白质。受体活性修饰蛋白是具有单一跨膜功能域的蛋白,可调节降钙素的受体样受体(CRLR)向细胞膜的转运和识别配体的特异性。不同的RAMP可与降钙素受体试样受体或降钙素受体结合表现为对不同配体具有亲和的、不同的受体表型而决定了体内的生物学效应。RAMP1转运的末端糖基化的成熟的CRLR蛋白,使CRLR表现为功能性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表型;RAMP2转运的CRLP是核心糖基化的未成熟的CRLR蛋白,使CRLR表现为功能性的肾上腺髓质素(Adm)受体表型。RAMP亦可与降钙素受体作用产生Amylin受体表型。  相似文献   

20.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组分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组分蛋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receptor component protein,CGRP-RCP)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的一个具有146/148个氨基酸的胞内膜周边蛋白,特异地与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like receptor,CRLR)相互作用并促进CGRP和肾上腺髓质素的信号跨膜转导,现认为CGRP-RCP也是G蛋白偶联受体中一个动态的调节器。CGRP-RCP的mRNA在人和鼠的几乎所有组织均可检测到,在小鼠睾丸中分布尤其明显。在哺乳动物中,CGRP-RCP与C17(酵母菌中聚合酶III的必需亚基)是直系同源蛋白,人体的CGRP-RCP能取代酵母中的C17,发挥与C17相同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