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I类细胞因子超家族新成员——IL-2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溶  张日 《生命的化学》2004,24(1):13-15
IL-21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结构上与IL-2、IL-15相似,可调控T细胞、B细胞增殖,影响NK细胞的分化成熟及其胞毒效应,并参与造血系统的发育;其受体IL-21R与部分细胞因子共用γ链(γc),可能参与性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XSCID)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6属于IL-1家族新成员,包括IL-36α、IL-36β、IL-36γ和IL-36受体拮抗剂(IL-36 receptor antagonist,IL-36Ra)。IL-36受体(IL-36 receptor,IL-36R)是由IL-1受体相关蛋白2(IL-1Rrp2)和共受体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c P)组成的异二聚体。IL-36α、IL-36β、IL-36γ能够通过结合IL-36R激活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而IL-36Ra可竞争性结合IL-36R从而阻断其信号转导,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表达。IL-36细胞因子与肺部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这提示IL-36可作为肺部炎症性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IL-10属于细胞因子中的干扰素家族,研究发现内源性和外源性的IL-10均能在转录水平上强烈抑制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M-CSF、G-CSF的合成.近十年来,研究认为IL-10主要是通过抑制IKK的激活或NF-κB的DNA结合能力,从而抑制NF-κB启动相关前炎症因子基因的转录.但同时,国外也报道过IL-10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的合成可能与NF-κB无关,而与如AP-1,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子-3(SOCS-3)等其他蛋白相关.另一方面,最近随着对NOD家族成员NOD2及其同源异构体的深入研究,有证据表明IL-10对NF-κB的作用可能不仅仅局限在IKK(IκB的激酶)及其下游的水平上,而在上游也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一15是一种最近被正式承认的新细胞因子,该因子cDNA结构和功能及分子结构已阐明,其生物学活性和空间构象与IL-2非常相似但又有差异,IL-15受体至少包括IL-2受体β和γ链亚单位,是否尚有其他未知成分参与IL-15受体的组成和其详细的信号传递途径以及其他未知生物学活性如何尚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IL-15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在NK细胞的发育和活化作用中起重要作用,IL-15是炎性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用IL-15-和IL-15R基因敲除的小鼠进行研究,证明了IL-15是维持NK细胞稳态的一种重要细胞因子,与基因改良小鼠的信息相吻合,作者证明了用小鼠抗-鼠IL-15单克隆抗体(M96)来中和IL-15的确减少了C57BL/6小鼠的NK细胞数量。针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IL-17、IL-6和IL-10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取了78例接受诊断性导管插入术的患者的血样,并将样品分为AMI、UA和SA 3组,通过ELISA实验检测3组患者中IL-10、IL-6和IL-17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和Treg细胞的百分比,最后用RT-PCR的方法检测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ACS患者IL-10、IL-6和IL-17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且Th17和Treg细胞百分比失衡,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的mRNA水平也出现异常。ACS患者存在IL-10、IL-6和IL-17细胞因子表达异常,而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是由Th17/Treg细胞失衡引起的,Th17/Treg细胞失衡同时影响多个重要转录因子的表达,因此在ACS发病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IL-25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是细胞因子IL-17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由活化的Th细胞和肥大细胞所分泌。IL-25能够诱导释放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炎性细胞因子IL-6,Th1型趋化因子CXCL10、CXCL9、CCL5的产生,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由调节性T细胞和免疫抑制因子提供的负反馈调控是免疫反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白介素37(IL-37)是最近发现的具有广泛免疫抑制活性的免疫抑制因子.在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IL-37被激活并保持较高水平的表达.被激活的IL-37具有较强的炎症抑制作用.在多种小鼠(Mus musculus)炎症模型中,表达IL-37的转基因小鼠具有较低水平的炎症反应.IL-37可以与IL-18受体结合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进而表达和激活或抑制相关细胞因子,从而达到免疫抑制的作用.本文将首先对免疫抑制细胞和因子进行概述,然后详细阐述IL-37的发现历史、表达调控机制,以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 要】 肿瘤对化疗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是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形成肿瘤耐药的机制很复杂。IL-6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与恶性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性密切相关。IL-6极有可能成为逆转某些恶性肿瘤耐药性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哮喘(asthma)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可逆性的气流受阻为特征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气道上皮细胞在霉菌、尘螨、花粉、病毒感染、空气污染物等各种损伤因素的作用下,可释放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这些细胞因子不仅可作用于2型辅助性T细胞(type 2 helper T cells,Th2 cells),同时也可作用于固有淋巴样2型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通过释放Th2型细胞因子,参与哮喘的发生与发展。尽管这3种细胞因子在哮喘的发生与发展中均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在哮喘病理、生理学效应及作用方式上并非完全相同。现就这3种上皮源性细胞因子IL-33、IL-25和TSLP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人抑制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7b(interleukin 37b, IL-37b)转基因(transgenic, TG)小鼠(Il37b TG)对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诱导的哮喘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等指标的变化,以及IL-37b在体外对小鼠和人肺结构细胞的作用,评估IL-37b在治疗哮喘方面的潜在意义。方法采用野生型和Il37b TG的雌性C57BL/6小鼠,建立周期为24 d的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检测其肺力学参数、炎性细胞分类和Th2细胞因子表达以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体外采用原核细胞表达系统,获得大量纯化的重组人IL-37b。继而分别预处理小鼠肺成纤维细胞系(MLg)和人肺泡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随后加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收集培养上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6含量。结果与野生型OVA模型组相比,Il37b TG OVA组的气道高反应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0 1和P0.000 1,P0.05);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气道炎症、杯状细胞增生和黏液分泌均明显减轻,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评分也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0 1和P=0.000 2,P0.05),马松染色显示急性期胶原沉积的改变不明显;肺组织匀浆中Th2型细胞因子IL-5和IL-13的含量均有所降低。同时研究采用原核细胞表达系统得到的IL-37b预处理鼠肺成纤维细胞MLg和人肺上皮细胞A549,可以降低LPS所诱导IL-6的产生。结论 IL-37b可能通过对相关靶细胞的负向调控进而发挥对哮喘气道的高反应性及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为IL-37b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哮喘的潜在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IL-2是多肽生长因子,可刺激 T 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的 T 细胞、克隆化的 IL-2依赖细胞系以及几种其它类型的细胞都表达有 IL-2受体。已证实 IL-2受体没有内部信号传导功能;也证实 IL-2与高亲和力受体相互作用,可激活钙离子或磷脂-依赖的蛋白激酶 C(PKC)。鸟苷酸结合蛋白(G 蛋白)可调节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人IL-6受体cDNA 1.7 kb片段及其胞外区近膜侧区段0.5kb片段,分别用生物素标记制备了人IL-6受体基因探针,用斑点杂交分析了探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将探针用于四种白血病细胞系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探针的灵敏度可达15~125pg/μl、特异性较好,所检测的四种细胞的IL-6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其细胞膜表面IL-6受体表达水平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白介素-10(IL-10)是一种具有重要免疫调节功能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它能影响免疫系统中多种类型细胞的活性。新近,美英科学家克隆了一种独特的人mRNA,它编码名为白介素19(Interleukin-19,IL-19)的新型IL-10同源物。IL-19基因邻近IL-10基因,都位于1号染色体上。IL-19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由二种不同的启动子转录。IL-19与IL-10有21%aa同源。IL-19mRNA是在活化的巨噬细胞中发现的,其表达相似而又不同于IL-10。IL-19与IL-10的序列比较表明两者不可能共享一种受体。IL-19的鉴定增加了已鉴定的IL-10同源物数并证明了IL-10相关蛋白家族的存在。在活化的巨噬细胞中,IL-19的表达模式不同于IL-10,并且可能通过不同于典型的IL-10受体复合物的不同受体进行信号转导。 [黄仕和译自Gallgaher G et al.Immunol Letters,2000,73(2,3):206]  相似文献   

15.
正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白细胞浸润血管并通过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网络与血管细胞进行频繁互动。已有研究结果表明,IL-17A等炎症因子具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作用。然而同为IL-17家族一员的IL-17C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却并不十分清楚。已有结果表明,IL-17C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表达。作者用ApoE敲除鼠的主动脉进行细胞因子分析,发现IL-17C的表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是一种主要由2型T辅助细胞(Th2)分泌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可特异性地与靶细胞表面的IL-4受体(interleukin-4 receptor,IL-4R)结合,发挥相应的生物学作用。在机体免疫反应中,IL-4/IL-4R可通过调节T细胞分化,抑制B淋巴细胞凋亡,诱发Ig E表型转换等方面引起哮喘、过敏等疾病。除此之外,IL-4/IL-4R还可以在肿瘤的发展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本文就IL-4/IL-4R对肿瘤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寻找可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恶化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及发展前景。文中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出一种含有STAT3增强子序列和NanoLuc(NLuc)报告基因序列的新表达载体,并进一步建立受STAT3调控并稳定表达NLuc荧光素酶的细胞系,利用该细胞系定量检测多种中药单体化合物对IL-6/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并对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的中药单体的效果进行验证。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QCXIP-STAT3-NLuc构建成功。STAT3转录因子的刺激物白细胞介素-6(IL-6)作用于所构建的稳定表达NLuc的细胞系后出现特异性荧光素酶反应,且作用效果呈良好的剂量依赖性,表明受STAT3调控稳定表达NLuc荧光素酶的细胞系构建成功。Western blotting及Real-time PCR实验结果表明所筛选的中药单体化合物石斛碱及粉防己碱可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并显著下调其下游基因Bcl-2及Bcl-x的表达,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综上所述,文中构建了可高效检测STAT3转录活性的报告基因系统,并利用该系统成功地筛选出可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大鼠骨质疏松形成的关系,为研究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之间的相关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采购的90只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大鼠分成观察组(n=45)以及对照组(n=45)。观察组制成骨质疏松模型,对照组不作处理,对比两组局部骨密度,成骨细胞,骨小梁以及破骨细胞在视野面积中的比例,骨组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L-6、IL-1β以及TNF-α水平与大鼠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椎体骨密度(BD)和椎间盘BD以及小关节B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小梁和成骨细胞在视野面积中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破骨细胞在视野面积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和IL-1β以及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β以及TNF-α水平与大鼠椎体BD、椎间盘BD以及小关节BD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去卵巢大鼠的细胞因子与其骨质疏松具有紧密联系,表现在IL-6、IL-1β以及TNF-α水平与大鼠椎体BD、椎间盘BD以及小关节BD均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IL-21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结构上与IL-2、IL-15相似,可调控T细胞、B细胞增殖,影响NK细胞的分化成熟及其胞毒效应,并参与造血系统的发育;其受体IL-21R 与部分细胞因子共用γ链(γc),可能参与性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XSCID)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母乳中的白细胞介素-10(IL-10)可能对新生儿有保护作用,使他们免受肠道炎症综合症的折磨。而早产和未经母乳喂养的婴儿则易于患此病。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UTMB)(Galveston,TX)的研究者不仅在生育后不久、哺乳母亲的乳汁中发现了IL-10,而且他们还认为,乳汁中的细胞以某种方式包裹这种细胞因子,因此这种因子能到达婴儿的肠道而不被消化。 UTMB的Roberto Garofalo说,在取自生育后不到80小时的20位新母亲的乳汁样品中,均含有可检测浓度的IL-10。IL-10以灭活细胞的方式缓解炎症,这些细胞诱导IL-10,包括:单核细胞、中性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