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非模式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对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补充,它是在蛋白质水平定量、动态、整体性研究生物体。该文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含义,蛋白质组学及植物蛋白质组学产生的科学背景,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概述了非模式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非模式植物个体及群体蛋白质组学,组织和器官蛋白质组学,亚细胞蛋白质组学,响应环境变化的蛋白质组学以及非模式植物生物环境因子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情况,同时对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组学研究相关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学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应用相关研究技术,从整体水平上来认识蛋白的存在及活动方式。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相关的一些技术也日益得到完善和提高。简要综述了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样品制备、蛋白质分离、蛋白质鉴定等技术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蛋白质组学旨在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伴随葡萄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有关葡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迅速发展。对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葡萄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主要包括:葡萄蛋白质样品的提取制备,葡萄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变化,葡萄果皮、细胞壁、质膜等特定组织材料的蛋白质组研究,及蛋白质组学在葡萄逆境胁迫、体细胞胚的发生等方面的研究,并对葡萄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Jia LY  Wang X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3):237-239
蛋白质组学是旨在研究蛋白质表达谱和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新的领域。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必须依赖高通量、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技术。双向电泳、液相色谱和生物质谱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蛋白质组学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重点介绍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通过研究整体蛋白质活动来揭示生命运动规律,是解析功能基因组表达的必要手段。目前蛋白质组学为木薯选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和新思路。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并对其在选育高光效高淀粉积累、高蛋白质、高类胡萝卜素及抗逆木薯种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组学是以基因组编码的所有蛋白为研究对象,高通量地从细胞及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组成及其功能的新兴学科。在后基因组时代的今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正逐渐深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21世纪蛋白质组学将成为生命科学中最热门的学科。蛋白质组分析已成为鉴定植物功能的有力工具之一,叶绿体作为比较重要的细胞器,在植物蛋白质组学中已有较多的研究,,随着双向电泳技术的改进和质谱法的出现,并与不断增多的拟南芥、水稻、玉米等植物的序列数据相结合,叶绿体蛋白质组可以被快速鉴定。本文主要介绍了植物蛋白质组学、叶绿体及其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和研究进展,并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参与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致力于从整体水平上对一个生物体包含的所有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蛋白质的末端参与众多的生物学过程,与蛋白质的转运、定位、凋亡和降解等有密切联系。因此,详细研究末端蛋白质组学将有助于揭示相关的生物学机制,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就蛋白质末端的修饰、功能、研究方法及应用前景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学分析为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细胞功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角。综述了大规模分析微生物蛋白质组的策略和方法,包括自上而下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自下而上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蛋白质组定量分析技术、蛋白质修饰研究方法和蛋白质芯片技术。最后,对沙门氏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军事医学科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蛋白质组研究的单位之一,其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不仅对中国蛋白质组研究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也对国际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重点介绍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学家在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以及疾病蛋白质组、病原微生物蛋白质组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组分析是鉴定蛋白质种类和功能的有力工具之一。叶绿体作为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叶绿体蛋白质组学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涉及的领域包括叶绿体的总蛋白质组学、亚细胞蛋白质组学、差异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的功能等。现主要介绍蛋白质组学的常用技术以及叶绿体蛋白质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组学是在蛋白质水平定量、动态、整体地研究生物体的一门学科。双向电泳技术、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三大支撑技术。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从整体水平出发,在更贴近生命本质的层次上去发现和理解并应用于许多疾病的早期预警、诊断和治疗。我们对蛋白质组学在心血管疾病、肝病、胰腺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研究中的应用做了简单阐述,揭示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许多重大疾病研究方面具有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组学旨在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随着人类基因组学计划的逐渐成熟,分子水平的实验技术不断发展,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果蝇是生命科学领域最为常用的一种模式生物,长期的系统研究也使果蝇的基因组成为至今注释最好的基因组之一,为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技术的限制,迄今有关果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报道尚不多见。近年来果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主要包括表达谱、修饰谱、比较蛋白质组学和疾病模型蛋白质组等四个方向,为进一步开展人类疾病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兴学科和热点领域。该文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产生的科学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质谱(Mass-spectrometric)技术、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s)技术、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植物蛋白质组数据库等。其应用的范围包括植物群体遗传学、在个体水平上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机制、植物的发育和组织器官的分化过程,以及不同亚细胞结构在生理生态过程中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同时对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The study of signal transduction provides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gulation of all biologic processes that support the normal function of life. Functional proteomics, a rapidly emerging discipline that aims to understand the expression, 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 the entire set of proteins in a given cell type, tissue or organism, offers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for signal transduction research in terms of understanding cellular behavior and regulation at the systems level. Indeed, swift progress in the area of proteomics has demonstrated the major impact of proteomic approaches on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biomedical research. In this review, recent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of functional proteomics in determining changes in protein contents, modifications, activities and interactions underpinning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从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手段、蛋白质组学在人类不育及精卵相互识别并结合的机理研究、免疫法开展男性避孕方法的研究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在家畜繁殖环节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蛋白质组学在人类生殖及动物繁殖环节相关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说明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未来发展的主要分支之一,为揭示生命个体的蛋白质动态变化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理论基础,并将在药物开发,生命活动机理研究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也必将会在家畜繁殖学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蛋白质组学的产生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林  吴家睿 《生命科学》1999,11(2):40-50
蛋白质组学是在后基因组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对机体或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模式进行研究。本文简要介绍蛋白质组学产生的科学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Mass 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s in species lacking validated sequence information is a major problem in veterinary scienc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used ochratoxin A producing Penicillium verrucosum to identify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 proteins of an organism with yet no protein information available. The work presented here aimed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protein identification of P. verrucosum using shotgun proteomics. We were able to identify 3631 proteins in an “ab initio” translated database from DNA sequences of P. verrucosum. Additionally, a sequential window acquisition of all theoretical fragment‐ion spectra analysis was done to find differentially regulated proteins at two different time points of the growth curve. We compared the proteins at the beginning (day 3) and at the end of the log phase (day 12).  相似文献   

19.
Software advancements in the last several years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roteomics from method development to data analysis. Herein, we detail a method, which uses our in-house developed software tool termed Skyline, for empirical refinement of candidate peptides from targeted proteins. The method consists of four main steps from generation of a testable hypothesis, method development, peptide refinement, to peptide validation.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identify the best performing peptide in terms of ionization efficiency, reproducibility, specificity, and chromat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o monitor as a proxy for protein abundance. It is important to emphasize that this method allows the user to perform this refinement procedure in the sample matrix and organism of interest with the instrumentation available. Finally, the method is demonstrated in a case study to determine the best peptide to monitor the abundance of surfactant protein B in lung aspir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