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脱脂对苜蓿膳食纤维含量、构成及其提取得率的影响,为该方法在苜蓿膳食纤维提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草粉为原料,研究脱脂前后苜蓿草粉中膳食纤维含量、构成及其提取得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苜蓿膳食纤维以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为主,开花后苜蓿IDF含量占膳食纤维总量(TDF)的90%以上;脱脂后的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草粉中,IDF含量分别达72.88%、73.62%,比脱脂前分别提高61.38%、38.12%;IDF在TDF中的比例分别由90.09%、92.82%提高至95.19%、95.71%,IDF提取得率分别达61.52%、72.11%,比脱脂前分别提高69.94%、48.62%;脱脂过程中水溶性膳食纤维(SDF)流失严重、含量降低,SDF提取得率下降92.68%和92.29%。结论:脱脂方法适用于结荚期苜蓿IDF提取原料的前处理,但不适于苜蓿SDF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蛋白粉、乳清蛋白粉、啤酒酵母粉、抗性糊精和魔芋粉为主要原料,研究开发低血糖指数的膳食纤维维生素营养强化粉,确定其产品配方,然后进行临床试验,测定其血糖指数。健康志愿者分别饮用400mL膳食纤维维生素营养强化粉(50g,湖南慧泽特医食品有限公司)和400mL葡萄糖溶液(50g,葡萄糖),于饮用前及饮用后0.25、0.5、0.75、1.0、1.5、2.0h检测体内血糖值,计算膳食纤维维生素营养强化粉的GI值。结果表明,经临床验证,膳食纤维维生素营养强化粉的血糖指数仅为31.3,属于低血糖指数食品。结论:该产品感官指标、理化指标以及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富含对血糖影响较小的碳水化合物体系与B族维生素,在保持健康与控制血糖稳定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脱脂对苜蓿膳食纤维提取物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草粉为原料,研究了脱脂处理对苜蓿草粉及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提取物膨胀力、持水力和持油力的影响。结果:脱脂可显著提高不同生长时期苜蓿草粉及初花期IDF提取物的持油力(t>t0.05)、初花期草粉持水力(t>t0.01);显著降低初花期草粉(t>t0.01)及其IDF提取物的膨胀力(t>t0.05);对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IDF提取物持水力、结荚期苜蓿草粉及其IDF提取物的膨胀力、结荚期IDF提取物持油力无显著影响(t相似文献   

4.
从膳食纤维的提取、药理功能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综述了膳食纤维的研究进展,为膳食纤维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了解全麦粉中判别标记物的含量水平,为全麦粉行业施行更好的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按照行业标准将不同品种小麦制成全麦粉样品13份,分别测定其烷基间苯二酚(ARs)、膳食纤维和灰分的含量,其中ARs的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全麦粉中ARs、膳食纤维、灰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9.1 mg/100 g、13.4 g/100 g、1.5 g/100 g。全麦粉中ARs的5种同系物以C21∶0 (39%)含量最高,C17∶0/C21∶0的比值约为0.2。全麦粉中ARs与膳食纤维和灰分的含量并无相关性(P> 0.05),与其同系物的含量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ARs可以作为全麦粉的判别标志物,膳食纤维和灰分是评价全麦粉品质的重要指标,对这三个指标在全麦粉中的含量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对于全麦粉产品的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相结合,对甘薯膳食纤维进行改性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甘薯膳食纤维酶法改性工艺条件,并对改性前后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膳食纤维酶法改性中,纤维素酶最适添加量1.2%,木聚糖酶最适添加量1.6%,最佳酶解时间30 min,最适料液比1∶11,获得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8.84%。与天然膳食纤维相比,改性后的甘薯膳食纤维持油力上升,膨胀力和持水力下降(P<0.05)。同时,酶法改性显著提高了甘薯膳食纤维对DPPH的清除能力,增强了甘薯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7.
刺梨果实是优质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该研究以‘贵农5号’刺梨果实为材料,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膳食纤维的含量、组分变化及其对光照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在刺梨果实的整个发育过程中,总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在花后40 d之前的幼果期更高,并随着果实的快速发育持续下降,至成熟时分别约占果实干重的24%和16%,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变化平稳,一直维持在干重的8%左右。(2)果胶在花后20 d之前有一快速积累过程,至果实成熟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膳食纤维主要组分,约占总膳食纤维的60%;花后60 d之前是刺梨果实膳食纤维积累的主要时期。(3)刺梨果实总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中单糖组分主要以半乳糖、葡萄糖为主,而可溶性膳食纤维中单糖组分主要为甘露糖,两类膳食纤维间表现出较大差异。(4)果实套袋遮光不同程度促进了刺梨果实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总果胶、原果胶的积累,尤其是100%遮光的效应更明显,但对果实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果胶的积累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膳食纤维的不同物理化学结构、组成和加工方式对作用机制产生的影响,旨在为膳食纤维构效关系研究和功能性纤维食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膳食纤维发挥各种生理功能的机制及当前国内外在制备膳食纤维并对其进行改性时所使用的方法,并指出目前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为膳食纤维制备方法的优化和相关产品生物活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15省(区、直辖市)成年居民膳食纤维摄入状况。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项目,选取2015年调查中数据完整的18?64岁居民共计11960人。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调查法。结果:我国成年居民不溶性膳食纤维摄入量平均为12.2 g/d,总膳食纤维摄入量平均为18.5 g/d。不溶性膳食纤维主要食物来源是蔬菜和谷类,分别占36.3%和29.0%。结论:指导我国成年居民合理膳食,提高膳食纤维摄入。  相似文献   

11.
火龙果果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果皮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膳食纤维来源,且其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为提高火龙果果皮的综合利用水平,该研究以火龙果果皮为原料,首先采用纤维素酶水解法对火龙果果皮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进行提取,然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法提取火龙果果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0.54%,酶解温度50°C,pH5.2。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可达19.81%;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31.25 g·g~(–1),溶胀性为29.11 m L·g~(–1)。  相似文献   

12.
酶法提取分离甘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甘薯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方法:以干燥、粉碎的甘薯渣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将原料中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转化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用淀粉酶,糖化酶和碳酸钠去掉杂质,酒精沉淀,从而获得可溶性膳食纤维.结果: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酶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条件为淀粉酶100μl,纤维素酶90μl,pH为5.6,酶作用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40℃.国标法提取的甘薯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10.06%,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后得到的甘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25.52%,提高了15.46%.结论:甘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受纤维素酶,淀粉酶,酶提取时间,酶反应pH,反应温度等提取工艺影响.  相似文献   

13.
膳食纤维及其生理保健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是过去30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参考近5-6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膳食纤维的定义、成分及测定方法,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生理保健作用、适宜推荐量及其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对人们全面认识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双酶法制备玉米皮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蛋白酶和淀粉酶结合水解制备玉米皮膳食纤维,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玉米皮膳食纤维的双酶法制备工艺。双酶法制备的玉米皮膳食纤维的产率为59.4%,膳食纤维的蛋白质量分数为0.82%,淀粉质量分数为1.42%,灰分为0.4%,水分质量分数为8.6%,持水力为5.9±0.4 g.g-1。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马铃薯渣为原料,探究提取马铃薯渣中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通过生物法 酶法、超声波裂解、高速剪切等技术提取马铃薯渣中所含的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试验数据。 结果: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pH为5、酶解温度45℃、酶添加量30U/g、酶解2.5h。结论:本研究膳食纤维的提取率达25.87%,并测得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7.1g/g、7.5mL/g,该工艺条件可有效提取马铃薯渣中的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16.
研究健康中年人进食含麦麸膳食纤维的食品后2 h的血糖变化特点,为麦麸膳食纤维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4人,连续2天分别测定他们的空腹血糖、进食普通馒头后2 h的血糖和进食麦麸膳食纤维馒头后2 h的血糖。结果:志愿者进食含膳食纤维早餐后2 h血糖增量比进食普通早餐后2 h的血糖增量减少0.8 mmol/L,二者差异显著(P<0.001)。结论:麦麸膳食纤维能显著降低健康人的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可溶性膳食纤维联合益生菌治疗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就诊的130例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膳食纤维联合益生菌组、益生菌组和膳食纤维组。膳食纤维联合益生菌组患者服用可溶性膳食纤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益生菌组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膳食纤维组使用可溶性膳食纤维,三组疗程均为30 d。比较三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PAC-QOL评分、CSI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PAC-QOL评分、CS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膳食纤维联合益生菌组治疗后PAC-QOL评分均低于益生菌组和膳食纤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纤维联合益生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较益生菌组和膳食纤维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溶性膳食纤维联合益生菌治疗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多种营养素强化饮料、膳食纤维饮料与健康的关系。方法:在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等7个数据库检索自1998年1月—2019年6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纳入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排除重复、不完整、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等,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结果:本次检索到文献3 913篇,共纳入9篇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证据。多种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强化的饮料对儿童和孕妇进行干预后,血红蛋白水平升高了(2.76~8.6g/L),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了(15.42pmol/L~0.25μmol/L),贫血率下降了(42%~51%)。膳食纤维饮料与肠道健康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饮用膳食纤维饮料能显著增加双歧杆菌群和乳酸菌群,但显著降低梭菌数量;另一项研究却发现,饮用膳食纤维饮料后各种菌群均无显著性差异。食用膳食纤维的食品或饮料可以使BMI降低0.84kg/m2,体重降低2.52kg,体脂降低0.41%,还可以降低食欲。膳食纤维食品/饮料的干预,可以使空腹血糖降低0.17mmol/L,空腹胰岛素降低15.88pmol/L;在早餐后、午餐后和整个测试期间,葡萄糖反应分别降低了53%、17%和34%;胰岛素应答分别降低了78%、11%和22%。结论:饮用多种营养素强化饮料可以减少儿童、孕妇的贫血率,饮用含膳食纤维的饮料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但是含膳食纤维的饮料与肠道健康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褐藻膳食纤维(海藻酸盐,Alg)是存在于海洋食用藻类中的一种酸性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研究表明,褐藻膳食纤维可有效地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通过菌群代谢膳食纤维发酵产物调节宿主机体的代谢水平,从而改善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相关性疾病。从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角度出发,对褐藻膳食纤维作用于人和动物模型体重、血糖、脂代谢以及肠道菌群的效果加以综述,并探讨其潜在机制,为海洋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罗汉果渣中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化学法、酶法、酶与化学结合法从罗汉果渣中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并且对三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品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酶与化学结合法提取到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品纯度最高、生理活性最好,产率为87.15%,蛋白质含量为2.03%,持水力与膨胀力分别为3.807 g·g-1和1.69 mL·g-1。但从成本和实用方面考虑,还是以化学法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