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2.
3.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and Fertility Restor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4.
5.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是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现象,其表现为母性遗传、花粉败育,但雌蕊正常。细胞质雄性不育在杂交种子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其分子作用机制有利于更有效地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随着一些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相继被克隆,人们对一些细胞质雄性不育和恢复系统的分子作用机理已经有一定了解。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作用机理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作物之一,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CMS)进行玉米杂交种生产已成为杂种优势利用的有力工具。CMS是由于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基因表达产物的不协调而产生的不育性,可被核基因组中的恢复基因恢复。根据育性恢复专效性,玉米CMS材料主要分为T、C和S三种类型。综述了这三种类型不育及其恢复基因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在不育化制种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不仅是研究核质互作的理想材料,同时也是杂种优势利用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对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主要包括不育基因的来源、不育基因的结构特征、不育基因的作用机理以及育性恢复的分子机制等。对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pol CMS、nap CMS、kos CMS、ogu CMS和tour CMS)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线粒体不育基因相关区域的确定和结构特点,不育形成的分子机理以及恢复基因的定位和作用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9.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与育性恢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危文亮  王汉中  刘贵华 《遗传》2005,27(4):651-658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与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近十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1、线粒体不育相关区域的确定及其特点;2、不育相关区域的表达谱;3、产生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可能机理;4、恢复基因的可能调控方式;5、恢复基因的遗传、定位及其特征等。拟兰芥、水稻等模式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其有关生物学信息及后续研究将极大地推动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取得更快进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作物产量时,生产杂交种的主要授粉控制系统是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恢复系统。在杂交品种的选育过程中,优良恢复系选育至关重要。为了高效并准确地鉴定选择恢复材料,同时更深入地研究恢复基因的作用机理,近年来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分子标记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小麦、棉花和玉米等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恢复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恢复基因的精确定位和分子标记鉴定在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提升作物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利用杂种优势,其中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CMS/Rf)系统是应用最广的雄性不育系统。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机理是"三系"法选育的重要分子遗传学基础。目前,各个作物已经创制了不同类型的不育系。随着分子技术、基因组学和测序技术的深入,大量育性恢复基因已被定位,且部分已被克隆和功能鉴定。针对主要作物中恢复基因的遗传模式,分子标记定位、克隆及CMS/Rf系统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希望本文能为今后恢复系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或利用转基因、基因编辑手段创制新恢复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作物产量时, 生产杂交种的主要授粉控制系统是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恢复系统。在杂交品种的选育过程中, 优良恢复系选育至关重要。为了高效并准确地鉴定选择恢复材料, 同时更深入地研究恢复基因的作用机理, 近年来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分子标记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小麦、棉花和玉米等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恢复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并讨论了恢复基因的精确定位和分子标记鉴定在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Russian Journal of Genetics - The progenies from crosses of a sterile VIR116A line with PET1 CMS with pollen fertility restorer RIL130, VIR210, and VIR740 lines, differing in the type of cytoplasm...  相似文献   

14.
15.
16.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和恢复系统在作物杂交种子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目前已发现的与植物CMS相关的线粒体DNA位点,育性恢复基因对CMS相关DNA位点表达的影响,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克隆,及育性恢复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恢复基因在植物分子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K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雄性不育恢复系LK783的主效恢复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以K冀5418A//911289/LK783三交F1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育株分别建立保持池和恢复池,利用418个RAPD和33个ISSR引物对两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RAPD引物OPK18和ISSR引物UBC-845在两池间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差异,在分离群体上的验证结果表明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与两个引物的扩增位点有连锁关系,在染色体上位于两个引物的扩增位点之间,与OPK18450的遗传距离为(15.07±6.28)cM (centiMorgan),与UBC-845800的遗传距离为(8.20±4.85)cM.这两个引物可应用于对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最后,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双端体系进一步将UBC-845800定位于1BS, 表明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也位于1BS.  相似文献   

18.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K型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雄性不育恢复系LK783的主效恢复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以K冀 5 418A/ / 9112 89/LK783三交F1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育株分别建立保持池和恢复池 ,利用 418个RAPD和 33个ISSR引物对两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RAPD引物OPK18和ISSR引物UBC_845在两池间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差异 ,在分离群体上的验证结果表明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与两个引物的扩增位点有连锁关系 ,在染色体上位于两个引物的扩增位点之间 ,与OPK184 50 的遗传距离为 (15 .0 7± 6 .2 8)cM (cen tiMorgan) ,与UBC_845 80 0 的遗传距离为 (8.2 0± 4.85 )cM。这两个引物可应用于对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最后 ,利用中国春缺体_四体系和双端体系进一步将UBC_845 80 0 定位于 1BS ,表明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也位于 1BS。  相似文献   

19.
野败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4的分子标记定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张群宇  刘耀光  张桂权  梅曼彤 《遗传学报》2002,29(11):1001-1004
为了用分子标记准确定位野败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4,将日本水稻基因组项目(Rice Genome Program,RGP)构建的水稻遗传连锁图谱第10染色体分子遗传图上的分子标记R1877和G2155之间对应区域YAC物理图上的6个YAC克隆进行了亚克隆,获得119个片段,对这些探针进行多态性探查,获得了2个多态分子标记,用珍汕97A和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的杂种F2分离群体中的117完全不育株进行连锁分析表明,从YAC4892获得的亚克隆Y3-8与Rf-4座位的连锁距离为0.9cM,从YAC4630获得的亚克隆Y1-10与Rf-4座位的连锁距离为3.2cM,根据以上结果把Rf-4座位定位于第10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为该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定位克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水稻广亲和性和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严菊强  薛庆中 《遗传学报》1995,22(5):361-371
对经花培育成的广亲和恢复系TG7、TG8的遗传分析表明:TG7、TG8均带有1对广亲和基因,与CPSLO17、02428的广亲和基因等位。广亲和基因与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表现为独立遗传,野败型(籼)和滇-I型(粳)不育胞质的育性恢复基因非等位。TG7和TG8分别带有2对野败不育胞质和1对滇-I型不育胞质的恢复基因,分别来自亲本明恢63和CPSLO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