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小木棍支开蟾蜍的口腔(“支口”蟾蜍)或剪掉下頜的方法都可以在整体赡蜍上引起中枢神經系統的抑制过程的发展。蟾蜍中枢神經系統中发生抑制过程时,脑电的振幅降低,頻率減慢。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改进了慢性皮层电极的埋藏及引导方法,記录了大白鼠在自由以及限制活动的情况下发作听原性癲癎时,两侧顳区及額区皮层的脑电图变化。实驗結果表明最初2—3次听原性癲癎发作时脑电图上記录不到癎波,必須經过几次发作,才能从一侧顳区皮层記到振幅逐漸增大、頻率为每秒10—12次的负相鋒波。再經过多次发作后,对侧顳区皮层也出現类似的鋒波。两侧顳区的鋒波彼此同步。其振幅在每次发作开始时逐漸增大,至1毫伏左右时不再继續增大,以后一直保持在这一高度。其頻率在每次发作开始时为每秒10—12次,几秒钟后很快地降到每秒2—3次,持續一段时間后再逐漸减慢以至完全消失。随着发作次数的进一步增多,两侧額区皮层也先后出現癎波。額区与顳区皮层的癎波完全同步,并随着发放頻率的降低,每个鋒波之后出現正相慢波,成为一种鋒一波組合。实驗証明,发作时皮层各区出現的癎波与肌肉活动之間并无平行关系,因为当动物被琥珀酰胆硷或筒箭毒硷完全麻痹后,鈴声刺激仍能誘发同样的癎样放电。  相似文献   

3.
局部施加γ-氮基丁酸(GABA)后,猫、兔的隔离皮层的电活动频率降低,振幅加大。隔离区施加五甲烯四氮唑后,癎样峰波发放仅在该区出现,且不为GABA所阻抑。有时五甲烯四氮唑可引起峰波和慢波的复合波,施加GABA可使其峰波消失,慢波加大。实验结果提示,在慢性实验中施加GABA于完整皮层表面时,皮层电活动所呈现的高幅慢波有可能起源于皮层。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慢性清醒猫正常摄食过程中胃电的变化,以及脑室注射心得安和动物麻醉对胃电的影响。结果显示,空腹饥饿状态下,猫胃电图上出现具有特征性的高振幅的“饥饿波”;摄食时胃电慢波抑制,可见较小快波;进食后半小时左右,胃电开始出现每分钟4—5次的振幅逐渐增大的正弦形慢波,多数慢波负载有快波。脑室注射心得安,可使饱猫胃电慢波抑制期出现饥饿波。动物在饥饿时麻醉,胃电慢波幅度显著降低,饥饿波完全不出现,苏醒后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5.
Bremer(1935)对睡眠的电生理学作出了一項重要的貢献。他将猫的中脑在动眼神經核下緣切断,然后在原位观察断面以上的脑組織的电活动。这一制备的皮層电圖是高度同步化的,具有典型的高电压、不規則的慢波,在这基础上重叠着每秒8—15周的波丛,它們的振幅作周期性的消長(梭状波丛,spindle bursts):Bremer指出,这种“断大脑”(cerveau isolé)制备的皮層电圖和在正常睡眠或在巴比吐盐麻醉下所得的颇为形似。因此,根据这些实驗,他提出了一个合乎邏輯的結論,卽:睡眠出现于断面以上的脑組織是截  相似文献   

6.
实验在家兔(用氯醛糖和氨基甲酸乙酯混合液麻醉)和猫(施行“隔离脑”手术)身上进行。用多点记录法在动物皮层的视区或听区引出诱发电位后,即在某一记录点附近给以3秒钟的重复弱电流刺激,可以观察到两种不同的效应:(一)阻抑作用:始于刺激后的半分钟左右,诱发电位迅即被完全阻抑,2至3分钟后电位渐渐增大,并增大到超出刺激前的水平,以后才逐渐恢复正常。全部阻抑过程历时约30分钟。改变刺激强度或麻醉深度对阻抑作用的影响不大。阻抑以每秒2—8毫米的速度向四周扩散,但不向对侧皮层扩散。皮层局部用10%普鲁卡因涂敷后,电刺激就不能引起阻抑扩散。 (二)强化作用:在适当的刺激条件下,刺激后立即出现诱发电位的强化现象,其时程不超出40秒,以后紧随着就出现电位的阻抑作用。越接近刺激点,强化的效应就越大,但强化不向四周扩散。强化作用的出现主要取决于刺激的频率,其他如麻醉深度、刺激波宽和强度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利用巴比妥钠和10%普鲁卡因可以使诱发电位的强化和阻抑现象分别地表现出来。由此推论,强化作用和扩散性阻抑的发生机制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7.
前文曾报道了于尾核头部注入 GABA 3mg,GABA 转氨酶的抑制剂 AOAA(7—10μg)和 GABA 的拮抗剂 picrotoxin(0.3—0.5μg)均可暂时抑制兔的食物性条件反射,本文继而观察了在这些药物的作用过程中脑电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些药物抑制条件反射活动的效果虽然相同,但它们对皮层电活动的影响不一样:在 GABA 和 AOAA 的作用下,脑电主要呈现同步化的高幅慢波;而在 picrotoxin 的作用下,脑电图则仍呈现去同步化的快波。若以未经条件反射训练的兔皮层视区光诱发的平均慢负电位为指标,于尾核头部注射 GABA 使诱发的慢负电位于5—10min 内受到抑制,持续1小时左右,但注射 picrotoxin 后30min,诱发的慢负电位才受到抑制,也只需要1小时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人体暴露于50米氮氧饱和条件下高、低 CO_2对脑电图的影响。1.在50米氮氧暴露时静息脑电图上的α波频率下降,振幅降低,指数减少,而慢波指数明显增多。有的受测者在暴露期,脑电图上可表现为以慢波占优势,主要为θ波,也有少量δ波,此时给予光刺激可使慢波暂时消失,α波暂时恢复。高压下在脑电图发生明显变化时,某些受测者可出现一些神经症状,如头痛、头昏、噁心、呕吐等。随着在高压下暴露时间的延长,症状消失。减至常压后脑电图能很快恢复到加压前的水平。2.在常压下过度通气造成体内低二氧化碳,可引起脑电图上慢波的增加;而在高压下,当静息脑电图以慢波占优势时,过度通气所致的低二氧化碳可引起慢波成分的减少。在常压下重复呼吸造成体内高二氧化碳时,脑电图出现变化;而在高压下高二氧化碳可以引起脑电图更为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猫上用不同方式升高颅内压,观察脑电图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表明: 1.阶梯性升高颅内压至30—40毫米汞柱时,脑电波频率加快,振幅降低。颅内压升高至50—70毫米汞柱时,以慢波占优势。当颅内压升高接近血压水平时,脑电活动消失。脑电图的变化与脑灌注压有密切关系,除颅内高压可以引起脑灌注压下降外,心脏功能的障碍也可促使血压下降,从而致使脑灌注压降低。 2.急骤升高颅内压至血压的二分之一水平时,如脑灌注压不低于70—80毫米汞柱,脑电图上不出现明显异常。如脑灌注压因血压的下降而迅速降低时,脑电图将出现明显异常,直至脑电波消失。 3.颅内压急骤升高至血压相近水平时,脑电活动在16—17分钟时即发生消失。 4.颅内高压可以引起心率减慢、血压和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改变可发生在血压异常升高后,也有发生在血压正常时,这可能与心血管中枢的兴奋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1.本工作以皮层电图、海马脑电图、眼动电图、肌电图和大体行为作指标,系统地观察了实验室家兔的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分析了动物行为与海马脑电图的相互关系以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雌兔异相睡眠的影响。2.家兔的睡眠-觉醒周期可分为:(1)活动期(59.4±2.9%);(2)安静清醒期(4.4±0.3%);(3)瞳睡期(4.2±0.1%);(4)浅慢波睡眠期(12.7±1.4%),(5)深慢波睡眠期(13.8±1.7%),(6)异相睡眠期(5.6±0.3%)。每一睡眠周期平均约20分,睡眠主要出现在12:00—15:00和0:00—3:00。3.海马脑电图的变化与睡眠、觉醒及其他行为变化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清醒、随意运动和异相睡眠时出现θ节律,慢波睡眠时为不规则慢波。4.静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使雌兔异相睡眠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1.
(一)延胡索素乙与环己烯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可以减低小白鼠的被动性和自发性活动;它能对抗小量苯丙胺的兴奋现象,又能明显降低大剂量苯丙胺的毒性反应。它们的有效剂量为20—40毫克/公斤。皮下注射乙素10—30毫克/公斤可使猫先兴奋后抑制,较大剂量对防御性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均能抑制,该作用持续2—3小时以上;腹腔给药时作用情况相似。从侧脑室注射乙素1—2毫克/公斤可使猫消除恐惧跳避的行为,出现瞌睡现象,但易为外界刺激所唤醒。正常家兔的皮层脑电波以低电压快波为主,静脉注射乙素15—20毫克/公斤可使其变成高电压慢波,此时对感应电流刺激皮肤的惊醒反应明显消灭,约历40分钟乙素作用消失。 (二)乙素可使士的宁容易产生惊厥,伹能抑制五甲烯四氮唑的惊厥作用。它不能对抗电休克的发生,略能协同苯妥英钠作用。 (三)乙素略有中枢性的镇吐作用,略能降低体温。  相似文献   

12.
电针对狗胃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狗胃壁埋植慢性电极,观察了电针对胃电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清醒空腹情况下,胃电节律为每分钟5次左右,每一周期中以慢波为主,在有的情况下出现快波。进食时此节律减慢或紊乱,进食后快波成分增加,电针足三里穴,对慢波的影响很小,但能明显的增加快波振幅与摆动频率;这种变化在电针停止后仍能持续40-60分钟。吗啡能引起胃电节律的反复紊乱,对胃电快波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强后抑制的双相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一)本工作研究了静脉注入氯丙嗪对兔皮层体感觉性诱发电位与直接皮层电反应各相成分的影响,并观察了该药对隔离皮层电反应的影响。(二)每公斤体重注入4—5毫克的氯丙嗪可使诱发电位与直接皮层电反应的表负波受到显著的阻抑作用,但它们的表正波却受影响不大。诱发电位的次反应(第二正波)亦受到明显的阻抑作用。(三)静脉注入同剂量的氯丙嗪对隔离皮层的直接皮层电反应几乎不发生影响,局部施加氯丙嗪只在浓度很高时始能对皮层电位有阻抑作用。这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氯丙嗪对皮层电位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对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阻抑作用而引起的,而不是直接作用于皮层的结果。(四)静脉注入同剂量的氯丙嗪可使血压明显降低,其变化过程与皮层电变化的过程在时程上十分一致,说明氯丙嗪对网状结构上行系统的阻断作用也可能与其对血压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4.
1.用皮肤表面电极法记录了100名健康人的胃电图,胃电的基本节律是有规律的慢波,频率为3次/分(平均3.06±0.23次/分),波幅为150微伏(平均153±47微伏)。2.进食后胃电图的波幅增高显著,持续5—20分钟,又出现比进食前波幅降低,约1小时才恢复到进食前的水平。3.在45名受试者中,进行了针刺(或指压)一侧足三里穴,观察对胃电图的影响,38名,占84.4%,表现波幅降低;3名,占6.7%,增强,4名,占8.9%,变化不明显。4.当皮下注射新斯的明或阿托品后,胃电图表现波幅增加或降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用半胱胺经口给药方法诱发大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离体条件下,以肠电慢波的频率和振幅为指标,观察了溃疡时十二指肠各部位的电活动变化。结果表明:(1)溃疡病变均选择牲地形成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心在离幽门括约肌0.5cm左右处;(2)在幽门括约肌尾侧0.5cm处(形成溃疡部位)和1.0cm及2.0cm处(未形成溃疡部位)的溃疡大鼠十二指肠电慢波频率,均明显地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振幅的变化不甚明显(P>0.05);(3)在幽门括约肌尾侧1.0cm处,十二指肠球部穿孔性溃疡大鼠的电慢波振幅明显地大于单纯性溃疡大鼠(P<0.05),而在幽门括约肌尾侧2.0cm处,穿孔性溃疡大鼠的电慢波频率明显高于单纯性溃疡大鼠(P<0.05)。以上结果提示:由半胱胺诱发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对十二指肠电慢波频率有加速作用,并随溃疡病变的加重,十二指肠电慢波活动似有增强倾向。  相似文献   

16.
听觉早潜伏期电位同步记录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觉脑干电位(BAEP)和耳蜗电图(EcochG)是从头部不同位置记录出来的听觉早潜伏期电位。听觉早潜伏期电位由快波电位(快成分)和慢波电位(慢成分)组成。BAEP由快波电位(FW-BAEP)和慢波电位(SW BAEP)组成,是从颅顶记录  相似文献   

17.
安静脑电图(EEG)的特征是否与智力有关?这是长期令人感兴趣的问题。EEG与智力之间的关系最初发现于儿童和一些发育迟缓或脑损伤受试者,他们的脑电图中有大量不正常的慢波和较低的α频率。正常人,EEG与智力年龄关系比较密切,即与α频率呈正相关,而与慢波(δ波和θ波)频率呈负相关;但与智商(IQ)并无明显相关性。由于智力和EEG均受年龄影响,如不控制年龄,可能会掩盖EEG与智力机能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由于运用傅立叶变换进行EEG频率的计算机定量测量,对EEG—IQ关系重新发生兴趣。  相似文献   

18.
啤酒酵母在不同产孢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产孢率,随菌株不同各有其最适的产孢培养基。试验表明,4号培养基对供试菌株均表现出较高的产孢率,其次是1号培养基,用2%蜗牛酶于37℃水浴酶解3小时即可除去子囊壁;将酶解液置于58℃水浴保持8分钟,可杀死营养体细胞;用1%胰蛋白酶或超声波(150W,3分钟)处理,可使50%以上的孢子分散开。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栖息地干涸将对生活在水中的无尾类幼体提出了挑战。通过浙江丽水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和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us)蝌蚪在实验条件下对不同水位变化的表型响应,检测表型可塑性的遗传性和环境近因性影响。结果表明,水位变化对中华大蟾蜍蝌蚪早期发育历期、头宽和体重影响不显著,对体长影响显著,其中逐减水位最大、恒低水位最小,慢波、恒高与快波、逐增水位依次减少;水位变化对黑眶蟾蜍蝌蚪早期发育历期、体长、头宽和体重影响均显著;发育历期以恒高水位最大,恒低水位最小;体长以逐减水位最大,恒低、快波和慢波水位显著偏小,逐增和快波水位居中;头宽以恒低水位最小,逐增水位居中,其余较大;体重以恒低水位最小、恒高水位最大,其余居中。水位变化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变态时间、体长、头宽和体重影响均不显著;水位变化对黑眶蟾蜍蝌蚪的变态时间、体长和体重影响均显著,对头宽影响不显著;恒低水位的变态时间最长,恒高水位的变态时间最短,其他水位变化之间差异不显著;恒高水位的体长最大,恒低和快波水位最小,其他居中;逐增和快波水位的体重最大,恒低水位最小。研究结果表明,繁殖季节不同的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蝌蚪响应水位变化的表型可塑性差异显著,长期在容易发生干旱和水位变化的冬季繁殖的中华大蟾蜍蝌蚪的表型可塑性低,在雨水充沛的春季繁殖的黑眶蟾蜍蝌蚪的表型可塑性高,表现出表型可塑性的种间差异和遗传性;在早期发育过程中,两种蝌蚪体长的共同的表型变异与缺乏遗传基础的环境近因性影响有关;黑眶蟾蜍蝌蚪对低水位或水位下降作出减速分化的消极响应,响应程度与环境信号的强弱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其动态脑电图及头颅核磁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125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耶鲁评分、动态脑电图以及头颅核磁检查。按抽动障碍患儿动态脑电图、头颅核磁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及异常组,比较不同组患儿的耶鲁评分;按抽动患儿耶鲁评分,将其分为轻、中、重症三组,比较不同组患儿的动态脑电及头颅核磁异常率,以探讨动障碍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其动态脑电图及头颅核磁改变的相关性;对动态脑电图及头颅核磁检查均异常的抽动障碍患儿具体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1)动态脑电图异常组抽动障碍患儿之耶鲁评分高于正常组(P0.05),病情越重(耶鲁评分越高),动态脑电图异常率越高;2)头颅核磁异常组抽动患儿耶鲁评分亦高于正常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77);3)动态脑电图及头颅核磁均异常患儿中,脑电异常以慢波为主,头颅核磁异常以脑室增宽或不对称及异常信号灶为主。结论:动态脑电图与抽动障碍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病情评估的客观标准之一;头颅核磁检查情况与抽动障碍严重程度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