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槐尺蛾是园林重要绿化树之一的国槐、龙爪槐最大食叶害虫,既食尽叶片影响观赏价值和绿化成果,又排泄大量粪便和吐丝下垂,有碍市容市貌.该虫发生世代多,准确预报各代幼虫发生期,则是防治的关键.经多代饲养研究测定卵期C=10.39±0.84(℃),K=67.57±3.03(DD);幼虫期C=9.16±0.42(℃),K=241.26±5.21(DD).其结果符合实际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
苹褐卷蛾发生期的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苹褐卷蛾严重危害多种园林花木的嫩芽和叶片 ,影响其观赏价值和绿化成果 ,准确预报出各虫态的发生期 ,是防治该虫成败的关键 .经室内多代变温饲养测定结果是 :卵期C =1 4.83± 1 .38(℃ ) ,K =64.1 1± 6.68(DD) ;幼虫C =1 5.2 4± 1 .41 (℃ ) ,K =2 52 .58±2 1 .40 (DD) ;蛹期C =1 5.0 6± 1 .0 1 (℃ ) ,K =68.94± 5.48(DD) ;全世代C =1 5.2 8± 3.31(℃ ) ,K =382 .47± 2 6.92 (DD) .其结果符合实际发生情况 .  相似文献   

3.
【目的】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Linnaeus再次演替为新疆棉花主要害虫。为明确取食不同夏季寄主对棉田牧草盲蝽若虫生长发育和成虫寿命的影响。【方法】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对牧草盲蝽初孵若虫在14种主要夏季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羽化率和成虫寿命进行观察,并结合其在田间不同夏季寄主上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4种寄主植物中,牧草盲蝽若虫无法在猪毛菜、灰藜和龙葵上完成生长发育。不同夏季寄主饲养的牧草盲蝽若虫发育历期与成虫寿命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取食向日葵的若虫总发育历期最长,为(23.20±0.66)d,取食灰绿藜的最短,为(12.15±0.25)d;取食向日葵的雌成虫寿命最长为(13.42±0.28)d,取食猪毛菜的最短,为(5.33±0.47)d;取食油菜的雄成虫寿命最长,为(11.40±0.95)d,取食猪毛菜的最短,为(5.13±0.38)d。牧草盲蝽若虫取食不同夏季寄主其发育历期与田间寄主上若虫发生情况基本一致,与羽化成虫的数量呈正相关;取食不同夏季寄主的牧草盲蝽成虫寿命与田间成虫发生情况基本一致。【结论】夏季牧草盲蝽成虫在取食和产卵寄主选择中存在一定差别,明确了牧草盲蝽对夏季寄主的利用模式,为筛选牧草盲蝽夏季诱集寄主和季节性治理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寄主钾营养对烟粉虱发育、存活和寄主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寄主钾营养对烟粉虱发育、存活和寄主选择的影响,设置了K0(0 mg/L)、K30(30 mg/L)、K60(60 mg/L)、K120(120 mg/L)和K240(240 mg/L)5种不同钾浓度,研究了烟粉虱在不同处理黄瓜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体形以及成虫的寄主选择。结果表明:在温度(26±1)℃,相对湿度80%±5%的条件下,取食不同钾营养水平黄瓜的烟粉虱在发育历期、存活率、体形上均有差异,其中在K240处理黄瓜上烟粉虱若虫发育最慢,从卵到成虫的时间最长,为21.4天,而在K60处理黄瓜上最快,为18.3天。在不同钾浓度处理寄主上从卵到成虫存活率以K30处理黄瓜上最高(84.7%),其次依次为K60(83.8%)、K120(76.2%)、K0(71.4%)和K240(64.8%)。在体形上以K30处理黄瓜上最大,K240处理黄瓜上最小。寄主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条件下,烟粉虱成虫喜欢在K60处理黄瓜上取食和产卵。这些结果提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调节寄主钾营养状况来调控烟粉虱种群。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区卫矛矢尖蚧unaspis euonymi Comstock一年发生3代.第一至三代若虫孵化盛期分别为5月中旬、6月下旬和8月中旬.各代雌成虫始见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下旬和8月下旬.11月下旬开始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上越冬.主要天敌有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ponicus Enduody-Younga,黄蚜小蜂Aphytis sp.等.药剂防治用机油乳剂。冬季1:30-50倍液(防治越冬代雌成虫),夏季1:50-100倍液;40%氧化乐果1: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剂1:800倍液等喷洒1至3代盛孵若虫,杀虫效果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氮肥对褐飞虱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20 ℃、23 ℃、26 ℃、29 ℃和32 ℃)和氮肥水平(不施氮:0 kg·hm-2;高氮:250 kg·hm-2)对褐飞虱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和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20 ℃~29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褐飞虱的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提高,卵和若虫历期缩短,成虫寿命缩短,同时产卵量增加;32 ℃时, 褐飞虱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降低、卵和若虫历期延长、成虫生殖力降低;在不同温度下,高氮植株上的褐飞虱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成虫生殖力均明显高于低氮稻株上的褐飞虱,同时高氮植株上褐飞虱的卵和若虫历期明显短于低氮稻株上的褐飞虱,说明施用高水平氮肥提高了褐飞虱对逆境条件的生态适应性;温度和氮肥对褐飞虱卵存活率、若虫历期和产卵量的交互作用显著,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和长期施用高水平氮肥很可能是近年来褐飞虱猖獗暴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褐飞虱发育、存活和产卵影响的关系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保坤  胡朝兴  黄建利  侯茂林 《生态学报》2014,34(20):5868-5874
设置系列恒温19、22、25、28、31、34℃,测定了温度对褐飞虱发育、存活和产卵的影响,建立了温度对褐飞虱生物学参数影响的关系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褐飞虱卵和若虫的发育历期在28℃下最短。除22℃以外,短翅型雌若虫的发育历期长于雄若虫的发育历期。(2)34℃下,褐飞虱卵未成功孵化,推测34℃是褐飞虱发育的限制性高温。不同温度下若虫的存活率为:25℃22℃28℃19℃31℃;低温主要导致低龄若虫死亡,而高温则主要导致高龄若虫死亡。(3)不同温度下产卵前期为19℃31℃22℃25℃28℃。产卵期22℃时最长。短翅型雌虫寿命随着温度降低而延长,产卵量在28℃时最大(256粒),19℃时最低(108粒)。(4)采用温度(x)与褐飞虱各生物学参数(y)间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一系列关系模型;其中,卵历期(y=0.079 x2-4.462 x+70.536),若虫历期(y=0.233 x2-12.886 x+189.878),产卵前期(y=0.068 x2-3.614 x+49.88)和短翅型雌成虫寿命(y=-0.622 x+35.03)与温度间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亚东璃眼蜱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亚东璃眼蜱的卵、饱食的幼虫和若虫分放在四个等级的温度、相对湿度90%和黑暗的条件下,观察温度对各期发育的影响.在20°、25°、30°和35℃条件下,卵期发育的平均日数分别为71.87±0.05、31.55±0.03、21.02±0.03和16.47±0.03天;幼虫蜕化期分别为25.02±0.05、13.01±0.03、8.75±0.02和6.40±0.02天;若虫蜕化期分别为47.32±0.22、24.2±0.13、14.36±0.08和10.78±0.06天.在各种温度条件下若虫蜕化为成虫的时间,雄虫比雌虫长.卵期发育的积温为321.77日度,而幼虫和若虫蜕化期分别为129.97和212.39日度.卵期发育的温度低阈为15.07℃,而幼虫和若虫蜕化期分别为14.88和15.58℃.  相似文献   

9.
苜蓿品种(系)对苜蓿斑蚜存活率和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抗蚜性鉴定的基础上,在室内25℃条件下,选用4个抗蚜性不同的苜蓿品种(系),测定了不同苜蓿品种(系)上苜蓿斑蚜Therioaphis maculate (Buckton)若虫存活率及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苜蓿斑蚜在不同苜蓿品种(系)3、6叶期及成株期的存活率均以HA-3上最低,分别为8.00%±1.15%,21.27%±7.40%,17.07%±3.03%;Hu上最高,分别为25.63%±3.68%,42.27%±2.76%,55.10%±0.19%;且苗期显著低于成株期。以若虫存活率和内禀增长率作为测定抗生性的指标,供试品种(系)对苜蓿斑蚜抗生性的大小依次为HA-3>G3>JH>Hu,与田间抗性鉴定结果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下绿盲蝽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门兴元  于毅  张安盛  李丽莉  张君亭  戈峰 《昆虫学报》2008,51(11):1216-1219
组建了5个不同温度(17, 20, 23, 26和29℃)下绿盲蝽Lygus lucorum实验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7~29℃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绿盲蝽的发育速率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若虫期、产卵前期、卵期和世代历期分别为10.04~27.63,8.33~19.33,6.74~15.00,25.11~61.96 d。绿盲蝽的若虫、产卵前期和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5,7.28和6.28℃,有效积温分别为210.25、191.83和160.12日度,完成整个世代需要的有效积温为555.04日度。在实验温度范围内,23℃时绿盲蝽的世代存活率最高(82.3%),雌成虫的产卵历期最长(41.67 d),单雌繁殖若虫数最多(35.42头/雌),种群趋势指数也最高(14.58); 在较低的温度(17℃)和较高的温度(29℃)下,绿盲蝽的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仅为8.44和9.06,均不利于其种群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麦冬花药绒毡层和乌氏体的细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的绒毡层发育为分泌型。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绒毡层细胞达到了发育的高峰。此时,绒毡层细胞中细胞器非常丰富,具大量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质体,尤以肉质网含量最多;原乌氏体出现较早,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绒毡层细胞中就已出现;四分体时期,大量原乌氏体被排入内切向面的质膜和纤维素壁之间;到了小孢子早期,绒毡层细胞失去细胞壁,原乌氏体分布在质膜的凹陷处,孢粉素物质在其上沉积,发育为乌氏体,乌氏体有单个和复合两种类型;当花粉成熟时,绒毡层细胞完全解体。  相似文献   

12.
两种爬行动物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目的研究七种胃肠激素内分泌细胞在多疣壁虎及石龙子胃肠道的定位及分布。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方法结果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细胞在两种爬行动物胃肠道各段均有分布,但分布型各不相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细胞仅在多疣壁虎胃贲门至十二指肠段分布,而石龙子胃肠道各段均有分布;胃泌素(Gastrin,Gas)细胞分布于多疣壁虎十二指肠和空肠段,石龙子则仅分布于胃幽门部;胰高血糖素(Glucagon,Glu)细胞和P-物质(Substance P,SP)细胞均分布于多疣壁虎胃中各段,而石龙子胰高血糖素细胞分布于回肠、直肠及胃体处,P-物质细胞则分布于除空肠外的胃肠道各段;胰岛素(Insulin,Ins)细胞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PP)细胞在两种爬行动物胃肠道各段均未检出。结论两种爬行动物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既存在着一定共性,体现了两消化生理的共同点;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羽叶三七根茎的三萜皂甙成分及其化学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羽叶三七(Panax japonicus C. A. Meyer var. bipinnalifidus (Scem.) Wu et Feng)又称疙瘩七,产我国西北部至西南部山区,是人参届植物中分布海拔和纬度均较高的一个种类。在陕西省秦岭地区主要产于南北坡海拔2100—2900米的针叶林下阴湿处。民间以其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顺气健胃、活血祛瘀、滋补强壮之效。作为国产人参属植物皂甙成分系统研究的一个部分,本文报告秦岭产羽叶三七根茎的皂甙成分,并讨论其化学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L. heterophyllus Sweet, L. artemisia(Lour,) S. Y. Hu)是唇形科益母单属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产,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旷野向阳处,海拔可达3400米。 益母草是著名的重要中药,《神农本草经》和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列为上品,性微寒,味辛苦,具有活血调经、祛瘀生新之功效,为妇科要药,果实名“茺蔚子”,能清肝明目。  相似文献   

16.
邢嘉琪  李丽英 《昆虫学报》1990,33(2):166-173
本文报道用人造寄主卵繁殖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成功的结果.筛选出最佳卵壳材料为32—36μm的聚丙烯膜,培养基为柞蚕蛹血淋巴44.4%、10%麦乳精33.3%、鸡蛋黄11.1%、尼氏盐11.1%.体外连代培养平腹小蜂的结果表明,除蛹化率(72—83%)外,各代间在寄生率(40—44%)、孵化率(94—96%)、羽化率(91—96%)、展翅率(97—99%)方面无明显的差别,且人造卵育出的各代蜂在身体大小、寿命及繁殖力方面均与柞蚕卵育出蜂基本相似或优于柞蚕卵育出蜂.筛选出的人工培养基的氨基酸种类与蓖麻蚕卵和柞蚕卵相同,但量上差异比较明显.本文还报道了平腹小蜂在人造寄主卵上的产卵过程.  相似文献   

17.
花鲈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鉴别和定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 ,用 5 羟色胺 (5 HT)、生长抑素 (SST)、胃泌素 (Gas)、胰高血糖素 (Glu)、胰多肽 (PP)等 5种抗哺乳动物血清对花鲈 (Lateolabraxjaponicus)消化道内分泌细胞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 :5 HT和SST细胞分布于食管、胃贲门部、胃体部和胃幽门部 ,而肠道各段均未检出。Gas细胞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前肠、中肠 ;食管、胃贲门部、胃体部和后肠未检出。Glu细胞分布于前肠和中肠 ,其余各段均未检出。PP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未检出。本文将对花鲈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密度、分布型及形态进行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李敏敏  贺联印 《动物学报》1989,35(3):243-246
本文报道扫描电镜观察下日本棘隙吸虫皮式、体棘和3种感觉乳突的形态和分布。  相似文献   

19.
廖亮 《植物研究》1992,12(4):376-376
本文发表了毛莨属一新变种, 即三叶毛莨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var.ternatifolius L.Liao, var.nov.  相似文献   

20.
珠子参抗真菌糖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