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小包脚菇属一新种:冬小包脚菇Volvariella brumalis He sp.nov,新种在冬天生长在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var.oleifera DC.)或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田中地上,下连土中稻桩,子实体形成温度为4-14℃。本文研究的标本保藏在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小包脚菇属一新种:冬小包脚菇Volvariella brumalis He sp.nov,新种在冬天生长在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var.oleifera DC.)或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田中地上,下连土中稻桩,子实体形成温度为4-14℃。本文研究的标本保藏在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生命科学》2003,15(6)
项目 名称l 微生物学学科(72项)甲烷古菌资源和分子系统学研究通过分子分类修正和澄清链霉菌属分类系统中国西南地区粘菌的分类和区系研究中国乳菇属的分类研究中国毛霉科犁头霉属等七属的系统分类研究北京东灵山主要阔叶树内生真菌研究中国梅衣类地衣分类研究中国蜜环菌属的系统学研究中国鳞伞属(j)holiota)真菌的系统分类研究斑痣盘菌科及相关类群分子系统学研究海南主要自然保护区烟煤菌物种多样性研究提高结晶纤维索酶解转化率的研究火菇索抗肿瘤靶位点的确定及其分子改造的研究肌醇和磷脂酰肌醇在不同酵母种的不同胞外酶分泌调控中的 …  相似文献   

4.
红菇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菇属Russula是一类具有较高经济和研究价值的食药用真菌,部分种类有毒。从红菇属的资源和分类、分子系统学、遗传多样性与应用研究等方面,本文对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红菇属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形态特征记述误差较大导致的鉴定不准确,现有分子系统学研究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只涉及了少数种类的单基因片段,我国已报道的大量原初描述于欧洲和北美洲的种名是否在我国有分布尚存在争议,解决上述问题是今后红菇属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毛茛科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杰  谢磊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9):1916-1924
毛茛科(Ranunculaceae)在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系统位置和科下演化关系一直备受争议。近20多年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以往基于形态学的分类系统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存在巨大差异。通过形态学性状界定的绝大多数亚科都没有得到分子系统学支持。此外,通过形态学确定的一些属如升麻属(Cimicifuga)、黄三七属(Souliea)、獐耳细辛属(Hepatica)、白头翁属(Pulsatilla)和水毛茛属(Batrachium)等,根据分子系统学研究均应予以归并。而分子系统学研究也确立了一些类群的属级地位,如露蕊乌头属(Gymnaconitum)等。以中国分布的毛茛科植物为例,通过以往分子系统学研究,共有10个属被归并,2个属新被确立。然而,毛茛科分子系统学研究对于科下许多类群之间的关系目前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毛茛亚科和翠雀族等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后方能确定。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毛茛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科尚存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缺齿鼩鼱属Chodsigoa由Kastschenko于1907年作为长尾鼩鼱属Soriculus的一个亚属而建立。Thomas于1908年将其提升为属。该属种类主要分布于中国。其属级分类单元争议很大,一些学者认为是独立属,一些学者认为是长尾鼩鼱属的亚属。属下分类方面,不同学者的分类意见也有所不同。其中,Hutterer(2005)将其作为独立属并包括8个种的观点逐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造成意见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以往的系统学研究主要是以形态学研究为主,分子系统学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7.
鸢尾属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鸢尾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研究该属属内系统演化关系对该属种质保存、利用和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鸢尾属各分类单元的系统学关系长期处于争议状态.因此,该文以经典分类系统主要观点为基础,从不同分类单元的系统关系总结了鸢尾属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现有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结果大多支持鸢尾属为并系...  相似文献   

8.
概述基因序列在双翅目蚤蝇科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对蚤蝇科已测序的分类单元和基因序列进行了总结,12S rDNA和16S rDNA应用最广泛,涉及蚤蝇科17个属;获得基因序列最多的是Melaloncha属。蚤蝇科分子系统学研究内容为高级阶元系统发育分析、物种鉴定和隐存种发现。今后蚤蝇科分子系统学研究应增加蚤蝇标本的种类与数量,选择标准化基因。  相似文献   

9.
对低温处理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丝体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发现草菇菌丝在低温协迫中有新的可溶性蛋白产生,应用电泳技术分离纯化了草菇菌丝体中的一个低温诱导蛋白,经等电聚焦分析,该蛋白质的等电点6.79,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该蛋白质是由分子最为70kD和48kD的两条多肽所组成。  相似文献   

10.
张蒙  贾新成  陈明杰 《菌物学报》2000,19(4):580-582
对低温处理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丝体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发现草菇菌丝在低温协迫中有新的可溶性蛋白产生,应用电泳技术分离纯化了草菇菌丝体中的一个低温诱导蛋白,经等电聚焦分析,该蛋白质的等电点6.79,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该蛋白质是由分子最为70kD和48kD的两条多肽所组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姬鼠属的系统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姬鼠属分布在欧亚大陆及其邻近的岛屿上, 种类及数量均较多。但对该属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一直存在争议, 尤其近几年对姬鼠属分子系统学的研究, 产生了一些与形态学、生物地理学等研究不同的结果。文章综述了姬鼠属系统学研究的一些工作, 根据所归纳的初步论点, 试拟定了中国现生种类的系谱; 并对中国姬鼠属系统学的进一步研究, 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葡萄属野生资源在整个葡萄属(Vitis L.)的系统演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葡萄属野生资源分布广泛,种间杂交容易,形态变异较为复杂,造成分类工作难度较大。长期以来,部分野生种的分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世界葡萄属植物的分类历史出发,对葡萄属野生种分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传统的分类方法不能够很好地解决不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近十几年来,多种分子标记被应用于葡萄属的系统发育研究,并构建了葡萄属系统发育的基本框架。但是,分子系统学研究工作开展的远远不够,而且多数研究仍然受到资源的限制。未来建议加强葡萄属野生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并开展更全面的分类学修订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分子系统学的相关技术手段,进一步阐明各野生种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草菇分子标记辅助杂交育种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选育低温高产草菇的单孢杂交中。【方法】通过出菇试验筛选获得高产草菇菌株,与低温出菇菌株VH3一同作为杂交亲本;采用交配型基因分子标记区分草菇单孢子的交配型,并完成杂交配对工作;最后结合快速筛选耐低温草菇菌种技术与杂交子真实性的鉴定方法,在栽培出菇试验前剔除部分不耐低温的草菇杂交子。【结果】出菇试验表明,屏优1号的生物转化率最高,用作杂交育种的高产亲本菌株。单孢杂交配对后,最初的496株草菇可能杂交菌株经初筛后,只剩余172株较耐低温的杂交菌株,使后期出菇试验的工作量减少了65%;杂交子出菇试验表明,在28 °C出菇温度下,VV093杂交菌株的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两个亲本菌株,且农艺性状较好。【结论】建立了一种高效草菇分子标记辅助杂交育种的方法,包括亲本菌株的筛选、单孢交配型的区分、单孢杂交、杂交子的鉴定和筛选等,并在低温高产草菇单孢杂交育种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4.
ThierryDeuve博士(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巴黎)撰写的IllustratedCatalogueoftheGenusCarabusoftheWorld (Coleoptera:Carabidae)于2004年由Pensoft.Sofia Moscow出版。 该书系统地总结了鞘翅目步甲科Carabidae步甲属Carabus昆虫系统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共461页,24个图版。其内容分 3个部分:1)形态学(Morphology),分别对步甲属昆虫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2)系统学(Systematics),主要 讨论步甲属昆虫系统发育和分类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近年步甲属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进展及其意义重点进行了评述;3) 名录(Catalogue),根据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地理若干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功锡  杨斌  邓涛  夏石头 《西北植物学报》2014,34(10):2130-2136
在简述蕨类植物系统发生关系、传统分类系统与基于分子系统学的现代分类系统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的现状及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根据分子系统学研究,传统的蕨类植物门以及一些蕨类植物类群并不是自然类群。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及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东南多、西北少,华南、西南极为丰富,西南地区是许多温带属的分布中心。分析了中国蕨类植物区系研究的主要问题,指出关于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特殊生境研究、数值分析方法在蕨类区系地理中的应用,区系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是今后可能的热点与亟待加强的几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生命科学》2005,17(6):479-537
项目名称申请者姓名依托单位1微生物学学科(99项)我国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含羞草、羊蹄甲和决明根瘤菌的刘晓云西南林学院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研究我国酸性土壤分离的诺卡氏菌型放线菌的DNA指纹图谱鉴定张建丽北京理工大学和分类研究中国外瓶霉分子系统学分析李东明北京大学核型分析和实时观察确定虫草有性型和无性型关系的研究李春如安徽农业大学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土壤中暗色丝孢菌的分类研究张天宇山东农业大学匍柄霉属、细基格孢属及链格孢小孢子种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张修国山东农业大学中国毛壳属的系统学及其物种蛋白表达谱…  相似文献   

17.
钝头蛇类不同类群在外形、色斑及鳞被特征上有很高的相似度,关于其种属划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根据已有文献资料及笔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面叙述了钝头蛇类分类学的研究进展,从属以上、属级以及种级分类阶元叙述其研究历史及成果,主要进展如下:1整个亚洲食螺蛇类(钝头蛇类)构成一个科,即钝头蛇科(Pareatidae),而非隶属于游蛇科(Colubridae)的钝头蛇亚科(Pareatinae);2单楯蛇属(Aplopeltura)和弱钝头蛇属(Asthenodipsas)为有效属,最大的钝头蛇属(Pareas)理论上可进一步分为两个属,但需要更充分的分子系统学与形态学资料验证;3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提示台湾钝头蛇(P.formosensis)与中国钝头蛇(P.chinensis)不构成单系,应恢复后者的有效性;4综合分类学研究恢复了Asthenodipsas tropidonotus的有效性,并设立新种A.lasgalenensis。本文同时提出了钝头蛇类分类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中国钝头蛇种组(Pareas chinensis species group)的内部分类关系需进一步厘定。  相似文献   

18.
陈勤  卿立燕  曾晓茂 《四川动物》2008,27(3):468-477
本文对小鲵属系统学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总结了通过形态、细胞、分子等研究手段,在分类、系统发育、动物地理等研究层次上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了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并对将来的研究工作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菌物学报》2017,(2):131-144
块菌属Tuber是一类珍贵的地下生外生菌根食药用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块菌属研究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块菌属分类、系统学、生态、生化、菌根共生机制及人工种植等研究。本文重点从块菌的分子系统学、群体遗传学及菌根共生机制3个方面对近5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李文英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3,32(Z1):108-114
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及其无性型包括许多植物病原菌以及有经济价值的类群,是腔子囊菌的重要类群.简要回顾了我国该属真菌的分类研究历史,概述了近年来取得的相关研究进展,提供了中国已知种类检索表,展示建立在分类学基础上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即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是多谱系的类群,可分为多个分支,各分支代表其不同的无性型类群.对开展该类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