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DC/MACPF家族成孔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ao X  Wu FF  Su P  Li QW 《遗传》2010,32(11):1126-1132
成孔毒素(Pore-forming toxins,PFTs)通常与细菌等原核生物的致病机理相关,在真核生物中,这类蛋白在免疫、胚胎发育、神经细胞迁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球状蛋白成孔毒素中的两大家族,胆固醇结合细胞溶素(Cholesterol-dependent cytolysins,CDCs)和攻膜复合体/穿孔素超家族(Membrane attack complex/perforin superfamily,MACPF)以其独特的分子构型和功能受到研究者的关注。CDCs由革兰氏阳性细菌产生,在细菌的侵染过程中发挥裂解靶细胞膜的作用;在真核生物中,MACPF蛋白同时具有裂解和非裂解两种形式。目前,对于以产气荚膜梭菌溶血素(PFO)为代表的CDCs蛋白的结构及分子机制了解得较为透彻,近年来晶体学及生物化学研究揭示,尽管CDCs和MACPF这两大家族成孔毒素在氨基酸序列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它们共同的折叠模式预示:MACPF蛋白以一种类似于CDCs的成孔机制来行使其裂解靶膜的功能。文章对这两大家族成孔毒素的结构、成孔机制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问题予以综述,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CC类趋化因子亚家族是趋化因子家族中成员最多、研究最广泛的一大类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参与炎症细胞激活、迁移、粘附等病理生理过程。大量研究表明,CC类趋化因子亚家族成员参与了心肌梗死后病理过程的各个阶段。其中研究最为深入的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其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在心肌梗死后炎症期、增殖期及疤痕愈合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影响梗死后心室重构。近年来,CC类趋化因子亚家族其他成员亦被逐渐揭示参与了心肌梗死的发展。本文结合以往大量文献将对CC类趋化因子亚家族在心肌梗死各个阶段中尤其是梗死后各期对于心室重构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方向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3.
CC类趋化因子亚家族是趋化因子家族中成员最多、研究最广泛的一大类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炎症细胞激活、迁移、黏附等病理生理过程.大量研究表明,CC类趋化因子亚家族成员参与了心肌梗死后病理过程的各个阶段.其中研究最为深入的是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其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2 (CC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 MCP-1和CCR2在心肌梗死后炎症期、增殖期及疤痕愈合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影响梗死后心室重构.近年来,CC类趋化因子亚家族其他成员亦被逐渐揭示参与了心肌梗死的发展.本文结合以往大量文献,就CC类趋化因子亚家族在心肌梗死各个阶段中的作用,尤其是梗死后各期对于心室重构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CC趋化因子研究提供方向,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提示潜在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4.
刘贵富 《蛇志》2014,(1):91-92
<正>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积极、合理、快速、准确、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才能降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病死率及预后。有研究证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患者中50%发生在发病后1h内[1],如果在1h时间窗内处理得当,其病死率将显著降低,且预后改善。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以溶栓治疗为主。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治疗概况综述如下。1第一代溶栓药物1.1尿激酶尿激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是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能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  相似文献   

5.
运动训练是心肌梗死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现有研究表明,适宜的运动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心肌梗死后心脏的舒缩功能,而且可以减轻梗死后的心室重塑。运动训练对心肌梗死后心脏的保护机制主要涉及改善冠脉循环、缓解线粒体代谢紊乱、提高细胞的抗氧化应激能力、降低心脏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自噬小体的数量和维持心肌细胞钙稳态等方面。本文介绍运动训练对心肌梗死后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龄猕猴(Macaca mulatta)反转学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不同年龄猕猴(Macaca mulatta)反转学习(reversal learning)的比较生理研究。结果表明幼年猕猴(6—11月)的反转学习已达到较高水平,至少不比成年猴的神经过程灵活性差,而接近中年的猴(10—12岁)神经过程灵活性则有所降低。此外,不同年龄猕猴的颜色反转均较形状反转困难,同时,阳性(+)至阴性(—) 的困难反转(即“先—后+”的错误)是不同年龄猕猴反转学习中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7.
探索大鼠心肌梗死发生后,梗死区域c-kit心肌干细胞、CD34标记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干细胞、炎症细胞以及影响心率功能的CX43连接蛋白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利用HE染色观察梗死模型建立情况;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it、CD34、ED1以及CX43标记物的含量及分布。研究表明,通过左前降支结扎成功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在心肌梗死发生后,梗死区域c-kit阳性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高于假手术组(p0.01);CD34阳性细胞数随着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也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炎症相关ED1阳性细胞在梗死初期含量较高,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高于假手术组(p0.01);CX43蛋白的含量梗死组低于假手术组(p0.05)。本研究对临床研究和治疗心肌梗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鸡性分化的作用。方法:本实验在受精蛋孵化的第3天,分别给对照组和实验组注入100ul生理盐水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石蜡封口,出雏后常规饲养到八月龄,然后检测性腺结构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1)反转完全母鸡的右侧性腺发育成为睾丸,而左侧性腺出现不同程度的反转,即:完全反转成睾丸,反转成卵睾体,未得到明显反转的卵巢,完全反转成为睾丸的母鸡仍保留输卵管残迹,并存在发育不良的输精管;反转成卵睾体的母鸡保留排卵功能;未能得到明显反转的母鸡排卵正常;(2)反转不完全母鸡的右侧 性腺退化,左侧性腺为完整卵巢,表现出雄性交配行为,组织学发现:正常母鸡卵巢存在许多卵泡;正常公鸡睾丸有很多精细管分布,精细管内部能看到各级精母细胞以及成熟精子;反转不完全母鸡性腺的生殖上皮增生,但结构和对照组均不同,反转完全母鸡的两侧性腺均出现类似睾丸的结构,但左侧生殖上皮比较发达,精细管较正常窄,未发现精子。RIA检测发现雌二醇含量为:反转不完全母鸡>正常母鸡>反转完全母鸡>正常公鸡;睾酮含量为:反转完全母鸡>反转不完全母鸡>正常公鸡>正常母鸡,结论:在胚胎期阻断雌激素的合成可以引起雌性性腺在形态结构上朝着雄性的方向变化,血清性激素水平也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鼠心肌梗死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心脏内的分化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60只分为骨髓动员组和对照组,先后行脾切除、骨髓移植(骨髓供体为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骨髓动员及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后3周将小鼠心脏取出并切片行组织学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检查。结果骨髓动员可以增加EGFP阳性细胞在心脏中梗死区和边缘区的定植,但绝大多数EGFP阳性细胞都同时表达CD45。仅发现有极少数骨髓来源的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且与骨髓动员无相关性。结论骨髓动员能够明显促进骨髓来源细胞定植入小鼠心脏的梗死区;极少数骨髓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其数量远不足以修复梗死心肌及改善心功能;骨髓造血干细胞不参与梗死区疤痕形成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所支配的区域液氮冷冻处理后对心肌形态学及心功能的影响,以建立适合移植干细胞再生修复心肌梗死研究的一种新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方法。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冷冻组、结扎组、对照组。大鼠麻醉后,行气管插管连通动物呼吸机,打开胸廓暴露心脏,用特制的直径为0.6cm冷冻头置入液氮中冷冻降温后迅速冷冻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所支配的区域,或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处。分别于处理后1d、3d、7d、14d、28d观察心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并于处理28d后检测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在液氮冷冻大鼠心脏后,大鼠心肌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继而有肉芽组织长人梗死灶内,最后形成疤痕。用液氮冷冻法可成功复制心肌梗死大鼠动物模型。与冠状动脉结扎法相比较,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死亡率低.心肌梗死面积变异小。结论液氮冷冻法作为一种复制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有其自身的优势.可用于心肌梗死发生机制和干细胞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ghrelin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肌重塑和心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冠状动脉结扎术创建大鼠MI模型,并设立假手术组作为对照;造模成功后每天2次注射ghrelin(100μg/kg),持续4周,以此作为MI-ghrelin组,并以每天注射生理盐水的MI大鼠作为MI-生理盐水组。检测和比较各组大鼠左心室重塑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非梗死心肌中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梗死边界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Ghrelin可使心肌梗死后的MI大鼠降低的缩短分数(FS)、左室内压最大变化率均显著下降(dP/dtmax)、疤痕厚度明显升高,增加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梗死边界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降低。此外,ghrelin可抑制心肌梗死后的MI大鼠非梗死心肌中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Ghrelin可缓解MI后大鼠LV功能紊乱及心室重塑,这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的方法,研究心肌梗死大鼠血浆中肌钙蛋白T(cTn-T)的动态变化。方法大鼠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建立稳定的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在结扎后31 h、48 h、69 h、168 h检测cTn-T含量和计算心肌梗死重量指数。结果成功制备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并对常规技术进行改进,降低动物死亡率。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31 h、48 h模型组与假手术组cTn-T含量差异极显著(P〈0.001);各时间点心肌梗死重量指数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cTn-T值与梗死重量指数呈显著性正相关(r=0.90,P〈0.01)。结论结合大鼠心肌梗死程度进一步佐证了模型制备较成功。cTn-T表现出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在31 h最接近达峰时间,有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价值,也可作为判断AMI时心肌梗死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疤痕形成机理,我们对疤痕的不同部位分别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了解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在疤痕组织的分布特点。结果发现:同一部位的疤痕,其增生明显处的真皮内FGF表达明显;疤痕边缘或萎缩部位的真皮内FGF表达中等;正常真皮内FGF阴性表达;FGF阳性细胞较多,为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处疤痕的中层有较多的FGF阳性细胞。本文认为:疤痕形成与FGF表达密切相关,增生性疤痕真皮的中心部位可能是组织增生最活跃的部位。  相似文献   

14.
《蛇志》2015,(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43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再通36例,再通率83.7%;32例胸痛缓解,胸痛缓解率74.4%;8例出血,发生率18.6%;36例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83.7%;2例死亡,其中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各1例,死亡率4.7%。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溶栓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研究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血清中的含量,并探讨三者联合对AMIDE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根据Killp分级法将不同心力衰竭将AMI患者分为II、III和IV级,并根据心肌梗死范围将AMI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心肌梗死组。比较不同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联合诊断AMI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2)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随Killp分级或心肌梗死范围升高而升高(P<0.05);(3)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CK-MB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P<0.05);(4)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诊断。结论: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在AMI患者含量升高,并且与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梗死范围有关,适用于AMI的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在著名国际期刊Nature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对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外显子测序发现两个蛋白编码基因的罕见突变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患病高风险。这项研究对临床预测心肌梗死发病,针对性开发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指出,心肌梗死(MI)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死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具有复杂的遗传模式。对于早发性MI,基因遗传是一个主要的风险因素。之前已有研究证明LDL基因中的罕见突变能够增加个别家庭发生MI的风险,同时有超过45个位点的常见突变与人群的MI发生风险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杨梅素对小鼠梗死后心肌重塑和心力衰竭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的模型,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杨梅素组。心肌梗死+杨梅素组给予杨梅素250 mg/kg/d灌胃,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给予同体积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药物治疗1月后,小鼠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Masson染色评估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电镜检测心肌线粒体损伤;Western blot检测p-Mst1、LC3和p6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心功能显著降低(P0.05),心肌ANP和BNP mRNA水平显著增高(P0.05),CVF显著增高(P0.05),线粒体明显肿胀,p-Mst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率显著增高(P0.05),p62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心肌梗死组相比,心功能显著增加(P0.05),心肌ANP和BNP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CVF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超微结构有显著改善,p-Mst1、p62表达显著降低(P0.05),LC3Ⅱ/LC3Ⅰ比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杨梅素可能通过抑制Mst1减轻小鼠梗死后心肌重塑和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8.
已有研究显示,胎龄小于14 d的小鼠胎儿皮肤能够实现无疤痕创伤愈合。深入研究胎儿无疤痕愈合的分子机理,对于伤口护理方法优化与创伤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利用已有数据库进行不同胎龄的小鼠皮肤组织转录组深入挖掘是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在线数据库中寻找适合无疤痕愈合研究的基因表达谱芯片(GSE71619),其中包含胎龄14 d(E14)、胎龄18 d(E18)和6周龄成年鼠(W6)的皮肤组织样本。分别将无疤痕愈合(E14)与疤痕愈合皮肤组(E18+W6)对比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genes,DEGs),获得了4 654个DEGs(|log2 FC|≥1,P<0.05)。通过维恩图分析和基因功能注释确定了228个候选基因,并分为4个不同的Cluster。进一步重点分析了Cluster 3中涉及的基因:对于E14组,上调基因主要与促进伤口愈合的组织重塑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形成功能相关。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确定了17个属于胶原家族和成纤维细胞迁移相关基因的关键基因。研究结果揭示了ECM的重塑和成纤维细胞活化在早期妊娠胎儿无疤痕愈合模式中的重要性,并筛选出可能的关键基因,为无疤痕伤口护理和创伤、医美领域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硫氧还蛋白1(Trx1)、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5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心功能Killip分级分为Ⅱ级组54例、Ⅲ级组57例、Ⅳ级组47例。另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血清Trx1、FGL2水平;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随访2年,并根据是否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Trx1、FGL2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FG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Trx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Killip分级Ⅳ级组患者血清Trx1水平明显低于Ⅱ级组、Ⅲ级组(P<0.05),血清FGL2水平明显高于Ⅱ级组、Ⅲ级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Trx1、LVEF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而年龄、血清FGL2及血尿酸、血肌酐、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心功能Killip分级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高)、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Ⅳ级、Trx1下降、FGL2升高均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Trx1、FGL2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811,两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89。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Trx1水平降低,FGL2水平升高,且血清Trx1、FGL2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梗死后蛋白表达变化谱,以进一步了解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重塑产生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利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gelelectrophoresis,2-DE)分离心肌总蛋白,采用PDQuest7.3.1软件比较分析,获得差异表达蛋白总体变化趋势。进一步通过蛋白免疫印记技术(Western-blotting)检测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e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在心肌梗死后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2-DE结果表明:以假结扎组为对照,梗死3天组有27个蛋白显著上调,18个蛋白显著下调,7个蛋白表达明显差异(ratio>5)。进一步研究发现梗死区心肌组织bFGF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心肌梗死后蛋白表达变化趋势的探讨为心室重塑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