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有机肥对铅胁迫下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iao SS  Zhang YQ  Yang LW  Pei HB  Sun HS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1094-1100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程度铅胁迫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施肥与否,随着铅胁迫程度的加剧,小麦均表现出株高下降、次生根数减少、总根质量下降、总根长缩短、根系活力和吸收面积降低、根系SOD和P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高的趋势,但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下降幅度不同.施用有机肥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铅胁迫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延缓小麦根系衰老,促进根系发育与生长,最终使小麦产量增加,籽粒中的铅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黑麦草生长过程中有机酸对镉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研究了低分子量有机酸草酸、柠檬酸、乙酸及高分子量有机酸胡敏酸对黑麦草(Lolium Loinn)生长过程中Cd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分子量有机酸浓度增加,Cd毒性有所增强,致使黑麦草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及黑麦草的生物量降低,递降顺序是草酸<乙酸<柠檬酸.而施入胡敏酸后,Cd毒性逐渐减弱,黑麦草中的叶绿素含量及黑麦草生物量逐渐增加.对低分子量有机酸而言,无论迁移到黑麦草茎叶中,还是迁移到黑麦草根系中的Cd,随着施入的有机酸浓度增加,增加顺序为柠檬酸>乙酸>草酸.对胡敏酸而言,迁移到黑麦草茎叶和根系中的Cd,随着施入的胡敏酸浓度增加,Cd含量减少,说明其具有降低Cd毒性的作用.另外,根系中Cd含量明显高于茎叶中Cd含量,由此得知,黑麦草根系对Cd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并阻止Cd向茎叶中迁移.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铝胁迫对菊芋根系分泌物的影响以及外源水杨酸(SA)的缓解作用,该文以耐铝型南京菊芋和铝敏感型资阳菊芋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法,设置铝浓度500μmol·L-1,分析了不同浓度(10、100、1 000μmol·L-1)SA对铝胁迫下菊芋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氨基酸以及根尖相关代谢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铝胁迫会导致菊芋根系分泌物中柠檬酸、草酸、苹果酸浓度升高,且南京菊芋升高幅度大于资阳菊芋;柠檬酸合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在单铝胁迫下活性增强;脯氨酸含量显著提升,总氨基酸浓度均显著减少。(2)外源SA加入后,南京菊芋根系分泌的柠檬酸、草酸、苹果酸浓度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但经高浓度(1 000μmol·L-1)SA处理后资阳菊芋根系分泌草酸显著降低,且在各浓度SA处理下苹果酸浓度均无明显变化;柠檬酸合酶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但对南京菊芋根尖中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影响不大,且高浓度(1 000μmol·L-1)SA处理后显著降低了资阳菊芋根尖中苹果酸脱氢酶活性;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从总氨基酸浓度变化来看,...  相似文献   

4.
外源有机酸对小麦幼苗铝毒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Al(50μmol/L)处理水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苗24h,显著抑制Al敏感(Scout 66)和耐Al品种(Atlas 66)小麦幼苗根系伸长,明显增加根系的电解质渗漏率。在Al处理同时外加草酸或柠檬酸能缓解Al对小麦根系伸长的抑制作用,同时降低小麦根系的电解质渗漏率。铬花青R染色和碘化丙锭荧光染料染色实验结果显示,用Al(50μmol/L)处理Al敏感小麦Scout 66幼苗24h后,大量Al结合在根尖表面,并降低根尖表面细胞活力。而Al处理同时外加草酸,则减少Al与根尖表面的结合,缓解Al对细胞活力的抑制。分根结果表明,外源草酸有可能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参与内部解Al毒机制。  相似文献   

5.
外源海藻糖对小麦幼苗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盐敏感小麦品种鲁麦15为材料,分别用完全Hoagland营养液、150mmol/L NaCl和150mmol/L NaCl 10mmol/L海藻糖处理小麦幼苗,测定小麦幼苗生长、离子含量、根系质膜H^ -ATPase、SOD活性、MDA含量等指标,旨在探讨外源海藻糖在抗盐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外源海藻糖可明显缓解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提高NaCl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叶片中K^ 的含量,降低Na^ 的含量,降低其Na^ /K^ ;提高NaCl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降低细胞质膜透性,缓解根系质膜H^ -ATPase活性抑制。以上结果表叫外源海藻糖可能通过增加活性氧清除能力、缓解质膜伤害、维持胞质离子稳态提高植物抗盐性。  相似文献   

6.
孙琴  王晓蓉  袁信芳  丁士明 《生态学报》2004,24(12):2804-2809
采用溶液培养方式 ,研究了有机酸存在下小麦体内 Cd的生物毒性和植物络合素 (PCs)合成的相关关系 ,试图寻求一种与小麦体内 Cd的生物毒性高度相关的评价指标。结果显示 ,Cd胁迫对小麦产生明显的毒害效应并诱导小麦根系内 PCs的大量合成。EDTA、DTPA、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的适量供应可不同程度减轻或消除 Cd的生物毒性 ,其强弱顺序为 EDTA >DTPA 柠檬酸 >苹果酸≈草酸。与此同时 ,小麦根系内 PCs的诱导量也有明显下降 ,与 Cd的生物毒性保持一定的线性关系 ,且在EDTA、DTPA和柠檬酸供应下尤为显著。表明 PCs可以作为一项敏感的生化指标 (biochem ical indicator)用来评价和预测环境中 Cd的污染 ,并有望成为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系统中一种新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大豆(Glycine max L.)幼苗为材料,研究柠檬酸处理对铝胁迫下,大豆根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在铝胁迫下,大豆根系长度、根系鲜质量、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根系活力等分别降低58.2%、40.6%、33.2%和50.6%,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增加50.7%和50.6%。与单纯铝胁迫处理相比,加入柠檬酸后,大豆幼苗根系长度、根系鲜质量、SOD活性和根系活力等分别比铝胁迫处理提高85.6%、34.4%、44.8%和81.3%,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比铝胁迫处理降低26.7%和30.3%。柠檬酸缓解根系长度的最佳处理浓度为15μmol/L,缓解其他指标的最佳浓度均为20μmol/L。柠檬酸可降低铝对大豆根系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柠檬酸和草酸对Pb胁迫下马蔺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外源柠檬酸(0.5、5mmol.L-1)和草酸(0.5、5mmol.L-1)对不同浓度Pb(0、100、500mg.L-1)胁迫下马蔺(Irislactea var.chinensis)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Pb胁迫相比,加入5mmol.L-1的柠檬酸显著促进了马蔺株高的生长;草酸的加入缓解了500mg.L-1Pb胁迫对马蔺根生长的影响;加入0.5mmol.L-1的草酸缓解了500mg.L-1Pb胁迫对马蔺地上部生长的影响,并显著增加了100和500mg.L-1Pb胁迫下马蔺的地下部干质量;0.5mmol.L-1的柠檬酸能显著增加100mg.L-1Pb胁迫下马蔺叶片SOD酶活性;0.5和5mmol.L-1柠檬酸和0.5mmol.L-1草酸均能显著增加100mg.L-1Pb胁迫下马蔺体内POD酶活性;5mmol.L-1的柠檬酸和0.5mmol.L-1的草酸均缓解了500mg.L-1Pb胁迫对马蔺光合色素的影响;0.5和5mmol.L-1的柠檬酸和0.5mmol.L-1的草酸均能缓解由100和500mg.L-1Pb胁迫引起马蔺叶片细胞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大豆耐铝性品种差异及其与有机酸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刘拥海  俞乐 《广西植物》2004,24(6):554-557,549
从 1 0个大豆品种中筛选出两个耐铝性差异显著的品种 ,研究了其耐铝性与有机酸的关系。经铝处理后 ,吴川品种的相对根长为 1 3 3 .5 % ,化州只有 68.9% ,表明吴川相对耐铝 ,化州对铝较敏感。将不同浓度的AlCl3 加入营养液中处理大豆 1 0d,化州较吴川根长受到较大影响 ,进一步证实吴川相对耐铝毒 ,而化州对酸铝敏感。机理研究发现大豆在铝胁迫下根系可分泌两种有机酸 (草酸、柠檬酸 ) ,其中吴川根系草酸分泌速率提高了 74% ,化州几乎没有提高 ,表明耐铝性大豆品种的根系草酸分泌速率明显提高 ,可增强其缓解酸铝毒性的能力。而二者分泌柠檬酸的速率虽然均有显著提高 ,但处理后感抗品种之间差异不大 ,表明柠檬酸在缓解铝毒性中的作用不大。铝处理下大豆根系虽然分泌两种有机酸 ,但草酸在大豆耐酸铝机制中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小麦根际铅、镉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小麦根际铅镉的生态效应,研究培养介质于铅、镉胁迫,介质PH校较照发生变化,铅处理使介质PH上升,面的是铅处理介质PH还是下降,只是较对照变化缓慢,铅、镉胁迫根必出糖类含量增高,且铅-交互作用对糖泌了的影响也达到显著水平。根系形貌照相观察及电子探铁能是表明,铅、镉对根系的毒害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1.
柠檬酸、草酸和乙酸对污泥中镉、铅、铜和锌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柠檬酸、草酸和乙酸对污泥中Cd、Pb、Cu和Zn等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和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和酸浓度的增加,污泥中重金属(Cu除外)的去除率也相应增加.污泥加入柠檬酸溶液反应7 h即可去除污泥中52.0%的Pb和74.2%的Zn, 24 h后可去除76.0%的Pb和92.5%的Zn,草酸和乙酸对重金属的去除率较低.柠檬酸去除的Pb和Zn主要以稳定态存在,并导致污泥中不稳定态重金属的比例上升,其中可交换态重金属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虽然有机酸对Cd和Cu的去除率较低,但反应后可交换态Cd和Cu的浓度仍有小幅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有机酸对Pb、Cd的络合作用将其对土壤吸附Pb、Cd的影响和植株效应差异的研究表明,柠檬酸、草酸与Pb、Cd络合能力的大小与重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络合作用影响土壤对Pb、Cd的吸附量,柠檬酸降低土壤对Pb、Cd的吸附,草酸则增加土壤对Pb、Cd的吸附.水培试验表明,柠檬酸可减轻Pb对小麦、水稻幼苗的毒害.柠檬酸对Cd的植株外观毒性效应影响不显著,但能促使植株茎叶、根中Cd含量下降.Pb和Cd复合处理条件下,Cd存在促使水稻植株对Pb吸收量增加,Pb存在抑制水稻植株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有机酸对Pd 、Cd的土壤化学行为和植株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有机酸对Pd,Cd的络合作用将其对土壤吸附Pd,Cd的影响和植株效应差异的研究表明,柠檬酸,草酸与Pd,Cd络合能力的大小与重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络合作用影响土壤对Pd,Cd的吸附量,柠檬酸降低土壤对Pd,Cd的吸附,草酸则增加土壤对Pd,Cd的吸附,水培试验表明,柠檬酸可减轻Pb对小麦,水稻幼苗的毒害,柠檬酸对Cd的植株外观毒性效应影响不显著,但能促使植株茎叶,根中Cd含量下降,Pd和Cd复合处理条件下,Cd存在促使水稻植株对Pd吸收量增加,Pd存在抑制水稻植株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在温室沙培灭菌条件下,以Al-P为磷源、枳为试材、Glomus mosseae (G.m)和G.versiforme (G.v)为菌剂,研究低磷胁迫下AM真菌对枳实生苗干物重、吸磷效应及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显著增加枳地上部、地下部干物重,增幅16.79%~135.25%;同时显著增加其吸磷量,菌丝对植株的吸磷贡献率为17.04%~71.95%(G.m>G.v),施Al-P显著提高菌丝吸磷贡献率。接种AM真菌的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种类与对照有所不同,未接种处理枳分泌的有机酸有草酸、苹果酸、乳酸、乙酸、顺丁烯二酸和柠檬酸等6种,而接种G.m的则检测到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丁二酸等7种,G.v处理的检测到酒石酸,接种处理均未检测到顺丁烯二酸;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增加了枳根系分泌有机酸的量(比未接种处理增加19.80~56.87 mg/kg,且施用AlPO4后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增加20.06~21.84 mg/kg);未接种植株根系仅分泌少量有机酸;接种植株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以苹果酸(42.87%)、柠檬酸(39.22%)和草酸(12.06%)为主。  相似文献   

15.
镉在有机酸存在时对红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在预培红壤中加入定量的有机酸和不同浓度的Cd ,2 5℃培养 14d ,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Cmic)、N(Nmic) ,结果表明 ,存在有机酸时 ,土壤中Cmic和Nmic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Cmic/Nmic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施加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土壤中 ,Cd浓度高于 2 5mg·kg-1土时 ,土壤中Cmic和Nmic均比未加有机酸时低 ,说明此时低分子量有机酸助长Cd的毒性 ,而Cd浓度低于 2 5mg·kg-1土时 ,土壤中Cmic和Nmic均比未加有机酸时高 ,说明此时低分子量有机酸可降低部分Cd的毒性 ;施加胡敏酸的土壤中 ,土壤中Cmic和Nmic均比未加有机酸时高 ,说明胡敏酸降低Cd的毒性并提供N源 .不含Cd时 ,加入有机酸导致土壤中Cmic和Nmic增加 ,其中胡敏酸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铝胁迫下小麦根部苹果酸和柠檬酸的直接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铝的有害性严重制约了约占世界可耕地面积40%的酸性土壤中的作物生产。从植物的培养液巾发现从根部分泌出的有机酸与铝结合从而实现无毒化是其抗铝逆性机理的重要依据。而本文直接测定了铝胁迫下培育的小麦根中的铝和有机酸含量,确认了主要积累的是苹果酸和柠檬酸。发现随着提高培养液中的铝浓度,根部的铝含量也相应增加。同时,虽然根中的柠檬酸含量无明显变化,但苹果酸被诱导增加。通过对有机酸与铝的络合能力的调查,探讨了对植物抗铝逆性强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Automatic recording of the frequency of feeding ‘bite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everal organic acids (citric, metacectonic, lactic, acetic, and oxalic) on the stimulatory feeding behavior of Tilapia nilotica. Some of these acids are added to food stocks to retard spoil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itric acid at a concentration of 10?2 to 10?6 m , metacetonic acid at 10?4 to 10?6 m , and lactic acid at 10?2 to 10?5 m stimulated feeding. Fish tended to avoid metacetonic acid at 10?3 m and acetic acid at 10?3 m . Acetic acid at 10?5 m and oxalic acid at 10?6 m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fish feeding.  相似文献   

18.
The nature and quantity of low-molecular organic acids (LOAs) exuded by the roots of nine species of calcifuge and nine species of acidifuge wild plants from northern Europe were determined by ion chromatography. Particular attention was paid t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alcifuge and the acidifuge species in the proportions of different LOAs in their root exudates. Great differences in mol% root exudation between the calcifuge and the acidifuge species were found in some acids. The calcifuge species exuded more acetic acid, the acidifuge species more oxalic acid and much more citric acid. In three calcifuge species, however, root exudation of oxalic acid was appreciable, whereas acetic acid exudation was low in these species. The phosphate- and Fe-solubilizing ability of eight LOAs in a rhizosphere limestone soil was also tested. Oxalic acid was the most efficient phosphate solubilizer and citric acid, by far, the most efficient Fe-solubilizer at the concentration (10 mM) tested. It might be hypothesized that acidifuge species use oxalate to solubilize phosphate and citrate to solubilize Fe, in limestone soil. The inability of calcifuge species to grow in limestone soil might, therefore, be due to low root exudation of these acids and, as a result, inability to solubilize phosphate and Fe in limestone soil.  相似文献   

19.
红壤中镉在有机酸作用下的解吸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平衡批处理法,研究了3种有机酸及其两两混合液在序列pH值梯度下(pH 3.0~7.0)对华南山地红壤Cd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与苹果酸不利于Cd的解吸,反而促进了吸附,其中草酸只是在较高浓度(20 mmol·L-1)且土壤溶液pH>5.0时促进解吸.随着pH值升高,草s酸、苹果酸以及不含有机酸的对照溶液对红壤中Cd的解吸率都快速下降.柠檬酸在pH<5.0时不利于Cd解吸;在pH>5.0时显著促进Cd解吸,但两种浓度柠檬酸解吸特征有所不同,在低浓度(2 mmol·L-1)下对镉的解吸率呈降低-升高-降低变化,在高浓度(20 mmol·L-1)下呈降低-升高变化.在低pH条件下(pH 3.0、4.0),苹果酸最有利于Cd的解吸,但3种酸对Cd解吸率差别不大,在较高pH条件下(pH 5.0~7.0),柠檬酸最有利于解吸,且解吸率大大高于草酸与苹果酸.有机酸混合没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对Cd的解吸率介于相应单独有机酸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