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实现β-甘露聚糖酶基因在野生酵母菌中的整合诱导型表达。方法:克隆猪肠道野生酵母菌JSY4的25S rDNA片段;并与YIP5经EcoRⅠ与BamHⅠ双酶切连接,构建载体YIP5-rDNA。BamHⅠ与SalⅠ双酶切YIP5-rDNA,EcoRⅠ与SalⅠ双酶切pGEM-ManⅠ得到ManⅠ基因,BglⅡ与EcoRⅠ双酶切pPIC9K得到AOX1启动子,将三个片段连接,构建高拷贝整合诱导型表达载体YIP5-rDNA-AOX1-ManⅠ。提取DNA用SalⅠ单酶切线性化与pAX15按3∶1的比例共转化JSY4,在含300μg/mlG418的YEPD平板上筛选工程菌转化子,PCR方法鉴定。用2%甲醇诱导共转化工程菌以实现表达。结果:成功表达出β-甘露聚糖酶,其比活力为0.90IU/ml。而且传代10次后仍能检测到ManⅠ基因的表达产物β-甘露聚糖酶。结论:实现了β-甘露聚糖酶基因随共转化工程菌染色体稳定遗传及表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汉族人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511T>C和 3954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81例腰椎间盘疾病患者和101例正常对照者中分别包含IL-1β基因-511T>C和 3954C>T位点的片段,酶切法鉴定IL-1β基因-51iT>C和 3954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比较两组中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的关系.同时,利用MRI检测两组腰椎间盘退变的情况,并分析其中小于45岁者IL-1β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疾病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存在IL-1β基因-511T>C和 3954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IL-1β基因-511T>C位点TT、TC和CC基因型,T,C基因型差别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P<0.01),与腰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无关(P>0.05),但IL-1β基因 3954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及腰椎间盘疾病均无关(P>0.05).表明在汉族人中,存在IL-1β基因-511T>C和 3954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但仅-511T>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日本人群β-链基因AvaⅡ酶切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以及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方法:采用PCR- RFLP技术,对35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日本大学生的70条染色体进行检测,然后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等位基因B_1频率为0.4715,等位基因B_2频率为0.5287,杂合度H=0.5429,期望杂合度h=0.4986,多态信息量PIC=0.7635;B_1、B_2的传递规律和理论上预计的完全符合,认为日本人群β-链基因AvaⅡ酶切位点也具有遗传多态性,表明β-链基因AvaⅡ酶切位点具有适合信息,并且与国外报道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这对遗传制图、基因分离、疾病的关联研究,法医学个体识别和双生子的卵性鉴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用12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对4至104条人类染色体进行酶谱分析,以寻找Hu-1基因附近的限制性酶切多态位点,仅发现了Bg 1Ⅱ酶的一个多态性位点。表现为Bg 1Ⅱ酶谱中除3.6kb片段外,杂合子型尚具6.3及6.6kb两种片段,而纯合子型则只有6.3或6.6kb一种片段。在所检查的104条染色体中6.6kb片段出现的频率为3.88%,而6.3kb片段出现的频率为96.12%。经统计分析,计算出Hu-1基因及其附近的核苷酸变异率为0.0017,大体上与人β珠蛋白基因簇及人α-1-抗胰蛋白酶基因的核苷酸变异率相似。文中对本工作的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5’-调控区部分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探讨这些SNPs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MALDI-TOFMS方法测定β2-AR基因5’-调控区-654位与-1429位单核苷酸多态性确定SNP类型,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β2-AR基因5’-调控区-654位与-1429位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654位G→A、-1429位T→A碱基变异。2种SNPs基因型频率在正常人群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其中-654位SNPs基因型GG、GA、AA频率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人群间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x2=1.26,df=2,P〉0.05),位于-1429bp处SNPs基因型在2组人群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x^2=1.85,df=2,P〉0.05)。结论:β2-AR基因-654位与-1429位SNPs可能仅为基因多态性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5’-调控区部分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探讨这些SNPs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MALDI-TOFMS方法测定β2-AR基因5’-调控区-654位与-1429位单核苷酸多态性确定SNP类型,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β2-AR基因5’-调控区-654位与-1429位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654位G→A、-1429位T→A碱基变异。2种SNPs基因型频率在正常人群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其中-654位SNPs基因型GG、GA、AA频率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人群间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x2=1.26,df=2,P>0.05),位于-1429bp处SNPs基因型在2组人群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x2=1.85,df=2,P>0.05)。结论:β2-AR基因-654位与-1429位SNPs可能仅为基因多态性标志。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讨重庆地区雌激素受体β基因RsaⅠ、AluⅠ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子宫内膜薄的关系.选择重庆地区120名原因不明子宫内膜薄患者为试验组,120名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分析ERβ基因RsaⅠ、AluⅠ多态性.观察ER β基因多态性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分析各基因型、等位基因型及单倍体型特征.结果显示,两组ER β基因RsaⅠ基因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R等位基因型频率试验组为37.1%,对照组为48.3%,OR值为0.630(95%CI=0.438~0.907),P=0.013;两组ER β基因AluⅠ基因型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试验组和对照组ER β基因RsaI和AluI单倍体型D′分别=0.1138、0.0680,其连锁不平衡性不强.ER β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子宫内膜薄有关,R等位基因可能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多态性在广西地区壮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其他不同种族间的差异.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155名广西地区壮族健康者IL-1β( 3953)位点进行了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与德国和西班牙人群的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比较.结果广西地区壮族健康人群与德国、西班牙人群相比,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偏高(97%比78%和80.3%),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偏低(2.6%比22%和19.7%)(P<0.005).结论广西地区壮族健康人群与德国、西班牙种族比较,IL-1β( 3953)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 receptors,DRD2)基因3'非翻译区Taq ⅠA、启动子区-141 Ins/Del 2个多态性位点和海洛因依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检测320例海洛因依赖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组的TaqⅠA和-141 Ins/Del2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采用HaploView4.0及SPSS11.5软件分析这2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组间差异.结果:DRD2基因Taq ⅠA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海洛因依赖组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海洛因依赖组TaqⅠA位点的等位基因A1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x2=11.156,p=0.001,OR=1.463,95%CI=1.170~1.830);DRD2基因-141 Ins/Del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海洛因依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RD2基因TaqⅠA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海洛因依赖有关,携带有TaqⅠA多态性位点A1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更容易对海洛因产生依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7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EMs患者,对照组为100例健康女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两组妇女IL-10-1082、-819和-592位点的基因行多态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Ms组-1082G/A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频率无差异(P0.05),-819 T/C和-592A/C位点等位基因或基因型频率较高(P0.05);与Ⅰ-Ⅱ期EMs患者相比,Ⅲ-Ⅳ期EMs患者-819T/C和-592A/C位点等位基因或基因型频率显著较高(P0.01)。结论:IL-10基因在-819T/C以及-592A/C位点的多态性与EMs的易感性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研究中国荷斯坦奶牛的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基因外显子2多态现象对乳产量及成分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对中国荷斯坦奶牛-βLG基因(NCBI登录号:DQ489319)外显子2进行克隆及多态性研究。结果:8种SSCP带型:ab,abc,abcd,abd,abe,abcde,abce和abde型,带型频率分别为:0.14,0.10,0.27,0.23,0.05,0.04,0.11和0.06(P<0.05);6个单核苷酸位点:位点1 C>T,位点2 T>C,位点3 C>T,位点4 C>G,位点5 C>A,位点6 A>T或C,且它们的遗传多态信息含量处于中度或高度多态(PIC>0.25)。结论:中国荷斯坦奶牛-βLG基因外显子2区具有单核苷酸多态,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牛乳产量、乳蛋白和脂肪含量等)。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HLAⅡ类抗原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outhern DNA分析法,对正常人和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病人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HLA抗原与IDDM相关,我们用HLA-DQβcDNA探针和EcoR Ⅰ、BamH Ⅰ内切酶,测得EcoR Ⅰ 2.2kb片段与正常人DR2抗原相关联(r=0.78,P=1×10~(-6),与IDDM DR2抗原无关联;此片段在DR2的正常组和IDDM组中的频率有显著差异(P=0.02)。EcoR Ⅰ 3.0kb和BamH Ⅰ 3.3kb片段在IDDM组中的频率均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其频率有显著差异(P=3.2×10~(-3)和P=1.8×10~(-3),这二片段的差异还未见报道。DNA的RFLP研究提示,IDDM病人中可能是由于基因片段的缺失或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导致经酶切后与探针杂交的结果与正常者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藏绵羊β-乳球蛋白(β-Lg)基因序列进行克隆和多态性分析,为藏绵羊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克隆β-Lg部分基因序列;分别利用PCR-RFLP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β-Lg基因和蛋白多态性。结果:藏绵羊β-Lg与普通绵羊类似,存在A、B两种遗传变异体,A变异体的基因频率为0.818(n=22);HPLC能很好地分离β-Lg的A、B两种遗传变异体,A的表型频率分别为0.700;β-Lg为杂合型的藏绵羊中,大多数个体乳中的A变异体表达量低于B变异体。结论:藏绵羊β-Lg基因与普通绵羊存在一些差异,有两种变异体,并且其在乳中的相对表达量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有关中国汉人纤维蛋白原β链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屡见报道,但不同的研究之间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根据相应的入选条件,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中国汉人纤维蛋白原β链基因-148C/T,455G/A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对入选文献进行一致性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合并荟萃(Meta)分析,计算总OR值.共13篇文献符合要求纳入研究,其中7篇关于-148C/T多态性研究包括1488例冠心病患者和1234例对照人群,9篇关于-455G/A多态性的研究包括1023名患者和1081名对照者,入选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入选研究的同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结果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数据合并结果显示-148C/T多态性位点C/T T/T比C/C的OR值为1.31,95%CI为0.94~1.84(P=0.11),-455G/A多态性位点G/A A/A比G/G的OR值为1.75,95%CI为1.24~2.46(P=0.001).本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β链基因-455G/A多态性与中国汉人冠心病易感性相关,-455A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基因,-148C/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冠心病易感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15个香菇栽培品种为材料,对尿嘧啶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激酶基因(UMP-CMP kinase gene,uck1)、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gene,mapk)和外切β-1,3葡聚糖酶基因(exo-β-1,3-glucanase-encoding gene,exg1)进行了部分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结果表明,测序中出现的双峰,是菌丝双核体细胞中两细胞核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在采用uck1、mapk和exg1的3,126bp中,共发现48处多态性位点,发生频率为1/65bp,其中36个属于转换、12个为颠换。从群体发生频率上,38个属于超过10%的常见SNP,10个属于罕见SNP。不同基因的SNP发生频率不同,uck1、mapk和exg1的SNP发生频率分别为1.40%、0.82%和2.41%。外显子区SNP数量高于内含子,3个基因在外显子区域分布28个,内含子分布20个。外显子的28个SNP位点中,11个为错义突变,17个为同义突变。错义突变引起了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对SNP位点的聚类分析表明,15个栽培品种间存在的多态性位点在1–36之间,15个品种的SNP类型不同。uck1,mapk,exg1的SNP可用于香菇栽培品种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报告在中国人的ψβ_1基因中及其3′侧序列中存在两个HincⅡ的多态性酶切位点。甩含(?)β_1序列的重组质粒pp 3.9的BglⅡ和XbaⅠ双酶切片段(1.8kb)作为探针,与正常染色体DNA的HincⅡ酶解片段行Southern印迹杂交,所得杂交自显影图谱上可呈现7.6kb、6.0kb和3.0kb等条带,表明存在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显示,在β_1基因之中及其3′侧序列中出现多态性HincⅡ酶切位点的频率分别为30.6%和39.0%。同时观察到,在所检测的18个个体中,按杂交片段所表示的基因型有4种,即纯合子7.6kb/7.6kb型和3.0kb3.0kb型,杂合子7.6kb/3.0kb型和7.6kb/6.0kb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位点rs200482214基因多态性与黑龙江省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的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135例轻、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汉族患者(牙周炎组)和108例汉族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基因组DNA来自口腔颊粘膜拭子,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P分型技术(Multiplex SNaPshot technique)对所有受试者TGF-β1基因rs200482214位点进行检测,比较两组间此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1)TGF-β1基因rs200482214位点各基因型(GG、GA、AA)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2)TGF-β1基因rs200482214位点GG、GA、AA在牙周炎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1.5%、30.4%、8.1%和63.0%、28.7%、8.3%,两组人群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G、A在牙周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76.7%、23.3%和77.3%、22.7%,两组人群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位点rs200482214基因多态性与黑龙江省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的易感性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我国不同民族的正常个体以及β地中海贫血患者θ珠蛋白基因5′侧序列中的多态性HincⅡ位点及其遗传性质。在广西壮族正常个体和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中,该多态性位点的发生频率均为75%,与正常汉族人测得值相近。家系分析资料表明,该多态性位点完全按照孟德尔规律进行遗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强迫症与TNF-a基因-238G/A和-308G/A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方法:我们的研究所招募的161例强迫症患者和325名健康对照中,应用PCR-RFLP比较了OCD组和对照组之间的TNF-α基因在-238G/A(rs361525)和-308G/A(rs1800629)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多态性。结果:在中国大陆汉族人群TNF-α基因的OCD组与对照组之间-308 G/A等位基因频率及-238G/A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着差异,而-308G/A基因型频率有显著不同。在-308G/A位点,女性强迫症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关联分析有增高的趋势。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在-308G/A点位多态性可能会影响在中国大陆汉族人群强迫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范佳颖  杨艳  叶明  何耀娟  李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6):7048-7050,7178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法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80例正常对照组TGF-β1-509(C/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TGF-β1-509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35%、45%,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5%和62.5%;对照组中TGF-β1-509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32.5%、37.5%,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25%和53.75%。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0.05)。结论: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无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