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瘙痒是皮肤常见的症状,包括由系统性基础疾病引起的全身性瘙痒,和皮肤疾病或外部条件导致的局部皮肤瘙痒。本文简要阐述了系统性基础疾病导致的全身性瘙痒以及皮肤疾病引起的局部皮肤瘙痒,并对不良生活条件(如空气污染、熬夜及不健康饮食)导致的皮肤局部瘙痒,及进而引起的昼夜节律紊乱进行总结分析,并从调节昼夜节律角度讨论缓解皮肤瘙痒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的OXPHOS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提供能量、形成ROS及启动凋亡。参与该过程的酶主要有酶复合体Ⅰ、Ⅱ、Ⅲ、Ⅳ和Ⅴ,所有影响这些酶正常发挥作用的因素都会导致氧化磷酸化的异常,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基因治疗对线粒体疾病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3.
马拉色菌是人类和温血动物皮肤的常驻菌,亦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它可以引起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多种疾病。脂酶、蛋白酶、磷脂酶和脂氧合酶等为马拉色菌主要侵袭性酶。马拉色菌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多种形态学改变、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炎症是众多疾病如自体免疫紊乱、神经退行性病变、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发展的病理机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炎症过程中被诱导表达,产生过量的一氧化氮,引发炎症级联反应,进而导致以上多种疾病发生。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在体内体外实验及临床使用中均体现抗炎效果和症状改善。本文综述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炎症过程中诱导表达及与各类重大疾病联系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作为抗炎治疗策略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亚细胞器,主要功能是参与脂肪酸等脂质的代谢过程和氧化应激的调节。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疾病都与过氧化物酶体的生物发生异常有关。过氧化物酶体的生物发生指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过程,包括从头合成和分裂增殖两条途径。两条途径中,参与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的蛋白质,即peroxin(PEX)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过氧化物酶体生成障碍,引起疾病的发生。因此,就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助于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ucte redase,MTHFR)是叶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对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以及DNA的合成、修复与甲基化均有重要作用。MTHFR基因变异导致酶热稳定性及活性降低,引起相关代谢及DNA甲基化异常,进而发生相关疾病。MTHFR具有多种变异型,本文对其中常见的一种C677T的多态性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去卵巢大鼠构建的骨质疏松症模型是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疾病的最适模型,然而大鼠卵巢去除后对皮肤的影响如何,这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去卵巢对大鼠皮肤衰老指标的影响。方法 3月龄健康SD雌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去卵巢组(OVX组),卵巢去除后3个月,测定血清雌二醇,以及皮肤组织中与衰老相关的生化指标如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脂褐质(LF)含量,并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结果 OVX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OVX组表皮、真皮厚度较Sham组显著变薄(P0.01),皮肤胶原纤维减少,排列疏松;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皮肤CAT、GSH-Px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1),皮肤组织中HYP含量明显减少,LF含量显著增多(P0.01)。结论 3月龄大鼠卵巢去除后3个月可导致皮肤衰老,可能是研究绝经后皮肤衰老的适宜模型。  相似文献   

8.
组织激肽释放酶家族由15种分泌型丝氨酸蛋白酶组成,是由人类基因组中最大的蛋白酶基因簇编码。在过去10年间,关于激肽释放酶的底物、内源性抑制剂以及在体内功能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巨大进步。研究表明,这些蛋白酶在不同组织中具有病理生理学作用,并且目前认为激肽释放酶是研发气道、心血管、牙齿、皮肤和肿瘤疾病新型药物的潜在靶点。因此,阐述激肽释放酶生理功能和病理意义方面认识的新进展,并了解鉴定激肽释放酶抑制剂中的进步,有助于我们在特定疾病环境下更好地靶向激肽释放酶。  相似文献   

9.
大凉疣螈碱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KP)在生物界的分布很广 ,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均广泛存在 .提纯的 AKP常被应用于对核酸等的研究 ,是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 ,也是酶标免疫测定技术的常用工具酶之一 .人类血清中的 AKP在不同疾病状态下有显著变化 ,临床上将血清 AKP变化指标作为诊断某些疾病的依据 .对于细菌和高等动物的 AKP已有广泛的研究 ,但国内外对两栖爬行类动物 AKP的研究报导却很少 ,仅有蛇毒中 AKP的研究报导 [1,2 ] .本文对大凉疣螈皮肤的 AKP进行了分离纯化 ,并对其部分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1 材料和方法1 .1 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蕲蛇酶致严重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0月我科在使用蕲蛇酶过程中导致严重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蕲蛇酶治疗的2308例患者中,出现皮肤黏膜散在出血点、牙龈少量渗血29例,占1.26%,均未经特殊处理,停药观察3~5天自行恢复;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全身皮肤黏膜广泛出血3例,占1.30‰,经积极抢救治疗,预后良好出院。结论蕲蛇酶是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有效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同时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出血倾向,应立即停用并严密观察,严重出血者应及时给予干预及抢救。  相似文献   

11.
脂蛋白脂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杜纪坤  黄青阳 《遗传》2007,29(1):8-16
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是脂质代谢的关键酶, 主要催化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水解, 产生供组织利用的脂肪酸和单酰甘油。LPL基因突变影响LPL活性, 导致脂质代谢紊乱, 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相关联。文章综述了LPL基因的结构、功能、表达调控以及与复杂疾病的关联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神经鞘脂病是一类神经鞘脂分解代谢障碍的遗传性疾病,酶学检测是确诊的一种主要手段。在通常采用的标本中,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是最理想的酶源。本文改良七种用人工底物检测酶活性的方法,通过控制细胞传代和细胞生长时相的措施,用自己培养的34个正常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建立对GM_1-神经节苷脂累积症,GM_2-神经节苷脂累积症,异染质型脑白质营养不良症,krabbe氏病,Gaucher氏病,Niemann-Pick氏病和Fabry氏病等七种相对常见的神经鞘脂病的酶学诊断正常值。并就标本供体的年龄,培养细胞的传代与细胞所处的生长时相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杨光影  赵彤  田静涵  翁俊  曾小美 《菌物学报》2018,37(11):1424-1440
线粒体ATP合酶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关键酶,其功能缺陷会导致能量代谢障碍相关的线粒体疾病。线粒体ATP合酶是由多个亚基组成的蛋白复合物,其生物合成和组装是个复杂的生物过程。酵母是研究线粒体ATP合酶结构、生物合成和组装机制的模式实验材料之一,且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用酿酒酵母研究线粒体ATP合酶的结构、调控线粒体ATP合酶亚基生物合成和组装的辅助蛋白及合酶的模块化组装过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线粒体ATP合酶的工作机制及相关线粒体疾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在防护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危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当这些危害超出防御系统的抗氧化能力时,则可能导致体内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的发生,并进一步损坏胶原纤维妨碍皮肤细胞功能,引起各种皮肤疾病。氢分子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在皮肤疾病治疗领域。综述了氢分子对皮肤病的抗氧化、抗炎作用机制及给药方式,总结了氢分子在不同类型皮肤病及美容护肤方面的应用进展,并讨论了氢分子用于皮肤病治疗的安全性。氢分子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皮肤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权海  陈育芬  陈泽宝 《蛇志》2009,21(1):37-38
皮肤疾病是湿、热环境中主要高发疾病,对生活在湿、热带地区的农民以及进入湿、热带地区劳作的人们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虽然皮肤疾病不是引起伤残和意外死亡的原因,但是对人们生命质量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工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亚铁螯合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存在于动物肝脏的亚铁螯合酶的有关性质和生化功能。该酶是血红素生物合成的最终酶,对血红素合成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活性降低或缺陷可导致一些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胆固醇是真核细胞中含量非常丰富的一类脂质小分子,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掺入到磷脂双分子层中,调节膜的性质。胆固醇在细胞内不同膜上的分布极不均匀而且高度动态运输,这对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然而,细胞内胆固醇运输的机制一直不清楚。针对这一胆固醇代谢领域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基本的细胞生物学问题,通过巧妙设计、全基因组筛选,鉴定出341个参与细胞内胆固醇转运的候选基因,其中,过氧化物酶体相关基因被显著富集。进而发现溶酶体通过和过氧化物酶体相互接触,将胆固醇转移给后者。而介导该接触的分子分别是溶酶体上的Synaptotagmin VII(Syt7)和过氧化物酶体膜上的PI(4,5)P2磷脂。将这种新发现的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膜接触命名为LPMC(lysosome-peroxisome membrane contacts)。过氧化物酶体功能缺失会导致一大类相关疾病—过氧化物酶体紊乱疾病,表现为发育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该工作第一次揭示在这些病人和小鼠模型的细胞中有大量胆固醇堆积,且该现象的出现大大早于神经症状,提示胆固醇堆积是过氧化物酶体紊乱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这项研究工作的意义在于:(1)发现了细胞内胆固醇运输的新途径;(2)揭示了过氧化物酶体这一细胞器的新功能;(3)证明胆固醇运输异常是导致过氧化物酶体紊乱疾病的病因之一,为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让文亮  季守平 《生物技术通讯》2012,23(1):136-141,152
溶酶体贮积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缺陷疾病,溶酶体内未酶解的大分子累积,最终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和临床异常情况。许多溶酶体底物在细胞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关键的作用,因此溶酶体功能失常的影响非常广泛,如神经受累、间质受累、网状内皮组织受累及胎儿水肿。治疗方法主要有骨髓移植、酶替代疗法、底物减少治疗、基因治疗和分子伴侣治疗。利用转基因及其他一些前沿技术,将有可能彻底根除这些长期困扰人类的溶酶体贮积症。  相似文献   

19.
抗多药耐药是指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细胞对多种药物产生广泛的耐受,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多药耐药多发于感染与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已成为治愈这2 类疾病的主要障碍。从转运蛋白和离子通道、酶以及核糖体这3 个方面综述抗多药耐药靶点的机制及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抗多药耐药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是人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种酶,催化单胺类物质氧化脱氨反应的酶。人体内含有两种单胺氧化酶:单胺氧化酶A和单胺氧化酶B。单胺氧化酶A主要分布在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中;单胺氧化酶B主要分布在5-羟色胺能神经元、组胺能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这两种亚型都均可以使单胺类神经递质失活。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则能够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的对单胺类物质的氧化活性,从而达到减轻或者消除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单胺类物质减少或单胺氧化酶活性过高导致的疾病。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几年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症和幽门螺旋杆菌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