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1977,(4)
当人们走进自然历史博物馆,看到巨大的恐龙骨架时,总是情不自禁地问道:这条恐龙有多少吨重?这就产生了怎样测量恐龙体重的问题。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人们是依据恐龙骨架的大小,它的脚印的大小和凹陷的深浅,参考现代的一些脊椎动物的重量,作大体上的推测。例如要测量的恐龙骨架与现代的印度象差不多,就估计恐龙的体重约为5吨左右。显然这种方法并不准确。后来,有些研究恐龙的科学家不断提出测量恐龙体重的方案。目前,在我国普遍认为行之有效的测量恐龙体重的方法,是采用美国科尔伯特改进的用复原模型测量的方法。他的方法是,根据一个简单的物理学原理:体积×比重=体重。体积是用要测量的恐龙的复原模型求出来的。首先要依据待测恐龙的骨架的尺度,作出一个一  相似文献   

2.
徐星 《植物杂志》2009,(4):14-19
在我们的一般印象中,恐龙是一种身披鳞片、体形巨大的动物,然而事实也许并不如此,至少有一些种类的恐龙体形小巧、动作灵活,而且长有羽毛。那么,这些长羽毛的恐龙与鸟类起源有什么关系?它们是否就是鸟类的祖先?这些问题一直是进化生物学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也是争议最多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徐星 《生命世界》2009,(4):14-19
在我们的一般印象中,恐龙是一种身披鳞片、体形巨大的动物,然而事实也许并不如此,至少有一些种类的恐龙体形小巧、动作灵活,而且长有羽毛。那么,这些长羽毛的恐龙与鸟类起源有什么关系?它们是否就是鸟类的祖先?这些问题一直是进化生物学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也是争议最多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加拿大的艾伯塔省立恐龙公园附近,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大小似袋鼠的恐龙化石。这是生活于1.3亿年前的用后肢行走的肉食恐龙,起名窄趾龙。窄趾龙最令人惊奇之处是: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发达的头骨。这说明它的脑子很大,从脑量和体重比率讲,与早期的哺乳类相等。脑量和体重的比率是科学家用来测定动物智力高低的标准。我们知道,哺乳类和恐龙类的智力水准相差悬殊,“前者要比后者聪明得多”。  相似文献   

5.
一.恐龙的一般介绍在日常谈话中,我们曾听到过这样的话,就是:“恐龙是一种古代的大爬虫”。这句话里的“一种”和“大”都是不正确的,而“古代”两字也不够具体,因此引起一些人对於恐龙的误解。关於恐龙最应该注意的基本观念有下列几点: (1)恐龙不是“一种”动物,而是包括数百个不同的种的两大类爬行动物的统称:(2)恐龙中虽然包括许多自从地球上有生命以来最大的陸棲动物,但也有许多身体很小的种属,有的身长还不到1米:同样地,并不像它的名字所指的,所有的恐龙都是凶猛与可怖的怪物;(3)在古生代末期(约在二亿三千万年以前)与中生  相似文献   

6.
世界最著名、最权威的杂志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1999年第11期刊出了几幅制做精美 ,色彩艳丽的“带毛恐龙”的照片和复原图。文章用醒目的标题 ,大字刊出“霸王龙有羽毛吗?”文章开篇报道了一种似鸟非鸟似龙非龙的动物。作者引用了研究者给这个特殊的动物起的名子叫做辽宁古盗龙(Archaeoraptorlianigensis)。文中记述这只似鸟似龙的动物 ,长着始祖鸟一样的头和翅膀 ,有着典型小形兽脚类恐龙 -驰龙式的棒状的尾巴 ,并声称他们找到了连结鸟类和恐龙类进化过程中缺失的环节。结论是鸟类由小形兽脚类恐龙进…  相似文献   

7.
恐龙的头骨不大,脑量较小,因而一般来讲,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就十分迟钝。据推测,恐龙走动的速度是很缓慢的。为了测定恐龙的行动速度,英国古动物学家马卡莱克桑德尔最近采用了比较直接的方法。首先,研究了各种恐龙足迹的间距大小,并与其肢骨的长度进行了对比。然后,再将所得的数字与现生动物的比例数据相比较。由于现生动物走动的速度是我们已经了解的,所以就可得出结论,即地球上四足动物中最大的蜥  相似文献   

8.
刘勇  陈进 《生物多样性》2002,10(2):213-218
在种子传播过程中动植物是否存在协同进化关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有观点认为,植物通过食果动物对其种子的传播可能获得逃避种子捕食者、占据新的生境斑块和基因流动等好处,而动物通过消化果肉获得营养和能量作为回报,动植物彼此相互作用,进而可能建立协同进化关系。动植物之间还可能发生在种、属或科水平以上的多物种的多配协同进化,或者通过关键种的协同进化来带动其他食果动物和植物相关性状的进化。“果肉防御假说”则认为果肉原本是保护种子的防御组织,后来才进化成为吸引食果动物以促进种子传播的物质。然而,食果动物和植物一对一的协同进化的例证并不多见;适合种子萌发和生长的环境在时空上难以确定;食果动物和植物的进化速度不一致;植物与种子传播者的选择压力存在着高度的不对称和不平衡,加上环境因素的重要影响,这种选择压力受到极大的限制而有可能变得不显著。种子传播中动植物在进化意义上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未来研究应对食果动物和植物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足够的认识。通过对系统发育中相联系的不同种的动植物关系的比较研究来揭示动植物关系对物种分化的影响,有可能为检验食果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供新的证据。食果动物传播种子对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动植物关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仍将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地球上出现生命以后,生物不断繁衍发展,又不断灭绝消失。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总共不过几百万种,但在漫长的进化途中,曾生存过千百亿种生物。它们兴旺过一时,但后来大部分灭绝了。那么,生物是怎么灭绝的呢?生物往往是大规模、灾变性灭绝的。6500万年前,地球上到处是恐龙的天下,后来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当时,消失的不仅仅是恐龙,地球生物的75%都与恐龙一起走向坟墓,成为恐龙的殉葬品。  相似文献   

10.
基因组是物种遗传信息的集合,其大小是研究基因组进化、结构及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介绍了测定基因组大小的方法,简述了基因组大小的进化假说及分子机制,综述了近年来昆虫基因组大小的研究进展,尤其是昆虫基因组大小变化的相关影响因子。总体而言,昆虫基因组大小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转座子的活性有密切的关系,是基因组序列丢失和获得两种过程平衡的结果。基因组大小的变化仍在不断地进化中,其对生物造成的影响是剧烈的,因此对昆虫的表型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和关系在不同的类群有明显的差异,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目前尚未总结出明显的规律。昆虫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动物类群,是研究基因组大小进化的最佳材料,随着越来越多的昆虫基因组被测序公开,对昆虫基因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破解基因组大小进化的"C值之谜",可为生物基因组大小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恐龙,对于许多人来说,似乎已成为化石世界中绝灭动物的一个缩影。一提到恐龙,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这样的情景:在潮湿的沼泽地带,有一群体躯庞大而形态笨拙的怪物,步履维艰地朝着不可避免的绝灭的深渊走去。但是,人们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中生代广泛繁衍、几乎占领整个陆地的恐龙家族至今断子绝孙?恐龙真的是呆笨而低能的动物吗?为什么在长达一亿多年的中生代期间,恐龙却能和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哺乳动物相匹敌,抑制后者向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大年结实(mast seeding)是多生年植物种群周期性同步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现象。大年结实作为植物适应环境条件、提高繁殖能力的一种策略而备受关注, 但其驱动机制和进化意义尚存在较大争议。在依赖动物扩散种子的植物中, 大年结实被认为是一种调控动物贮食行为、提高种子扩散效率, 并最终增加繁殖成功率的一种策略; 动物介导的植物间互作可能是促进植物共存的进化驱动力。本文简要梳理了大年结实现象的各种假说, 提出了一个包括气候、资源、动植物互作的理解大年结实机制的概念框架, 并着重讨论了大年结实和动物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进化和生态意义。建议未来研究需要借助长期生态监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揭示植物大年结实与动物贮食行为之间的生态与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动物觅食行为对捕食风险的反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动物进行任何活动时均面临被捕食的风险 ,分析捕食风险与猎物觅食行为的关系 ,有助于揭示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机制。捕食风险具有限制或调节猎物种群数量的功能。在进化时间内 ,对猎物形态和行为特征的进化是潜在的选择压力之一 ,可利用环境因子作为信息源估测食物可利用性和捕食风险大小的动物 ,具有更大的适合度。信息源可分为包括视觉的、听觉的和化学的。动物进行觅食活动时 ,依据信息源的变化确定环境中捕食风险的大小 ,并根据自身的质量在捕食风险的大小之间做出权衡 ,通过食物选择、活动格局和栖息地利用等行为的变化降低捕食风险  相似文献   

14.
<正>1)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彗星。2)从恐龙到鸟的转变:一系列论文揭示了恐龙如何进化成鸟类,以及这些鸟类祖先如何在6500万年前恐龙大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3)年轻血液有"返老还童"功效:研究表明,高龄小鼠体内注射年轻小鼠的血液可以"返老还童",而原因可能在于血液中一种叫GDF11的蛋白。科学家据此启动一项临床试验,给早老性痴呆症患者注射年轻捐赠者的血液。4)机器人"自主"  相似文献   

15.
人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明亮的眼睛、挺拔的躯干、灵活的四肢、发达的大脑和光滑的皮肤,这一切是如何造就的呢?生物科学认为,任何生物的形态与其生存的环境有关。人之所以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种形态结构最适合人在地球的自然条件下生存。人是由低级生物经过数亿年的漫长历史进化而来的,进化和变异使人具有极为完美的形体性状,不论人体结构还是功能无一不是恰到好处。从蓝鲸到蚂蚁、动物界体积大小的差异达到1000万倍之大,人的体积恰在最有利的适中位置上,太大太小都不好,如果人有恐龙那么大,未必比现在更有力量,因为那…  相似文献   

16.
恐龙和鸟     
徐星 《化石》1999,(3):4-6
看到这个题目,亲爱的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恐龙和鸟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一般来说,在人们的头脑中,恐龙是一类庞然大物,或者凶猛无比,或者非常笨重,总之,与天空中飞翔的美丽而轻巧的鸟类是截然不同的两类动物。实际上,恐龙和鸟类之间的差别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两...  相似文献   

17.
王大锐  项敏 《化石》2005,(4):25-27
地球上现存的最大动物就要属鲸类了。它们的体长可以达到几十米,体重达数十吨以上,出没在世界各大洋中。体形最大的要数蓝鲸,它可以长到近40米,体重达120吨,要比任何一种恐龙都要大。鲸类家族有八十多个种类,属于大型哺乳动物。鲸类彼此之间的体形和外观都有极大的差异,使得人们对它们的起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自然珍闻     
鹭鸳状的小恐龙在法国土伦附近的一小片高原上,法国地质学家在砂岩中发现很多化石动物的印痕。这些动物生活在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其中最出奇的是一种矮小恐龙的印痕。这种恐龙的成年个体身高还不到1米。根据骨骼的解剖特点,科学家们断定这种小恐龙是肉食恐龙,生活在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的生理应激反应及其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反应是哺乳动物的基本生理现象之一。目前,与应激有关的研究主要来自生物医学和神经内分泌学。虽然Hans Selye 提出了个体对应激的普遍性适应综合症概念,但目前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应激对个体的负效应以及与应激相关的疾病研究。然而,从进化角度似乎很难理解在数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动物应激反应仅简单地
进化为影响个体健康并导致个体患病的一种生理过程。本文从进化的角度,综述了应激反应与动物繁殖对策的关系以及个体对环境应激源的应对类型,并阐述了动物应激反应的适应和进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不列颠有个叫乌奥开尔的工人,不久前在萨立郡发现了一个恐龙爪化石。经专家鉴定,这个恐龙爪属于一个尚不为人所知的恐龙新种。新发现的恐龙大约生活在1亿2千5百万年前,是一种凶猛的动物,体高约3—4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