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3.
4.
几种药剂及施药方式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 e高龄幼虫防治药剂31%氟虫腈.三唑磷ME和当地几种常用药剂及不同施药方法对防治效果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毒死蜱(48%乐斯本EC)有较好速效性,药后1 d可达理想防效,三唑磷与氟出腈、氟铃脲复配的药剂(31%氟虫腈.三唑磷ME、21%氟虫腈.三唑磷EC、15%氟铃脲.三唑磷EC)药后3d才能达到理想防效;(2)药后3d,各处理均达到理想防效,防效依次为31%氟虫腈.三唑磷ME1.5L/hm2>31%氟虫腈.三唑磷ME1.05L/hm2>21%氟虫腈.三唑磷EC1.5L/hm2>48%毒死蜱EC1.5L/hm2>15%氟虫腈.三唑磷EC1.5L/hm2>15%阿维菌素.毒死蜱EC1.5L/hm2;(3)分虫龄防效统计,药后3d供试药剂对1龄以下(施药时虫龄,后同)幼虫防效均在91%以上,对2~3龄幼虫,31%氟虫腈.三唑磷ME保持90%以上的防效,其它处理防效明显下降,对4龄以上高龄幼虫,31%氟虫腈.三唑磷1.5L/hm2细喷雾处理防效仍达95.6%,其它处理防效很低。(4)细喷雾可提高31%氟虫腈.三唑磷ME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对高龄幼虫,与工农16型1.8mm孔径喷片的常规喷雾相比,1.2mm孔径喷片细喷雾处理药后3 d防效提高5.5%,东方红18型弥雾处理防效提高7.8%,其中,弥雾处理对1~2龄幼虫防效提高4.7%,对4~5龄幼虫防效提高了20.8%。 相似文献
5.
四(2)代稻纵卷叶螟田间幼虫密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是江淮丘陵南部以双季稻为主的四稻混栽区。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四(2)代是本县早稻的主害世代,主要娥源由江岭区迁入。目前稻纵卷叶螺田间幼虫密度的预测,主要是根据田间卵量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发报。由于选点及取样误差,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田间实际卵量情况,同时卵孵化、幼虫成活还受到水稻生育期、气候条件等因子的综合影响,因而准确性较低。如我县1985年田间卵高峰日卵量已达到大发生年的卵量指标,但由于水稻生育期、气候条件均不适宜,结果形成偏轻发生。为此,笔者对我站1977~1988年12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该虫在陕南稻区可完成3个世代。第一、二、三代2~3龄幼虫盛发期分别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底至9月上旬。常年以第二代危害较重,此时为防治关键时期;但在5~6月份雨量≥400mm以上的年份,第一代也要及时防治。防治药剂为25%杀虫双水剂,每亩0.2~0.25kg防治两次,防治效果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8.
9.
<正> 稻纵卷叶螟姬小蜂Stenomesius maculatusLiao是水稻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 Guenee幼虫期寄生性天敌。据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附城稻区调查,该蜂是稻纵卷叶螟幼虫期寄生性天敌中寄生率较高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稻纵卷叶螟根虫瘟霉的分离鉴定及其流行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发现一种新的侵染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昆虫病原真菌,经鉴定该病原真菌为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这是中国首次报道该菌侵染稻纵卷叶螟。在室内进行的温度和光周期对该菌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该菌在15-2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光周期对菌落生长影响不显著。根虫瘟霉主要侵染稻纵卷叶螟3-5龄幼虫,对3-5龄幼虫的侵染率分别为2.71%、24.32%和72.97%。在10-11月,根虫瘟霉可持续引发稻纵卷叶螟幼虫高强度流行病,侵染率高达95%。该菌以休眠孢子越冬,成为次年稻纵卷叶螟幼虫流行病的初侵染源。因此,根虫瘟霉是稻纵卷叶螟幼虫一种有效的自然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3.
14.
2003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水汽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弄清大气水汽环境对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影响,在ArcGIS支持下,对2003年6月16日、7月21日和9月1日全国每667 m2稻纵卷叶螟平均蛾量的地理分布进行空间分析,并选取对害虫迁入影响最大的850、925和1000 hPa等压面上的大气相对湿度场和水汽通量场进行模拟和客观分析.结果表明,高空的水汽输送状况和相对湿度分布对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具有很强的指示意义.在稻纵卷叶螟发生区域,从地面到850 hPa,各层次空气相对湿度均达到50%以上.在稻纵卷叶螟迁飞过程中,迁入地空气相对湿度不断增大,源地的空气相对湿度不断减小.850 hPa等压面是水汽输送的主要层次,也是稻纵卷叶螟迁飞的主要通道,该层的水汽输送方向与稻纵卷叶螟迁飞方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利用周期分析法预测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化州市早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主害代的历年发生程度资料 ,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寻找其显著周期 ,并提取其周期数组 ,重复这一过程 ,直到没有显著周期时为止 ,共提取出2个显著周期的周期数组。将这些周期数组外延和叠加后 ,进行拟合检验 ,结果表明 ,周期分析方法适用于拟合并预测化州市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年变化情况。于是对该市早稻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进行了多年预测 ,其中最初 3年的预测结果已得到证实 ,表明用周期分析方法进行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鉴定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羧酸酯酶基因,并检测这些基因在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方法】从稻纵卷叶螟转录组中搜索羧酸酯酶基因,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所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这些基因在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获得了15个羧酸酯酶基因,分别命名为Cm Car E1~Cm Car E15。其中Cm Car E12缺少3′区域,其余14个序列均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除Cm Car E11外,其余14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均具有羧酸酯酶的典型特征,如保守的五肽结构域,催化三联体和氧阴离子穴等。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5个Cm Car Es被聚在不同的进化支内,Cm Car E13、Cm Car E14和Cm Car E15聚在"胞内催化类"进化支,其余12个Cm Car Es聚在"分泌催化类"进化支。Cm Car E1、Cm Car E2、Cm Car E3、Cm Car E7、Cm Car E8、Cm Car E10和Cm Car E13特异表达于成虫腹部,而Cm Car E9特异表达于雌雄成虫触角。其他基因的表达没有组织特异性。【结论】Cm Car E1、Cm Car E2、Cm Car E3、Cm Car E7、Cm Car E8、Cm Car E10和Cm Car E13编码的酯酶可能参与了内外源化合物的代谢,而Cm Car E9编码的酯酶可能参与了气味分子的降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