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别小鼠早期胚胎性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门红升 《遗传学报》1992,19(2):117-121
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昆明系小鼠早期胚胎雄性特异性H—Y抗原的表达。结果表明:54%的胚胎为H—Y阳性(雄性);46%为H—Y阴性(雌性)。经与昆明系小鼠的自然性比率(♂:52%;♀:48%)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经细胞遗传学方法确证,以免疫荧光法鉴别的胚胎性别,雄性的鉴别准确率为75.50%;雌性为82.97%。 本文还就影响鉴别准确率的若干因素以及本方法在生产中的应用前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利用转基因小鼠及转染色体小鼠产生人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锋  倪培华  宋巍  周同 《生命科学》2001,13(4):163-166
自单克隆抗体(mAb)技术问世以来,解决了生命科学的许多重要问题,但其鼠源生导致的HAMA反应在大大限制了它在人体治疗中的应用,因此,制备人抗体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转入Ig基因组小鼠与转梁色体小鼠 的构建成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途径,本文就这两条小鼠的构建及其在制备人抗体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将不同灭活条件下制备的无细胞百日咳毒性试验参考苗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以浓度0.1%Formalin溶液25℃灭活96-120小时制备的无细胞百日咳菌苗毒性试验参考苗,凝集效价仍可达到百日咳Ⅰ相血清原效价;不耐热毒素试验呈阴性;毒性试验BWDU/ml为75.9-128.4;LPU/ml为2.1-6.0;HSU/ml为3.9-5.7;稳定性良好。该苗可标化作为无细胞百日咳菌苗毒性试验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和分析了181只小鼠主动脉弓的分支,共见到5个类型。各型的出现率分别为:A型97.24±1.22%,B型0.55±0.55%,C_1型0.55±0.55%,I_1型1.10±0.78%,F型0.55±0.55%。而A型为小鼠主动脉弓分支的基本类型;在不同的鼠群间,基本型的出现率无明显差别(P>0.05),但基本型中各个亚型的分布差异显著(P<0.05);本文与国内有关资料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以流感病毒A/FM1/1/47(H1N1)鼠适应株,鼻腔内接种感染小鼠为模型,探讨了病毒感染过程中,自由基的产生以及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感染病毒的小鼠肺组织中氧自由基水平和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并与肺组织损伤和死亡率之间呈正相关.提示,氧自由基参与了病毒感染小鼠的致病过程,是造成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多倍体发育现象在低等动物,尤其是在无脊椎动物中比较普遍,在哺乳动物中多倍体往往发育到胚胎早期就死亡,因而在自然界中不能存活。探讨哺乳类四倍体不能存活的原因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电融合技术是大量获得四倍体胚胎的主要手段。本以8-12周龄昆明小白鼠为实验对象,取其2-细胞胚胎于Whitten氏液中进行电融合,再移入CZB液中培养。电刺激的条件分别为:1.0kv/cm,40μs,和0.8kv/cm,80μs。对融合胚发育的状态、细胞数目及染色体组成等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融合胚培养24小时后发育到4-细胞期,并发生致密化(Tab.1)。融合胚的囊胚形成时间与体内发育的同期胚胎及体外培养的同期二倍体胚胎基本一致(Tab,2;Fig.1)。融合囊胚的细胞数平均为13.0±4.95,显(P<0.01)少于体外发育囊胚(37.0±5.92)和体内发育囊胚(41.6±2.4)的细胞数(Tab.3)。融合胚各个分裂相的染色体数目分布情况见Fig.2,其四倍体(4n=80)率为42.86%,非整倍体率达57.14%。而对照组的体内发育囊胚的非整倍体率仅为11.54%;(Tab.4),与Kaufman的结果(12.4%)很接近,说明本实验中的染色体制备技术和分析方法是可行的。融合囊胚的细胞数目减少和高发的非整倍体率可能是四倍体胚胎发育能力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肥胖患者HFA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肥胖患者的肠道菌群在无菌小鼠体内的定植规律。方法选取20只无菌KM小鼠,接种肥胖患者的粪便,构建菌群人源化(HFA)动物模型,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评价患者肠道菌群在无菌小鼠体内的定植规律。结果 HFA小鼠菌群平均丰富度(richness,S)为12.04±3.68,肥胖患者的条带S为24,为HFA小鼠S的2倍;肥胖患者Shannon指数(H')为3.02,HFA小鼠平均H'为2.46±0.33;HFA小鼠与人肠道菌群的总相似度为26%;大部分雌性HFA小鼠与雄性HFA小鼠在聚类分析图上分离,且雄性HFA小鼠与患者更为相似。结论HFA小鼠体内能部分模拟肥胖患者的微生物区系,且与患者性别相同的小鼠模拟得更好。本实验建立的HFA模型为肥胖与肠道菌群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声源定位是听觉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下丘作为听觉中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声源定位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胞外记录方法研究小鼠下丘神经元对自由声场内不同方位声刺激的调谐特性。实验记录了100个下丘神经元,根据神经脉冲发放数与声源方位角关系曲线、最佳方位角(best azimuth, BA)位置和优势方位角范围(preferred azimuth range, PAR),可将其分为4类:对侧极大型神经元占79%,PAR为52.3°;双峰型神经元占14% ,PAR为68.0°;全向型神经元占5%,PAR为169.6°;同侧极大型神经元占2%,PAR为66.5°。实验结果说明,小鼠下丘神经元对方位角有很好的表达,对声源方位有选择性,并表明声音的方位信息在下丘进行了加工整合。本文还就下丘神经元方位编码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汪歌  薛克勋 《动物学报》1992,38(3):309-317
SCID小鼠是一种T和B淋巴细胞严重缺陷的动物,是肿瘤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研究的很有用的模型。 将SCID小鼠饲养于塑料薄膜隔离器内,保持无特定病原体状态。其平均每窝产仔数为3.4只,不育率为27.2%,离乳率为73.5%。该小鼠胸腺无皮质结构,髓质保留,缺乏淋巴细胞;脾脏内滤泡呈淋巴细胞脱空状态;淋巴结皮质区不明显,整个淋巴结呈淋巴细胞脱空状态;小肠粘膜下淋巴样组织无淋巴细胞聚集。外周血淋巴细胞仅占白细胞总数的10-24%。该小鼠基本符合免疫学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人工感染法建立包虫病动物模型。[方法]将藏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1ml(每ml悬液含4000个原头蚴,青霉素1000U,链霉素1000U)注射于50只(25♂♂25♀♀)4周龄ICR小鼠腹腔内,每周测体重与腰围1次;设空白对照组10只(5♂♂5♀♀)。[结果]接种第20天后,动物体重和腰围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各项指标;第90天剖检动物,包囊生成率为96%(48/50),人工感染成功率为96%。[结论]绵羊源性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腹腔注射ICR小鼠建立包虫病动物模型的方法可为包虫病的防制研究工作提供简便、可靠和实用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双原核显微注射提高转基因小鼠研制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的转基因小鼠制备技术,为开展遗传工程动物模型研究奠定技术基础。方法通过向小鼠受精卵原核中注入不同浓度的DNA分子,筛选最适注射用DNA浓度;将K14/hCTLA4-Ig基因表达载体分子通过显微注射分别导入小鼠受精卵雌、雄原核,并设立单原核注射对照组;利用输卵管腹壶部穿刺移植法将注射后的小鼠受精卵移植于同期发情的受体母鼠;利用PCR对出生的转基因首建小鼠进行筛选。结果最适DNA分子浓度为10ng/μl;在单、双原核注射组胚胎2细胞卵裂率分别为52.3%(132/253)和45.0%(108/240),差异有显著性(P<0.05);注射胚胎移植后体内存活率分别为18.1%(24/132)和16.7%(18/108),差异无显著性;转基因首建小鼠阳性率分别为3/24和5/18,转基因阳性小鼠占总注射胚胎的比例为1.2%(3/253)和2.08%(5/24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尽管双原核注射对胚胎的2细胞卵裂率有一定影响,但通过双原核注射可有效提高转基因小鼠的制备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将增强子应用于构建Cre转基因小鼠品系,为以条件基因敲除为基础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更多的工具。方法:通过PCR方法从小鼠的细菌人工染色体扩增UH增强子片段,构建含有Hsp68基础启动子、增强子UH、Cre重组酶基因和SV40 polyA的转基因载体pLW400,将3.3 kb的转基因片段通过显微注射导入小鼠受精卵;为了检测Cre在转基因小鼠中的表达,将转基因一代小鼠与纯合子ROSA26报告小鼠(R/R)交配,收集第14 d胚胎期(E14)的舌组织进行LacZ染色检测鉴定。结果:经鉴定,31只子代小鼠中有6只携带外源基因,整合率为19.4%;与R/+对照相比,E14期的双基因型Cre,R/+舌组织为阳性结果(蓝色)。这表明Cre基因在转基因小鼠舌组织内得到表达,并在体内介导ROSA26基因座loxP位点间的重组,且有效删除了2个loxP之间的片段,从而启动了LacZ基因的表达。结论:构建了UH增强子-Hsp68Cre的转基因小鼠,在舌肌中特异表达Cre基因,提示增强子可以被选择应用于Cre转基因小鼠的构建;为舌肌的发育和再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在病毒的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观察了不同免疫缺陷小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差异。方法使用六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分析其在病毒感染后存活率、体重变化和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异同。结果感染H1N1病毒的6种小鼠在观察的14d内,野生型的C57BL/6小鼠感染开始体重缓慢下降,感染后期有所回升,有半数存活;BALB/c小鼠和四种免疫缺陷品系小鼠感染病毒后体重随病情发展快速下降,死亡率均为100%。野生型C57BL/6小鼠感染初期为较弥漫的间质性肺炎,后期病变逐渐局限;BALB/c小鼠和四种免疫缺陷品系小鼠感染病毒后出现弥漫的中重度间质性肺炎,细支气管上皮有变性坏死,但炎症细胞明显少于C57BL/6小鼠。结论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初次感染中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分别在感染的初期和后期起主要作用,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影响着甲型H1N1病毒感染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狂犬病病毒感染动物疾病模型。方法狂犬病病毒CVS-B2C毒株以10LD50剂量腿部肌肉注射接种4~6周龄的BALB/c小鼠,0.2 mL/只,于BSL2实验室负压IVC设备内饲养观察,并对其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小鼠接种狂犬病病毒后一周左右就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饮食量下降,毛皮慢慢失去原先的光泽,体重下降,并出现麻痹等症状,进而死亡,部分小鼠出现躁狂的症状或抽搐性和强直性痉挛,而对照组小鼠则表现正常。DFA法检测结果:感染上狂犬病毒的小鼠脑组织涂片中出现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反应,而对照组动物的小鼠脑组织涂片未出现荧光抗体染色反应。RT-PCR法检测结果:从感染小鼠脑组织标本中提取病毒RNA,引物扩增出的目的基因片段,大小约为1kb,为N蛋白。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感染狂犬病毒的小鼠脑切片显示出棕色阳性颗粒,对照组小鼠脑切片染色阴性。病理检测结果:HE染色可见感染小鼠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神经细胞胞质内出现内基体以及神经细胞退行性病变。结论成功的复制出小鼠狂犬病病毒感染模型,为研究和控制狂犬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网饲养对大、小鼠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传统的大小鼠饲养盒底部40mm高处加不锈钢金属网格,网孔大小为10mm×100mm,网格上用于饲养动物。雌雄动物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体重、行为、供食量和供水量的变化。结果全网养小鼠生长不如传统饲养方式生长快,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全网养大鼠生长发育正常,与传统饲养方式相比,未见差异。结论全网养大鼠不需要垫料,值得进一步推广;全网式饲养小鼠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高频小动物心脏超声对C57BL/6小鼠冠状动脉进行评价的可行性,为小鼠冠状动脉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其功能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evo770型高分辨小动物超声仪,频率30mHz的宽频探头,对20只健康C57BL/6小鼠于4、8和12周龄时冠状动脉的情况进行观察。测定和分析不同周龄小鼠冠状动脉内径值的变化。结果全部20只小鼠超声均成功检测到冠状动脉。超声心动图显示小鼠4周龄时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检测值为0.36±0.02mm,右冠状动脉主干内径值为0.29±0.03mm;8周龄时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值为0.38±0.06mm,右冠状动脉主干内径值为0.37±0.02(mm);12周龄时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值为0.38±0.02mm,右冠状动脉主干内径值为0.39±0.03mm。结论利用高频小动物心脏超声可获取正常小鼠清晰的冠状动脉图像,并能准确反映小鼠冠状动脉内径值动态变化。为小鼠冠状动脉疾病模型的制备及其功能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翠兰  陈秀兰 《动物学报》1991,37(2):203-209
试验比较四种防冻剂对小鼠核泡期(germinal vesicle stage)无卵丘细胞的卵母细胞(下称裸卵),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冷冻-解冻的影响,并用乙二醇为防冻剂,冷冻-解冻后,形态正常的裸卵1137枚,经体外培养排出第一极体、发育达中期Ⅱ的成熟率为43.2%(491/1137)。用体外获能的小鼠附睾尾精子进行体外受精的受精率为25.4%(31/122)。继续培养进一步发育至2-细胞期的发育率为17.3%(55/318)。对照组(新鲜裸卵)的成熟率为48.6%(158/325),受精率为26.4%(388/144)。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小鼠分离胚的培养和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小鼠2—4细胞胚分离成为1/2半胚或2/4半胚后,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选择发育为桑椹胚、囊胚期的胚胎移植给假孕雌鼠。结果是,分离胚的囊胚发育率在Whitten和BMOC-Ⅲ中分别为88.1%和81.6%,1/2半胚和2/4半胚的发育率分别为89.0%和94.6%(p<0.05),F_1代和ICR1/2半胚的发育率分别为91.7%和49.2%(p<0.01)。在移植1/2半胚和2/4半胚的雌鼠中分别有3只和1只妊娠并产仔鼠2只和1只;在以1/2半胚,去透明带的整胚和保留透明带的整胚为对照移植的三个处理组中其雌鼠的妊娠率和产仔率分别为8.3%和2.8%,30.0%和10.8%,60.0%和36.7%,各处理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0.
乙酰基亚硝基脲诱导小鼠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索乙酰基亚硝基脲 (ENU)诱导小鼠突变的效率 ,筛查并获得能显性遗传的突变型小鼠。方法 采用 8~ 10周龄的雄性C57BL 6小鼠 33只、DBA 2小鼠 18只 ,腹腔注射ENU10 0mg kg ,每周一次共三次 ,与同品系母鼠配种 ,在后代小鼠中针对可见表型筛查突变个体。结果 处理雄鼠有 9至 13周的不育期 ;在已经筛查的12 4 1只小鼠中得到眼睛异常、多趾、少趾及腹部白斑、矮小等突变个体 6 1只 ,突变率约 5 % ;获得单基因显性遗传的突变品系 2种。结论 ENU为小鼠的强诱突变剂 ;通过诱变可以得到遗传突变小鼠 ,为建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提供条件 ;大规模诱变实验对小鼠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