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於中国的生物学教师们,达尔文主义基础是一门新的课程。这样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从未被旧社会的唯心主义教育家所重视;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後为了适合新的需要,将旧的充满唯心理论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改为达尔文主义基础,在开始时是会遭遇些困难的。例如有的中学教学同志反映说,从前没学过达尔文主义,也没见到过课本,对这一课程的内容很茫然。但大家对於这一新课程都很重视,在加紧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并在努力搜求教材的参考与教学的经验。在这样情形下将苏联“达尔文主义基础”课本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对於中学教学也许能有一点帮幼。笔者对於达尔文主义是外行而俄文的阅读能力也很低,文内如有错误还请读者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在初中一年级植物学课本实验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练习使用显微镜”中说道:“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是倒象。”实际上物象的上下是颠倒的,右左也是颠倒的。即若用显微镜观察“上”字时,物象则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参加“全国高校部分同志座谈会”时要求:对青年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直气壮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也告诫过:这几年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在教好“双基”的同时,要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利用生物科学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一种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问《生理卫生》课本12—13页有这样一段话:“神经元一般有一条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几条短而呈树状分枝的树突。”下面接着又说:“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鞘,就叫神经纤维。”前一段话是说轴突长,后一段又说树突长,到底如何理解这两段话?  相似文献   

5.
漫话三叶虫     
“三叶虫”名字是怎么来的? 三百多年前的明朝崇祯年间,有一个名叫张华东的人,在山东泰安大汶口发现了一种生在石头中的怪物。他当时还不清楚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单凭外形容貌看,颇似蝙蝠展翅,于是命名为“蝙蝠石”。直到本世纪的20年代,我国的古生物工作者才给以科学的解释和描述,指出这是三叶虫的尾部,它是生活在晚寒武世海洋中的一种节肢动物,距今已有5亿年了。为了纪念这位世界上第一个给三叶虫取的名字,因此我们也就将拉丁学名翻译为“蝙蝠石”或“蝙蝠虫”(图1)。  相似文献   

6.
《“野人”之谜向科学挑战》一文在本刊1979年第1期发表后,文章作者收到了全国各地读者的许多来信,提出了他们耳闻目睹“野人”的情况。其中有一位目击“野人”的科技工作者的来信,特别引人注意。这封信是太原钢铁公司加工厂技术科樊井泉同志写来的。他以亲身经历,生动逼真地叙述了解放初期他在秦岭搞地质普查时,由当地一位林中老人引导,两次看到“野人”母子的情景,并提出苏联学者获悉秦岭有“野人”存在,很可能与他在北京的一次汇报有关。据我们现在所知,樊井泉同志可能是解放后目击“野人”的科技工作者中之第一位。下面特将他的来信摘登于后。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看了贵刊今年第一期的“服装来历杂谈”一文,有些不同意见。作者对人类为什么要穿衣服这个问题的解答是不科学的。作者认为衣服的发明“首先起源于寒冷地区”“后来热带地区人们也穿上了衣服”。我认为,寒带与热带的人各有自己穿衣服的理由,不能说谁先谁后。作者这样写,想必是认为穿衣服仅是起源于御寒。因为在论述到为什么热带人不御寒也穿衣服时,作者居然援引圣经上的传说,说是为了遮羞。这就把羞耻心这种心  相似文献   

8.
去年领导要我们编写一套半农半读中学的“农业生产知识”课本。面对这样一件崭新的工作,怎样去完成呢? 一.打破旧框框,走出办公室去编书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反对本本主义》)按照这个指示,我们就先回忆和分析了过去编写农业知识课本工作的缺点和问题。过去,编写课本时,遇有疑难问题总是查各种本本和只靠学校专家来解决,很少问贫下中农和农村干部。因此,长期以来,课本脱离实际、脱离生产的缺点较严重。造成这些缺点的根本原因是关在办公室里编书。怎样解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概念的起源与内涵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王孟本 《生态学报》2003,23(9):1910-1914
“生态环境”这一汉语名词是我国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术语之一,但同时也是较有争议的术语之一。据分析,它在我国的使用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最初是从俄文“зкотоп”和英文“ecotope”翻译而来。但是“生态环境”这一汉语名词目前已经基本脱离了“母体”,与“зкотоп”和“ecotope”的联系很少。我国已经普遍将“生态环境”与“ecological environment”作为汉英、英汉双向对照名词。以生物为主体,“生态环境”可以定义为“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的综合”。以人类为主体,它是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影响的自然因子的综合”。这一名词可以作为生态学的规范名词来使用。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1月出版的《大自然》杂志第六期发表了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先生致该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关于“物种”一词的更正》(见附录)。王先生在信中明确指出将英文的“species”翻译为“物种”一词不妥,其正确的译法应该是“种”。2005年12月8日出版的《科学日报》通过记者转述了王先生的同样意见,可见王先生对这一问题确实十分重视。老一辈学者严谨认真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不过,我以为王先生的观点确有可商榷之处。本着“疑义相与析”的古训,我在此谨就这一问题也略表浅见,以就正于王先生和其他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1.
在1953年度的开始前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方宗熙同志编著的“初中植物学课本”,由该书前面“编者的话”中我们知道此次的再版是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的要求编著的,当然本书是具备着一定程度的优点的,茲僅就个人的体会和主观的看法,提出下列数点意见以供参考. 1.该书第32页“整地”介绍新式步犁,该图(图22)画的似有错误,最(?)明的是将犁刀的位置安在犁(?)尖端的後方,这就失却了它的作用了!因为犁刀在犁(?)前方,在犁地时它首先划破表土成小沟(一般表土因降雨和管理并收穫时的踐踏而较坚硬)则犁(?)容易顺沟犁起土  相似文献   

12.
新编初中动物学课本,今年秋季开学后将开始试用。这次新编动物学课本,与上一版(1964年版)动物学课本的编写时间,已经相隔二十年了,这是一段不算短的时间,许多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因此,这次新编的动物学课本必须进行改革,应该体现时代精神。这就是说,一定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反映现代动物科学发展的水平,符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正> 林伯欣同志对我在《昆虫知识》1981年3期写的“不正确的昆虫学术语应予纠正”一文的一部分提出异议(见本刊1981(6):封三),在此我表示诚挚的欢迎,希望通过讨论,能把问题弄清楚。林同志认为将“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按:我的原文并无“学”字)简称为“普昆”、“农昆”是对的,“不必纠正”。论点之一是:“古书‘昆’字写作‘(虫虫)’,也就是‘昆’字中包含有‘虫’字”了:论点之二是:“《夏小正》解释有‘昆’,小虫也’”。 我认为这两个论点是欠妥的。 因为一、古文“(虫虫)”,是包含两个“虫”字,但这“虫”  相似文献   

14.
办好“生物角”可以加深和扩大课堂教学知识,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活”的知识;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复习巩固加深记忆所学知识;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生物科学的能力;还可以培养青少年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尚。几年来,我校在办好“生物角”为教学服务方面做了探索,也收到较好的效果。我们是这样做的:1.明确办“生物角”的目的是配合教学,以展出“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为主,扩大知识为辅。2.选择合适的地点也很要紧。我校的“生物角”是设在学校醒目、便于学生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中生物课本写道:子细胞得到的一套染色体,“与分裂以前的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也是相同的。”(30页)这种“分裂以前的亲代细胞”究竟是哪个时期的细胞?是G_1期的还是G_2期的?是分裂前期的还是各个时期的不限?对此课本没有说明。但是染色体在细胞周期中的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16.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的名词大多属外来语(主要来自英文),怎么将这些名词恰到好处地翻译成中文是一件难事。有些名词翻译得非常到位(如“基因”),但也有一些名词的中文翻译不太理想,甚至容易产生歧义(如“蛋白质”)。美妙的翻译依赖我们对其词源和词意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7.
1987年6月14日《光明日报》刊载了我国古人类学家吴汝康先生的《“金牛山人”是猿人吗?》一文,我作为金牛山遗址发掘的主持者和金牛山遗址综合研究课题的负责人,有责任就吴汝康先生所提出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并澄清一些问题。一、关于“世界上最完整的直立人骨架”问题在今年第4期《人民画报》上,刊出了我所撰写的一篇有关“金牛山人”的文章。此文是用中文写的。在交稿的时候,我和编辑部的有关同志谈好,中文版和英文版校样出来后一定要给我看一下,以免有文字和翻译上的错误。但是在文章发表之前,我未看到校样。6月15日,我出差返京的当天才看到这期《人民画报》中文版,同一天也拜读了吴汝康先生的文章。经查核英文版《中国画报》,方知将中文版的“一具罕见的、较完整的猿人化石”错译为“世界上最完整的直立人骨架。”另外将中文版的“金牛山人生存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  相似文献   

18.
四分体与四联体是生物学中与减数分裂有关的两个术语,二者的含义是不同的。但某些生物教材在该使用四联体的地方一直使用四分体。容易产生误解,既不利于教学,又不利于专业术语的规范化。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和分析,弄清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四分体”是由英文“tetrad”和“quartet”翻译来的。“tetrad”原意为“四个或四个一套”,在生物学上,这一词汇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四个单倍体细胞的总称”;第二种含义是指“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所含有的四个染色单体”。在中文里,“tetrad”常译为“四分体”,在1980年以前,国内曾同时用它来描述前述两种含义不同的现象。“quartet”具有“四等分、四个一组或四个一套”  相似文献   

19.
食蚊鱼卵胎生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霆隽  曹春华 《生物学通报》2005,40(3):56-57,F003
2001年初夏,我们在学习《动物学》时,为验证课本中关于食蚊鱼(Gambuisa Amnis)卵胎生的理论知识.从野外捕回一些食蚊鱼,其中一尾正在产仔,我们仔细观察了它产仔的全过程,然后将它单独饲养于室内。1个月后,意外发现这尾雌鱼再次产仔、这是什么原因呢?经查阅文献,见到郑文彪的“卵胎生鱼类的受精受孕方式”一文和高书堂等的“放养食蚊鱼”一文。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在初级中学的《生理卫生》课本中,第二章“运动系统”所涉及的骨胳和骨胳肌全都用“胳”,取代过去惯用的“骼”。这样改变是通用?简化?误用?众说纷纭。请你们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