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象虫(Cylas formicarium Fabr.)又名红薯象鼻虫或红薯小象甲,是华南地区红薯的重要害虫,著块经其幼虫钻蛀为害即变黑发臭,人畜均不能食用。据两年来观察结果:在柳州地区,此虫第1、2代主要在红薯育苗地为害;第3代为害早薯;第4、5代则为害晚薯。  相似文献   

2.
甘薯象虫(Cylas formicarius Fabricius)俗名甘薯小象鼻虫,是我国东南各省的主要害虫之一。在福建有记录发生的达四十六个县市,其中尤以沿海各县市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甘薯受害后不仅块根不能生长,而且变质有苦臭味,不宜食用,造成极大损失。本省历  相似文献   

3.
蓖麻夜蛾Achaea melicerta(Drury)又名飞扬阿夜蛾,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是为害蓖麻的一种大害虫,据文献记载,河北地区不常发生。但据1963年8月间观察,幼虫在河北中部地区为害蓖麻很严重,咬食叶片呈花叶状,甚至只留下粗大叶脉,减产很大。1964年8月间又发现此虫为害蓖麻。因此我们进行了生活史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作一初步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萍水象(Bagous sp.)又名萍象(虫甲) 、红萍虫、红虫,属鞘翅目象虫科,是浙南温州地区春萍繁殖阶段和早稻养萍期间为害绿萍的主要害虫。萍水象的成虫、幼虫均能为害绿萍,被害萍体初呈发绿色,后变黑紫色,无光泽,个体破碎,生长停滞,直至霉烂致死。据调查,萍水象尚能为害槐叶萍。虫害严重的萍田,一平方尺萍苗内成虫、幼虫多达千头左右,在二、三天内就能导致全田萍苗毁灭。因此,及时防治萍水象,是早稻养萍成败的关键之一。现将萍水象的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甘薯象虫(Cylas formicarius Fab.),和甘薯螟虫(Omphisa illisalis(Walk.)),在国内除甘薯外,还没有报导过发现有其他的寄主植物。过去;我虽然在一些甘薯以外的同属植物上发现有近似甘薯象虫的幼虫所钻蛀的根茎,但没有找到幼虫或蛹寄生在里面;另一方面,通过接种试验,证实甘薯螟虫可以在1.2种其他植物上完成一个生活圈,但在自然界里尚未见到这现象,所以不敢肯定那些植物是这2种害虫的其他寄主植物。今年1月25日,我在福建漳浦港口一块园地(去年不种甘薯)旁发现有几株砂藤,(Ipomoca bilobaForsk.),经采集并剖视结果,曾在2株的茎部和根部  相似文献   

6.
几种杧果象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杧果,肉嫩味美、含糖高、维生素丰富,是热带地区的著名水果。但象虫为害严重,使生产受到一定影响。1973—1975年我们在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和思茅地区,对为害杧果的几种重要象虫的发生和为害情况,作过一些初步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棉尖象(Phytoscaphus gossypii Chao)又称棉小灰象,近几年来成为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从1970年以来,发生数量激增,对棉花生产的威胁越来越重。我们从1971年开始,对其发生为害和田间防治,进行了初步观察,所得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甘薯捲叶出 (Brachmia triannuella Herrich-Schaf-fer)属鳞翅目、麦蛾科,是福建地区食害甘薯叶子最凶、发生及普遍的害虫之一。据文献上记载,此虫分布遍及全国甘薯产区,然以往对此虫的报导不多,现把我们于1958年以来,在晋江地区对此虫的发生习性的观察与药剂防治试验的初步结果,整理介绍于下,以供进一步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9.
核桃象(虫甲)危害核桃,据两年来在陕西镇坪县观察:核桃被害率达40—100%,以幼虫蛀入幼龄果肉,蛀蚀果仁甚至全部食光。蛀入孔口常有黑色的虫粪最后使核桃早期脱落,或成黑色枯果。  相似文献   

10.
竹大象虫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永正 《昆虫学报》1978,(2):204-206
水竹(箣竹属)是浙南地区群众普遍种植的篾用丛生竹,种植数量占该地区丛生竹类之首位。历年来由于竹大象虫(Cyctotrachelus longimanus Fabricius)的严重为害,造成大量的死笋、断顶竹和畸形竹。平阳水头地区受害率在34—84%之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两年来,我们对此虫陆续作了一些观察,现将材料整理如下,以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象虫科昆虫食性复杂,绝大部分是害虫,蛀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及幼苗等。在广东省有不少严重为害的种类,如米象 Stiophilus oryzae(L.).玉米象 S.zeamaiz(Motschulsky)为害仓库谷类、玉米。竹直锥象 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Fab.竹横锥象 C.bugueti Guer.为害竹类,香蕉象 Cosmopolites sordidus(Germar)及香蕉双带象 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ier 为害香蕉,甘茨长足象Alcidodes waltoni(Boheman)为害甘茨类,椰子象 Rhynchorus ferrugienus  相似文献   

12.
<正> 甜菜筒喙象Lixus subtilis Boheman是蛙食甜菜叶柄和茎秆的害虫,叶柄受害处,膨大呈结,有圆形或近菱形黑疤,上下方出现裂痕。为害较重的甜菜田,有虫株可高达84.6%,严重受害株主茎上有幼虫11—13头。该虫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巴彦淖尔盟等地都有为害,特别是土默特左、右两旗。现将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猕猴桃是我国特有的藤本植物,果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维生素的含量比柑和桔多6—8倍,比苹果和梨多30倍,是国际市场上的新兴水果。然而,猕猴桃,特别是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却遭到长胸卷象Iso-labus longicollis Fairmare的为害。1965年,该虫在庐山为害严重,被害株率达100%,植物中部叶片被害率达80—90%,一片赤褐,象火烧一样。近几年来,为了保护猕猴桃,防止长胸卷象的为害,进行了一些观察,初步总结于下: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体青蓝色,被覆稀疏而极短茸毛,具有金属光泽,密生小刻点,体长6—8.5毫米(除头部),宽4—5毫米。触角棒状,黑色,11节,第一节膨大,先端3节密生黄色茸毛。 雄虫 触角较短,着生在复眼与喙先端的中部。复眼很大,凸出呈半球形,着生处隆起,两隆起之间有一凹陷,直达吻的先端。吻先端  相似文献   

14.
黎天山  李西丽   《广西植物》1998,18(3):303-305
本文报道了广西灰象取食36科66种植物,对该虫的形态特征及防治也作了简要的描述。广西灰象是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正> 棉小卵象Calomycterus obconicus Chao属鞘翅目,象虫科,是棉花苗期害虫之一。一般年份发生为害较轻,但在重发生年,局部棉田的棉苗,常引起落叶,光秆,甚至死亡。此虫分布于浙江、山东、江苏。江苏省主要分布于苏南、苏北的沿江一带。南通棉区均有分布。主要寄主有棉与桑,偶尔也为害玉米。鉴于这方面的资料国内报道较少,特将我们的观察结果简报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栎树类(Quercus)多年来因遭受象虫危害,种子质量大为降低,受害严重者可达60%以上,一般20—30%左右。 麻栎象Curculio robustus Roel.在泰山、平邑等地,主要危害麻栎Queucus acutissima Carr.及栓皮栎Q.variabilis Bl.的种实。 一、形态特征 成虫 长卵圆形,体黑色,鞘翅密被黄褐色和少数深褐色鳞片。头部小,紫褐色,有光泽;触角着生于喙上,雌虫着生在喙1/2处,雄虫着生在喙端部2/5处。触角的索节第二节长于第一节。鞘翅中线之后有一明显浅色横带,鞘翅各  相似文献   

17.
探明了茶丽纹象虫的发生规律;提出应用球孢白僵菌871苗株防治该虫的使用技术;从茶园适用的菊酯类(联苯菊酯)、有机磷类(倍硫磷)等农药,研究出防治该虫效果较好的复合杀虫剂二号;采用中耕杀蛹、毒土法施药施菌、喷雾施菌、菌药混用、菌药轮用等综合防治;在福建省10多个县、市的1800hm^2茶园推广应用,防效可达80%以上,经济效益显。  相似文献   

18.
对本区茶籽象虫甲形态、生活周期、习性与外界环境条件的调查研究,弄清发生规律和生态习性,以决定对其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建阳地区为害秋大豆的鳞翅目害虫,多为夜蛾科(Noctuidae)和尺蠖蛾科(Geometridae)的幼虫。据初步观察,计有7种。最常见者有银纹夜蛾(Phytome-tra agnata Staud.),双星小夜蛾(Lithacodia stygia Butl.)  相似文献   

20.
松吹泡虫是为害松树嫩梢的一种严重害虫。在山东省分布普遍,从海拔100米的山沟至海拔1,000米的山脊都有发生。主要为害赤松和油松,次为黑松及落叶松等。其中以10年生左右的幼树受害最重,被害株率一般为60—80%,重者达100%。松树嫩梢被害后,轻者能影响新梢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重者则使嫩梢呈弯曲状或下垂,甚至枯萎。笔者于1960—1963午在崂山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研究。现将资料加以整理,供作参考。 一、名称及分布 松吹泡虫又叫泡沫虫,属同翅目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沫蝉科(Cercopidae),学名为Aphro-phora flavipes Uhler。 据文献记载,国外分布于朝解及日本;国内已知分布于山东、河北及辽宁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