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梅花是我国原产,在商周时代已在我国广泛栽培,考古发现,在许多古代墓葬中,如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和湖北长沙马王堆墓葬中,都有梅的果实。《诗经》中有多处谈到梅树,《山海经》记载:“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神农本草》记载:梅的花、果、枝、叶、根具有医药功效。经过栽培选育,梅花品种已有200余个。各地还保存有不少百年以上的古梅。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籍中化石记载之丰富,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为此,笔者对古籍中的化石记载进行了一些整理,已发表的有《我国古代的脊椎动物化石知识》。现整理出古籍中的化石之最,不妥之处盼同行指正。最早记载化石的古籍是《山海经》。《山海经·中山经》在叙述中山首经时说:“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座。”天婴,又名九婴,乃水火之怪也。这一段话说明“龙骨”一词最初由天婴演化而来。龙骨是我国对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和牙齿化石的俗称,一般指新生代的哺乳动物,主要是上新世及更新世的象、犀牛、鹿、骆驼以至人类的骨骼和牙齿化石。“金星之山”,据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中所注,  相似文献   

3.
番薯与甘薯     
番薯与甘薯既是同一种植物,又不是同一种植物,似乎让人有些糊涂。番薯是旅花科植物,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传到西班牙。我国栽培的番薯,是明朝万历年间从菲律宾引入的,目前已是各地广为栽培的农作物,食用部分主要是块根。由于番薯栽培范围广,地方俗名甚多,“甘薯”也是其中之一。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将番著称为甘薯的是明天启元年(162年)成书的(群芳谱》。无独有偶,在《群芳谱》成书前25年就已问世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一种甘薯。因当时上述番薯刚刚在福建沿海落脚,不可能被李时珍记载,显然是另一种…  相似文献   

4.
大蒜的药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蒜栽培及食用、治疗疾病历史悠久,《名医别录》、《本草纲目》中均有大蒜的药用记载,《本草纲目》中写道:“大蒜有归五脏、散痈肿、除风邪、杀毒气、下气消古、化由……。”有关大蒜有效成分的研究早在19世纪就已开始,1844年Weitheim从大蒜中分离出二烯丙基二硫化物;1909年RUndquist分离出蒜氨酸;1944年Cav-vallito在室温下用乙醇从大蒜中提取得蒜辣素;本世纪40~50年代;国外学者对蒜辣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内流基酶的活性;60年代,利用气相色谱、高相液相色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先进的分离技…  相似文献   

5.
提起数字,哪怕是刚上学的孩子都能够立刻数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数字实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侯论》就记载:“天地之数始于一,而终于九。”还有北宋哲学家邵雍曾作《蒙学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全诗仅二十个字,  相似文献   

6.
提起数字,哪怕是刚上学的孩子都能够立刻数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数字实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侯论》就记载:“天地之数始于一,而终于九。”还有北宋哲学家邵雍曾作《蒙学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全诗仅二十个字,  相似文献   

7.
我国将磁用于医药很早就有记载。如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传》中即提到,早在公元前90年,我国已开始用磁为人民治病。公元二世纪《神农本草经》提到磁能治疗“周痹、风湿、肢节中痛……”后来《名医别录》又把磁治疗的适应症扩大到“痛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等疾病。唐朝的《备急千金方》中记载有治金疮出血,用“磁石束缚之,止痛断血”。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宋朝济生方治肾虚耳聋载:“真磁石,一豆大……,新棉塞耳中,口含生铁一块,觉耳中如风雨声,即通。”又引宋朝直指方治大肠脱肛载:“用磁石末面糊调涂囟上,入后洗…  相似文献   

8.
兰花是花卉中之佼佼者。它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并长期享有“王者香”与“香祖”的雅号。但我国古代自春秋至唐代的所谓“葡”,是否就是今天的兰花?如果不是,那么真正的兰花栽培始于何时?对于这个问题,近年来虽有不少文章论及,但大都认为我国真正兰花的栽培,系始于宋朝或至多五代后期。对于古代“菌、蕙”所指的植物,看法也不一致。本文将对此作一简要的讨论,并着重介绍真正兰科植物在我国古籍中的记载。 “菌”的异体字“商”最早出现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在描写“郑国”风情的一首诗“秦消”中有如下的字句: 漆与消针方涣兮, 士…  相似文献   

9.
举世闻名的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奇珍异宝。我国早在公元前1200年就有记载。《尔雅、释兽》中记述“似熊,小头瘪足,黑白驳,喜吃箭竹”。《说文》、《本草纲目》也有详细记述。1869年被西方学者发现记述,才作为一个生物种编入动物分类学,轰动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10.
罗勒又名兰香,是一种观食俱佳的芳香植物,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栽培历史较长,在我国后魏时(公元6世纪)成书的《齐民要术》中就有关于种罗勒的记载(见该书《种兰香第二十五》:“兰香即罗勒也;中国为石勒讳,故改……”)。 罗勒(Ocimum basilicum)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芳香,高35—50(—70)厘米,茎  相似文献   

11.
无花果     
无花果(Ficus carica L.),别称映日果,它和葡萄等皆为很久以前就被引入栽培的果树植物。在距今2500年的古埃及的遗物中见有无花果的浮雕;据有的历史学者记载,远在公元前4600年的埃及已有无花果的栽培。由此可见无花果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栽培无花果的历史较短,相传唐、宋前始引入,约一千余年之久;正式记载仅见于本草,载有无花果“……能开胃止泄痢叶治五痔肿痛……”,可见最初栽培多以药用为目的。无花果原产小亚细亚,目前在印度西北及西部,阿富汗,伊朗和近东各国以及苏联南部各加盟共和国(如格鲁吉亚、搭吉克、鸟兹别克、阿塞拜疆等)的山区尚能找到野生无花  相似文献   

12.
漫谈红灵芝     
在云雾飘渺、钟毓灵秀的庐山,古代盛产灵芝。据《庐山志》记载:“汉,庐山崇圣院生芝九本明。”“宏治元年,庐山芝草有一本十数茎者,是年白鹿洞山产芝七十余本。元年,白鹿洞芝草盛生。”  相似文献   

13.
魔芋亦名蒟篛(Amorphophallus river),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川、滇、黔、闽、粤、湘、鄂、陕等省均有分布。魔芋用途广泛,我国药用有悠久历史,宋代《开宝本草》、《国径本草》记载:“块茎入药,有解毒、消肿、化痰、散结、行游等功能。”常用作治疗咳嗽、疝气、乳痛、瘰疬、烧伤、蛇咬等。在日本有较大面积栽培,1967年为26.4  相似文献   

14.
杨坚 《生命世界》2008,(7):32-3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大豆的国家,在先秦文献中,就有栽培大豆的记载,《诗经》中多处提到的“菽”,就是指大豆。而从出土的遗存看,先民对大豆的驯化,比文献记载的要早得多。对大豆进行加工利用也很早,技术水平之高,工艺之细腻,利用范围之广,令世人惊叹。千百年来,在如何有效利用大豆蛋白质方面,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芦荟的开发利用和芦荟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芦荟入药已有久远历史。公元前 2 0世纪 ,在埃及法老金字塔内发现的《纸草纸简》中记载芦荟有致泻作用 ;“圣经”有用芦荟和乳香等殡葬耶稣的记载。原名芦会 ,始载于《海药本草》 ,我国和 2 0多个国家的药典都收载了芦荟。世界芦荟品种有 5 0 0多种 ,广泛作为药用 ,食用和美容的种类有 :1.库拉索芦荟 (AloeveraL .)又名翠叶芦荟 ,贝拉芦荟 ,美国芦荟。主产西印度群岛。美国大量种植 ,我国有栽培。 2 .木剑芦荟 (A .arboorescensMill.var.natalensisBerger) ,又名鹿角芦荟 ,木立芦荟。日本大量…  相似文献   

16.
蚯蚓外传     
邢湘臣 《化石》1992,(3):18-19
蚯蚓,是人们常见的一种无脊椎动物。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注释:“蚓之行也,引而后伸,其娄妇丘,故名蚯蚓”。其实,蚯蚓曾有多种称谓。《尔雅》称“螵蚓”、“(?)蚕”;《吴氏草本经》呼“附蚓”。如今江西九江一带叫“(?)子”;浙江宁波称“呼啰”;江苏宜兴、扬州一带叫“塞蟪”;上海人通称“地龙”、“曲蟺”。古今中外有不少人以为蚯蚓会变成其他动物。亚里斯多德曾提出:蚯蚓能“蜕变成鳗、鳝”。我国古籍中也有类似记载,如《续明道杂志》:“黄州有小蛇……乃老蚯蚓所化”。美国至今还有人相信蚯蚓能变成萤火虫。这实为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7.
古梅新谱     
我国是梅花的故乡。研究、探寻梅花品种、树龄,以及生态特点等,已为学术界所重视。世界第一部研究梅花的专著,是我国宋代文学家、园艺家范成大写的《梅谱》,书中记载了梅花十多个品种,并介绍了有关的栽培知识。到了近代,1943年起,陈俊愉教授着手用科学方法整理我国梅花品种。他先后前往四川、云南、广  相似文献   

18.
古莲的研究现状及意义(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1999年第11期第2页)  莲在我国古籍文献记载中,也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前1000多年的《诗经·郑风》中记有:“山有扶苏,湿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可见在当时我国大地上有水泽的地方,已有莲的生长。我国古籍中关于“莲”的记载很多,莲在我国出土文物中,至少已有7000年历史。4.2 古莲的形态特征和染色体结构研究 莲是一种古老的双子叶植物,又具有单子叶植物的某些性状,主要反映在它的形态特征上。它的2枚基部合生的子叶,2片先出叶(幼叶)互生,二歧分枝式叶脉;实生苗“之”字…  相似文献   

19.
读了《化石》1991年3期刊载的《甲骨文与龟》一文,产生一些疑问,提出来向作者请教。1.文章说“武乙在纪元前1197年再迁朝歌,即上述的小屯村,殷以后称为‘殷墟’。”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武乙是否迁都朝歌;第二,小屯村是否即所谓的朝歌。史籍中确有关于盘庚迁殷后,到庚丁或武乙或帝乙时又迁都朝歌的记载。杜预也曾注《左传·定公四年》云“殷墟,朝歌也”。因此,在小屯村初被发现时和甲骨文研究的初期,有人把小屯当成朝歌。其实,“殷墟”是后代人们对商代都邑故址的称呼,在我国至少曾有三个地方被称作“殷墟”,与本文有关的两个一在今河  相似文献   

20.
    
<正>在传统文化中,杏树、杏花的典故不胜枚举,杏林的传说更是传颂千载。据《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治病从不收取诊金,他说:“若要酬谢,重病患者病好了后可在门前栽种5棵杏树苗,轻病患者病好了栽1棵杏树苗。”年复一年,董奉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他家门前的杏树也蔚然成林。后来,人们就用“杏林”作为中医药学界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