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莲藕染色体上荧光原位杂交方法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解滴片法制备莲的染色体标本片,在传统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上进行改进,得到了一种适合于莲的高效荧光原位杂交方法,为莲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技术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中国莲Cot-1DNA在其中期染色体上的分布,从中国莲基因组DNA中分离出Cot-1DNA,将基因组和所分离的Cot-1DNA用生物素标记后作探针,对中国莲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杂交结果用耦联有荧光素Cy3的生物素抗体检测,发现在每对染色体上均显示出特定的荧光原位杂交带。同时分析了FISH和GISH信号分布的异同。基于Cot-1DNA荧光原位杂交带型及染色体型,构建了中国莲核型。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中国莲C_0t-1 DNA在其中期染色体上的分布,从中国莲基因组DNA中分离出C_0t-1 DNA,将基因组和所分离的C_0t-1 DNA用生物素标记后作探针,对中国莲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杂交结果用耦联有荧光素Cy3的生物素抗体检测,发现在每对染色体上均显示出特定的荧光原位杂交带。同时分析了FISH和GISH信号分布的异同。基于C_0t-1 DNA荧光原位杂交带型及染色体型,构建了中国莲核型。  相似文献   

4.
以早熟白菜苔为实验材料,从其基因组DNA中分离出C0t-1 DNA并用生物素标记作探针,25S rDNA用地高辛标记作探针,对有丝分裂中期相染色体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每对染色体上均显示出了特定的C0t-1 DNA荧光原位杂交带型,5对染色体上显示出了25S rDNA荧光原位杂交带型。双色荧光原位杂交证实了C0t-1 DNA与25S rDNA二者具有一致的染色体位置特征,表明基于rDNA及C0t-1 DNA的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技术,优于目前普遍采用的只基于rDNA的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方法。结合C0t-1 DNA与25S rDNA的荧光原位杂交带型和传统的染色体的形态学标记分析方法及白菜已公布的基于rDNA分布的核型分析结果,创建了一个精确的白菜核型。  相似文献   

5.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在染色体、间期细胞核和DNA纤维上进行DNA序列定位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围绕提高检测的分辨率和灵敏性,不断将免疫染色、量子点和微流控芯片等物理化学技术引入到荧光原位杂交中,促进了它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荧光原位杂交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免疫染色-荧光原位杂交(immuno-FISH)、量子点-荧光原位杂交(QD-FISH)和微流控芯片-荧光原位杂交(FISH on microchip)等多种新技术及其检测特点,如快速、灵敏、动态、多样化等。随着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将在细胞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早熟白菜苔为实验材料,从其基因组DNA中分离出C0t-1DNA并用生物素标记作探针,25SrDNA用地高辛标记作探针,对有丝分裂中期相染色体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每对染色体上均显示出了特定的C0t-1DNA荧光原位杂交带型,5对染色体上显示出了25SrDNA荧光原位杂交带型。双色荧光原位杂交证实了C0t-1DNA与25SrDNA二者具有一致的染色体位置特征,表明基于rDNA及C0t-1 DNA的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技术,优于目前普遍采用的只基于rDNA的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方法。结合C0t-1 DNA与25SrDNA的荧光原位杂交带型和传统的染色体的形态学标记分析方法及白菜已公布的基于rDNA分布的核型分析结果,创建了一个精确的白菜核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利用流式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细胞端粒长度的技术方法。方法以端粒酶敲除的G3小鼠和同龄野生型小鼠为检测对象,分离其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后与肽核酸荧光探针杂交,用流式细胞仪采集和分析其端粒长度,分别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和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其准确性。结果流式荧光原位杂交法测定G3小鼠细胞端粒相对长度与C57BJ/6野生型小鼠相比为0.5345,荧光定量PCR测定端粒相对长度为0.5717,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流式细胞术与原位杂交方法结合起来检测细胞端粒的平均长度可靠易行,对单个核细胞端粒平均长度的检测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荧光原位杂交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外源染色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探针主要有染色体重复序列、总基因组DNA、寡单拷贝序列和染色体涂色集中等,该技术在研究植物细胞遗传学、基因扩增、基因作图及植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鉴定上已广泛应用。简要概述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细胞遗传学和绘制基因图谱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栽培种甘薯(徐薯18,Ipomoea batatas cv.XushuNo.18)的染色体结构,文章利用45SrDNA荧光原位杂交、自身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和银染技术对栽培种甘薯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银染结果显示,徐薯18间期核有6对、8对和9对银染点;45SrDNA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徐薯18染色体上有8对或9对强弱不一的45SrDNA信号;自身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所有染色体的全长分布强烈而密集的杂交信号,着丝粒区、近着丝粒区和端粒区有增强的信号带。  相似文献   

10.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能够同时对微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和研究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情况的有力工具。简要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方法,并对其在人为创制环境和自然环境中特征性微生物种群及群落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讨论,指出了该种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最后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堆肥微生物生态中的应用及与其他方法的组合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双歧杆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检验荧光原位杂交法在双歧杆菌属鉴定方面的调途。方法:采用对数生长期的8株双歧杆菌和10析其他厌氧、需氧杆菌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与双歧杆菌属特异性16SrRNA寡核苷酸基因探针和细菌界通用16SrRNA寡核苷酸基因探针在载玻片上进行原位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杂交结果,拍摄同一视野的荧光显微镜照片和相关显微镜照片,计算杂交率。结果所用的双歧杆菌菌株均与两种基因探针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发校菌与黑暗背景对  相似文献   

12.
被子植物在黑暗中萌发生长不能合成叶绿素和建成光合系统,但是将莲(Nelumbo nucifera Geartn.)胚芽置于黑暗中萌发生长时,却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它的光合系统进行发育;首先,在原位低温荧光光谱上,LHCⅡ的荧光发射逐步红移变成典型的PSⅡ荧光发射,同时随着萌蝗延长,PSⅠ的荧光发射也从无到有,逐渐增强;其次,对暗萌发10d莲苗的叶绿体进行部分变性凝胶电泳分析也得到了PSⅠ的叶绿素蛋白复合物条带。通过Western blots的蛋白免疫检测,在暗萌发莲苗中也证实了LHCⅠ组分中有Lhca1的存在;最后,对暗萌发莲苗叶绿体的PSⅡ和PSⅠ电子传递活性测量结果表明,在暗中发育形成的PSⅡ和PSⅠ核心都是有光化学活性的。章讨论了莲胚芽暗萌发过程中进行光合系统发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植物粗线期染色体和DNA纤维上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钟筱波 Fran.  PF 《遗传学报》1998,25(2):142-149
介绍了两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详细实验步骤。第一种技术是在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上的荧光原位杂交,包括从花粉母细胞中制备粗线期染色体和在这种染色体上定位DNA序列,其分辨率水平能够达到100kb。第二种技术是从植物细胞核中制备DNA纤维,并在上面进行原位杂交,能够直接分析DNA序列的分子排列关系,其分辨率水平能达到几个kb。为了说明这两种原位杂交技术在研究基因组和染色体结构、构建高分辨率的DNA物理图谱上的能力,将展示用该技术直接分析番茄染色体端粒重复序列和端粒联接重复序列的染色体定位和DNA分子排列。  相似文献   

14.
Fiber-FISH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iber_FISH(fiberbasedfluorescentinsituhybridizationDNA纤维荧光原位杂交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直接在DNA纤维上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的技术 ,其分辨率和灵敏度可分别达到 1~ 2kb和 2 0 0bp。描述了Fiber_FISH的技术要点 ,念珠状信号形成的可能原因 ,以及这一技术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染色体的发现和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放射杂交体法,重叠群拼接和染色体步移及基因定位克隆的常用方法以及基因定位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定量荧光原位杂交(Q-FISH)方法测定端粒长度。方法:选取4种端粒长度均一的标准细胞株采用Q-FISH的方法做出荧光亮度与端粒长度的标准曲线,从而得出实验细胞株的端粒长度,与DNA印迹法测定末端限制性片段(TRF)长度进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测荧光强度的最佳线性曝光时间为400ms,相对于DNA印迹法,定量荧光原位杂交(Q-FISH)法所需标本量少,实验周期短,端粒长度结果与Southern杂交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采用定量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测端粒长度具有重复性好、精确可靠的特点,适用于对珍贵标本的端粒改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BAC-FISH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细菌人工染色体与荧光原位杂交合成技术(BAC-FISH)是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定位技术.由于该技术较常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信号检出率高得多,近年来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运用该技术已将一些重要的功能基因定位到相应植物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8.
Fiber-FISH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iber_FISH(fiber based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DNA纤维荧光原位杂交)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直接在DNA纤维上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的技术,其分辨率和灵敏度可分别达到1~2 kb和200 bp。描述了Fiber_FISH的技术要点,念珠状信号形成的可能原因,以及这一技术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近年来生物学领域发展起来的将经典的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结合起来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等众多领域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对该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其在医学诊断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FISH技术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冰冰  肖波  李蓓 《生物技术》2007,17(5):94-97
荧光原位杂交(FISH)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群落结构诊断和评价。利用FISH技术在环境样品上直接原位杂交,不仅可测定不可培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丰度,而且可原位分析它们的空间及数量分布。在环境生物监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