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利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芽孢杆菌dhs-330-021菌粉,并研究菌粉的活性及稳定性。方法:以脱脂乳、海藻糖、β-环糊精和谷氨酸钠为保护剂,采用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00℃,出口温度50~60℃,进样速度2~4mL/min)制备芽孢杆菌菌粉,以喷干存活率和菌粉活菌数为指标,选择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获得喷干保护剂配方为脱脂乳10.0%、海藻糖6.0%、β-环糊精13.0%、谷氨酸钠15.0%,喷干存活率为65.9%,菌粉活菌数为1.38×109CFU/g,存放180 d后菌粉活菌数为1.03×10~9CFU/g。结论:喷雾干燥工艺可以用于芽孢杆菌dhs-330-021菌粉的制备,获得的菌粉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双歧杆菌包埋保存技术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从将双歧杆菌活菌完全隔绝空气和降低其对温度的敏感性出发,运用制备微囊的方法,采用一种药用成膜材料,将包埋与冷冻干燥有机结合起来,在冷冻干燥的同时迅速在双歧杆菌活菌体周围形成一层类似微囊的保护膜,即将双歧杆菌活菌体包埋在保护膜内,从而达到减少甚至避免菌体冻干损伤,提高活菌存活率和收率,延长活菌常温保存期,提高活菌常温稳定性的目的。同时,这种包埋保存技术完全去除了常规冻干辅料——脱脂奶粉,能有效减少冷冻干燥菌粉的吸湿性,更利于活菌保存。用双歧杆菌包埋保存技术制备出的冻干菌粉,其含菌量比用常规冻干保护剂作冻干辅料的冻干菌粉高几百亿个/克,双歧杆菌活菌在37℃的保存期达四个月(相当于常温下保存一年以上),有效地解决了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常温保存期短的技术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冻干高活力纳豆芽胞杆菌菌粉保护剂进行筛选和优化研究,提高菌粉活菌存活率。【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通过测定活菌存活率,筛选出最佳保护剂的配方;并研究采用优化后冻干保护剂制备的菌粉在20°C、4°C、25°C下的保存稳定性。【结果】纳豆芽胞杆菌的有效保护剂是:脱脂乳粉、甘露醇、L-抗坏血酸钠。最佳冷冻干燥保护剂配方是:脱脂乳粉10%+甘露醇4%+L-抗坏血酸钠1%,存活率达到91.63%。菌粉在20°C、4°C、25°C下保存12个月后,存活率分别为:88.79%、70.16%和10.52%,说明菌粉在20°C和4°C下保存稳定性较好,25°C下稳定性比较差。【结论】对纳豆芽胞杆菌冻干菌粉保护剂的优化,对纳豆芽胞杆菌的应用、活菌产品的质量稳定及新产品的研发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试验不同的保护剂成分配方,探究分离自婴儿粪便的2种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在常温条件下保持较高活性的可行方法。方法:利用均匀设计实验方法设计保护剂配方,用于保存特定高活性高稳定性的菌种,在不同时间点检测活菌数,分析数据得出最佳保护剂成分比例。结果:嗜酸乳杆菌10A31保护剂最佳配方为:海藻糖∶谷氨酸∶天冬氨酸=5∶24∶24;长双歧杆菌11A11保护剂最佳配方为:海藻糖∶谷氨酸∶麦芽糖=34∶11∶10;用最佳保护剂配方保存后,嗜酸乳杆菌10A31在200 d时的菌落计数结果为3.87×109CFU/g,长双歧杆菌11A11在160 d时为1.53×109CFU/g,均具有较高的活性。结论:最佳保护剂配方使2个菌种常温保存期至160 d。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用以降解园林绿化废弃物中木质素的菌剂多为液体菌剂或固体菌剂,鲜有对粉状菌剂的研究。【目的】研制高活性冻干菌粉,提高其冻干存活率并优化其工艺,以解决液体菌剂或固体菌剂在运输、储藏及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方法】以一株木质素降解菌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为研究对象,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冻干菌粉。以菌株的冻干存活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适于菌株冻干过程的保护剂种类及浓度梯度,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冻干菌粉复合保护剂配方。获得配方后,进一步探究冻干菌粉的复水条件和储藏条件。【结果】保护效果较优的4种保护剂成分经复配后对冻干存活率的影响顺序为蔗糖>葡萄糖>脱脂乳粉> α-乳糖。经优化后的保护剂配方以蔗糖15%、葡萄糖1%、α-乳糖10%、脱脂乳粉1%为最佳;复水条件以生理盐水为溶剂,复水30 min为最优。在此条件下制备和使用冻干菌粉,菌株的冻干存活率可达83.33%,有效活菌数可达1.2×1010 CFU/g。最佳储藏温度为-20 ℃,在此温度下保存28 d后,菌粉活性无明显下降。【结论】该研究获得的制备和储藏构巢曲霉冻干菌粉条件,具有菌株损失率低、可长时间保存的特点,对推进木质素降解菌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Q-2506为目标,研究该菌株的发酵、冻干工艺及其益生特性。方法 通过对培养基中C源、N源和刺激因子的浓度改变考察对活菌数的影响,从而确定培养基的最佳配方;在确定最佳培养基后做出该菌的生长曲线以确定最佳发酵时间点;同时考察冻干保护剂的配方和预冷时间对菌粉活菌数的影响;此外,对植物乳杆菌进行产酸、产H2O2、生物膜形成能力、抑菌特性以及抗氧化能力的检测。结果 最佳MRS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为0.8%、酪蛋白胨为0.4%、牛肉粉为0.6%、吐温为0.06%;植物乳杆菌的生长曲线在5 h时达到稳定期,此时发酵液活菌数为3.16×109 CFU/mL,发酵液的pH为4.45。最佳冻干保护剂的配方:脱脂乳100 g/L,蔗糖120 g/L,抗坏血酸20 g/L,谷氨酸钠30 g/L;冻干前对上机液预冻时间为2 h,此时菌粉冻干存活率为70.21%。该菌株具有产酸、产H2O 2能力,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形成膜能力较强,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结论 通过培养基成分、发酵条件和冻干工艺的优化以及对其益生特性的研究,为下一步新药开发和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瑞士乳杆菌LH-G51菌粉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设计,确定适合LH-G51生长的发酵培养基、冻干保护剂配方及生产工艺。结果:发酵时间、碳氮源及微量元素等添加量均对LH-G51生长有明显影响。最终确定LH-G51培养基碳氮源及微量元素为:葡萄糖20 g/L,大豆蛋白胨10 g/L,酵母膏15 g/L,MgSO4·7H2O为250 mg/L,MnSO4·H2O为50 mg/L,发酵时间10 h,保护剂为B。结论:根据优化工艺,LH-G51冻干菌粉活菌数可达到4.21×1011 CFU/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提高双歧杆菌菌体存活率的方法。方法分别考察冻干前处理的三种因素(菌泥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保护剂的温度以及混合时间)对青春双歧杆菌菌体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菌泥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对双歧杆菌的存活有较大的影响,生产过程应尽量缩短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预先冷却到5~10℃的保护剂比常温的保护剂的保护效果更好;适当延长保护剂的混合时间,让保护剂充分渗入菌体内,能显著提高双歧杆菌的冻干存活率。结论冻干前处理对青春双歧杆菌存活有显著影响,缩短菌泥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保护剂预先冷却、适当延长混合时间可以有效保持菌体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制品中双歧杆菌活存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双歧杆菌在冻干菌粉及其胶囊制品中影响其活存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证明:以PH6.2以上的5%海藻糖脱脂牛奶作保护剂悬浮双歧杆菌菌泥进行冻干,并封口保存于6±2℃冰箱,有利于双歧杆菌菌种的长期活存。用<4%水份含量的双解珍珠粉或葡萄糖酸钙粉加等量麦芽低聚糖粉为辅应剂制成肠溶胶囊,以密封形式贮存于较低温度(<20℃),可使产品中双歧杆菌在一年的有效期内,仍能保持60%以上的活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长双歧杆菌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以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ongum)为发酵菌株,以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以发酵液活菌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添加实验考察发酵培养基的碳源和氮源的种类,并验证优化后培养基的效果。结果优化后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酪蛋白胨、牛肉蛋白胨、水解乳蛋白,发酵液活菌数达到2.09×10^9CFU/mL,比原MRS培养基(1.22×10^9CFU/mL)提高了71.30%。结论优化后培养基优于原MRS基础培养基,可应用于长双歧杆菌的液态发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化鼠李糖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RH0121的冻干工艺,探究其辅助降血糖作用。

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鼠李糖乳酪杆菌RH0121冻干粉的生产工艺;同时利用小鼠实验,探究服用冻干粉后小鼠的体质量、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

结果

优化后的工艺为发酵时间9 h,发酵温度37 ℃,接种量4%,冻干时间50 h。经验证,冻干粉活菌数为5.5×1011 CFU/g。灌胃冻干粉样品后的小鼠体质量缓慢回升,小鼠灌胃后120 min血糖水平低于灌胃前(P<0.05)。灌胃后,样品组小鼠血清TC、TG、LDL和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INS水平高于模型组(均P<0.05)。

结论

鼠李糖乳酪杆菌RH0121具有辅助降血糖作用,可为开发其他降血糖产品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复方对草鱼鱼种肠道菌群与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草药复方对鱼种肠道菌群和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方法以草鱼鱼种为动物模型,分别采用平板倾注法和ATB半自动化细菌鉴定法,测定投喂中草药复方药饵前、后鱼种肠道菌群数量及其优势菌群种类。同时使用常规计数法和改良沙利法,测定鱼种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对照组鱼种肠道内的细菌总数为6.6×10^8CFU/g,其优势菌群为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肠杆菌;投喂2.5%、5.0%和7.5%中草药复方药饵10d后,其肠道内细菌总数均有所减少,分别为3.0×10^7CFU/g、5.0×10^6CFU/g和1.5×10^7CFU/g,其优势菌群为吲哚黄杆菌、产碱假单胞菌和野油菜黄单胞菌。实验组与对照组鱼种的红细胞数量差异无显著性,但白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含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以黄连、大黄、金银花、连翘、黄芪和甘草组成的中草药复方对鱼种肠道菌群和血液有形成分均有一定影响,表现出该复方具有较好的免疫抗病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一株分离自传统发酵酸马奶中的益生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进行固态发酵(Solid State Fermentation,SSF)。以发酵物中的活菌数为主要指标,采用九因素四水平(L32(4^9))的正交试验优化固态发酵培养基,并在优化的培养基基础上研究不同的初始含水量及培养时间对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活菌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固态发酵培养基组成为4g豆粕、5g麸皮、0.6g乳清粉、0.3g葡萄糖、0.3g碳酸钙、0.02g硫酸铵、0.01g硫酸镁,初始含水量为55%的优化条件下,37℃发酵60h,发酵物中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活菌数可达到4.08×10^10CFU/g。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柠檬提取物对细菌生物膜的消除作用,对柠檬提取物抑制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机制进行初步研究,以及对环境中富集的病毒消除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高分子滤膜法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后,加入柠檬提取物分别作用1、2和3h,通过细菌菌落计数判定不同生物膜的细菌存活数;采用SDS—PAGE电泳法,观察在柠檬提取物作用下菌体蛋白质的变化;EcoRⅠ酶切金黄色葡萄球菌DNA,观察酶切图谱的改变;在低渗环境下动态观察柠檬提取物在不同作用时间对细菌细胞壁的影响;通过柠檬提取物对病毒作用后RNA量的变化,说明柠檬提取物具有杀灭病毒的作用。结果柠檬提取物对生物膜中的细菌具有杀菌作用,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柠檬提取物对细菌蛋白质的组成和表达量均有一定影响,同时细菌DNA的EcoRⅠ酶切图谱发生改变;柠檬提取物作用15min时细菌呈现明显的胞壁缺损现象,即细菌个体胀大,呈现大球形;经柠檬提取物作用后,RNA病毒被杀灭。结论结果显示柠檬提取物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形成的生物膜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柠檬提取物作用下,菌体蛋白合成量发生改变,同时对细菌的DNA和细胞壁有明显的影响。柠檬提取物处理病毒悬液后,病毒RNA量显著减少,说明病毒RNA结构被破坏。  相似文献   

15.
沈娟  金小宝  丁静  朱家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3,(3):65-69,I0010,I0011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稳定的烧烫伤创面感染的小鼠模型构建方法,以便进行相关烧烫伤创面修复研究。方法取30只BALB/c小鼠,采用自制木质烫伤板,沸水浴法烫取直径8 mm的圆形创面,烫伤时间分别为5 s、10 s、15 s。伤后48 h,取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筛选最佳创面烫伤时间。另取72只小鼠制成深Ⅱ度烫伤创面,采用擦刮法分别接种20μL菌浓度为1×106、l×107、1×108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 25923的菌液。接种细菌后72 h,取创面组织HE染色观察创面炎症反应情况,并测定3、7、14 d的皮肤菌负荷,筛选最佳的细菌接种浓度。最后,按最佳条件建模后,观察创面的完全愈合时间以及创面愈中、愈后的组织学变化,以确定此创面感染模型是否建立成功。结果组织学结果表明,10 s为深Ⅱ度创面的理想致伤时间,最佳接种菌浓度为l×108CFU/mL,此时期,14 d内菌负荷均高于l×105CFU/g。该模型的创面愈合时间(21±0.95 d)较正常创面愈合时间(15.92±0.34 d)明显延长(P<0.01),炎性反应明显,愈后不佳。结论烧烫伤创面感染的小鼠模型构建成功,可作为感染创面防治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微生态制剂在室温存放过程中的活菌数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自制微生态制剂在室温存放过程中的活菌数变化规律。方法在存放的8个月中,采用平板计数法对存放不同时间的菌群活菌数进行统计。结果活菌数量呈动态变化,经历了增殖、迅速下降、相对稳定、又下降、又稳定的过程。存放10d活菌数高达8.9×10^10/ml,之后活菌数呈下降趋势,30d时降至7.85×10^10/ml:50d时,降至2.14×10^10/ml;保存4个月时,活菌数降为6.1×10^8/ml;8个月时,下降到1.5×10^8/ml。结论本研究对于微生态制剂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验证重组人BD3-BPI(rhBD3-BPI)是否具有内毒素中和活性,研究其在高盐环境中是否能保持抗菌活性。方法:根据内毒素标准品绘制内毒素活性标准曲线,将100 μL梯度稀释的rhBD3-BPI-与100 μL 10EU/mL脂多糖(LPS)混匀,37℃水浴60min,同时设标准对照(只含10EU/mL LPS的标准品溶液),并以无热源水作为空白对照,采用基质显色法进行鲎试验测定LPS的活性;将6×10^8 CFU/mL的革兰阳性和阴性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菌株接种于含1mg/mL rhBD3-BPI和0~250mmol/L不同浓度NaCl的液体细菌培养基中,37℃培养3h后用10mmol/L磷酸钠按1:1~1:1000的比例稀释,铺LB培养基平板,37℃过夜培养,观察各平板菌落生长情况,计数并计算杀菌率。结果:在5EU/mL的标准内毒素体系中,当rhBD3-BPI的浓度高于4μg/mL时即开始表现出一定的内毒素中和活性,当rhBD3-BPI的浓度分别为16、32 μg/mL时,其内毒素中和率分别为23%和88%,随后rhBD3-BPI对内毒素的中和活性趋于平稳,50 μg/mL的rhBD3-BPI对所有受检菌均表现出100%的杀伤效应。当NaCl浓度低于150mmol/L时,rhBD3-BPI对各受检菌的杀菌活性均未受明显影响;NaCI浓度升高至150-200mmol/L,rhBD3-BPI对各受检菌的杀菌活性有所下降,但其杀伤率仍在90%以上;当NaCl浓度高于200mmol/L时,盐浓度对rhBD3-BPI杀菌活性的影响才较为明显,但即使NaCl浓度达到250mmol/L,rhBD3-BPI的杀菌活性仍保持在85%以上。结论:rh-BD3-BPI具有内毒素中和活性,在高盐环境中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优化产朊假丝酵母液体培养参数及干燥保护剂配方,提高产朊假丝酵母液体培养数量,制备出高复苏率的活性干酵母。以装液量、转速、温度和培养时间为影响因素,设计单因素试验,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产朊假丝酵母液体培养方案。在此条件下培养酵母,以L-谷氨酸钠、乳糖、脱脂奶粉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保护试验,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干燥保护剂的组合。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45 mL/250 m L,转速200 r/min,温度30℃,培养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培养的产朊假丝酵母数量可以达到9.34×10~8CFU/mL;最佳保护剂组合1%L-谷氨酸钠、12%脱脂奶粉、6%乳糖,经干燥后,产朊假丝酵母复苏率达到81.9%。此时活菌数7.65×10~8CFU/g,比未加保护剂组提高了3.83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健康青年上呼吸道的微生物群分布,寻找优势菌群,为微生态方法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自愿原则选取沈阳医学院学生61名,采集咽后壁标本分离培养并生化鉴定。结果青年咽后壁共检出19个菌属,42个菌种。需氧菌的95%可信区间为(4.7×10^6,6.8×10^6)CFU/mL,厌氧菌的95%可信区间为(5.9×10^6,8.4×10^6)CFU/mL;需氧菌菌群密度为4.8816±1.0251,厌氧菌菌群密度为5.1347±0.9118。需氧菌中链球菌属检出率为100%,其次为奈瑟球菌属(77.4%)、葡萄球菌属(33.9%)。链球菌中缓症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奈瑟球菌属中的灰色奈瑟球菌的检出率与构成比均较高。厌氧菌中检出率与构成比较高是的韦荣球菌属、拟杆菌属、孪生球菌和放线杆菌属。结论青年上呼吸道菌群种类复杂多样;需氧菌中的口腔链球菌、缓症链球菌、灰色奈瑟球菌,厌氧菌中的韦荣球菌属、拟杆菌属、孪生球菌属为优势菌群,对于维护上呼吸道微生态平衡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Production of Enterobifidin comprises preparation of culture media, reparation of lyophilized 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 MS-42 culture, preparation of starters, cultivation of bacteria in fermenters, biomass conservation, and its biological control. The preparation contains physiologically active bifidobacterium cells with high activities of growth (mu = 0.7 h-1, g = 1.0 h) and acid formation (titratable acidity is approximately 120-140 degrees T; acetate concentration, 0.50-0.75%; and lactate concentration, 0.33-0.50%). The antagonistic activity of these bacteria towards Escherichia coli 08, E. coli 086, E. coli 015, E. coli 0115, and E. coli 0101 amounts to 98.2;, to Proteus vulgaris 102, to 87.2;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209p, to 83.2%. The bifidobacteria (with a titer of 10(9) CFU/ml) remained viable for two to five mont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