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制安全有效的预防羊口疮的重组山羊痘病毒活载体疫苗。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ORFV的F1L基因,将其与载体pUC-TK12连接,同时酶切插入LacZ报告基因和Pb56双向启动子,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UC-TK12-LacZ-F1L,将其转染至已感染山羊痘病毒疫苗株的BHK-21细胞,进行同源重组。通过蓝白斑筛选,收获重组病毒并进行PCR初步鉴定。结果:获得了全长为1 023bp的F1L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标准序列同源性为99.9%。构建了重组转移载体pTL-F1L,转染BHK-21细胞后,获得了重组山羊痘病毒蓝色蚀斑。结论:该研究成功获得了含有羊传染性脓疱病毒F1L基因的重组山羊痘病毒疫苗候选株rGPV-F1L,为羊传染性脓疱病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F1L重组蛋白作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可行性。方法:以分离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V-shz分离株为模板,扩增F1L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F1L,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反应原性。结果:PCR扩增出F1L基因全长1023bp,共编码340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第1~70位氨基酸构成信号肽序列,第285~313位氨基酸为跨膜区。SDS-PAGE分析表明获得了约57.4kDa的融合蛋白,在Western-blotting检测中,融合蛋白可与羊传染性脓疱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成功构建F1L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新疆地区羊传染性脓疱的防治及疫苗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参照GenBank上已公布的大熊猫犬瘟热病毒(CDV)H编码的基因序列,对其抗原保守结构和识别区域进行修饰,将CDV保护性抗原H基因克隆到pMDTK-pEL载体中,然后运用酶切、连接将表达盒PELH构建到pTK-Eg载体中,从而获得重组转移载体质粒pTK-H-Eg。将重组转移载体质粒pTK-H-Eg与GTPV AV41株共转染BHK细胞,使其在细胞内发生同源重组,获得重组CDV的H基因的山羊痘病毒,然后在Vero细胞上加压筛选,利用gpt培养基筛选到稳定表达EGFP的重组病毒。通过PCR、免疫荧光以及Western Blot鉴定,证明CDV H基因成功构建到GTPV基因组中,并且在细胞中获得了正确表达。本研究获得了表达CDV H基因重组山羊痘病毒,并命名为vpTK-H-Eg。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为了构建表达口蹄疫病毒(O/China/99)VP1基因的牛疱疹病毒1型,将人工合成的口蹄疫病毒VP1基因插入到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之下构建gE基因缺失转移载体。【方法】利用磷酸钙介导转染法将该转移载体与亲本病毒BHV-1/gE-/LacZ+的基因组DNA共转染牛鼻甲细胞后收获增殖的病毒。通过筛选白色病毒蚀斑,得到重组病毒BHV-1/gE-/VP1。【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VP1基因已经插入到了重组病毒BHV-1/gE-的基因组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证实了BHV-1/gE-/VP1中的VP1基因在感染的细胞中获得了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的构建了表达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重组病毒BHV-1/gE-/VP1,为研制口蹄疫及其他重要牛传染病的BHV-1病毒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Semliki Forest病毒RNA复制子的猪瘟RNA疫苗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猪瘟病毒E2基因克隆于我们此前构建的衍生于Semliki Forest病毒(semliki forest virus,SFV)RNA复制子的新型真核表达载体pSFV1CS中,获得重组质粒pSFV1CS-E2。用纯化的pSFV1CS-E2分别转染BHK-21细胞和293T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显示,CSFV E2基因在转染细胞中得到表达。小鼠接种试验结果表明,10μg或100μg pSFV1CS-E2可诱导小鼠产生猪瘟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6.
在重组禽痘病毒中表达多个禽类病原的主要免疫原基因是构建多价基因工程疫苗的前提,但相关研究很少。在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gB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转移载体的基础上,构建了含有ILTV 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pSY-gB-F,采用脂质体转染禽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CEF)细胞后,通过蓝斑试验筛选出重组禽痘病毒(rFPv-gB-F),并进行了6轮蚀斑纯化。Western-blot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ILTV gB基因和NBVF基因在rFPV-gB-F感染的CEF细胞中获得表达。为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与鸡痘活载体多价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流行已近3年,除对人类造成了巨大伤害,也影响了人类的伴侣动物。人的COVID-19疫苗已在全球应用,但动物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却鲜有报道。【目的】研制兽用新冠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和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的二联苗。【方法】将合成的SARS-CoV-2 S基因和S1基因分别克隆至RABV弱毒疫苗株rHEP-Flury基因组GL基因间,并将2个重组质粒分别与辅助质粒共转染至BHK-21细胞中,拯救重组病毒rHEP-nCOV-S和rHEP-nCOV-S1。通过RT-PCR、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抗体染色,验证重组病毒、确证S和S1蛋白在RABV中成功表达。再将重组病毒接种NA细胞及成年小白鼠,测定病毒的体外生长特性、重组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原性。【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转染7d后细胞上清均出现了绿色免疫荧光,表明已成功拯救嵌合SARS-CoV-2SS1基因的重组病毒RABV rHEP-nCOV-S和rHEP-nCOV-S1,并且rHEP-nCOV-S1的增殖和扩散能力强于亲本株rHEP-Flury,但rHEP-nCOV-S与亲本株无显著差异。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目的位置处均出现72kDa和144kDa特异性条带,表明S和S1蛋白在重组RABV中高效表达。重组病毒免疫6周KM小鼠后,小鼠的体重变化与亲本RABV基本一致,重组病毒诱导小鼠产生狂犬中和抗体。【结论】本研究拯救出了嵌合SARS-CoV-2 S/S1基因的重组RABV,为动物COVID-19载体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重组禽痘病毒中表达多个禽类病原的主要免疫原基因是构建多价基因工程疫苗的前提 ,但相关研究很少。在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ILTV)gB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转移载体的基础上 ,构建了含有ILTV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 (NDV)F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pSY-gB-F ,采用脂质体转染禽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 (CEF)细胞后 ,通过蓝斑试验筛选出重组禽痘病毒 (rFPV-gB-F) ,并进行了 6轮蚀斑纯化。Western blot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ILTVgB基因和NDVF基因在rFPV-gB-F感染的CEF细胞中获得表达。为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与鸡痘活载体多价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针对山羊痘病毒基因组高度保守的DNA聚合酶区段,选取了5个干扰靶位点。根据RNAi技术原理,构建了包括对照在内的6个shRNA重组表达质粒,转染细胞后接种病毒,通过细胞毒液的TCID_(50)测定和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NA重组质粒对羊痘病毒DNA聚合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质粒组的抑制率在63%以上,其中以pSI-W2最为明显,抑制率为93.8%。该研究应用RNAi技术在细胞水平筛选出了能够高效抑制山羊痘病毒增殖的干扰片段,为抗山羊痘病毒转基因羊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鸡胚水平上探索VP1和VP2基因特异miRNA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disease virus,IBDV)复制的可行性。【方法与结果】将表达VP1基因特异miRNA重组载体pAITR-RFPmiVP1或VP2基因特异miRNA重组载体pAITR-RFPmiVP2E与禽腺联病毒(avian adeno-associated virus,AAAV)包装载体pcDNA-ARC和腺病毒辅助载体pHelper共转染AAV-293细胞,获得重组病毒rAAAV-RFPmiVP1和rAAAV-RFPmiVP2E,用同样方法获得不表达miRNA的rAAAV-RFP和表达对照miRNA的rAAAV-RFPmiVP2con。电镜观察显示重组病毒具有典型的AAAV颗粒形态;PCR检测结果表明其基因组中含miRNA表达盒;经poly(A)加尾RT-PCR检测证明重组病毒感染细胞能表达基因特异的miRNA。分别将重组病毒经卵黄囊途径接种8日龄SPF鸡胚,然后经绒毛尿囊膜途径用Lukert株IBDV攻毒,收获鸡胚进行IBDV组织细胞半数感染剂量(TCID50)测定。结果在攻毒后第3天,rAAAV-RFP和rAAAV-RFPmiVP2con接种组的IBDV TCID50为8.0 log10,rAAAV-RFPmiVP1和rAAAV-RFPmiVP2E接种组的IBDV TCID50分别下降到1.0和1.5 log10;在攻毒后第6天,rAAAV-RFP和rAAAV-RFPmiVP2con接种组的IBDV TCID50仍为8.0 log10,rAAAV-RFPmiVP1和rAAAV-RFPmiVP2E接种组的TCID50分别下降到0.8和2.0 log10。【结论】rAAAV是有效的miRNA鸡胚导入载体,表达的VP1和VP2基因特异miRNA能有效阻断IBDV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